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歸前三名

出版時間:2008-3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吳季松  頁數:318  

內容概要

  200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24萬億美元,而德國為3.26萬億美元,僅差0.61%,200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德國已成定局,這樣,中國將在1880年經濟總量跌出世界前三名后的128年又重歸前三名?! ∧壳笆澜鐭嶙h中國的“崛起”,中國經濟總量將在今年超過德國更成為焦點。從世界歷史和人類發(fā)展來看,中國的發(fā)展是回歸,不是崛起。什么是“崛起”呢?英文是“rise”,法文是“s?élever”,英法文均有“增長”、“增強”和“復活”的含義。但是,不少外國人對中國“崛起”的理解卻是另一種含義,即“興起”、“陡起”以至“起而反抗”,甚至是“懷著反感地平地陡起應對周邊”。后一種理解顯然是既不符合歷史事實、也不符合今天現狀的,因此,也是不正確的?! ∽?979年起作者游歷、考察了90個國家,環(huán)繞地球23圈,在國外常駐8年,已按地域出版了一套19本、共達360萬字的書。北京奧運開幕在即,作為北京奧申委主席特別助理、北京奧組委總體影響顧問,作者在30年內幾乎走遍世界的切身感受是,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德國的1/16,中國仍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有占世界1/5的人口,總量位次的回歸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中國可能在北京奧運會上位居世界前三名也是如此。中國人民的理想不是崛起以至稱霸,而是與全球人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有著同一個夢想:這就是共同營造一個和諧、和平、正義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世界。

作者簡介

  吳季松:滿族,1944年生,博士,博士生導師,北京奧組委奧運總體影響項目顧問,北京循環(huán)經濟促進會會長,國際科技園協(xié)會學術顧問委員會亞洲唯一的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循環(huán)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1968年清華大學工程力學數學系畢業(yè)。
  1979—1981年作為改革開放后首批出國訪問學者在歐洲原子能聯營法國原子能委員會芳特諾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從事核能和平利用、清潔能源的研究。
  1982年任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國際組織與國際會議處副處長(代處長),副教授。
  1985—1986年主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學科綜合研究應用于經濟發(fā)展”專題研究,研究期間考察美國、日本、英國和法國等7國;并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表項目研究報告(英文),創(chuàng)意知識經濟。
  1990年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參贊,副代表(對外),教授。
  1992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技部門高技術與環(huán)境顧問。
  1995年任全國人大環(huán)境與資源委員會研究室主任。
  1995年任北京國際科技園區(qū)協(xié)會(IASP)第4屆世界大會副主席。
  1997年任澳大利亞帕斯第6屆世界科技園區(qū)大會組織委員會副主席。
  1998年任全國節(jié)水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
  1998年任德國漢諾威2000年世界博覽會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
  1999年參加于華盛頓美國國務院舉行的第2屆中美環(huán)境與發(fā)展高級論壇,并做首席發(fā)言。
  2000年參加荷蘭海牙第二屆世界水論壇及部長級會議,代表中國出席高官預備會。
  2001年任北京奧中委主席特別助理及劉淇主席顧問。
  2002年為中國政府推薦聯合國環(huán)境署(UNEP)環(huán)境獎候選人,博士生導師。
