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網事

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千鳥  頁數(shù):264  
Tag標簽:無  

前言

在所有信息技術領域,網頁設計、網站設計長期是個幾乎搞不清楚的、弱勢的、被邊緣化的職能崗位。但在近些年的發(fā)展中,不斷地有遠見卓識的從業(yè)者認識到,“設計”不應該就這么簡單,應該能夠與開發(fā)進行更為緊密地配合,并賦予更高層次概念上的提升。尤其在各種互聯(lián)網新概念、客戶端新技術的沖擊下,很多從業(yè)者突然發(fā)現(xiàn)“設計”開始變得無所不能、無處不在。于是,我們開始綜合考慮如何通過“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LJCD)”來實現(xiàn)更好的“用戶體驗(UE)”?如何利用傳統(tǒng)圖書館學信息管理的“信息架構(IA)”理論組織內容?如何把傳統(tǒng)工業(yè)、軟件領域的“交互設計(ID)”結合到互聯(lián)網技術中?如何把已經成熟的“軟件工程、系統(tǒng)工程”理論總結成“產品管理(PM)”方法論?本書收錄了“千鳥志”2005—2009年專業(yè)技術相關的大部分精華,掐頭去尾正好三年。嚴格來說“千鳥志”只是我的個人博客,我認為有價值的技術類網志應具備三個要素,首先實踐并提出新觀點,其次觀點認識必須成熟且不能自相矛盾,最后觀點需要成體系。國內做Web Design的同行們走過的路一般都類似,我給自己的定位是游走在設計、研發(fā)(注意不是技術)之間的邊緣人。我寫B(tài)log的目的很單純:實踐和記錄。不小心便成了所謂的“行業(yè)人士”。同時,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所經歷的2005—2008年正是國內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發(fā)展最快的三年,作為摸爬滾打的一分子,我享受了自己的全部。長期以來大家都在學習國外的先進理論,但我發(fā)現(xiàn)引進版圖書容易存在觀念陳舊、本地化不夠等問題。

內容概要

本書由國內頂級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師講解國內Web Design八年發(fā)展史,是國內第一本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領域的個人原創(chuàng)出版物。本書是結合作者多年實踐經驗,在業(yè)內率先總結出清晰嚴謹?shù)闹R結構。    第1章介紹互聯(lián)網產品;第2章分析“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第3章闡述“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第4章分解“架構”和“交互”不同目的的設計理念;第5章論證敏捷迭代的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團隊協(xié)作方法;第6章強調客戶端技術實現(xiàn)的重要性;第7章還原SEO本質,并提出正確的執(zhí)行思路;第8章列舉典型產品設計案例和方案;第9章從職業(yè)設計師角度總結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第10章用生活中的遭遇來闡述UCD思想。    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本書還專門提供了除目錄索引之外的語錄、標簽索引。    本書適合互聯(lián)網技術領域的設計師,以及所有互聯(lián)網設計從業(yè)者閱讀。

作者簡介

千鳥,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師、架構師,UCDChina發(fā)起人;計算機背景,曾習軟件開發(fā)、網絡通訊和系統(tǒng)工程;98年觸網,01年建站,04年開始寫網志,迄今瀏覽量愈千萬;專注于互聯(lián)網技術領域UCD理論的轉化與實踐,中國本土互聯(lián)網產品相關行業(yè)最早期從業(yè)者之一;分別服務過大陸和海外的軟件,網絡、廣告公司,做過相關領域咨詢顧問和培訓師;在網絡互動娛樂、電子商貿、在線廣告、戶外旅行、人文地理等行業(yè)應用有豐富積累;對內容組織、信息服務、社會化網絡等新媒體產品形態(tài)有較深入研究。

