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玉鳳,杜向陽 著  頁數(shù):209  

前言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制造業(yè)得到了飛速發(fā)展。中國已成為世界制造業(yè)大國,正面臨從制造業(yè)大國向制造業(yè)強國轉型的關鍵時期。培養(yǎng)大批適應中國機械工業(yè)發(fā)展的優(yōu)秀工程技術人才,是實現(xiàn)這一重大轉變的關鍵?! ∽裱叩冉逃⑷瞬排囵B(yǎng)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規(guī)律,圍繞《上海優(yōu)先發(fā)展先進制造業(yè)行動方案》,緊貼區(qū)域經(jīng)濟和社會需求的發(fā)展,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抓住“上海市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本科教育高地建設”這一機遇,把握先進制造業(yè)和現(xiàn)代服務業(yè)互補、融合的趨向,把打造工程本位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基地作為高地建設的核心,把培養(yǎng)具有深厚的科學理論基礎和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優(yōu)秀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生產(chǎn)一線工程師”,作為高地建設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 ≌腔谏鲜隹紤],本編寫委員會聯(lián)合清華大學出版社推出上海市教育高地建設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系列規(guī)劃教材,希望根據(jù)“以生為本,以師為重,以教為基,以訓為媒,突出工程實踐”的教育思想理念和當前的科技水平以及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精心策劃和編寫本系列教材,培養(yǎng)出更多視野寬、基礎厚、素質高、能力強和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工程技術人才?! ”鞠盗薪滩牡木帉懀⒅匚淖滞?,深入淺出,圖文并茂,表格清晰,使之符合最新國家與部門標準。在編寫時,作者們重視基礎性知識,精選傳統(tǒng)內容,使傳統(tǒng)內容與新知識之間建立起良好的知識構架;重視處理好教材各章節(jié)問的內部邏輯關系,力求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使學習過程變得順理成章;重視工程實踐與教學實驗,改變原教材過于偏重知識的傾向,力圖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訓練,發(fā)展自己的工程實踐能力;倡導創(chuàng)新實踐訓練,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群體協(xié)作能力。  本系列教材的編寫和出版,是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設的課程和教材改革中的一種嘗試,一定會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全國同行和廣大讀者不斷提出寶貴意見,使我們編寫出的教材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改革服務,更好地為培養(yǎng)高質量的人才服務。

內容概要

  按教學規(guī)律闡述了機械零部件的互換性和檢測技術的基礎知識,介紹了幾種典型機械零件公差與配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國家標準在設計中的應用?!痘Q性與技術測量》共分10章,第1章闡述互換性的基本概念;第2~4章闡述極限與配合、形狀和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機械零件公差與配合的基礎知識;第5~7章闡述滾動軸承、鍵和花鍵、圓柱齒輪等典型零件的精度設計基礎知識;第8、9章闡述測量技術的基礎知識;第10章闡述機械零件精度設計;附錄中闡述《互換性與技術測量》的一些相關實驗?!痘Q性與技術測量》各章附有相關的復習與思考,以配合教學的需要,也便于讀者自學。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按照2007年底前頒布的國家標準編寫,內容新穎,實用性強。適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機械類和近機械類各專業(yè)的課程教學,也可供從事機械設計、制造、標準化和計量測試等工作的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書籍目錄

