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英] 賈爾斯·提洛森 頁數(shù):191 字數(shù):127000 譯者:邱春煌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賈爾斯·提洛森編著的《泰姬陵(營造小史)》是一本深入了解泰姬陵首選讀物。這座莫臥兒時期的宏偉陵墓屹立于印度四百年,潔白無瑕,給人一種亙古不變的感覺。她總能召喚出不同的想法,愛情、女性……千奇百變,無論是否過度詮釋,這許許多多的想法都是這個建筑的一部分。她是莫臥兒人的驕傲,同時也引起了殖民者的諸多復雜情感,更激發(fā)出東西方藝術靈感相遇的火花。作者從莫臥兒朝廷、建筑和花園設計一路侃到寶萊塢電影,文中穿插精采圖片和畫作,書末還提供游覽的詳細建議及阿格拉地圖。熱愛泰姬陵和印度文化的您絕對不可錯過。
本書封面素描系天津大學建筑系學生所繪。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賈爾斯·提洛森(Giles Tillotson) 譯者:邱春煌 賈爾斯·提洛森,曾擔任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藝術史的高級講師,現(xiàn)為獨立作家兼講演者,住在靠近新德里的知名科技城市古爾岡。他有關印度建筑、歷史及風景的著作繁多,包括《齋浦爾:粉紅之城的故事》。 邱春煌,靜宜大學英文研究所碩士班第一名畢業(yè),曾獲文建會第二屆文學翻譯獎之佳作獎,翻譯資歷達十年以上,包括《火車》、《吳哥深度旅游圣經(jīng)》、《失控的總統(tǒng)》等書。
書籍目錄
導讀 泰姬陵的多變與不變
第一章 主要人物
第二章 設計
第三章 屬于所有人的泰姬陵
第四章 賦予意義
第五章 擁有泰姬陵
參訪泰姬陵
致謝
圖片列表
詞匯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泰姬瑪哈陵的設計師可能是從三個相關傳統(tǒng)獲得的靈感:莫臥兒在亞洲祖國的建筑,印度先前穆斯林統(tǒng)治者所興建的建筑(尤其是在德里地區(qū)),以及印度本身更早以前的建筑技術知識。 莫臥兒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巴布爾繼承一個名為費爾干納的小王國,位于今日的烏茲別克境內。初期由于受到對手及不幸事件等種種因素的影響,使他無法繼續(xù)傳承并保有他渴望控制的撒馬爾罕城,因此轉而尊崇中亞最古老的城市撒馬爾罕為其先祖帖木兒的都城。發(fā)生于14世紀末的這種轉變,被稱為“流浪的折磨”(并成為英國伊麗莎白時代劇作家馬洛創(chuàng)作著名戲劇《帖木兒大帝》的靈感)。對巴布爾來說,帖木兒不只是一個無法抵擋的征服者,他還是所有最文明藝術——包括建筑——的贊助者。他的輝煌戰(zhàn)功包括曾在1398年劫掠德里,并指定代理人接掌搖搖欲墜的圖格魯克王朝,然后才凱旋歸鄉(xiāng)。由于這個先例的關系,一個世紀后巴布爾才將注意力轉向印度,于1526年在帕尼帕特發(fā)動戰(zhàn)爭,擊敗德里的統(tǒng)治者蘇丹洛迪,建立新?lián)c,展開帝國的宏圖大業(yè)。 不過巴布爾及其后繼者都未曾忘了他們的出身,他們仍以保持帖木兒的傳統(tǒng)為榮。雖然他們也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后裔——這層關系反映在“莫臥兒”這個名稱上。但他們更以帖木兒的事跡為傲,幾乎已到了癡迷的地步。除了他們以帖木兒王朝成員的身份出現(xiàn)在許多銘文中之外,一幅零碎圖畫(現(xiàn)被收藏于大英博物館內)將這個身份的意涵充分顯示出來:這幅畫描繪了幾位莫臥兒皇帝和帖木兒的兒子們在某個皇家花園宴會上同席而坐。這在歷史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將不同時期的人物放在一起。不過這幅畫的主要目的不是記錄某個事件,而是表達某種想法,這個想法深深埋藏在莫臥兒 人的主體意識中:選擇帖木兒作為他們的祖先。 這個想法也反映在莫臥兒人一些最著名的建筑上。舉其犖犖大者,第二位莫臥兒皇帝胡馬雍的陵墓建于16世紀60年代,也就是其子阿克巴在位初期。這座陵寢不只是對個人的紀念,還昭示整個王朝是永恒的,并且后來變成該皇族許多后代的埋葬地點所在。不過這座陵寢顯示出他們是來自外國,因為其圓頂及隱藏式拱門的線條,讓人想起失落之城撒馬爾罕的建筑。這個意象后來傳承給某個類似的計劃——泰姬瑪哈陵。 要說明另一個靈感來源——莫臥兒人之前的伊斯蘭印度建筑,我們得再往前追溯一些。 伊斯蘭教經(jīng)由兩條路徑進入印度,一條為海路,以商業(yè)為主,比較安全;另一條為陸路,比較不安全。從古羅馬帝國時代以來,印度從古查拉特到喀拉拉的西海岸港口就一直與阿拉伯海有貿易上的往來。當某些阿拉伯商人于7世紀改信伊斯蘭教后,伊斯蘭教即經(jīng)由這條路徑進入印度,后來有些人定居下來并融入當?shù)兀蔀檫@個大熔爐的一部分。經(jīng)由陸路前來的人則從西北抵達,他們沒有意愿交易或是定居下來。從11世紀開始,統(tǒng)治今日阿富汗地區(qū)的軍閥開始跨過興都庫什山脈入侵,大肆劫掠印度的富有寺廟城市,并將戰(zhàn)利品運回。直到12世紀末,他們的存在才變成固定。當時拉杰普特族結合成一個聯(lián)盟,企圖制止這些外來者,卻被他們擊敗,庫爾人領袖穆罕默德則在德里正式稱霸。 穆罕默德凱旋而歸,由于無法忍受當?shù)氐臍夂?,他派遣代理人駐在德里。1206年時,這位代理人索性自行稱王,并以自己之名統(tǒng)治德里附近相當大范圍的區(qū)域,成為一個新政治實體,一般稱為德里蘇丹王國。在往后三百年間(直到莫臥兒人征服印度之前),這個王國以德里為據(jù)點,不斷向外擴張發(fā)展。不過,由于從德里派遣統(tǒng)治邊陲各邦的省長上行下效,仗著天高皇帝遠,干脆在當?shù)刈孕薪⑿碌奶K丹王國,以致德里蘇丹王國不時發(fā)生分裂。這些統(tǒng)治政權經(jīng)常由于內亂或外國入侵而遭到驅逐,權力通常轉移到另一個穆斯林團體手中。到16世紀初時,北印度大范圍區(qū)域,往南最遠達德干地區(qū),都在穆斯林的掌控之下,不過他們各自為政,形成分裂的局面。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