書籍目錄

第1章  互聯(lián)網產品	  1.1  從網頁設計開始	  1.2  與用戶體驗的這兩年	  1.3  設計興國	  1.4  立足于傳統(tǒng)行業(yè)設計	  1.5  設計的技術含量	  1.6  自己設計自己用	  1.7  互聯(lián)網設計操作參考v1	  1.8  互聯(lián)網設計操作參考v2	  1.9  軟件與網站產品的區(qū)別	  1.10  軟件與網站設計的區(qū)別	  1.11  做設計還是做產品	  1.12  由建筑設計想到的	第2章  少即是多	  2.1  網頁不需要漂亮	  2.2  簡單就是力量	  2.3  信息之美	  2.4  內容呈現(xiàn)的減法	  2.5  體驗也講究拒絕	第3章  以用戶為中心	  3.1  心智模型的差異	  3.2  用戶喜歡點什么	  3.3  時間算法	  3.4  活著的頁面	  3.5  對比暗示	  3.6  橫排和豎排	  3.7  三達不溜	第4章  架構思想和交互意識	  4.1  可用之前先保證可訪問	  4.2  給網站界面預留退路	  4.3  網站的架構體系	  4.4  讓網站容易被發(fā)現(xiàn)	  4.5  簡潔有語義的頁面地址	  4.6  通過研究視線軌跡改良設計	  4.7  結構和交互的關系	  4.8  網址導航的組織方法	  4.9  網站背后的信息架構	  4.10  Tag的關系和呈現(xiàn)	  4.11  Tag的創(chuàng)建和組織  4.12  內容、標簽和分類	  4.13  使用標簽是遲早的事	  4.14  用戶不需要信息快餐第5章  設計團隊和溝通  流程    5.1  Yahoo!的項目工作流程	    5.2  把用戶體驗整合進流程	    5.3  信息架構的流程引入	    5.4  把體驗理論變成現(xiàn)實	    5.5  互聯(lián)網設計瀑布遞推	    5.6  互聯(lián)網設計敏捷迭代	  角色    5.7  模擬高效團隊	    5.8  縱深協(xié)作方式	    5.9  做好自己的事	    5.10  策劃和執(zhí)行	    5.11  產品經理的責任	    5.12  傳達并推動	    5.13  用戶體驗的誤解	    5.14  對設計和技術的誤解	  產出    5.15  設計頁面結構原型	    5.16  產品原型文檔構想	    5.17  用文檔來推動產品	    5.18  文檔體系	    5.19  兩類線框圖的比較	    5.20  產品規(guī)范之道	    5.21  交付物不是越多越好	第6章  客戶端技術	第7章  搜索引擎友好	第8章  案例和方案	第9章  知識積累和職業(yè)生涯	第10章  生活中的遭遇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組織理念并分層思想信仰——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實現(xiàn)目標——良好的用戶體驗具體指標——可訪問性、兼容性、可用性、標準化、搜索引擎友好接受來自IBM的概念定義啟發(fā),依次分為思想、目標、指標三大邏輯層面。關鍵在于指標問題上,我認為Web—based產品因為客戶端多樣性原因,遠不止可用性這一項,經過補充排序,結果如下:可訪問性、兼容性、可用性、標準化、搜索引擎友好。可以看到可訪問性、兼容性、標準化、搜索引擎友好都是Web-based產品獨有的,這也是做Web比作Soft麻煩的根本原因。相對來說,我處理可訪問性、兼容性、標準化、搜索引擎友好。比可用性更得心應手。這與我的背景、經驗和興趣有關。因此我不會去做Soft-based的事情,并且完全有理由相信,可用性不是最重要的指標。理念只是貫穿全局的方針原則,并不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雖然理念都有獨立的中心思想,但操作層面有交集,所以容易引起各種爭論。以做事角度看,從任何理念角度深入下去,都可能不同程度地見到效果。但要把事情做到極致,需要平衡各項指標。2.組織流程和方法概念階段——網站目標、用戶需求、功能規(guī)格、內容說明設計階段——信息架構、交互設計、界面設計、導航設計、信息設計、視覺設計制作階段——原型制作、前端編程曾在縱深協(xié)作方式。中提出扁平結構協(xié)作初步設想.減少溝通環(huán)節(jié)避免理解缺失,用靈活性來適應互聯(lián)網的快速產出和快速迭代,整個流程分概念、設計、制作三大階段。

編輯推薦

《設計網事: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實踐》:見證國內八年阿頁設計、網站設計、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發(fā)展史筆記。見證國內三年基于互聯(lián)網的用戶體驗、以用戶為中心、信息架構、交互設計實踐心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設計網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6條)

 
 

  •   除了紙版控以外,,上千鳥志翻就行了,,沒必要買紙質的……
  •   太過分了,我此前買過這本書是有透明薄膜包裝的,而這次到手的時候,書的封面已經有輕微的污跡了!有照片為證,卓越是賣二手書的么
  •   堅持的寫博,最終能聚沙成塔。我已經買了,呵呵
  •   沒搞明白,為什么這樣的書也能出版,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少之又少。
  •   無意中在盛大創(chuàng)新院看到這本書,讀了幾頁覺得很有意思,便買來一口氣讀完。作者總結得很好,現(xiàn)代IT人需要這樣沉下來思考。
  •     因為前天我逛了一下三聯(lián)書店,摸著實體書,聞著那種紙張的味道,想起來自己很久沒看書了,剛好手頭有這本書,就用了兩節(jié)課把這本書看完了。
      在這本書里,菜鳥其實不會領略不了多少,這本書比較適合IT從業(yè)人士看。
      有幾章的東西我想說的。
      