  2003年參加日本東京第三屆世界水論壇及部長級會議。
  2003—2007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2004年參加摩洛哥馬拉喀什國際水協(xié)世界大會并做主旨發(fā)言,會上入選國際水協(xié)大獎候選人。
  2004年任北京循環(huán)經濟促進會會長。
  2005年獲“國際科技園區(qū)榮譽會員獎”,作者是該組織成立21年來世界上第7個獲獎者。
  2005年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循環(huán)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2007年任北京市科協(xié)常務理事、決策咨詢委員會主任。
  自1979年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自然與資源》《科學對社會的影響》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及國內外高層次環(huán)境與資源會議上發(fā)表水資源管理、環(huán)境保護、高技術產業(yè)化、知識經濟和循環(huán)經濟文章百余篇,專著有《知識經濟》、《循環(huán)經濟》、《21世紀社會的新細胞——科技工業(yè)園區(qū)》《“信息高速公路”通向何方?》《現代水資源管理概論》《中國可以不缺水》《新循環(huán)經濟學——中國的經濟學》《知識經濟學》和《循環(huán)經濟教程》。
  其中《知識經濟》獲第12屆“中國圖書獎”,行銷27萬余冊?!吨袊梢圆蝗彼肥艿絿翌I導人、廣大水利工作者和公眾高度重視?!缎卵h(huán)經濟學》受到中國經濟學界高度重視,在意大利和日本演講,意大利第一大報《共和國報》和日本第四大報《日本經濟新聞》分別發(fā)布消息,2005年由意大利EFFE ELLE出版社全文出該書英文版,為我國經濟學界在發(fā)達國家出版的為數不多的幾部著作之一。
  開創(chuàng)并主持制定、監(jiān)督實施我國首批水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規(guī)劃,包括北京、黑河、塔里木河和使黃河不斷流,總投資360億元,取得明顯成果,被朱镕基總理稱為“一曲綠色的頌歌”。多次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二等獎。
  自1979年至2008年到訪過90個國家,著有《看世界》共11冊、《看世界——全球生態(tài)考察》共6冊和《從世界看臺灣》(2種),共計360萬字,是世界上記述國家最多、字數最多的游記之一。

書籍目錄

前言 是重歸,不是崛起第一章  落日的輝煌    第一節(jié) 康乾盛世      第二節(jié) 盲龍東踞      第三節(jié) 危機分析      第二章  跌出前三名   第一節(jié) 清朝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國家安全思想的內斂性      第二節(jié) 百年屈辱的開始——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第三節(jié) 1860年東方大國的終結——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第四節(jié) 經濟總量跌出世界前三名      第三章  重歸前三名   第一節(jié) 重溫歷史      第二節(jié) 中國重歸前三名的原因      第三節(jié) 德國于128年后被反超后執(zhí)政黨的反應      第四節(jié) 日本學者對中國重歸前三名后的一種悲觀預測      第五節(jié) 國內生產總值回歸前三名的科學分析      第四章  以科學發(fā)展觀看人類歷史   第一節(jié) 什么是科學      第二節(jié) 人類的起源      第三節(jié) 若干古文明為什么滅亡      第四節(jié) 走向海洋      第五章  實地考察大國的興衰   第一節(jié) 三次考察美國      第二節(jié) 三次考察蘇聯和俄羅斯      第三節(jié) 八次考察日本      第四節(jié) 八次考察德國      第五節(jié) 住在法國六年      第六節(jié) 五次考察英國      第六章  半個世紀以來人類對科學發(fā)展的新認識   第一節(jié) 增長的極限      第二節(jié) 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三節(jié) 知識經濟理念的創(chuàng)立      第四節(jié) 循環(huán)經濟是知識經濟的第一階段     第七章  中國威脅了誰?