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知識產權與傳播

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澳)托馬斯(Thomas,P.N.),(澳)瑟韋斯()Servaes,J. 主編,高蕊 譯  頁數:189  譯者:高蕊  
Tag標簽:無  

前言

盡管知識產權問題在法律和自然科學等領域引起重視,而且在有關多邊貿易和知識封鎖的紛爭辯論中也引起了公眾的關注,但在傳播領域的學術研究中似乎還沒有把它重視起來。伴隨美國加緊對版權的限制,出現了一些有關版權的書籍和文章,然而它們關注的焦點都不免放在“本地”問題上。當然,美國的確是知識產權全球化和標準化的主要推動者。它的文化產業(yè)為國家經濟增長做出了不小的貢獻,這也就是為什么無數的有關當代知識產權的法律,不管是全球性、區(qū)域性還是國家性的,究其根源,幾乎都可以追溯到美國社會的議程上去。然而,美國在與知識產權相關事務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不能削弱知識產權作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性。近年來,亞洲國家和其他地區(qū)的國家正在大規(guī)模調整它們的知識產權立法,按照全球標準和世界貿易組織、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各國政府,特別是美國政府的規(guī)定制定它們的知識產權框架。在亞洲,無論是已經成形的還是正在興起的文化產業(yè),都必須在一個知識封鎖盛行的環(huán)境中重新認識“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的含義。亞洲各國政府正在試圖尋找一種適當的知識產權政策,一方面能夠遵循國際標準,另一方面也能夠確保國家利益不受損失。然而,它們這種力求保持平衡的努力卻成效甚微,因為有太多來自外部的壓力要求它們開放市場,以便形成一個完全“平等”的競技場。本書中的文章認為,涉及知識產權和傳播的問題絕不能簡單地根據二元概念,如對與錯、合法與非法,或者通過一個適用于所有情況的解決方案和全球強制措施來評定。鑒于知識在社會生產和再生產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知識產權不僅是跨國公司用來保護它們自身經濟利益的機制,也是人權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說知識的獲取和使用是關乎人類生存的關鍵性問題,那么我們就有必要發(fā)展以知識產權的創(chuàng)作授權為代表的本地化項目,敦促本地政府采取支持傳統(tǒng)知識的政策,并實施以鞏固本地公共領域為目的的創(chuàng)造性舉措。

內容概要

隨著知識產權成為傳媒、信息產業(yè)和國家政策的核心問題,知識的獲取和使用變得至關重要?!秮喼拗R產權與傳播》中的各篇文章以亞洲地區(qū)狀況為例,對圍繞知識產權和知識獲取權所產生的紛爭進行了重要論述。

作者簡介

譯者:高蕊 編者:(澳大利亞)普拉蒂普·N.托馬斯 (澳大利亞)簡·瑟韋斯 叢書主編:曹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第二章 新興信息經濟:綜述第三章 美國貿易政策與亞太經合地區(qū)知識產權保護的重塑第四章 版權與全球公益?有關國際版權體制中的“公共利益”的討論第五章 版權、競爭政策以及《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中對壟斷弊端的防止第六章 新技術時代的傳統(tǒng)知識:誰的知識?第七章 本土知識與知識產權的界面第八章 學習如何愛上市場:版權、文化與中國第九章 中國在版權保護方面的國際合作第十章 文化、傳播與知識產權在南亞社會的意義:批判性解析第十一章 不一樣的未來:解析印度知識產權紛爭第十二章 澳大利亞運動、產權與正在形成的信息壟斷第十三章 創(chuàng)作共享:網上資源的獲取,轉讓與翻版第十四章 全球創(chuàng)造性經濟語境中的另類知識產權體制第十五章 知識產權與傳播:市場、社區(qū)和公共領域中英文術語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受知識產權體制威脅最甚的,是當今世界上處于邊緣地位的社會,其中包括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中的原住民社會。然而,也正是這些在目前知識產權體制中處于不利地位的社會,潛藏著復興公共領域和把知識產權歸還給人民的力量。盡管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其他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承認本土知識體系(IKs)的有效性,然而,正如Kamal Puri在第七章所說的,形勢還遠遠不盡如人意。比如,知識產權對文化多樣性和本土知識體系的影響依然存在著爭議,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正在進行的辯論就是很好的例證,巴西、阿根廷和其他國家在民間社會的大力支持下,提出要重新審視當前知識產權體制是否能夠有效滿足發(fā)展中國家的需求。事實上,本土知識體系的有效性尚未真正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在第六章中,LevObijiofor指出,在信息和傳播技術時代,傳統(tǒng)知識問題變得越來越錯綜復雜,因為在傳統(tǒng)社會中,只有長者才能掌握擁有傳統(tǒng)知識的權力,而信息與傳播技術卻傾向于把知識廣泛傳播,從而破壞了權威。顯然,除了保證經濟上的安全之外,知識安全也是必需的。傳統(tǒng)社會實踐,如農業(yè)、生物多樣性和水土保持,已經持續(xù)了無數世代。比如,伊魯拉斯族(Irulas),印度南部傳統(tǒng)的捕蛇者和捕鼠者部族,掌握了36種可以治愈蛇毒的不同植物,這筆知識財富的一部分是他們通過觀察蛇的主要天敵貓鼬的啃食習慣積累下來的,這很好地證明了他們的敏銳、聰慧和創(chuàng)造力。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傳統(tǒng)社會的社會實踐與他們的道德規(guī)范和特定宗教信仰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換句話說,當地的知識常常是一種復合遺產。然而,由于這些知識往往只存在于“口述”領域,通過“無記錄”的再現和表演來傳承,它們的價值無法得到所謂文明社會或現代知識產權制度的承認。由于傳統(tǒng)知識被假定為是“非產權的”,是存在于公共領域的,近年來,當人們意識到某些植物擁有特效,可以用于治療世界上一些最緊迫的醫(yī)療難題,例如緩解癌癥,跨國農業(yè)和制藥公司就開始在傳統(tǒng)知識寶藏中尋找配方。因為在傳統(tǒng)社會中不存在什么專利體制,這些公司就認為經過科學改良過的傳統(tǒng)知識可以拿來自由申請專利,從而獲得價值。而在這個過程中,傳統(tǒng)知識的守護者沒有得到任何形式的補償或分享利益的機制?!杜c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中沒有就此做出任何有關利益分享的規(guī)定,它甚至沒有要求公開專利知識的來源。然而,發(fā)展中國家這種希望知識產權體制更加透明和公正的要求被美國政府強烈反對。

編輯推薦

《亞洲知識產權與傳播》是“新概念出版論叢”之一?!秮喼拗R產權與傳播》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亞洲知識產權與傳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只是翻譯速度稍微慢了。在美國是1996年的書,我們10幾年后才看到。落后太久了
  •   不太清楚內容怎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