      Ch1
      之前也聽說過的:會寫代碼的不懂設計,會設計的不懂代碼。其實現(xiàn)在么,看到越來越多漂亮的網頁了,我相信是會代碼又懂設計的人設計出來的,這個界限已經不存在于學計算機和學設計的人之間,單純這兩類人,基本上做不出好看的網頁。
      
      Ch2
      Less is more.
      以前我很很喜歡tumblr華麗的主題的,后來發(fā)展到自己搭建WP博客了,也是挑選華麗炫目的主題,視覺沖擊對第一印象很重要,不過過后就覺得看多了很乏味,于是慢慢轉向喜歡極簡主義的東西,喜歡大片大片的留白,搭配賞心悅目的字體,后來覺得內容根本不重要,看著那片簡單的頁面,就像最近大家都吐槽的gmail和GR界面改版,我反人類地覺得越看越喜歡。:P
      
      Ch3
      以用戶為中心,我不懂,不過我知道這句話轉換過來是以利益為中心。
      
      Ch4,Ch5,Ch6不懂
      
      Ch7
      這一章吸引我的是一個詞SEO。
      之前看新聞說國內第一大外貿電商網站某box啦,兩三年內就排第一了全靠CEO做SEO做得極好,我相信這是真的,不然怎么可能突圍得這么快。
      不過有時SEO極高效率讓我反感那些廣告啊……
      
      后面沒什么好說的,sigh,怎么通篇下來講了很多廢話似的,沒關系,我只是證明一下自己看完這書了。:)
      
      
  •     無意中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花了幾個小時看完。
      編排上來說,這種網志分類混排不恰當,沒有連續(xù)性,不系統(tǒng),隨意型相當大,不過加上部分評論的idea不錯。。
      內容來上來說,以現(xiàn)在的眼光回看,還是比較落后的。
      從人來看,做了不少事情,喜歡看書、思考,自我感覺也相當不錯(做互聯(lián)網的人的通?。?/li>
  •     《設計網事》done 4號---9號 狂贊的一本書。全部載自博客,所以接下來要把千鳥的博客好好看下。。好多在公車上看的,所以忍不住又劃又折的要記住重點,加上上次沒打傘淋雨,這我才第二個借這本書的,書已經小舊了。。。
      接下來不會在公車上看書了。還要不要眼睛了。。。
  •     因為文章本身就是由blog的文章編輯而成的,所以有自己的缺陷,文章和文章之間的關聯(lián)不是很強,幾年的blog前后的思想和對事物的認知都可能已經不同了。
      感覺就像看讀者文摘一樣,文章是好文章,但就是一看就完了,到下一篇就又要從頭再來看。但是本身就是一本技術文的書,可以做到這樣還是可以的了。書里面很多內容都還是讓人眼前一亮的。
  •     個人覺得比較好的小節(jié)如下:
      2.1 網頁不需要漂亮
      3.4 活著的頁面
      4.2 給網站界面預留退路
      5.1 Yahoo的項目工作流程
      5.6 互諒網設計敏捷迭代
      5.7 模擬高效團隊
      5.8 縱深協(xié)作方式
      5.15 設計頁面結構原型
      6.5 css樣式書寫風格
      6.6 再談css樣式表書寫風格
      6.7 加速圖片顯示
      8.6 書簽效果的優(yōu)化
  •     下面三點是這本書的讀后感受,最后的1、2、3是引自千鳥在書末尾的流程圖。
      
