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盧湘鴻 編 頁數(shù):368
前言
能夠滿足社會與專業(yè)本身需求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已成為合格的大學畢業(yè)生必須具備的素質。文科類專業(yè)與信息技術的相互結合、交叉、滲透,是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趨勢的重要方面,是不可忽視的新學科的一個生長點。加強文科類(包括文史法教類、經濟管理類與藝術類)專業(yè)的計算機教育,開設具有專業(yè)特色的計算機課程是培養(yǎng)能夠滿足信息化社會對大文科人才要求服務的重要舉措,是培養(yǎng)跨學科、綜合型的文科通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了更好地指導文科類專業(yè)的計算機教學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重新組織制訂了《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yè)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下面簡稱《基本要求》)?!痘疽蟆钒汛笪目聘鏖T類的本科計算機教學,按專業(yè)門類分為文史哲法教類、經濟管理類與藝術類等三個系列。大文科計算機知識體系由計算機軟硬件基礎、辦公信息處理、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數(shù)據庫技術、程序設計,以及藝術類計算機應用等7個知識領域組成。知識領域下分若干知識單元,知識單元下分若干知識點。文科類專業(yè)對計算機知識點的需求是相對穩(wěn)定、相對有限的。由屬于一個或多個知識領域的知識點構成而滿足文科類專業(yè)需要的計算機課程則是不穩(wěn)定、相對活躍、難以窮盡的。文科計算機課程若按教學層次可分為計算機大公共課程(也就是大學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計算機小公共課程和計算機背景的專業(yè)課程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教學內容是文科各專業(yè)學生應知應會的。這些內容可為文科學生在與專業(yè)緊密結合的信息技術應用方向上進一步深入學習打下基礎。這一層次的教學內容是對文科大學生信息素質培養(yǎng)的基本保證,起著基礎性與先導性的作用。
內容概要
本書是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組織編寫的《普通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yè)大學計算機教學基本要求》最新版本有關公共課的基本要求編寫而成的。 本書的第1版是1996年的《計算機應用教程(A類)》,加上后續(xù)的《計算機應用教程(B類)》,以及《計算機應用教程(Windows 3x/95/98/2000/XP/Server 2003環(huán)境)》等版本,所以實際上這是第10版。 全書包括微型計算機基本結構、中文操作系統(tǒng)Windows 7、中英文鍵盤輸入法、文字處理軟件Word 2003、電子表格軟件Excel 2003、多媒體應用基礎與PDF格式文件、圖像處理軟件Adobe Photoshop CS4、演示文稿制作軟件PowerPoint 2003、網絡基礎知識、Internet的使用、信息檢索與利用基礎、網上虛擬空間--個人信息網上的展示與交流,以及常用工具軟件等13章,并配有豐富的例題和大量的習題,以方便教學。 本書能夠滿足高等學校文科類專業(yè)計算機公共課教學的基本需要,也可作為其它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公共課和計算機等級考試培訓班的教材。
書籍目錄
第1章 計算機基礎知識 1.1 計算機概述 1.1.1 計算機的定義、特點與發(fā)展簡史 1.1.2 計算機的分類與主要應用領域 1.1.3 計算機的發(fā)展趨向 1.2 信息化社會與計算機文化 1.2.1 信息化社會 1.2.2 計算機文化 1.3 計算機信息的表示、存儲單位及ASCII碼 1.3.1 信息與數(shù)據 1.3.2 數(shù)制和數(shù)據的存儲單位 1.3.3 指令、指令系統(tǒng)、程序和源程序 1.3.4 速度 1.3.5 主存儲器容量和外存儲器容量 1.3.6 性能指標 1.3.7 ASCII 碼和漢字碼 1.4 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結構 1.4.1 計算機系統(tǒng)構成 1.4.2 計算機的硬件系統(tǒng) 1.4.3 微型機的硬件構成 1.4.4 計算機的軟件系統(tǒng) 1.4.5 操作系統(tǒng)基本知識 1.4.6 文件的概念、命名、類型及文件夾結構 1.4.7 用戶與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和硬件系統(tǒng)的層次關系 1.5 計算機的安全使用知識 1.5.1 計算機的環(huán)境要求 1.5.2 計算機的使用注意事項 1.5.3 計算機病毒及其防治 1.5.4 計算機黑客與網絡犯罪 習題第2章 中文操作系統(tǒng)Windows 7第3章 中英文鍵盤輸入法第4章 文字處理軟件Word 2003第5章 電子表格軟件Excel 2003第6章 多媒體基礎應用及PDF格式文件第7章 圖像處理軟件 Adobe Photoshop CS4第8章 演示文稿制作軟件第9章 網絡基礎知識第10章 Internet的使用第11章 信息檢索與利用第12章 網上虛擬空間--個人信息網上的展示與交流第13章 常用工具軟件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人類社會發(fā)展至今,已經過狩獵技術、農業(yè)技術、工業(yè)技術三種社會技術,今天正面臨著第四種社會技術——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狩獵技術的核心是石器和語言,其本質是人類從被動適應環(huán)境(覓食活動)轉變?yōu)槟軇拥母脑飙h(huán)境(勞動),這是人類進步中巨大的質的變化。農業(yè)技術的核心是以鋤為代表的農具和文字。文字的產生,有助于人類智慧的記憶、保存和交流,使得智慧的保存和交流沖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工業(yè)技術的核心是蒸汽機為象征的動力機械,人以機器生產來代替手工勞動。利用蒸汽機,人類第一次實現(xiàn)了熱能到機械能的轉換,成為人類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強大的物質力量。產業(yè)革命的實質是能源的利用。信息技術的核心是計算機、微電子和通信技術的結合。以往,把能源和物質材料看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兩大要素。而今組成社會物質文明的要素除了能源和材料,還有信息,且信息技術從生產力變革和智力開發(fā)這兩個方面推動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成了社會發(fā)展更為重要的動力源泉。在信息化社會中信息將起主要作用。2.人類面臨的第五次信息革命人類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逐步認識到信息、物質材料和能源是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信息交流在人類社會文明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人類歷史上曾經歷了四次信息革命。第一次是語言的使用,第二次是文字的使用,第三次是印刷術的發(fā)明,第四次是電話、廣播、電視的使用。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第五次信息革命新產生的信息技術,則是計算機、微電子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技術(計算機及其網絡的應用)。以前人類思維只是依靠大腦,而信息化社會計算機作為人腦的延伸,成為支持人腦進行邏輯思維的現(xiàn)代化工具。信息技術影響著人類的思維,影響著記憶與交流。信息技術把受制于鍵盤和顯示器的計算機解放出來,使之成為能夠與之交談、隨身相伴的對象,改變了人類學習、工作、娛樂等各個方面。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