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11-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焦樹建 頁數:588 字數:623000
內容概要
本書詳細介紹了非補燃式和補燃式余熱鍋爐型聯合循環(huán)、排氣助燃鍋爐聯合循環(huán)、并列動力布置型聯合循環(huán)、給水加熱型聯合循環(huán)、熱電聯產方式的初燃式余熱鍋爐型聯合循環(huán)、程氏雙流體聯合循環(huán)、濕空氣透平聯合循環(huán)、增壓鍋爐聯合循環(huán)以及烯煤的聯合循環(huán)(PFBC-CC,AFBC-CC與IGCC)的工作過程、特點和性能,以及描述這些聯合循環(huán)勢力性能指標的數學關系式,甚至某些特性參數的解析解。為人們在優(yōu)化設計這些聯合循環(huán)時從根本上把握影響上述聯合循環(huán)性能的各種關鍵因素提供了理論基礎。 本書可供從事能源和發(fā)電工程的科學工作者、聯合循環(huán)設備和工程的設計工作人員以及大專院校的師生們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焦樹建,1933年出生,1955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同年留校任教。歷任清華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校研究培養(yǎng)工作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學報編委、熱能工程系學術委員會副主任。1995年退休。現任華東理工大學、內蒙古電力學院兼職教授,煤炭總院潔凈媒工程研究中心、東南大學熱能工程研究所、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的燃氣輪機電站建設與技術引進項目招標團等單位的顧問。一直從事燃氣輪機、燃燒理論與技術以及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獲1978年全國第一屆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1993年度和1995年度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995年度國家教委全國優(yōu)秀學術著作獎;1997年度美國ABI成就獎;1999年度國家電力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1983年度北京市教育系統(tǒng)先進工作者。出版《燃氣輪機》、《燃氣輪機燃燒室》、《燒煤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裝置》、《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等學校著作9部,發(fā)表學術論文100余篇。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書籍目錄
前言1 各種類型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簡介 1.1 概述 1.2 非補燃式余熱鍋爐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 1.3 補燃式余熱鍋爐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 1.4 排氣助燃鍋爐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 1.5 并列動力布置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 1.6 給水加熱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 1.7 以卡林那底循環(huán)為基礎的聯合循環(huán) 1.8 程氏雙流體聯合循環(huán) 1.9 濕空氣透平聯合循環(huán) 1.10 燒油或燒天然氣的增壓鍋爐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 1.11 燃煤的增壓流化床鍋爐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 1.12 燃煤的常壓流化床鍋爐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 1.13 燃煤的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 1.14 具有分離CO2效應的燃煤的IGCC發(fā)電系統(tǒng) 1.15 IGHAT發(fā)電系統(tǒng) 1.16 以“合成氣園”為核心的多聯產能源系統(tǒng) 1.17 與核電系統(tǒng)相組合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 1.18 與燃料電池相組合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 1.19 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的實際應用情況2 常規(guī)的余熱鍋爐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性能的理論分析 2.1 概述 2.2 熱效率與功率比計算關系式的推導 2.3 各種參數的選擇問題 2.4 各種參數對ηNccf和ηNcc值的影響 2.5 補燃式和非補燃式聯合循環(huán)特性的比較 2.6 計算實例3 簡單循環(huán)燃氣輪機熱力性能的理論分析 3.1 概述 3.2 最簡單理想循環(huán)的熱力性能 3.3 最簡單實際循環(huán)的熱力性能 3.4 考慮流阻損失影響的最簡單實際循環(huán)的熱力性能 3.5 考慮壓縮過程和膨脹過程中工質比熱容比k值差異的最簡單實際循環(huán)的熱力性能 3.6 某些復雜循環(huán)的熱力性能4 在余熱鍋爐型聯合循環(huán)中余熱鍋爐的特性與蒸汽輪機特性的優(yōu)化匹配 4.1 概述 4.2 最簡單形式的單壓余熱鍋爐排氣溫度tA2的計算以及ηh與ηst的優(yōu)化匹配 4.3 有低壓蒸發(fā)器的單壓余熱鍋爐排氣溫度tA2的計算以及ηh與ηst的優(yōu)化匹配 4.4 雙壓無再熱余熱鍋爐排氣溫度tA2的計算以及ηh與ηst的優(yōu)化匹配 4.5 雙壓再熱式余熱鍋爐排氣溫度tA2的計算以及ηh與ηst的優(yōu)化匹配 4.6 三壓無再熱余熱鍋爐排氣溫度tA2的計算以及ηh與ηst的優(yōu)化匹配 4.7 三壓再熱式余熱鍋爐排氣溫度tA2的計算以及ηh與ηst的優(yōu)化匹配 4.8 裝備多壓力級余熱鍋爐的聯合循環(huán)性能的比較 4.9 設計余熱鍋爐時必須考慮的問題5 非補燃式余熱鍋爐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性能的解析解 5.1 概述 5.2 聯合循環(huán)中諸特性參數的解析解 5.3 配置最簡單型式單壓余熱鍋爐的非補燃式聯合循環(huán)中諸特性參數的計算示例 5.4 最佳壓縮比εopt,η的解析解 5.5 非補燃式余熱鍋爐型聯合循環(huán)的變工況特性6 熱電聯產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性能的理論分析 6.1 概述 6.2 熱電聯產機組的特性參數 6.3 熱電聯產機組中的主要組成設備及其組合配置方案 6.4 燃氣輪機熱電聯產系統(tǒng)特性圖 6.5 第1種方案中特性參數ηtp,ET和FCP的計算關系式 6.6 第2種方案中特性參數ηtp,ET和FCP的計算關系式 6.7 第3種方案中特性參數ηtp,ET和FCP的計算關系式 6.8 第4種方案中特性參數ηtp,ET和FCP的計算關系式 6.9 幾種熱電聯產型聯合循環(huán)特性參數的分析比較 6.10 熱電聯產型聯合循環(huán)的典型示例7 程氏雙流體循環(huán)性能的理論分析8 濕空氣透平循環(huán)性能的理論分析9 燒油或燒天然氣的增壓鍋爐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性能的理論分析10 燃煤的增壓流化床鍋爐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性能的理論分析11 燃煤的第二代PFBC-CC性能的理論分析12 燃煤的常壓流化床鍋爐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性能的理論分析13 燃煤的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性能的理論分析14 對用燃氣輪機改造燃煤舊電站的若干方案的評價及其循環(huán)性能的理論分析15 幾種聯合循環(huán)特性的比較16 設計燃氣輪機及其聯合循環(huán)電站時應著重考慮的問題結束語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燃氣-蒸汽聯合循環(huán)的理論基礎(精)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