      一、提高產品人機交互方面的成功率和客戶滿意度
      Web網頁設計的華麗漂亮就能吸引住客戶?
      國外的一些交互設計測試結果表明,Web網頁表單交互設計的操作流程中,每要求用戶點擊一次鼠標,在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時,用戶會至少流失25%,也就是說四分之一的客戶看到他們看不懂的顯示提示后,會關掉你辛辛苦苦設計的網頁。
      如果是免費的新聞、社區(qū)類網站,問題還比較小,如果是涉及交易支付的C2C在線商店等等將會是非常致命的問題。更嚴重的是,部分運營經理對這一情況了解并不充分,從而錯誤的嘗試去降低商品價格、改變商品類型,在敵人并不存在的方向浪費了寶貴的彈藥和時間……
      你認為你真的了解客戶的行為嗎?
      你想過客戶打開需要輸入訂單信息的網頁后什么都不填就去點“提交”嗎?
      你想過喜歡秀英文的客戶在價格輸入框輸入“One”嗎?
      你想過客戶在購買數(shù)量輸入框里輸入“>10”這種字符嗎?
      你清楚中國知名的淘寶、eBay、阿里巴巴網站針對這種“Mini極端并微小的錯誤”所做的縝密的專門設計測試和研究對比嗎?
      交互設計不僅僅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發(fā)生作用,在傳統(tǒng)生活中同樣有著深刻影響。你是否在登上公交車后才看到“禁止危險品上車”的招牌?你是否在商廈電梯旁看到過“請靠右站立”這種不明就里的提示?你是否遇到過兩部并排的電梯,結果里面樓層顯示按鈕竟然完全顛倒不一致的情況?
      成功在于細節(jié),而細節(jié)不在于是否“做的多”,而是更需要用心考慮如何“做得好”。而交互設計恰恰就是針對提高客戶滿意度的一種專業(yè)。
      
      
      二、通過交互設計突出產品的鮮明風格,加深在客戶心目中的印象、形成長期影響力
      很多成功的互聯(lián)網產品,打動顧客并促使顧客付款,關鍵性影響因素和獨特價值竟然是交互體驗更人性化、更能讓顧客感到新奇和愉悅,從享譽全球的iPhone、iPad到起點中文網,無數(shù)案例使得有切實體會的產品經理特別對交互設計加以重視。
      傳統(tǒng)的產品服務以“更強的功能”為側重點,而目前“更有品質的服務形式”將使你的產品打開一片新藍海。
      
      
      三、提高產品運行的效率,減少錯誤流程和冗雜數(shù)據(jù),更直接的觀察到運行狀態(tài)
      你是否有每天面對大量原始數(shù)據(jù)報表需要反復計算、分析,才能理出頭緒對比運營狀況的經歷?或許你想努力提高在線支付成功概率1%卻始終沒有效果?
      只要從優(yōu)化用戶在前臺網頁的操作體驗流程入手,減去每一個不必要的鼠標點擊,減去每一個不必要的鍵盤輸入,通過反復測試用戶提交每個表單所需的閱讀、理解、填寫時間。
      一方面,提高產品效率會減輕用戶使用產品時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簡潔的邏輯環(huán)節(jié)可以生成更清晰、真實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讓你通過一個百分比、一個曲線圖就能看到你最關心的統(tǒng)計結果。
      
      
      互動設計的核心: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目標:用戶友好、開發(fā)者友好、機器友好。
      實現(xiàn):為終端用戶提供有價值的、可靠的、可訪問和可發(fā)現(xiàn)的、可用的、令人愉悅的體驗。為開發(fā)者提供可擴展、可復用、可維護的體驗。
      工作流程:
      1 通過產品經理手中的藍圖(用戶模型、功能和商業(yè)模型),完成概念階段建設
      2 通過產品設計師的策略文檔、設計文檔(流程圖、線框圖、故事板、視覺圖)完成設計階段建設
      3 通過產品工程師的原型(頁面布局模板、內容信息模板、交互模式庫)完成編碼階段
  •     書第一眼感覺不錯,全盤讀下來,發(fā)覺空話居多,沒啥子技術含量。
      偶爾有幾個點以及讀者的回復還不錯,值得學習。
      
  •     寫在前面
      
      我之前表達過我對千鳥這本《設計網事》的喜愛,因為我覺得該書不只是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實踐的經驗總結,也是一個資深職業(yè)人士對知識積累與職業(yè)發(fā)展的經驗分享(在此順便推薦一下千鳥關于個人知識管理經驗的分享)。
      
      千鳥說:
      
       我們大部分人是誤把常識當知識,然后還以為自己又多高的壁壘。
      
       “在某一項專業(yè)里頭,幾乎有百分之八十都屬于常識?!边@句話讓我想清楚了很多道理,常識大都沒有邏輯,全靠長時間積累,這才是造成壁壘的根源。
      
      對于我這樣的新人,努力在前人的基礎上積累常識,是尤其重要的,所以我堅持要再做一份給自己看的筆記。
      
      
      
      互聯(lián)網產品
      
      互聯(lián)網產品是隨著Web 2.0概念而逐漸清晰的一個代名詞。
      
      產品化也是設計領域發(fā)展、設計概念放大的必然趨勢,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類似于早期的網站設計+策劃。
      
      作圖是設計,策劃是設計,寫代碼需要設計,過日子也可以設計。設計如果不服務于傳統(tǒng)行業(yè),而窮于應付各種互聯(lián)網概念和專業(yè)術語,永遠得不到提高。
      
