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鏡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第1版  作者:張偉仁  頁數:32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磨鏡——法學教育論文集》為著名法學家張偉仁先生有關法學研究與法學教育的文集。著者研習、教授法律五十余年,依據切身經歷,對于中國法學教育的傳統(tǒng)和將來作一番仔細的檢討,設計出一套比較妥善的法學教育方法,強調法律是許多社會規(guī)范的一種,學習法律的人一定要先認識其他規(guī)范與法律的異同和關系,然后去探究法之“精義”和社會的理想,并且檢討法律和法制的理論以及實踐是否能促成此理想的實現(xiàn)。著者殷切希望,學法之人應該先取得相當深度的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并且要樹立對知識的忠誠,不為潮流所驅而獨立思考;更要培養(yǎng)“法士”的德性,不被權所屈,不受利所誘,而扶弱挫強,為公平正義而奮斗。

作者簡介

張偉仁,1935年出生于江蘇吳縣,幼從塾師誦習經史,14歲去臺入中學、大學,獲臺灣大學法律學士、政治學碩士;后赴美就學,獲美國南衛(wèi)理大學比較法學碩士,耶魯大學法學碩士,哈佛大學法學博士;曾于臺灣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礬分校、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康乃爾大學、紐約大學、法蘭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校任教??的藸柎髮W及紐約大學曾分別授以“胡適講座教授”、“環(huán)球法學講座教授”,哈佛大學法學院并以其名設立獎學金,資助華文地區(qū)學者赴該院進修。除講學外還在臺北“中央研究院”從事法制史及法理學的研究工作。其主要著作有《清代法制研究》、《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Thought》等,現(xiàn)正撰寫《Struggle for Justice in Late Imperial China》及《尋道》二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清代的法學教育
 第一節(jié) 前言
 第二節(jié) 清代正規(guī)教育概述
 第三節(jié) 清代法學教育概述
 第四節(jié) 清代幕友的法學教育
 第五節(jié) 結語
第二章 良幕循吏汪輝祖——一個法制工作者的典范
 第一節(jié) 前言
 第二節(jié) 生平
 第三節(jié) 理訟
 第四節(jié) 治事
 第五節(jié) 待人
 第六節(jié) 律己
 第七節(jié) 哲理
 第八節(jié) 結語
第三章 清季地方司法——陳天錫先生訪問記
 第一節(jié) 前言第二節(jié) 陳天錫先生的生平
 第三節(jié) 訪問所得記要——清代末年的地方政府 司法工作
 第四節(jié) 結語
 第五節(jié) 附錄
第四章 傳統(tǒng)觀念與現(xiàn)行法制——“為什么要學中國法制史?”一解
 第一節(jié) 引言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觀念里的法律與其他規(guī)范
 第三節(jié) 傳統(tǒng)觀念里的立法者和法律的主要功能
 第四節(jié) 傳統(tǒng)觀念里的司法者和司法制度
 第五節(jié) 傳統(tǒng)觀念和社會行為
 第六節(jié) 對傳統(tǒng)觀念、態(tài)度和行為的檢討
 第七節(jié) 結語
第五章 學習法律的一些問題
 第一節(jié) 前言
 第二節(jié) 個人的經驗
 第三節(jié) 什么是“法”?
 第四節(jié) 怎樣學習法律
 第五節(jié) 結語
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清代的學校之中最具實質意義的是初級的學校。大致而言,富庶之家往往延聘一位秀才,教導子弟讀書,成為一個“家塾”;如由鄰佑人家合辦,則稱為“村塾”或“鄉(xiāng)塾”;如系一族特為貧寒子弟而設,則為“義塾”。這些學校都屬私營,所以通稱“私塾”,與官設的“社學”、“義學”相對,但后者為數有限,在清代初級教育上功用甚微。清代的學校教育與科舉制度相結合,童子五六歲人塾,在上述公私初級學校讀了幾年書,大約十幾歲,便可去參加“童試”,由州縣官初考,然后經知府及學政復考,考取的俗稱“秀才”,可以附入州學、縣學或府學讀書,所以又有“附生”、“生員”等等名稱。諸學校設“教授”、“學正”、“教諭”、“訓導”等官,大多由舉人、秀才擔任,每月為生員講學一次,考課一次。此外生員還有每三年一次的歲考(丑、未、辰、戌年考試),成績優(yōu)異可逐級升為“增生”、“廩生”?!皬[生”歲考績優(yōu)可以貢入太學讀書,稱為“歲貢生”。此外三年一次考“優(yōu)貢”,六年或十二年一次考“拔貢”,考取者以及鄉(xiāng)試副榜中式的“副貢”,也可以貢人太學讀書。太學設祭酒、司業(yè)、博士、助教、監(jiān)丞、典籍等官,皆以博學之士充之,每月講書三次。監(jiān)生每月月課一次,三月季考一次。除了太學以外,各省又有官方設立的書院,有些地方偶爾也有私人籌建的書院,可供績優(yōu)生員進修。書院大多敦請名儒主講,考課規(guī)定因地而異。府、州、縣學生員除拔貢、優(yōu)貢、副貢外,每三年(寅、巳、申、亥)由學政“科考”一次,績優(yōu)者準于次年八月參加秋闈“鄉(xiāng)試”?!班l(xiāng)試”原則上以一省為單位,考取者為舉人;次年三月參加春闈“會試”,中式者為“貢士”(俗稱“舉人”);四月殿試,中式者為“進士”;再經朝考而授官職。①以上介紹了清代學校及科舉的概要。以下將要對其教學的材料和考試的課題略為分析,看看它們與法學有什么關系。

編輯推薦

《磨鏡:法學教育論文集》是漢語法學文叢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磨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聽過里面的一次講座,還不錯的。
  •   gut
  •   這套書出了好多了,買了很多本,親眼聽過講座很不錯,買來收藏的。
  •   這冊書之初是在圖書館看的,先后看過兩次,終于忍不住還是要買一冊。張先生學貫中西,在學界的聲譽自不需后輩晚生贅言。先生對中國之傳統(tǒng)文化有深切之體悟,這可從字里行間讀出。書中感興趣者有二,一位張先生其中一篇關于時年司法過程之訪談文稿,這對過于依賴正式文字之法史研究無疑別有一番風味。二者,在這冊書中,先生大略敘述了他自己對經典文獻于中國法史發(fā)展之影響。當然書中還有很可愛的一篇,先生談到習法史之必要??傊m然是論文合集,但是一冊好書?!澳ョR”一詞大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