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鐵,李F 主編 頁數(shù):278
前言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是高等學校機械類和近機械類各專業(yè)的技術基礎課程?;Q性與測量技術教材是配合相同類型的課程教學而編寫的,適合本科生、大專生的教學用,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滩闹饕U述機械設備中的一般零件以及常用典型零件在幾何參數(shù)上存在的誤差,包括線性尺寸存在的誤差,宏觀、微觀形狀存在的誤差,以及要素位置之間存在的誤差;介紹控制這些誤差的相應公差;討論如何按照互換性、標準化的要求,兼顧產(chǎn)品質(zhì)量和經(jīng)濟性合理地確定這些公差的要求;介紹為實現(xiàn)質(zhì)量控制所要進行的檢測以及誤差評定方法;以及零件幾何精度要求的圖樣表示方法等。 本書在內(nèi)容組織上充分考慮到教學改革中的模塊化教學改革的需求,結合不同課時內(nèi)容,將教材內(nèi)容分為四個部分:第1部分為互換性的基礎知識,即第1~5章,主要討論零件的幾何誤差及公差,包括尺寸誤差及公差、形位誤差及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第2部分為幾種典型零件或部件的誤差及公差,即第6~9章,包括滾動軸承、鍵和花鍵、圓錐結合件、螺紋、漸開線圓柱齒輪等的誤差及公差;第3部分是測量技術基礎,即第10~13章,主要討論零件幾何誤差的測量和評定,包括測量的基本概念和要求,測量的數(shù)據(jù)處理,尺寸誤差、形狀位置誤差以及表面粗糙度的檢測等內(nèi)容;第4部分為尺寸鏈,即第14章,主要討論零件尺寸誤差的分配?! ”窘滩牡牧硪惶攸c是結合后續(xù)課程“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中的減速器設計作為本教材的主要實例,以加強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效果,加深學生對零件幾何公差的理解。
內(nèi)容概要
互換性的應用非常廣泛,不僅局限于機械產(chǎn)品,還包括電子電器等產(chǎn)品;不但可以對零件提出互換性要求,同樣也可以對部件、整機等提出互換性要求。本教材僅就機械產(chǎn)品的零、部件進行討論,并且涉及零、部件幾何參數(shù)的互換性問題。 本書內(nèi)容包括:互換性的基礎知識,如光滑孔、軸的尺寸的標準公差,孔軸的使用要求和設計原則,常用孔軸公差帶和配合;形位公差的基本概念,形位公差的符號及其標注,形位公差的定義及公差帶解釋;表面粗糙度及評定,表面粗糙度應用及表面粗糙度的標注,公差原則及其應用等;滾動軸承、鍵、圓錐、螺紋、絲杠、滾珠絲杠、齒輪副等標準部件的公差與配合;結合互換性的相關規(guī)定,討論尺寸、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檢驗;結合在機器或儀器設計時所碰到的幾何精度分析問題,研究尺寸鏈的分析。 本書適合機械類和近機械類學生使用,同時也可作為機械類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書籍目錄
第1部分 互換性的基礎知識第1章 概論 1.1 互換性與公差 1.2 公差與配合標準發(fā)展簡述 1.3 標準化與優(yōu)先數(shù)系 1.4 本課程的性質(zhì)和特點 習題第2章 尺寸極限與配合 2.1 概述 2.2 公差與配合的基本術語 2.3 光滑孔、軸的公差與配合設計 2.4 其他尺寸公差帶規(guī)定 2.5 尺寸極限與配合應用實例 習題第3章 幾何公差 3.1 概述 3.2 基本概念 3.3 幾何公差的符號及標注 3.4 幾何公差定義和公差帶解釋 3.5 幾何公差及其應用實例 習題第4章 公差原則及其應用 4.1 獨立原則 4.2 幾何公差與尺寸公差的關系 4.3 