      “做產品”有三大職能劃分:產品管理、產品設計、產品研發(fā),分別對應我在網站被黑的信息架構中提出的互聯(lián)網產品的三套架構體系:業(yè)務架構、信息架構、技術架構。
      
      傳統(tǒng)軟件設計包括系統(tǒng)分析、需求分析、模塊劃分等,產出主要是軟件流程圖和文檔。邀請系統(tǒng)分析員、高級程序員、或者軟件架構師參與完成。實際上網站 設計全面集成了軟件設計的思想和知識體系,然后再結合互聯(lián)網技術重構創(chuàng)新。技術體系的差別很小,但側重點差別很大。在技術斷層十分緊迫的情況下,首先得到 重視的是前端開發(fā)。網站的載體是Web頁面,這是做網站界面設計與軟件界面設計的根本區(qū)別。
      
      
      
      
      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
      
      Less is more.
      
      與設計做“減法”思路如出一轍,大道至簡,極簡即至美。
      
      對于網站質量來說,漂亮只可用來加分,但不能用來打分。
      
      對于視覺體驗來說,舒服是比漂亮更高層次的藝術。
      
      美國設計 師普洛斯說過,人們總以為設計有三維:美學、技術和經濟,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維:人性。簡單不是目的,內涵還是在于細節(jié)?!瓣P 鍵在于用心,說出來的都會讓人覺得沒有什么,可是就是這些細節(jié)的積累成為今天我們和世界的差距?!?br />   
      Web design的核心是信息(Information)、內容(Content),而Flash design的核心是互動(Interactive)、展示(Presentation)。
      
      共性需求為主的產品,設計師可以做到模仿用戶;個性需求為主的產品,設計師要么別做,要么應該就是用戶。
      
      清晰、獨創(chuàng)、幽默。那些能夠理解信息“幽默”品質的人,自然就是信息傳達的高手。讓讀者的心隨著我們的文字一起跳動,用設計感動世人,便是讀《設計中的設計》的最大收獲。
      
      把頁面縱向切開,每類呈現(xiàn)效果看成一個層級,這樣可以把頁面所有元素立體化。樹狀信息結構設計理論中,有一條說任何內容不能讓用戶點擊超過四次。同樣的道理,用戶眼睛在獲取信息時,如果層級超過四層,也會感到麻煩。
      
      
      
      
      用戶體驗
      
      用戶挑剔,說明還在乎。
      
      用戶的反應和操作之間存在時間差。
      
      絕大多數(shù)同行提到用戶體驗,首先想到的就是取悅,其實不一定。
      
      大改時,用戶會重點看哪些改得不錯,小改時,用戶會更關注哪些還需要再改。
      
      用戶習慣的力量無窮大,設計師可以干擾,但永遠都不能改變。
      
      細節(jié)累加,成就獨特氣質,并且將傳達給用戶無形的感覺。如何讓網頁更活?動態(tài)的(放上一些活動的元素)、靜態(tài)的(通過字符、圖形、色彩來調動用戶情緒)、參與的(讓用戶在于頁面的交互過程中體驗和感覺到)、期待的(一次體驗用戶還認識不到,多次嘗試并深刻體會之后,將發(fā)生質變,成為一種期待)。
      
      通過數(shù)據(jù)預加載,在流暢程度上提升用戶體驗。
      
      心智模型健全的用戶更容易成長為高級用戶,受到更多高級用戶追捧的產品更容易成長為好產品,心智模型健全的用戶也更愿意與心智模型健全的用戶打交道,產品最終因良性循環(huán)而成功。也正因為如此,設計師永遠試圖看到用戶的未來。吸引高級用戶,幾乎成了所有UGC和SNS類型成功產品的基本國策。比如初期的Flickr和douban,完全是靠高級用戶在做支撐。
      
      現(xiàn)在很多網民根本就不知道,不敲入www也理應順利訪問網站才對。
      
      
      
      
      架構思想和交互意識
      
      理想架構可以減少很多交互工作量,交互在一定程度上是用來你不架構的不靈活。
      
      通常網站好不好,第一印象的打分很重要,主要是可訪問性在主導,與可用性關系并不大。
      
      可訪問性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應付極端環(huán)境下的正常瀏覽需求
       2. 結構、表現(xiàn)、行為跨終端跨平臺兼容支撐
       3. 保障殘障人士無障礙信息獲取
      
      Web 1.0 網站以內容為主,Web 2.0 網站以功能為主。當前主要有“純功能、內容+功能、純內容”三類網站界面形態(tài),格局已基本定型。雖然以內容為主的網站更突出Accessibility, 以功能為主的網站更突出Usability, 但不是說以功能為主的網站就不用考慮Accessibility.
      
