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 頁數(shù):615 譯者:鄭艷文,荊國勇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已愈七個版本,在寫第一版之前,我發(fā)現(xiàn)學習和研究這一學科領域確實非常需要現(xiàn)代的方法。而當時,市面上的書籍僅僅能針對資料提供一種單調枯燥的方法。我明白,如果學生能理解隱藏在貨幣和銀行機構運作機制背后的經(jīng)濟學,他們就一定會受益匪淺,而這正是我的出發(fā)點。直至今日,我還依然致力于貨幣和銀行學的教學_丁作。對于每年有成千上萬的來自全世界的學生通過閱讀我的書來熟悉、了解和掌握貨幣和銀行體系,我深感榮幸。這種榮幸也帶來我本人極為重視的個人責任感。對于每一個新的版本,來自世界各地的專業(yè)教授們都會給出無私建議,討論應該如何通過我的書來提高貨幣、銀行以及金融市場的教學和學習。對此回饋我感激不盡,并且在第一版時,我就傾力逐頁推敲,以期更好。與許多教材作者不同的是,我還編寫了《教師手冊》,這樣我就能夠與講授本課程的其他教授分享我的教學經(jīng)歷。這個版本是另一次重大修訂,整本書都有極大變化,包括:增加全新的章節(jié),重新編排老的章節(jié),并且增加了很多新內容以確保本書能夠與時俱進。我相信第8版的《貨幣金融學》一定會與前面版本一樣令人興奮,尤其是對本學科的新生來說應該如此。
內容概要
本書是貨幣銀行學領域的經(jīng)典著作,自十幾年前引入中國,一直暢銷不衰。最新的第8版較前一版有了較大的改動,但依然保留了作為最暢銷貨幣銀行學教材的基本優(yōu)點,即建立了一個統(tǒng)一的分析框架,用基本經(jīng)濟學理論幫助學生理解金融市場結構、外匯市場、金融機構管理以及貨幣政策在經(jīng)濟中的作用等問題?! ∠啾纫酝姹?,第8版的變化體現(xiàn)在: 增加了有關利益沖突的內容;在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部分增加了對收益率曲線和行為金融學的討論;進一步聚焦歐洲中央銀行;增加了很多新內容來討論當前的貨幣理論和貨幣政策;進一步聚焦中國;采用更為簡化的外匯市場需求和供給分析框架;對一些章節(jié)的內容進行了重新編排?! ”緯m用于貨幣金融學課程,同時,作為一部經(jīng)典著作,它也可以作為很多渴望了解貨幣金融知識的人的學習用書和參考讀物。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Frederic S.Mishkin),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院銀行和金融研究所阿爾弗雷德·勒納(Alfred Lerner)講座教授,國家經(jīng)濟研究局助理研究員,曾任東部經(jīng)濟學協(xié)會的主席。1976年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經(jīng)濟學博士學位,先后執(zhí)教于美國芝加哥大學
書籍目錄
第1篇 導言 第1章 為什么研究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 第2章 金融體系概覽 第3章 什么是貨幣第2篇 金融市場 第4章 理解利率 第5章 利率行為 第6章 利率的風險和期限結構 第7章 股票市場、理性預期理論與有效市場假定第3篇 金融機構 第8章 金融結構的經(jīng)濟學分析 第9章 銀行業(yè)與金融機構的管理 第10章 銀行業(yè):結構與競爭 第11章 銀行監(jiān)管的經(jīng)濟學分析第4篇 中央銀行和貨幣政策操作 第12章 中央銀行的結構和聯(lián)邦儲備體系 第13章 多倍存款創(chuàng)造和貨幣供給過程 第14章 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 第15章 貨幣政策工具 第16章 中央銀行應該做什么?貨幣政策的目標、戰(zhàn)略和策略第5篇 國際金融與貨幣政策 第17章 外匯市場 第18章 國際金融體系第6篇 貨幣理論 第19章 貨幣需求 第20章 IS-LM模型 第21章 IS-LM模型中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第22章 總需求和總供給分析 第23章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 第24章 貨幣與通貨膨脹 第25章 理性預期:政策意義詞匯表部分問答和思考題的答案
章節(jié)摘錄
第1篇 導言 第1章 為什么研究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 債券市場和利率 證券(security,又稱為金融工具)是對發(fā)行人未來收入或者資產(chǎn)(assets,金融索取權或者擁有所有權的財產(chǎn))的索取權。債券(bond)是承諾在某一個特定時期中定期支付的債務證券。債券市場在經(jīng)濟活動中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它能夠幫助公司和政府籌集到所需要的資金,而且,它還是決定利率的場所。利率(interest rate)是借款成本或者說是為所借資金支付的價格(通常用每年為借入100美元支付的利息占100美元的百分比來表示)。在經(jīng)濟活動中存在很多利率一抵押貸款利率、汽車貸款利率以及各種不同類型債券的利率?! ±试诤芏喾矫娑际种匾?。對于個人來說,高利率會使個人推遲購房或購車計劃,因為它會增加融資成本。相反,高利率也會鼓勵個人把收益轉化為儲蓄,因為這樣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息收入。從宏觀上來說,利率不僅影響消費者消費與儲蓄的意愿,而且還影響企業(yè)的投資決策,因此利率對整個經(jīng)濟的健康運行具有深遠的影響。例如,高利率也許會使公司推遲建造新廠房,而這本可以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 ∮捎诶首兓瘜€人、金融機構、企業(yè)以及整體經(jīng)濟都有重大影響,因此十分有必要解釋過去20年中利率的巨幅波動。例如,三個月期國庫券的利率在1981年時達到16%以上的峰值,然后在1992年年末至1993年跌至3%,接著到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又攀升超過5%,在2004年再次跌至谷底1%,而后開始回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