有關公差原則的術語及定義 4.4 包容要求 4.5 最大實體要求及其應用 4.6 最小實體要求及其應用 4.7 可逆要求及零幾何公差 習題第5章 表面粗糙度及其評定 5.1 概述 5.2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參數(shù)及數(shù)值 5.3 表面粗糙度的選用 5.4 表面粗糙度的標注 習題 第2部分 典型件的互換性第6章 滾動軸承、鍵的公差與配合 6.1 滾動軸承的公差與配合 6.2 鍵與花鍵連接的互換性 6.3 減速器所應用的滾動軸承、鍵的公差選用 習題第7章 圓錐的公差與配合 7.1 圓錐與圓錐配合 7.2 圓錐公差及其應用 7.3 圓錐角和錐度的測量 習題第8章 螺紋結合的互換性 8.1 概述 8.2 螺紋結合的互換性問題 8.3 普通螺紋的公差與配合 習題第9章 漸開線圓柱齒輪公差與檢測 9.1 概述 9.2 齒輪誤差的評定指標及檢測 9.3 齒輪副誤差的評定指標及其檢測 9.4 齒輪精度標準及其應用實例 習題 第3部分 測量技術基礎第10章 測量技術基礎 10.1 測量的基本概念 10.2 計量管理、計量儀器和測量方法 10.3 測量方法的有關原則 10.4 測量誤差及數(shù)據(jù)處理 習題第11章 尺寸的檢驗 11.1 注出公差的尺寸檢驗 11.2 常用尺寸的測量儀器 11.3 光滑極限量規(guī)設計 習題第12章 幾何誤差的評定與檢測 12.1 幾何誤差的定義及有關規(guī)定 12.2 幾何誤差的評定準則 12.3 幾何誤差的檢測原則 12.4 幾何誤差的檢測 習題第13章 表面粗糙度的檢測 13.1 光切法 13.2 干涉法 13.3 觸針掃描法 13.4 比較法 13.5 印模法 習題 第4部分 尺寸鏈第14章 尺寸鏈 14.1 基本概念 14.2 尺寸鏈的極值法計算 14.3 尺寸鏈的概率法計算 14.4 保證裝配精度的其他措施 習題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課程是高等理工學校機電類、儀器儀表類等專業(yè)的一門十分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是從基礎課程和其他技術基礎課程向專業(yè)課程過渡的橋梁?! ≡谶M行機器或儀器的設計時,不但要進行總體設計、運動設計、結構設計等,還要進行精度設計。精度設計是保證所設計的機器或者儀器能夠達到順利的裝配、使用性能、精度、耐磨性、使用壽命等的必要條件。只有在精度設計時對零部件所規(guī)定的幾何參數(shù)進行合理的設計,并對完成后的部件進行測量或檢驗,證明它們完全符合設計要求,裝配后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使用效果。因此精度設計及測量和檢驗是保證產(chǎn)品質(zhì)量的兩個重要技術環(huán)節(jié)?! ”鹃T課程的特點是六多一少:術語和定義多,代號和符號多,規(guī)定多,內(nèi)容多,經(jīng)驗總結多。涉及的國家標準多;而邏輯性和推理性少。因此初學者會感到枯燥、內(nèi)容繁多,記不住,設計時不會用。因此在學習時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本門課程的要求是: ?。?)建立標準化、互換性及測量技術的基本概念; ?。?)熟悉各種公差標準的基本內(nèi)容,熟悉各個基本術語的概念定義,能正確掌握并繪制公差帶圖及公差與配合圖; ?。?)掌握各級公差及各類配合的特點及應用范圍,掌握選擇公差和配合的原則及方法,能熟練運用各個公差表格并能正確地標注在圖樣上; ?。?)具有幾何量測量的基本知識,熟悉常用的幾何量測量方法,了解當前測量的新技術; ?。?)了解各種量規(guī)的特點和應用,熟悉光滑極限量規(guī),并會設計各種光滑極限量規(guī); ?。?)了解常見的標準零部件的公差配合形式及規(guī)定。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