      Web Page的側重點是內容展現(xiàn),Web APP的側重點是交互行為,或者說交互本身就是內容。
      
      Web Page和Web APP的分類,強調的是界面形態(tài)以內容為中心的,還是以交互為中心的,以內容為中心的Web Page,考慮優(yōu)雅降級是合理的,能提高可訪問性,以及可維護性。
      
      網址語義化一方面能提高用戶識別度,另一方面能提升搜索引擎友好程度。
      
      能否根據(jù)視覺路徑走向排列關鍵信息,這是區(qū)別專業(yè)與業(yè)余網頁設計師的重要依據(jù)。
      
      結構處理隱形邏輯,交互處理顯性邏輯。
      
      在交付物的角度,信息結構表現(xiàn)內容,主要用線框圖(Wireframe)、網址地圖(Sitemap)、模板(Template),重點突出產品功能,交互設計需要角色人物做支撐,主要用故事板(Storyboard)、流程圖(Process Flow),重點突出用戶行為。
      
      真正的內容架構,我認為至少分Organization, Navigation, Labeling三大步驟。
      
      分類和標簽的根本區(qū)別在于創(chuàng)建先后順序,同時為多維結構,有序比如強過無序。
      
      Tags用好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統(tǒng)的靈活性和智能化程度,如果沒用好,就是實實在在的干擾。
      
      標簽適合做泛描述,是必不可少的搜索結果優(yōu)化手段。
      
      信息不經過整理,價值至少打個對折。
      
      原文:http://www.ourdearamy.com/2010/06/15/internet-product-design/
  •     很奇怪為什麼總有人喜歡用理論去堆積出一本書
      
      特別是在中國互聯(lián)網領域
      
      很難想像一個用這類書內容灌輸出來的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在中國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會是什麼狀態(tài)其實也不難想像,身邊有很多,見過很多,認識一些
      當然自己做老闆除外。
      
      初涉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從業(yè)者,不推薦閱讀此書
      
      一直在YY的海洋里遨遊的從業(yè)者更適合此書,尋找共鳴的感覺會讓YY的人感覺很爽
      
      
  •     原本,千鳥這本《設計網事——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實踐》是寫給互聯(lián)網技術領域的設計師、以及所有對設計只能關心、好奇的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看的,但是覺得,所有非互聯(lián)網從業(yè)者,所有關注個人成長的人,都值得一讀。
      
      書中的觀點,并不是全部都完全正確,也不是所有的我都贊同,但是我欣賞千鳥以寫博作為個人總結并與業(yè)內人士交流探討的態(tài)度。
      
      我與千鳥沒有過任何交流,在網上沒有交集。之所以如此大力推薦,原因有以下2個:
     ?。ㄒ唬┣B對于個人成長有不少深刻的見解:
      
      在這本書,千鳥通過專門分出了”知識積累與職業(yè)發(fā)展“的博文,并分類整理了關于”職業(yè)生涯“、”個人成長和積累“、”閱讀“等的精華語錄。
      
      我尤其推薦的博文:
      
       * 三年記,個人博客為有效溝通 我寫網志的目地,希望與理想主義者交流思想,希望與完美主義者切磋技術?!罢嬲膬r值一定需要時間來沉淀。”用話題“制造”、用姿態(tài)“復制”訪問量的這幫犬儒主義者寫出來的內容能長久才怪。博客內容的觀點對錯無所謂,因為這是知識積累的問題,可以通過學習來提升;但對事做事的態(tài)度是非很關鍵,因為這是人品格調的問題,每個人的性格和思想都烙 在骨子里。
       * 三年記,個人網站為有效積累 學習專業(yè)技術通常容易犯個錯誤,急于求成追求高層次概念往下理解,然后隨著自己學習中對心智模型的修正,會不斷推翻并重構知識框架。其實真正有效的學習是從基礎開始不斷積累,通過量變到質變的提升,來實現(xiàn)高層次框架自然而然的清晰,最后才是理解并總結成概念。我們每個人都有這階段,就看誰先領悟如何學習,誰先懂得積累,方法體系才是高速成長的關鍵?!粦摪蜒酃饩窒拊谒^“互聯(lián)網人士”這一小戳人身上,不同行業(yè)領域百花齊放的積累才能促進互聯(lián)網更有價值。
      
