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嚴存生 編 頁數(shù):469 字數(shù):673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2006年8月初,在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第十九屆年會上,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張德軍君將我們倆召集在一起,希望我們合作編著一本適合于研究生學習的《西方法理學史》教材。我們倆商量后,欣然答應了德軍君的約稿。當時商定,一年之內,將書稿交出版社。 經過一年時間的努力,我們如期完成了這一任務。需要說明的是,嚴存生老師長期從事西方法理學的教學與研究,不僅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對其前沿問題也非常熟悉,所以,教材的編寫大綱就由嚴存生老師擬定;然后,何勤華老師負責西方法學流派部分,嚴存生老師負責緒論和西方法理學問題史部分的撰稿。 西方法理學史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學術領域,我們這里所論述的一些問題,只是最為基礎性的。由于該領域涉及人物和作品眾多,理論問題錯綜復雜,整理資料、梳理觀點、評價人物和學派等,都有很大的難度。所以,本書只能是一本供研究生涉入西方法理學史領域的一本入門書和指南。
作者簡介
何勤華,男,1955年生,上海市人。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部留學?,F(xiàn)為華東政法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有《西方法學吏》、《中國法學史》(三卷)、《20世紀日本法學》、《法律文化史譚》、《律學考》等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
書籍目錄
緒論 西方法理學史研究的對象、意義和方法上編 西方法學流派 第一講 自然法學 第二講 注釋法學 第三講 哲理法學 第四講 歷史法學 第五講 功利主義法學 第六講 分析實證主義法學 第七講 社會法學 第八講 經濟分析法學 第九講 綜合法學 第十講 政治自由主義法學 第十一講 后現(xiàn)代主義法學 第十二講 批判法學 第十三講 存在主義法學 第十四講 現(xiàn)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下編 西方法理學問題史 第一講 西方法學中的幾對相關概念 第二講 法的本質、法觀念的變遷 第三講 法的構成 第四講 法的基本屬性 第五講 法的類型 第六講 法的種類 第七講 法的起源 第八講 法與人性 第九講 法與經濟 第十講 法與國家(政治) 第十一講 法與道德 第十二講 法與宗教 第十三講 法的價值和作用 第十四講 法的“合法性” 第十五講 法的“合理性” 第十六講 法與正義 第十七講 法與自由 第十八講 法與人權 第十九講 法治觀念 第二十講 西方的“世界法”觀念
章節(jié)摘錄
緒論 西方法理學史研究的對象、意義和方法一、西方法理學史的研究對象(一)法理學、西方法理學、西方法理學史和西方法理學專題史“法理學”一詞有廣狹二義:狹義的法理學指西方自分析法學以來以實在法為研究對象和用實證方法進行研究所產生的法的一般理論,特別是指分析法學;廣義同于理論法學,包括以研究應然法為主要對象的“法哲學”、狹義的法理學、法社會學、法政治學、法經濟學、比較法學、立法學等。我國法學界大都采用其廣義的用法,故本教材也采取此用法。西方法理學,顧名思義指文化意義上的“西方”,即以基督教文化為背景的和淵源于古希臘、羅馬的歐洲和北美文化。西方法理學只是在這一文化圈通行的法觀念,或這個范圍內各種法律思潮。西方法理學史或西方法律思想史指的就是這一文化中的法律思想的演化過程或法觀念的變遷史。本書主要為研究生學習而編寫,故與其他法理學史作品不同,更側重于對西方法理學史中的專題進行研究和闡述,因此,可以理解為是一本西方法理學專題史的著作,它是在西方法理學與法律思想史這一基礎上的專門研究。(二)西方法理學史的研究對象——西方法理學發(fā)展中的專門問題1.什么是問題?問題是人在認識客觀事物時,對于它是什么、怎樣存在和為什么而存在的內心發(fā)問。它是理性思維的邏輯起點,人的思維正是在問題的推動下開始的,其目的就是要回答向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顯然,問題的提出和回答與人的知識背景、世界觀有密切關系,往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如有宗教神學的世界觀就會提出上帝是否存在之類的問題。
編輯推薦
《西方法理學史》分為西方法學流派和西方法理學問題史兩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