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2 出版社:清華大學 作者:黃勇 頁數(shù):478
內(nèi)容概要
《清華大學學術專著:高性能多相復合陶瓷》是針對過去20多年有關多相復合陶瓷材料研究的系統(tǒng)性總結,內(nèi)容包括晶須補強增韌的多相復合陶瓷材料,顆粒彌撒增韌的多相復合陶瓷材料,相變增韌的多相復合陶瓷材料,仿竹木結構的纖維獨石多相復合陶瓷,仿貝殼珍珠巖結構的層狀多相復合陶瓷,多相復合陶瓷材料的應用等?! 肚迦A大學學術專著:高性能多相復合陶瓷》可供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參考,也可供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考。
書籍目錄
序前言符號表第1章 緒論1.1 先進陶瓷材料的現(xiàn)狀與研究進展1.1.1 功能陶瓷1.1.2 結構陶瓷1.2 多相復合陶瓷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前景1.3 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參考文獻第2章 多相復合陶瓷2.1 多相復合陶瓷的定義2.2 多相復合陶瓷的分類2.3 多相復合陶瓷的原材料及其特性2.3.1 基體材料及其特性2.3.2 增強體材料及其特性2.4 多相復合陶瓷的強韌化機制2.4.1 陶瓷材料的脆性本質及其強韌化類型2.4.2 多相復合陶瓷常見的強韌化機制及其影響因素2.4.3 強韌化機理的發(fā)展2.5 多相復合陶瓷的顯微結構設計2.5.1 非相變型的多相復合陶瓷增韌的微觀結構模型2.5.2 相變型顯微結構設計參考文獻第3章 晶須補強增韌多相復合陶瓷3.1 概述3.2 晶須3.3 晶須的增韌機理及其影響因素3.3.1 晶須的增韌機理3.3.2 晶須增韌作用的影響因素3.4 晶須補強增韌多相復合陶瓷的設計3.4.1 概述3.4.2 晶須與基體之間的物理匹配3.4.3 晶須和基體之間的化學相容性3.5 晶須補強增韌多相復合陶瓷的制備3.5.1 SiC晶須的分散工藝3.5.2 燒結致密化工藝3.6 晶界和界面的設計與調(diào)控3.6.1 助燒劑的選擇和優(yōu)化3.6.2 晶須的處理和表面狀態(tài)3.6.3 晶界與界面的結晶化熱處理3.7 晶須增韌行為分析模型3.7.1 尾流區(qū)與晶須分布3.7.2 尾流區(qū)晶須補強基本模式3.7.3 晶須的力學行為3.7.4 架橋應力分析3.7.5 R曲線行為……第4章 顆粒彌撒增韌多相復合陶瓷第5章 ZrO2相變增韌陶瓷第6章 仿竹木結構的纖維獨石復合陶瓷第7章 仿貝殼珍珠巖結構的層狀復合陶瓷名詞索引人名索引附錄 與本書內(nèi)容有關的背景材料
章節(jié)摘錄
第1章 緒論 1.1 先進陶瓷材料的現(xiàn)狀與研究進展 有機高分子材料、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即廣義的陶瓷材料)、復合材料是當代國民經(jīng)濟建設中的四大基礎材料,而無機非金屬材料中的先進陶瓷材料是不可缺少的一類重要材料。先進陶瓷通常分為功能陶瓷和結構陶瓷兩大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又出現(xiàn)了生物陶瓷材料,人們有時將生物陶瓷單獨列為一類(黃勇,2000;張立同,2005;師昌緒,2004)?! ?.1.1 功能陶瓷 功能陶瓷是指利用電、磁、聲、光、熱等直接效應及其耦合效應所提供的一種或多種性質來實現(xiàn)某種使用功能的先進陶瓷。功能陶瓷是當前先進陶瓷材料研究領域中最具活力、最有發(fā)展前景的組成部分,是電子、信息、計算機、通信、激光、醫(yī)療、機械、汽車、自動化、航天、核技術和生物技術等行業(yè)或技術領域中的關鍵材料?! ‰娮有畔⒓夹g的集成化、微型化和智能化發(fā)展趨勢,推動著電子元件日益向微型、輕量、多功能、高可靠性和高穩(wěn)定方向發(fā)展。功能陶瓷元器件的多層化、多層元件片式化、片式元件集成化、集成元件模塊化和多功能化,已成為今后的發(fā)展總趨勢?! √沾蓚鞲衅飨蚣苫?、微型化、智能化方向發(fā)展,兼具傳感和驅動(執(zhí)行)功能于一體的靈巧或機敏(smart)材料,以及具有自診斷、自調(diào)整、自恢復、自轉換和自協(xié)調(diào)功能的智能陶瓷體系的研究十分活躍。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