      我一直推崇寫博客的好處,其實都在于用博客作為個人成長的反思,個人知識的有效積累。不要去關注影響力,不要考慮其他目的,就是純粹地寫好一個個人博客,好好地為自己的積累和成長寫好一個博客。
      
      因為要寫,必須有實踐,閱讀等知識經驗的輸入,否則是難以持續(xù)輸出的,寫就是最好的一個學習驅動力。
      
      作為一個通過寫博客成長的受益者,我努力推廣寫博客的好處,僅僅是希望你也能受益,僅此而已。
      
      摘錄一些我非常認同的語錄:
      
       * 知識這個東西,積累得越多才越好玩。
       * 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我往往要消耗大量精力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
       * 我們大部分人士誤把嘗試當知識,然后還以為自己有多高的壁壘。
       * 把所有感興趣的話題都寫出同樣的思想和深度,我想才能完整體現(xiàn)一個人的價值。
       * 方法技能方面,我傾向于知識點突出,獨立深入的專業(yè)書籍。
       * 讀技術類書籍最好狀態(tài)是相互切磋,拿自己的總結與作者對比取長補短。
       * 通過事物本質總結出概念,而不是通過概念去放大理解事物本質。
      
     ?。ǘW習信息架構知識是在訓練你的思維
      
      不要被”信息架構“這個名詞嚇到。其實,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個人博客的內容呈現(xiàn)——頁面導航,博文分類,tag標簽——都是在努力讓博客里的所有信息更有組織地展示在讀者面前,讓你更快更好地找到你需要的信息。
      
      千鳥說:信息不經過整理,價值至少打個對折。
      
      清晰良好的信息架構,對個人分類能力要求很高。就好像我自己的blog的分類都會隨著博文內容的變化,以及我想突出強調的內容變化而不斷整理調整。
      
      人月曾經說:
      
       正如學習的過程一樣,分類的過程本身也是迭代的過程。分類的過程一定是貫穿整個學習始終,是一個由粗到細,由局部到系統(tǒng),有割裂到融會貫通的逐步精化的過 程。我們一開始就要注重分類,資料整理,事務分解,管理策略,協(xié)助記憶無處不體現(xiàn)分類的應用。分類是結構化思維最重要的一個方法,有了分類意識思維過程會 變得更加結構化和有條理。
      
      至今,我都對自己的分類能力不滿意,還是很需要加強的,所以根據(jù)需要學習。
      
      不要為自己找借口說”我只要自己看得懂“就可以了,當我們無法結構化自己要表達的信息,只能說明我們自己也沒有徹底弄懂那些信息。
      
      這也是我為什么推崇寫博客的原因,從做好自己的個人博客開始鍛煉自己的結構化思維能力。
      
      雜亂無章的信息,與清晰明了的結構化信息相比,那個更讓人賞心悅目呢?答案不言而喻。
      
      我也因此愛上了信息架構之美。
      
      如果你們拿到千鳥這本書,你們就會知道這本書的內容架構做得多么好,除了普通的目錄,還有分類語錄索引和標簽索引,對讀者閱讀此書非常方便。
      
      以上是我大力推薦這本書最重要的原因。
      
      當然,千鳥關于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等專業(yè)的實踐分享,都是很有價值的。由于我不是專業(yè)人士,所以就不在此過多評論。書中很多內容都可以作為的筆記,以及日后實踐參照的案例。
      
      原文:http://www.ourdearamy.com/2010/05/03/rexsong/
  •     首先此類以博客文章集結成書與此前的《火花集》具有同樣的問題,即闡述觀點過多,卻難以形成獨立鮮明的結論進而深入探討。
      設計并非書中描述的這樣僵化,即使是在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領域,設計對技術的依賴更強一些,但設計的本質源自對工業(yè)化生產以來產品設計伴隨商業(yè)發(fā)展的歷程以及設計師本人對生活的關注理解。
      可以看出作者的技術背景限制了其僅以理性角度分析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在流程上的相關問題,卻不應該以偏概全的用以描述廣義上的“設計”。從書中對《設計中的設計》這本設計觀念書的描述也可看出作者實際上并沒有對真正的“設計”有太多領悟。如果視角可以上升到對互聯(lián)網生活的感悟和理解,才是真正廣義上的設計需要探討的。
  •     這是一本自己的人的書,作者在國內多年的實在經驗的深度剖析,很適合國內的設計者。
      
