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4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蕭公權 頁數(shù):22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收錄蕭公權先生1932年移講清華大學起,至1949年去國止,關于憲政和民主的一系列著述,計22篇。曾于1948年題為《憲政與民主》,合集刊布。所論既有憲政與民主的一般原理,對于外域政制的介紹,更多的還是對于當日中國的實際所作的闡發(fā),特別是對于中國施行憲政和民主的現(xiàn)實途徑的剖析,而寄希望于批評,寓建議于分析。先生文風平實,運思細密,將實證與學理溝通,解釋與建構(gòu)合為一體,足堪垂范后世;其思其慮,不僅有助于省思過去,而且裨益于措置當下,瞻望將來?! ”緯m合于從事法學理論與憲政研究的學者、教師和研究生學習,同時也適合于對憲政和民主有興趣的其他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蕭公權(1897-1981) 原名篤平,自號跡園,筆名君衡,江西泰和人。1918年夏自上海青年會中學畢業(yè),考入清華學校高等科三年級(庚申級),畢業(yè)后赴美留學,先后就讀于密蘇里大學新聞專業(yè)和康奈爾大學哲學系,1926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后返國,任教于南開大學、東北大學、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1949年轉(zhuǎn)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職,凡近二十年。當選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有《政治多元論》、《中國政治思想史》、《中國鄉(xiāng)村》、《康有為思想研究》等,遺著輯成《蕭公權全集》,計九冊。先生主治政治學說和社會史,學貫中西,調(diào)和新舊,蔚然一代大家。
書籍目錄
編者說明/許章潤弁言/汪榮祖原序均權與均勢均權與聯(lián)邦論縣政建設施行憲政之準備憲政的條件說言論自由憲政卑論憲政實施后之中央政制怎樣研究憲草憲政的心理建設憲政二疑及其答復英美民主政治中國君主政體的實質(zhì)一、中國君主專制政體的形成二、專制政體的定義三、中國專制政體的實質(zhì)四、中國限制君權的制度五、限制君權制度的實際效力地方民意機構(gòu)的初步檢討一、民意機構(gòu)的素質(zhì)二、民意機構(gòu)的效能低調(diào)談選舉制憲與行憲論憲草中的國體憲法與憲草一、憲法與政協(xié)原則的異同二、憲法與孫先生學說的異同三、憲法所定制度的測論四、行憲的準備中華民國憲法述評——為《中美周報》創(chuàng)刊五周年紀念作一、制定之經(jīng)過與施行之展望二、國體與人權之規(guī)定三、中央制度之規(guī)定四、地方制度之規(guī)定五、基本國策之規(guī)定說民主中國政黨的過去與將來論選舉附錄蕭公權先生傳略/汪榮祖蕭公權先生學術次第/汪榮祖蕭公權學術年表/汪榮祖索引
編輯推薦
《憲政與民主》適合于從事法學理論與憲政研究的學者、教師和研究生學習,同時也適合于對憲政和民主有興趣的其他人士閱讀。蕭公權先生研治政治學,精湛篤實,然未嘗一日從政。蕭先生曾言“不做官并不就是漠視政治,不關心國事?!薄 ≌撐淖衷袝r間性。蕭先生針對抗戰(zhàn)前后國內(nèi)的重大政治問題,所發(fā)之言論,諸如對國家體制的商榷、對憲法的評議、對民主與自由的闡述,以及對選舉的檢討等,已成明日黃花。但憲政與民主的大課題并未過時,仍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何況蕭先生的實言論風度與細密思考精神,足為后人的典范。書中之言論具有高度的權威性,足可引導我們對抗戰(zhàn)前后中國追求憲政與民主的曲折道路,有深一層的了解。對研究民國憲政史者,尤可得啟悟的效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