—— —做和諧世界的前三名   第一節(jié) 我國的循環(huán)經濟水資源戰(zhàn)略—— —中國可以不缺水      第二節(jié) 我國的循環(huán)經濟能源和石油供需戰(zhàn)略—— —中國可以不缺油      第三節(jié) 我國的循環(huán)經濟土地資源戰(zhàn)略—— —中國可以不缺地  第四節(jié) 我國的循環(huán)經濟氣候資源戰(zhàn)略—— —奧運促進節(jié)能減排      第八章  做科學發(fā)展理念的前三名   第一節(jié) 以人為本      第二節(jié)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第三節(jié) 統(tǒng)籌兼顧       第九章  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三名   第一節(jié) 過度的重工業(yè)化是不可持續(xù)的選擇      第二節(jié) “GDP崇拜”、PPP質疑和綠色GDP      第三節(jié) “合理需求”的新經濟學概念與綠色消費      第四節(jié) 人如何與自然生態(tài)和諧      第五節(jié) 探討幾個經濟學的基本問題      第十章  中國在北京奧運爭第幾名   第一節(jié) 做奧運精神的前三名      第二節(jié) 如何科學評價奧運會的名次      第三節(jié) 競賽與友誼      第四節(jié) 東道主市民爭科學素質的前三名      第五節(jié) 主辦城市爭科學發(fā)展的前三名      第六節(jié) 辦一屆最好的奧運會—— —悉尼和雅典   奧運的借鑒      第十一章  親歷生態(tài)建設和申奧   第一節(jié) 以《首都水資源規(guī)劃》申奧      第二節(jié) 羅布泊還能恢復嗎      第三節(jié) 黑河生態(tài)建設奏響綠色頌歌      第四節(jié) 黃河為什么不斷流了      第五節(jié) 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      第十二章  未來的世界和中國   第一節(jié) 解決三大差別問題 構建和諧社會      第二節(jié) 循環(huán)經濟實現兩岸經濟統(tǒng)一      第三節(jié) 對2050年世界經濟的展望      第四節(jié) 對2050年中國經濟的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落日的輝煌  “一切都變了。要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沒有改變,就看不到任何變化”  ——讀書札記  1644年建立的大清帝國,經過了長達40年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到1684年清軍進入臺灣,在中國全境建立了有效統(tǒng)治,這時清帝國無疑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且創(chuàng)立了長達百年的康乾盛世?! 〉谝还?jié) 康乾盛世:  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即今天的遼寧省新賓縣永陵鎮(zhèn)建立了大金國,史稱后金;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稱帝改國號大清,定都沈陽;1644年入關后,清世祖順治帝建立了中國疆域內的清朝,定都北京,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這個王朝覆滅。如果從1616年建立大金國起,清朝有近300年歷史,定都北京以后的歷史也長達267年?! ∫?、盛世輝煌  在清朝近300年的統(tǒng)治中,創(chuàng)造了中國繼唐貞觀之治和漢文景之治之后的第三個盛世——康乾盛世,自康熙(1661—1721),經雍正(1722—1734),至乾隆(1735—1796)達130多年,近一個半世紀之久?! 鞣窖芯空咦匪?,在這一歷史時期,至少在1680年至1850年的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中,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在世界上占據第一位。  法國現代啟蒙宗師伏爾泰遙望東方,稱贊中國是“舉世最優(yōu)美、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而治理最好的國家”?! 〉?,與此同時,中國的人均GNP早在宋朝末年已落后于西歐國家。1700年,彼得大帝在俄羅斯學習西歐的當代化政策剛剛開始,中國的GNP占世界總量的23.1%,而俄羅斯占3.2%,但以人均GDP計算,中國已落后于俄羅斯。