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殷強,馮瑞菊 主編 頁數:392
內容概要
由殷強和馮瑞菊主編的《中國稅制》介紹了我國稅收的基本知識,包括稅收的概念、原則、稅收負擔與稅收制度等,重點介紹了我國現行的稅收制度。本教材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稅收基本知識、我國現行稅收制度和征收管理制度,《中國稅制》共分為十一章。第一部分為第一章,主要介紹稅收的基本理論,包括稅收的職能、稅收原則、稅收負擔與稅制結構等。第二部分為第二章至第十章,按課稅對象把我國現行稅種分為流轉稅類、所得課稅類、資源稅類、行為稅類和財產稅類五類,對各類的主要稅種分別做了詳細介紹。第三部分為第十一章,介紹了我國現行的稅收征收管理制度,包括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稅款征收、納稅檢查、納稅評估等。
為了便于讀者牢固掌握所學內容,我們在介紹每個稅種時都有計算例題,章后還配備了相關的復習思考題和計算題。
《中國稅制》可作為高等院校經濟類、管理類專業(yè)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為一般讀者了解中國稅制的重要參考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稅收導論
第一節(jié) 稅收概述
第二節(jié) 稅收原則
第三節(jié) 稅收負擔及其轉嫁
第四節(jié) 稅收制度與稅制結構
第五節(jié) 稅制要素
第六節(jié) 我國稅制的建立與發(fā)展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增值稅
第一節(jié) 增值稅概述
第二節(jié) 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及納稅人
第三節(jié) 一般納稅人和小規(guī)模納稅人的認定及管理
第四節(jié) 稅率與征收率
第五節(jié) 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六節(jié) 小規(guī)模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七節(jié) 特殊經營行為和產品的稅務處理
第八節(jié) 進口貨物征稅
第九節(jié) 出口貨物退(免)稅
第十節(jié) 增值稅的征收管理
第十一節(jié) 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的使用及管理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消費稅
第一節(jié) 消費稅概述
第二節(jié) 消費稅的納稅人及征收范圍
第三節(jié) 稅目和稅率
第四節(jié) 消費稅的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五節(jié) 消費稅的減免稅和出口退稅
第六節(jié) 消費稅的申報繳納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營業(yè)稅
第一節(jié) 營業(yè)稅概述
第二節(jié) 營業(yè)稅的納稅人、征收范圍及稅率
第三節(jié) 營業(yè)稅的計稅依據和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四節(jié) 營業(yè)稅的稅收優(yōu)惠
第五節(jié) 營業(yè)稅的申報繳納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關稅
第一節(jié) 關稅概述
第二節(jié) 關稅的納稅人及征稅對象
第三節(jié) 關稅稅則及稅率
第四節(jié) 關稅的完稅價格
第五節(jié) 關稅稅額的計算
第六節(jié) 關稅的減免規(guī)定
第七節(jié) 非貿易性關稅
第八節(jié) 關稅的征收管理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企業(yè)所得稅
第一節(jié) 企業(yè)所得稅概述
第二節(jié) 企業(yè)所得稅的納稅人、征稅對象和稅率
第三節(jié)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第四節(jié) 資產的稅務處理
第五節(jié) 應納稅額的計算
第六節(jié) 稅收優(yōu)惠
第七節(jié) 企業(yè)所得稅的征收管理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七章 個人所得稅
第一節(jié) 個人所得稅概述
第二節(jié)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征稅對象和稅率
第三節(jié) 個人所得稅的稅收優(yōu)惠
第四節(jié) 個人所得稅的征收管理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資源稅類
第一節(jié) 資源稅
第二節(jié) 城鎮(zhèn)土地使用稅
第三節(jié) 土地增值稅
第四節(jié) 耕地占用稅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財產稅類
第一節(jié) 房產稅
第二節(jié) 契稅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行為稅類
第一節(jié) 行為課稅概述
第二節(jié) 印花稅
第三節(jié) 城市維護建設稅
第四節(jié) 車船稅
第五節(jié) 車輛購置稅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一章 稅收征收管理制度
第一節(jié) 稅收征收管理概述
第二節(jié) 稅務登記
第三節(jié) 賬簿、憑證管理
第四節(jié) 納稅申報
第五節(jié) 稅款征收
第六節(jié) 稅務檢查
第七節(jié) 法律責任
第八節(jié) 稅收文書送達
第九節(jié) 納稅評估
第十節(jié) 納稅擔保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在這里我們給稅收一個簡單而明確的概括: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標準,強制地參與社會產品價值分配而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對于稅收的概念,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理解。第一,稅收與國家的存在有著直接的聯系。稅收是一種經濟活動,也是一個經濟過程,在這個經濟活動和經濟過程中,稅收總是與國家的存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稅收與國家的密切關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稅收是國家機器賴以存在并實現其職能的物質基礎。在任何社會形態(tài)下,國家的存在及履行其職能,都離不開一定的物質基礎。但是,在社會還存在著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制度的條件下,國家本身通常并不直接占有生產資料,也不直接從事生產活動,因此它必須憑借政治權力,強制地、無償地將一部分屬于私人或代表個人利益集團所有的社會產品價值征集起來作為公共財政收入,以滿足履行其公共職能的需要,而稅收始終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個最有效的手段。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捐稅體現著表現在經濟上的國家存在。官吏和僧侶、士兵和女舞蹈家、教師和警察、希臘式的博物館和哥特式的尖塔、王室費用和官階表這一切童話般的存在物于胚胎時期就已安睡在一個共同的種子——捐稅之中了。”二是行使征稅權的主體是國家,國家政治權力是稅收分配的后盾。國家征稅就是把一部分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從微觀經濟組織或個人手中無償地轉由國家支配的過程,因而決定了在經濟利益獨立化的條件下,稅收分配必須有某種權利作為后盾,這種權力就是國家的政治權力。國家的政治權力是一種公共權力和強制性的權力,它在稅收分配中表現為:國家代表全體社會成員委托特定的執(zhí)行機構(財稅機關),對社會資源在滿足公共需要與私人需要的不同用途之間進行分割,并通過法律形式予以確定。各種稅收法規(guī)和稅收政策的制定、執(zhí)行與修改,都是由國家主導進行的,所以稅收也被稱為國家稅收。
編輯推薦
《中國稅制》:先進性與基礎性相統(tǒng)一,教材建設與教學改革相統(tǒng)一,綜合性與針對性相統(tǒng)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