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清華大學 作者:高亨 頁數(shù):127 字數(shù):106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這本書所用的《老子》原文,采用王弼本。王本文字確有誤處,則根據(jù)漢帛書本、河上公本、傅奕本等較古本改正。每章原文后,先列注釋。注釋中關于文字???,則舉出所據(jù)古本;關于文字訓詁,其罕見的則舉出根據(jù);凡屬采用古人或近人成說,則舉出人名。要之,力求簡密。次列譯文,譯文中有時雜以超出原文以外的纂講語句,意在說明老子的原意。再次列對于本章內容的分析,簡單、扼要地指出它的要點。
書籍目錄
小序關于老子的幾個問題卷上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卷下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校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這是周王朝貴族自相殘殺的一幕慘劇。按魯昭公十二年(即公元前五三○年),時孔丘二十二歲。假定老聃比孔丘大二十歲,當是四十二歲。我們從《左傳》這段記載中可以得出如下的斷案: 老陽子與老聃是同時人,都是東周王朝的官吏,都姓老,有血緣關系。但是進而考之,老陽子并未被殺,可能就是老聃。為什么說老陽子并未被殺呢?《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周王子朝與悼王、敬王爭王位失敗后,逃亡楚國。接著寫道: “陰忌奔莒以叛。" (陰忌是王子朝的黨羽。莒是東周境內一個邑名。) 《左傳》前文言陰忌被殺,后文又言陰忌奔莒,當然不會一個人死而復生。那么是兩個人嗎?同處一個周王朝,同是王朝的貴族,僅僅十四年間(魯昭公十二年至二十六年),決不會有兩個陰忌。這就足以證明陰忌并未被殺,也足以證明宮嬖綽、王孫沒、劉州鳩、老陽子均未被殺?!蹲髠鳌返暮笪募热蛔C明陰忌、老陽子五人并未被殺,那末,其前文就必然有誤了。我認為昭公十二年,“及宮嬖綽、王孫沒、劉州鳩、陰忌、老陽子”是一句?!凹啊碑斪鳌胺础保中蜗嗨贫`。“反”是召回之意。這句的意思是說召回陰忌、老陽子五人。陰忌、老陽子五人當是被甘悼公或甘簡公所排擠,逃往別國。成景之族在殺死甘悼公之后,一方面殺死悼公的擁護者庾過和瑕辛,以削弱敵方的勢力;一方面召回悼公的反對者陰忌、老陽子五人,以壯大自己的勢力。這是很合乎情理的。“反”和“及”因字形相似而誤,古書里這種例證很多,現(xiàn)在只舉兩個: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及義而謀。" 《群書治要》引“及”作“反”. 《呂氏春秋·明理》: “其日……有不光,有不及景?!备哒T注: “及一作反?!边@兩條都是“反”字誤作“及”. “反”字用作召回之意,《左傳》里也多有例證?!冻晒四辍? “既齊侯反國弱,使嗣國氏。" 《襄公二十一年》: “盍反州綽,邢蒯?" 《二十八年》: “齊慶封……反盧蒲癸。" 《昭公十年》: “桓子……反子城、子公、公孫捷,而皆益其祿?!边@幾條所謂“反”,都是召回。
編輯推薦
《老子注譯》:高亨著作叢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