其實在整個康乾盛世中,中國都不是世界上經濟最發(fā)達的國家,按人均GNP計算,中國只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后中國經濟仍在發(fā)展,到1820年中國GNP占到世界的37%,是首屈一指的經濟大國,但人口增加了1.76倍,所以與世界水平相比,人均GNP反而下降了42%,從國際經濟比較來看,康乾盛世實際上在倒退。  二、糧食生產  從農村看,到乾隆末年(1799年),全國有耕地10.5億畝,糧食產量達2 040億斤,總量居世界第一。平均畝產194.3斤,居于世界領先地位,約為居歐洲首位的英國的1.3~1.5倍。人均糧食產量約680斤,合340kg/人,達到2006年我國人均糧食產量378kg/人的90%,生產了足夠全國需要的糧食。  在康乾盛世,中國領先的只是農業(yè),人均糧食產量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1799年就達到2006年的90%,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世界奇跡。與此同時,必須看到這一成就是在幾乎耗盡全國農業(yè)資源的基礎上取得的。當時的耕地面積就達到今天耕地面積的近1/2,而且占了今天生態(tài)宜耕地面積的2/3以上。因此,只要西方的工業(yè)革命一發(fā)展,中國馬上就會被拋在世界的后面?! 〖Z食的充裕除了清朝政治穩(wěn)定、戰(zhàn)爭平息和利農政策以外,還有重要的生態(tài)原因,即新物種的引入。在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海上新航線到達美洲大陸以后,玉米、馬鈴薯和白薯等南美印第安人培育的高產耐旱糧食作物引入了西歐,17世紀在歐洲普及,解決了歐洲人的吃飯問題,并養(yǎng)成了歐洲人至今以土豆為主食的習慣。18世紀玉米、馬鈴薯和白薯在中國普及以后,在解決了糧食問題的同時,也帶來了人口的急劇膨脹,中國的人口從1700年的1.38億猛增到1820年的3.81億,在120年內增加了1.76倍,從此造成了中國的人口負擔?;蚍治鲈谑澜缟吓c中國人血緣最接近的印第安人培育的糧食品種傳回中國以后,造成了中國今天的沉重人口負擔,從生態(tài)學意義上看,真有點諷刺的意味?! ∪?、城市消費  19世紀初世界50萬人口以上的十大城市是北京、廣州、倫敦、巴黎、南京、杭州、阿姆斯特丹、君士坦丁堡、蘇州和揚州,中國占了6個?! V州人口150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而倫敦只有80萬。當時全國商品流通量約為4.5億兩白銀,人均1.5兩,以當時每兩白銀合250元人民幣計,約合375元人民幣/人,雖然僅為2006年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5%,但如果考慮到當時全國近90%是農民,而且城市居民消費不過是衣、食和住,幾乎沒有交通、醫(yī)療、娛樂和通信的消費,那么比較相應的權重,乾隆末年城市居民在衣、食和住上的消費,應該達到2006年全國城鎮(zhèn)居民以食品和衣物為主的相應消費將近2/3的水平,這在當時的世界是居于前列的。  但是,生活比較應該是個指標體系的比較。當年來北京的外國人雖然也稱贊北京的富足,但已經遠沒有13世紀馬可·波羅到元大都的盛世感覺,不僅不認為與西方城市有天壤之別,而且看到許多落后的方面:如沒有公共衛(wèi)生設施,沒有郵政,認為不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 ∷?、國際貿易,  在康乾盛世的頂峰1790—1794年間,僅以中英間貿易計,中國進口為500.8萬兩白銀/年,出口為584.3萬兩白銀/年,出超83.5萬兩白銀/年。中國當時進出口貿易總額是居于世界前列的。  這說明當時的中國并不是完全的閉關鎖國,有較大的國際貿易量。但是如以人均的概念來審視,人均出口值折合人民幣約為5元/年,不僅占人均GNP比例很低,和西歐海上貿易國家相比也只有幾分之一。  五、手工業(yè)和礦業(yè)  雍正年問廣東煉鐵爐有50~60座,加上煤礦工人不下幾萬名。嘉慶年間僅漢口就有13家鐵行,鐵匠5 000余名,行均300人,規(guī)模已然日觀。陜西的煉鐵廠有的有六七個爐子,傭工則達千人。乾隆中期蘇杭的紡織業(yè)手工工場有些擁有織機達幾百臺,織機總量為3萬臺,織工達3萬~4萬人。景德鎮(zhèn)的陶瓷廠也較發(fā)達,工匠總數已達10萬人??登⑹朗止I(yè)和礦業(yè)工場規(guī)模有所擴大,但技術沒有改進,比較而言甚至在許多方面不比13世紀的宋朝先進??登⑹涝诩夹g方面停滯不前,從水平上看已大大落后于西歐?! ×⑽幕 ≡诳滴鯐r期編纂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及《全唐詩》等60 多部大部頭書籍,共2萬余冊。乾隆時期編纂的《四庫全書》這項文化工程歷時20年,編輯共達4 186人,收書3 461種,達7.9萬冊,卷數是明朝《永樂大典》的3倍。這一期間還出現了中國文學巨匠曹雪芹(1715-1763或1764)與他的巨著《紅樓夢》。  