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蒂特爾(Ed Tittel)、徐彬、 等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0-08出版) 作者:蒂特爾 頁數(shù):265 譯者:徐彬
Tag標簽:無
前言
現(xiàn)在,計算機網絡這門學科所涵蓋的知識越來越多,涉及的作用和功能也越來越廣泛,從支持計算機交換數(shù)據(jù)的信號傳輸和電路,到從發(fā)送端向接收端傳輸數(shù)據(jù)的電纜和無線廣播技術,均屬于計算機網絡的范圍。網絡也包含了一系列通信規(guī)則,發(fā)送端和接收端在各種抽象層次進行數(shù)據(jù)交換需要這些規(guī)則。規(guī)則涉及從發(fā)送端向接收端發(fā)送數(shù)據(jù)使用的簡單而有限的位流,當消息通過各種不同的網絡介質時,消息的識別、尋址、路由和處理就需要各種機制。同樣,許多協(xié)議可應用于多種服務和活動,促使數(shù)據(jù)通過網絡傳輸,如交換電子郵件消息、訪問遠程文件或文件系統(tǒng)、訪問多種類型的分布式數(shù)據(jù)庫,甚至管理和監(jiān)視通信的網絡活動和特性。初學網絡知識時,需要掌握基本術語和概念。有一份基本詞匯表在手邊,再將網絡分解成一系列獨立而互相依賴的任務和技術,理解網絡問題就容易多了。在此學習階段,有必要理解各種網絡模型,如ISO/OSI參考模型以及其他與特定網絡協(xié)議相關的模型。同樣,也必須理解重要的網絡標準和技術。要解決網絡本身特有的難題,需要理解將網絡分解為相互關聯(lián)的層,各層的技術和術語不同,所以,應該深入研究網絡工作原理,了解網絡命名和尋址方案、網絡路由模型和行為,以及網絡應用和服務的信息。這就是本書和多數(shù)網絡教材面世的原因。對于這門科目,人們可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一些讀者可能需要許多時間去掌握基本概念和術語,另一些人則可能要花更多精力去理解各種網絡模型的結構和功能。但是,不管專業(yè)知識和背景如何,都可以在如下網絡資源中獲益。
內容概要
《計算機網絡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介紹了計算機網絡的基本術語和概念,深入研究網絡工作原理,了解網絡命名和尋址方案、網絡路由模型和行為,以及網絡應用和服務的信息?!队嬎銠C網絡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特點是,詳細講解各個重要知識點,讓讀者全面透徹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每章最后都有大量習題和補充題,并給出詳盡答案,使讀者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并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蒂特爾(Ed Tittel) 譯者:徐彬 等蒂特爾(Ed Tittel),自1996年以來,Ed Tittel一直在美國任教師,他教授標記語言和網絡課程。他編寫過100多種計算機圖書,而且是Exam Cram認證考試備考指南系列的發(fā)起者。在NetWorld+Interop商貿展銷會上,Ed還講授各種Windows相關主題。
書籍目錄
第1章 數(shù)據(jù)通信1.1 多路復用1.1.1 頻分多路復用1.1.2 波分多路復用1.1.3 時分多路復用1.2 信號傳輸1.3 編碼和解碼1.3.1 振幅調制1.3.2 頻率調制1.3.3 相移調制1.3.4 多級信號傳輸1.3.5 NRZ-L1.3.6 NRZI1.3.7 曼徹斯特編碼1.3.8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1.3.9 4B/5B1.3.1 0MLT-31.3.1 1886T1.3.1 28B/10B1.3.1 34D-PAM51.4 錯誤檢測與恢復1.4.1 奇偶校驗1.4.2 校驗和1.4.3 CRC1.4.4 糾錯1.5 流量控制1.6 滑動窗口1.7 擁塞管理1.7.1 通信量調整1.7.2 丟負載1.7.3 抖動控制本章習題補充題本章習題答案補充題答案第2章 通信網絡2.1 網絡概述2.1 _1電話網2.1.2 網絡OSI模型2.1.3 Internet2.1.4 ATM2.2 網絡組件2.2.1 電纜2.2.2 集線器2.2.3 網橋2.2.4 交換機2.2.5 路由器2.3 網絡拓撲2.3.1 共享介質2.3.2 對等結構2.3.3 混合型結構本章習題補充題本章習題答案補充題答案第3章 網絡技術3.1 局域網技術3.1.1 以太網技術3.1.2 以太網版本3.1.3 以太網工作模式3.1.4 令牌環(huán)技術3.2 一域網技術3.2.1 幀中繼3.2.2 SMDS3.2.3 ISDN3.2.4 SONET3.2.5 PPP3.2.6 HDLC3.2.7 LLC3.3 無線網3.3.1 無線電頻率3.3.2 微波頻率3.3.3 紅外波段本章習題補充題本章習題答案補充題答案第4章 多路訪問4.1 設計問題4.1.1 分布式和集中式設計4.1.2 電路模式和分組模式設計4.2 實現(xiàn)問題4.3 性能因素4.4 基礎技術4.4.1 FDMA4.4.2 TDMA4.4.3 CDMA4.5 集中訪問4.5.1 電路模式訪問4.5.2 輪詢或分組模式訪問4.5.3 基于預約的訪問4.6 分布式訪問4.6.1 非集中式輪詢4.6.2 CSMA4.6.3 CSMA/CA4.6.4 CSMA/CD4.6.5 BTMA/MACA4.6.6 令牌傳遞4.6.7 ALOHA4.7 硬件尋址本章習題補充題本章習題答案補充題答案第5章 交換5.1 電路交換5.1.1 時分交換5.1.2 空分交換5.1.3 TS交換5.1.4 TST交換5.2 分組交換5.2.1 端口映射器5.2.2 擁塞5.2.3 ATM交換5.3 交換結構5.3.1 縱橫結構5.3.2 交換結構元素5.4 網橋5.4.1 透明網橋5.4.2 生成樹算法5.4.3 源路由網橋5.4.4 其他可選網橋5.4.5 VLAN5.5 交換機5.6 綜合使用交換機和集線器……第6章 命名與尋址第7章 路由第8章 服務和應用第9章 網絡安全附錄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插圖:·輸入緩沖區(qū)。交換機包括緩沖區(qū),存儲到達其輸入連接的包。某些交換機的緩沖區(qū)可被所有輸入使用,其他交換機只有較小的緩沖區(qū),在競爭使用交換結構時用來保存數(shù)據(jù)。如果交換機容量無法匹配到達的包的速率時,交換機就會發(fā)生擁塞?!ざ丝谟成淦?。只在分組交換機中才有端口映射器,電路交換機中沒有。分組交換機包含一張表,關聯(lián)或映射每對輸入輸出。交換機讀取輸入包的目的地址,在表中查找位置,然后將包分配到輸出端口。當包到達交換機的輸入端口時,目標輸出是已知的,所以電路交換機不需要端口映射器或映射表。·交換結構。交換結構是交換機的硬件和軟件部分,它將數(shù)據(jù)從交換機輸入端口移動到輸出端口。交換結構的復雜性體現(xiàn)在它既包括簡單技術,從輸入端口復制數(shù)據(jù),并將它寫到輸出端口;也包括復雜技術,多處理器同時傳輸成千上萬的包到各種輸出端口?!ぽ敵鼍彌_區(qū)。緩沖區(qū)用來存儲已被交換結構處理的數(shù)據(jù)。這些緩沖區(qū)可大可小,也可以包括調度器,處理對輸出連接的介質訪問。包含調度器的系統(tǒng)能為不同服務等級提供不同的質量。
編輯推薦
《計算機網絡學習指導與習題解答》是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