      我看到這本書的第一時間久訂閱了,很值!
  •     這是一本值得所有做互聯(lián)網產品的人士閱讀的書。
      
      在中國國內,
      
      很少能看見一個做上七八年設計的人,還在專心做設計。
      
      而不是去轉型做管理。
      
      我相信千鳥在從業(yè)道路上并不是沒有機會去做“經理”或者“總監(jiān)”之類的機會,而管理職位在國內意味著更多的收入,更大的話語權。
      
      就像國內的大學里面,永遠都是校長當家,在企業(yè)里XX“官”總是要比XX"師"更有吸引力。
      
      所以,我認為如此一個深耕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領域的設計師幾年的思想結晶,是值得一讀的。
      
      目前利用馬桶時間、睡前時間看了一小半,亂說幾個看法:
      
      1,互動性很強的一本書,有大量和讀者之間討論。如果是千鳥blog的忠實讀者,譬如我,或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名字也出現(xiàn)在某些位置。
      
      2,不吝嗇、不偏頗的專業(yè)設計觀點。每個文章開篇置灰的部分,代表了每篇文章的觀點,很直接,閱讀起來或許贊同,或許有不同意見,但是你會覺得是和一個“人”在交流,而非在聆聽某些“大師”們的宣講和教誨。
      
      3,最新的一些設計方法論和工具,都會有所透露。如果是個初入此門的新手,將會有個不錯的底子。
  •   我很討厭這種不會‘使用’的人的評論
  •   今天想買這本書,無意間搜到了這篇書評
  •   我也是這樣,剛入產品大門,每一本書,每一篇網絡文章,我都努力的去吸收,去消化。做筆記,寫感受,寫心得,希望這樣的知識積累,能給自己在產品的成長路上多一份驚喜和收獲。
  •   好的!我要找來看看。
  •   首先您所指“觀點過多、難以形成鮮明結論”這是事實,這是本書“精華集”的定位決定的。如果需要討論“廣義的設計”,我想大家去看《設計中的設計》或者同級別的其他書好了,《設計網事 - 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實踐》的標題和副標題我想已經清晰闡述了本書內容的界限。
    “反對僵化流程”也是我的一貫主張,書中很多內容均有涉及。“設計師本人對生活的關注理解”同樣也是我的一貫主張,我想在本書中也有足夠的內容來闡述?!皟H以理性角度分析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在流程上的相關問題”這樣的結論,讓我懷疑是否真正讀懂了所有內容。不清楚您的背景?或許我有誤解吧。
  •   1.關于本書對于設計的描寫,雖然標題注明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但書中很多篇幅的描述都直接使用的是“設計”這一詞匯,并且并沒有過多說明,給我的感覺就是在說廣義上的設計,然而,“設計”與“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關系如何?有怎樣的聯(lián)系和不同?本書中找不到答案,我認為這卻正是決定設計師視野的關鍵問題。
    2.我所說的僵化并非指流程,對于設計的思考應該深入到互聯(lián)網對于人們生活的影響中去。事實上,互聯(lián)網在逐漸成為人類的使用工具后,作為設計師更應該關注的是人和工具的交互過程,進而協(xié)調兩者的關系。工具的歷史傳承自人類的造物文明,互聯(lián)網在延續(xù)著人類的造物史。我們所處的時代從工業(yè)社會進化至信息文明,對工具的體現(xiàn)只是表象上的不同,即工業(yè)產品和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互聯(lián)網產品。因此,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事實上是對傳統(tǒng)工業(yè)設計的傳承,所不同的只是手段。
    3.因此對于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的思考,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跳出互聯(lián)網范疇,用設計的視角解讀互聯(lián)網,以及如何將傳統(tǒng)設計思想融入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這首先需要設計師用心體會生活感悟生活理解設計,進而將自身感悟用設計的手段傳達給用戶,而非僅僅用類似技術上嚴密的邏輯進行分析。
  •   1. 書的內容界限,在標題、副標題、前言“申明”即可,如同內容組織里關于術語縮寫的聲明,有個“按下不表”的規(guī)則。
    2. 設計理念的傳承,千百年來都沒有變過,但是設計實施的技術含量是界定與不同的專業(yè)技術領域。本書的重點不是搞“思想”,去論證理論如何如何正確,如何如何偉大。
    3. 跳出互聯(lián)網的范疇去討論“互聯(lián)網產品設計”,結論只可能觸及表層,高屋建瓴。俗話說的,站著說話不腰疼。
    這本書的內容過于窄和深,因此受眾比較小。再補充一句,《設計中的設計》同樣屬于“闡述觀點過多,卻難以形成獨立鮮明的結論進而深入探討?!?/li>
  •   一個理性,一個感性;
    學數(shù)學和學美術的人看待設計的角度和觀點肯定不同!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