另一方面,在康乾盛世大興“文字獄”,禁錮了文化的發(fā)展,扼殺了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都t樓夢》是一部偉大的創(chuàng)作,但在當時也遭到封殺,社會影響很小?! ∑?、財政  清朝的財政收入于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達到4 359萬兩的高峰,約合人民幣109億元,人均約36元。財政儲備于1730年(雍正八年)達到6 218.3萬兩的高峰,約合人民幣156億元,人均約80元,在當時已經是很高的數字?! 】登⑹赖呢斦杖牒拓斦湟堰_到我國解放初的水平,但是支出十分不合理,除了大興宮殿園林建設的龐大皇家開支外,就是被動地應對自然災害,國家對于商業(yè)貿易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幾乎毫無支持,埋下了深遠的隱患?! 〉诙?jié) 盲龍東踞  如果說把清帝國比作東方巨龍的話,那是一條半睡半醒、閉眼不看世界的盲龍。  一、不作國際比較。沒有人均GDP的科學經濟理念  從經濟上看:可以把康乾盛世形成及其滯后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680年至1730年,第二階段是1730年至1780年,第三階段是 1780年至1830年。在第一階段中國經濟從戰(zhàn)亂中恢復,但人口在1.5 億左右(1681年為1.38億),人均GNP也處在世界平均水平。第二階段是康乾盛世的頂峰,生產得到較大發(fā)展,人口在2.0億左右(1771年為2.15億),生產力卻有較大的提高,由于西歐的工業(yè)革命剛剛開始,所以中國的人均GNP還能勉強維持世界平均水平。第三階段已是落日的輝煌,生產停滯不前,人口迅速增長,在3.0億(1811年為3.59億)芹右。這時,西歐北美的工業(yè)革命已經蓬勃發(fā)展,此時雖然中國GNP總量仍居世界第一,但人I:1眾多,分別是當時人口居于前列的美國、英國、德國和法國的15倍左右,而GNP總值已與這些國家相當,其人均  GNP僅為這些國家的1/10左右,工業(yè)革命在半個世紀內促使生產力的提高已經將時代變化的威力在這里顯現無遺?! ∮纱丝梢钥闯?,當時既沒有國際比較的概念,更沒有人均GNP的概念,這些科學理念的缺乏使得清朝對于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處于一種完全盲目的狀態(tài),在閉著眼睛逆水行舟,所以早已喪失了世界先進國家的地位。  二、對西方現代科技從好奇到漠視  在康熙年間,西歐意大利、法國和德國等國的基督教傳教士將西方科學技術最新成果送到皇宮,使得康熙對歐洲國家的社會、地理、人文、科技等粗有了解,他熱情而認真地學習西方數學、天文、物理、化學、醫(yī)藥學、解剖學等科學技術,甚至還根據《幾何原本》學證幾何題,根據《人體解剖學》參與熊的解剖。此后由德國天文學家湯若望在順治、康熙年問任北京古觀象臺第一位外國臺長;由比利時天文學家于康熙年間編制了《康熙永年歷法》;由法國學者白晉赴中國各地測量,于1718年繪制成《皇輿全覽圖》,并組建了被西方譽為清朝皇家科學院的“蒙養(yǎng)齋算學館”,但這僅僅是康熙的個人興趣。他死后,人亡政息,他的科學興趣沒有產生更大的影響,更沒有成為國家政策和政府行為。  三、由于基督教與儒家的沖突而抵制西方文化  雍正初年,全國基督教堂約300座,受洗教徒約30萬人。比當時日本的規(guī)模還大,但天主教與儒家傳統(tǒng)發(fā)生沖突,開始驅趕內地耶穌會士到澳門、封禁天主教堂改其為“天后宮”,至今大陸和臺灣都保存了許多天后宮?! ∮赫屭s天主教徒、廢除天主教堂,維護了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但是,宗教帶來的不僅是天主,也帶來了西方的文化,這種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不僅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考驗,也會激活本地文化,促進本地文化融人世界潮流,不斷發(fā)展。清政府在禁止天主教的同時,也關上了通往西方文化的窗口。日本在這方面采取了相對寬容的政策,成為了明治維新的重要思想基礎,不少中國專家都認為這是明治維新成功,戊戌變法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盲目自大,固步自封,拒絕國際交流  乾隆五十八年(1 793年)英國使臣喬治·馬戛爾尼等一行92人來到中國。英國使團的使命是“交使通商”,乾隆帝卻認為他們是來向他進貢祝壽,降旨稱英使為“貢使”、禮品為“貢品”,并在英國的車船上插著“英國特使進貢”的旗子。馬戛爾尼等又從京城前往承德避暑山莊,參加乾隆帝83歲壽辰慶典。途經萬里長城,馬戛爾尼等為之震驚。在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的萬壽慶典上,英使會見乾隆帝的禮儀成為雙方爭論的焦點。