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技術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斯偉,賈璐,楊艷 編著  頁數(shù):313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對現(xiàn)代移動通信技術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內容豐富且新穎,涵蓋了當今移動通信所涉及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相關技術。全書共分8章,主要內容包括:無線通信基礎知識,移動通信概論,移動通信信道與天線,移動通信的噪聲與干擾,移動通信組網技術,GsM/GPRS/EDGE/CDMA移動通信系統(tǒng)和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等。    本書內容翔實、條理清晰、安排靈活,并配有立體圖和實例,突出應用和工程實踐,可作為應用型本科和高職高專通信技術、電子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及相關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移動通信技術與工程的技術人員的學習用書。

書籍目錄

上篇 移動通信基礎篇 第1章 無線通信基礎知識    1.1 無線通信及其相關知識     1.1.1  無線通信的發(fā)展史及無線通信的概念     1.1.2 無線通信使用的頻率和波段     1.1.3 無線通信所涉及的地球大氣層     1.1.4 無線通信的電波傳播     1.1.5 信號、信噪比、信號強度和頻譜    1.2 無線通信調制的目的及方法     1.2.1 調制的目的     1.2.2 模擬調制     1.2.3 數(shù)字調制     1.2.4 無線通信調制技術的選擇   1.3 無線通信系統(tǒng)     1.3.1 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模型     1.3.2 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分類   1.4 無線通信網     1.4.1 通信網的概念及構成要素     1.4.2 無線通信網     1.4.3 現(xiàn)代無線通信網   1.5 本書內容導讀     1.5.1 本書結構與內容     1.5.2 移動通信課程教學與學習建議   復習思考題 第2章 移動通信概論   2.1 移動通信發(fā)展歷史   2.2 移動通信的基本概念     2.2.1 移動通信的定義     2.2.2 移動通信的分類     2.2.3 移動通信的工作頻段  2.3 移動通信的特點  2.4 移動通信的工作方式  2.5 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  2.6 移動通信的調制技術     2.6.1  恒定包絡調制方式——MSK調制與GMSK調制     2.6.2 數(shù)字調相方式     2.6.3 解調技術在移動通信系統(tǒng)中的應用  2.7 移動通信的主要業(yè)務  2.8 移動通信的發(fā)展和應用     2.8.1 移動通信的演進     2.8.2 移動通信標準化組織  復習思考題 第3章 移動通信信道與天線   3.1 認識無線信道   3.2 無線電波的傳播方式   3.3 移動通信電波傳播特性     3.3.1 陸地移動通信的地形地物     3.3.2 移動通信電波傳播的主要方式     3.3.3 描述移動通信衰落特征的物理量   3.4 移動通信信道     3.4.1 移動無線信道特性描述     3.4.2 移動無線信道電波傳播的衰落特性   3.5 移動通信天線       3.5.1 天線的定義與類型     3.5.2 天線特性     3.5.3 幾種典型的移動通信天線     3.5.4 智能天線及其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   3.6 抗衰落技術     3.6.1 概述     3.6.2 分集技術的基本原理     3.6.3 分集技術及其在移動通信中的應用     3.6.4 隱分集與RAKE接收     3.6.5 發(fā)送分集   復習思考題  第4章 移動通信的噪聲與干擾  第5章 移動通信組網技術下篇  移動通信系統(tǒng)篇  第6章 GSM/GPRS/EDGE移動通信系統(tǒng)  第7章 CDMA移動通信系統(tǒng)  第8章 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3G)附錄A  GSM/CDMA相關知識問答附錄B  移動通信綜合練習題附錄C  愛爾蘭呼損表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上篇 移動通信基礎篇  第1章 無線通信基礎知識  1.1 無線通信及其相關知識  1.1.1 無線通信的發(fā)展史及無線通信的概念  1.無線通信的發(fā)展史  無線通信起步要比有線通信稍晚。麥克斯韋(J.C.Maxwell)于1861年從理論上預言了大氣中存在著電磁波之后,大約經過了27年,赫茲(H.R.Hertz)通過火花放電初次成功地發(fā)現(xiàn)了電磁波,用實驗方法證明了麥克斯韋理論(1888年)。1894年,意大利的馬可尼(G.Marconi)和俄國的波波夫同時發(fā)明了無線電。馬可尼利用赫茲的火花振蕩器作為發(fā)射器,通過電鍵的開閉產生電磁波信號。l895年他發(fā)射的信號可遠達1km以上。1897年,他用莫爾斯碼從船上與岸邊通信,在穿越大西洋的船上安裝無線電系統(tǒng)。這些無線電系統(tǒng)首先被用于給附近的其他船只或岸邊的站傳送災難信號,它甚至安裝到了著名的豪華郵輪泰坦尼克號上。從此,無線電通信的時代開始了。  無線電發(fā)展的第二個偉大的里程碑是在1933年阿姆斯特朗(E.H.Armstrong)發(fā)明了頻率調制(FM)。FM無線電是第一個克服含有噪聲、惡劣無線信道的信號處理例子。這樣一來,許多其他的無線電裝置隨之產生(如電視、軍用無線電、雷達等)。但是,最重要、最理想的里程碑出現(xiàn)于1949年發(fā)表的著名的“通信的數(shù)學理論”,香農預言了信號通過信道傳輸?shù)淖罴逊绞绞菙?shù)字通信,而非模擬通信?! √貏e是現(xiàn)代蜂窩電話的出現(xiàn),應該說是無線電發(fā)展的第三個里程碑。從20世紀80年代的模擬蜂窩通信,到現(xiàn)在的第二代蜂窩電話網絡,香農預見的思想和數(shù)字信息傳輸已成為現(xiàn)實。

編輯推薦

  《高等學校應用型通信技術系列教材:移動通信技術》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是基礎篇,下篇是系統(tǒng)篇。在基礎篇中,考慮到學生學習的特點,先描述移動通信系統(tǒng)所涉及的無線通信基礎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學習移動通信的基礎。在第1章末對本教材內容進行導讀,以使讀者對整個教材有初步的了解。為了認識和理解移動通信,從系統(tǒng)模型出發(fā),第2章先給出通用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模型及各部分的作用,然后介紹移動通信系統(tǒng)涉及的如無線電波傳播、天線等無線信道,移動通信的干擾與噪聲及移動通信組網技術等內容,從而建立移動通信系統(tǒng)全面而廣泛的認識基礎。接下來進入系統(tǒng)篇,介紹當今流行的GSM移動通信系統(tǒng)、GPRS移動通信系統(tǒng)、CDMA移動通信系統(tǒng)等典型的移動通信系統(tǒng)。最后介紹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移動通信技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我們專業(yè)用的就是這本書作為我們的教科書。內容不錯,紙質也不錯。
  •   簡單易懂,對于剛入門的同學來說這個比較適合,講述的也比較詳細,目前缺貨,以后還會來買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