1 緒論11.1 互換性概述11.1.1 互換性的概念11.1.2 互換性的分類及其在機械制造中的作用11.1.3 實現(xiàn)互換性的條件21.2 標準與標準化31.2.1 標準的級別31.2.2 標準的種類41.3 優(yōu)先數(shù)和優(yōu)先數(shù)系41.4 測量技術的重要性71.5 本課程的性質與任務7復習與思考82 極限與配合92.1 幾何參數(shù)誤差的種類92.2 極限與配合的基本術語和定義92.2.1 孔與軸的定義92.2.2 有關尺寸的術語定義102.2.3 有關偏差、公差的術語定義112.2.4 有關配合的術語定義132.3 標準公差和基本偏差系列172.3.1 標準公差系列172.3.2 基本偏差系列192.4 公差帶和配合的表示方法及其圖樣標注252.4.1 公差帶和配合的表示方法252.4.2 公差帶和極限偏差在零件圖中的標注252.4.3 配合在裝配圖中的標注282.5 一般、常用和優(yōu)先的公差帶與配合292.5.1 一般、常用和優(yōu)先的公差帶292.5.2 常用和優(yōu)先配合292.6 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312.6.1 一般公差的概念312.6.2 線性尺寸的一般公差312.7 極限與配合的選用322.7.1 配合基準制的選擇322.7.2 公差等級的選擇332.7.3 選擇配合的一般原則35復習與思考393 形狀和位置公差403.1 概述403.1.1 形位公差的研究對象403.1.2 形位公差的特征項目及符號413.1.3 基準和基準體系423.1.4 形位公差帶的概念433.2 形位公差的基本標注方法443.2.1 形位公差代號443.2.2 被測要素的標注方法453.2.3 基準要素的標注方法473.3 形位公差帶483.3.1 形狀公差與公差帶483.3.2 形狀或位置公差與公差帶503.3.3 位置公差與公差帶503.4 公差原則563.4.1 獨立原則573.4.2 相關要求573.5 形位公差的選擇683.5.1 形位公差項目的選擇683.5.2 基準的選擇693.5.3 形位公差值的選擇693.5.4 公差原則的選擇743.6 形狀與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的規(guī)定74復習與思考764 表面粗糙度784.1 表面結構784.2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794.2.1 表面粗糙度的定義794.2.2 表面粗糙度對零件機械性能的影響794.3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804.3.1 基本術語804.3.2 評定參數(shù)834.4 表面粗糙度參數(shù)值及其選用854.4.1 評定參數(shù)的選擇854.4.2 評定參數(shù)值的選擇854.5 表面粗糙度的標注884.5.1 表面粗糙度的符號及代號894.5.2 各項參數(shù)、符號的注寫位置894.5.3 表面粗糙度的標注方法及實例92復習與思考925 滾動軸承的公差與配合935.1 概述935.1.1 滾動軸承的組成和類型935.1.2 滾動軸承的安裝形式945.2 滾動軸承的精度等級及應用945.3 滾動軸承內徑與外徑的公差帶及其特點955.4 滾動軸承與軸和殼體的配合975.4.1 軸頸和外殼孔的公差帶975.4.2 滾動軸承配合的選擇995.5 配合表面及端面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103復習與思考1056 鍵和花鍵的公差與配合1066.1 平鍵公差與配合1066.1.1 平鍵和鍵槽配合尺寸的公差帶與配合種類1066.1.2 平鍵和鍵槽非配合尺寸的公差帶1086.1.3 鍵槽的形位公差1086.1.4 平鍵和鍵槽的表面粗糙度1086.1.5 鍵槽尺寸和公差在圖樣上的標注 1086.2 矩形花鍵1096.2.1 矩形花鍵的基本尺寸1096.2.2 矩形花鍵連接的幾何參數(shù)和定心方式1106.2.3 矩形花鍵連接的公差與配合1116.2.4 矩形花鍵連接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1126.2.5 矩形花鍵連接的標記114復習與思考1147 圓柱齒輪公差與配合應用1157.1 齒輪傳動的使用要求1157.2 齒輪加工誤差1167.3 圓柱齒輪傳動精度的評定指標1197.3.1 傳遞運動準確性的評定指標1197.3.2 傳動平穩(wěn)性的評定指標1247.3.3 載荷分布均勻性的檢測項目1287.3.4 影響側隙的單個齒輪因素及其檢測1307.4 齒輪副精度的評定指標1317.5 圖樣標注1347.6 圓柱齒輪傳動精度設計1347.6.1 圓柱齒輪精度等級確定1347.6.2 齒輪誤差檢驗組的選擇1377.6.3 齒輪副精度設計1387.6.4 齒坯精度和齒輪各表面粗糙度139復習與思考1408 幾何量測量1428.1 概述1428.1.1 測量的基本概念1428.1.2 基準與量值傳遞1428.2 量塊的基礎知識1448.2.1 量塊的分級1448.2.2 量塊的分等1458.3 測量器具的測量方法1468.3.1 測量器具1468.3.2 測量方法1478.3.3 度量指標1488.4 測量誤差及數(shù)據(jù)處理1498.4.1 測量誤差與精度1498.4.2 各類測量誤差的處理1528.4.3 測量結果的數(shù)據(jù)處理157復習與思考1599 光滑極限量規(guī)1619.1 光滑極限量規(guī)作用與分類1619.2 光滑極限量規(guī)的公差1629.3 量規(guī)設計1659.3.1 量規(guī)形式的選擇1659.3.2 量規(guī)極限尺寸的計算1659.3.3 量規(guī)的技術要求167復習與思考16810 機械零件精度設計16910.1 概述16910.2 軸類零件的精度設計17010.2.1 尺寸公差的確定17210.2.2 形位公差的確定17210.2.3 表面粗糙度的確定17410.2.4 軸類零件精度設計與標注實例17510.3 齒輪類零件精度設計17510.3.1 齒坯精度設計17510.3.2 齒輪嚙合精度設計17610.3.3 齒輪精度設計實例17610.4 箱體類零件精度設計17810.4.1 油缸體精度設計實例17810.4.2 撥動叉幾何精度設計實例17910.4.3 減速箱體幾何精度設計實例180復習與思考182附錄A 表面粗糙度試驗183A1 比較法檢測表面粗糙度183A2 光切顯微鏡檢測表面粗糙度185A3 干涉顯微鏡檢測表面粗糙度188A4 表面粗糙度檢查儀檢測表面粗糙度191附錄B 圓柱齒輪檢測實驗197B1 徑向跳動檢查儀檢測齒圈徑向跳動197B2 周節(jié)儀檢測齒距偏差和齒距累積誤差199附錄C 軸類和箱體類零件的綜合性檢測實驗204C1 箱體形位誤差的測量205C2 精密心軸的測量205附錄D 齒輪設計性試驗208參考文獻210

章節(jié)摘錄

  4.最小實體要求(LMR)  1)含義與標注  被測要素的實際輪廓應遵守其最小實體實效邊界,當其實際尺寸偏離最小實體尺寸時,允許其形位誤差值超出在最小實體狀態(tài)下給出的公差值,稱為最小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的符號為“L”。當應用于被測要素時,如圖3.34所示,應在被測要素形位公差框格中的公差值后標注符號“L”;最小實體要求應用于基準中心要素時,應在被測要素的形位公差框格內相應的基準字母代號后標注符號“L”。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