清朝要求馬戛爾尼行三跪九叩禮表示英國的“歸降”;馬戛爾尼只同意行單膝跪禮。馬戛爾尼遞交了英王的書信,要求派代表常駐北京;允許英國商船在珠山(今舟山)、寧波、天津等處經商,允許英國商人在北京設買賣貨物的洋行,并在珠山、廣州附近劃一個,小島為英國商人存放貨物等。乾隆向英王發(fā)出回書,認為:此不合天朝體制,斷不可行。對英王的上述要求,逐條批駁,一概拒絕。乾隆帝盲目自大,固步自封,認為天朝無所不有,工業(yè)科技的巨大進步只是雕蟲,小技,不僅拒絕了英國的要求,把馬戛爾尼掃地出門,也關上了中國的大門,自我封閉,把中國推上了世界的邊緣?! ≌l也沒有想到馬戛爾尼的后代珍尼·馬戛爾尼(Jane.Macartney)于1979年,在她的祖上來華后的186年以后任《泰晤士報》駐京記者,而且一住30年,現已是《泰晤士報》北京分社的社長,如果馬戛爾尼在天有靈,將又如何給英王喬治三世打關于中國的報告呢?此后,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英王第二次派遣以羅爾·阿梅斯德為使的訪華使團,再次向中國提出通商的要求。嘉慶帝認為實際上當時國內生產總值已接近中國的英國是“蕞爾小國”而“勉從其請”。還是要求英使行三跪九叩禮,降旨:“該貢使等即日返回,該國王表文亦不必呈覽,其貢物——發(fā)還?!睂⒂钩简屩鸪鼍?,失去了與世界強國雙方可能平等、互利交流的最后機會?! 〉谌?jié) 危機分析  對于清朝中葉以后的危機,許多著作都作了分析,《落日的輝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1)一書更是做了較全面的分析。  一、閉關自守、安于現狀,導致觀念落后  對于清朝中期的狀況,馬克思稱之為“奇異的悲歌”。他說:“一個人口幾乎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在這場決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義,而最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保ā恶R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716頁)馬克思以惋惜和遺憾的心情而做的分析精辟而深刻,可以說是對中國這段歷史的總結?! ∴囆∑街赋觯骸叭绻麖拿鞒腥~算起,到鴉片戰(zhàn)爭,有三百多年的閉關自守,如果從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得貧窮落后,愚昧無知?!保ā多囆∑轿倪x》第3卷,第90頁)鄧小平同志說出了一個真理,自15世紀末以來,閉關自守就是愚昧無知;不做國際比較,其結果必然是貧窮。  江澤民做了具體分析:“清朝從1644年到1911年共延續(xù)了268年。從1661年到1796年是史稱的‘康乾盛世’。在這個時期,中國的經濟水平在世界上是領先的。乾隆末年,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對外貿易長期出超。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西方發(fā)生了工業(yè)革命,科學技術和生產力加速發(fā)展。但是,當時的清朝統(tǒng)治者卻不看這個世紀的大變化,夜郎自大,閉關自守,拒絕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最后,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就大大落后于西方國家,直至在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面前不堪一擊。這個歷史的教訓刻骨銘心?。 苯瓭擅裢镜姆治龈赋鰢H經濟比較必須建立人均的科學概念,只比總量會產生誤導,因為人均比的是勞動生產率,比的是科學技術,比的是生產力。十七大報告翻兩番的目標由總量改為人均也是歷史經驗的總結?! 《?、發(fā)展停滯最集中地體現在科學技術上  由于閉關自守、固步自卦和對皇權的絕對崇拜,使得在康亁盛世里,中國的科學技術發(fā)展停滯不前。

編輯推薦

  不是崛起,是重歸:崛起是平地拔起,有如造山運動,顯然破壞了地球的生態(tài)平衡。而回歸是原有的大山復蘇、復興、恢復了綠色的生機,正所謂“雪化山不融,水過岸不行”。拿破侖當年把中國比作“睡獅”,除了選擇的運動不妥當(中國從來不是獅子)以外,還是比較貼切的。1949年,在經過109年的艱苦卓絕的奮斗之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在政治上站起來了,經過127年以后中國又在經濟上站起來了。一個國家的政治獨立,必須導致經濟的發(fā)展,這是歷史的規(guī)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重歸前三名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