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巍 頁數(shù):12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科學說明、自然定律與因果性,這三個概念都是科學哲學的核心問題。這些問題又彼此交錯,相互聯(lián)系,形成了一個復雜的問題群。本書分別研究了說明、定律與因果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與論證,最終對這些問題形成了較為統(tǒng)一而綜合的觀點。本書也研究了相關的專題,如說明與還原、解釋的關系等。希望對于解決說明、定律與因果這一科學哲學的核心問題群起到積極作用。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亨普爾科學說明模型及其問題
第一節(jié) 緒論
第二節(jié) 亨普爾及其貢獻
第三節(jié) 科學說明模型
第四節(jié) 科學說明模型的問題
第二章科學說明六十年
第一節(jié) 范弗拉森:科學說明的語用學
第二節(jié) 薩爾蒙:因果性與說明
第三節(jié) 說明:全局與局部
第四節(jié) 科學說明的DNP模型
第五節(jié) 小結
第三章 自然定律的本質
第一節(jié) 休謨的“因果”定義
第二節(jié) 規(guī)則性進路
第三節(jié) 規(guī)則性進路的問題
第四節(jié) 必然性進路
第五節(jié) 必然性進路的問題
第六節(jié) 其他的可能方案
第七節(jié) 小結
……
第九章 綜合,說明,定律與因果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當然她本人的立場是英國式的:“實在論者認為宇宙的創(chuàng)造者像一個法國數(shù)學家,但我認為上帝有著英國人的雜亂精神”。法國科學史家柯瓦雷(AlexanderKoyre)把伽利略的科學革命稱之為柏拉圖主義的復興,雖然伽利略本人更傾向于被稱為“新阿基米德”。筆者不是科學史家,不知道可否將數(shù)學傳統(tǒng)或古典模式稱之為“柏拉圖模式”,但確實覺得,現(xiàn)代科學中可能無意識地保留了柏拉圖主義的殘余。柏拉圖的理念論眾所周知。在他看來,理念是永恒的、完美的,而現(xiàn)實世界的事物都是理念的摹本,往往因為仿制拙劣,是流變的、有缺陷的。同樣的,在科學領域中,很多人認為自然定律在理想王國中為真。自然定律一旦被我們發(fā)現(xiàn)并驗證之后,就永遠為真,無論實際情況如何。如果實際觀察不符合自然定律的演算結果,那不是定律錯了,而是因為實際情況不如理想狀態(tài)。這樣,現(xiàn)實似乎成了理想的摹本,而且往往是不完美的摹本。我懷疑這正是現(xiàn)代科學中的柏拉圖主義殘余。筆者不準備在此處批評柏拉圖的觀念論,但確實認為在科學哲學中,關于自然定律的柏拉圖主義和休謨派觀點之間有很大的張力。厄曼在哲學上是典型的休謨派,但在科學上可能仍然不自然地保留了柏拉圖主義,因此才會有猶豫和矛盾。筆者建議,如果要做一個徹底的休謨派,不如顛倒次序,把自然定律看做是現(xiàn)實世界的摹本,而且往往是不完美的摹本。世界是紛紜復雜的,所以我們最好變換定律的多種樣式,去努力表征和干預世界。如果我們這樣看待定律與世界的關系,CP可能并不是那么難以接受。
編輯推薦
《說明、定律與因果》是清華科技與社會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