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8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呂俊華等編 頁數:30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與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院在Peter Rowe 教授之建議下,組織人力從事中國控住宅史之研究,合作數年,成績斐然。本書即為這方面研究之第一本著作,我瀏覽之余認為本書有如下之特點: ?。ㄒ唬┍緯鴱慕袊匾畾v史階段與影響住宅類型的轉迷兩個角度著眼,將全部書分為三個歷史階段,歷時160年。這是中國近代住宅史發(fā)展的幾個基本階段,脈絡清晰,綱舉目張,抓住了中國建筑發(fā)展的時代背景?! 。ǘ┍緯⒉痪妥≌撟≌?,而是通過政治、經濟、社會、技術、人文等變遷,來剖析住宅建筑類型之變化?! 。ㄈ┭芯繗v史展望未來,中國城市化已進入加速時期,城市人口急劇增長,城市住宅建設占有重要的比重。書中闡明如人口增長、土地的限制、市場經濟等在變革,有關居住層數、建筑標準等常常存在爭議,這些問題在困擾著我們,現在的解決途徑未必是惟一的結論。矛盾客觀存在,社會必要發(fā)展,科學要創(chuàng)新,但對住宅的歷史發(fā)展與現代進行綜合地研究有助于我們發(fā)現成績與不足,啟迪我們進一步探索未來。 這樣一個國際合作研究集體是一種新的嘗試,有它的生命力。書成后將以中英文在國內外同地發(fā)行,這必有助于推進國外對中國住宅情況的了解,亦有助于中國學者在國內外對比中有新的啟發(fā),并在已有探索的基礎上賡續(xù)研究。
書籍目錄
序 概述 第一部分 現代城市住宅早期發(fā)展——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城市住宅(1840—1948)概述 第一章 中國現代城市住宅的萌芽(1840—1910) 1.1 現代城市住宅出現的社會背景 1.1.1 國門初開之際城市發(fā)展的內因外因 1.1.2 現代城市市政設施和規(guī)劃管理的出現 1.1.3 城市住房問題與房地產業(yè)興起 1.1.4 不同社會階層城市居民的住房狀況 1.2 脫胎于中國傳統(tǒng)住宅形式的城市集居住宅 1.2.1 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的由來 1.2.2 老式石庫門里弄住宅建筑 1.2.3 其他住宅形式第二章 現代城市住宅早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1911—1937) 2.1 城市住宅快速發(fā)展的社會背景 2.1.1 社會狀況的主要變化和住房需求2.1.2 多種渠道的城市住宅供給 2.2 多樣化的城市住宅形式 2.2.1 在中國傳統(tǒng)住宅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城市集居住宅形式 2.2.2 西式集居住宅引入中國城市 2.2.3 城市政府介入建造的平民住宅第三章 現代城市住宅早期發(fā)展的凋零期 (1938— 1948) 3.1 戰(zhàn)爭對城市的破壞與居住狀況惡化 3.2 租界區(qū)的畸形繁榮 3.3 西南城市的人口激增和住宅建設 第二部分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期的住宅發(fā)展(1949—1978)概述 第四章 經濟恢復與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學蘇及其反思(1949—1957) 4.1 城市住宅發(fā)展的社會經濟背景 4.1.1 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 4.1.2 重工業(yè)優(yōu)先的經濟發(fā)展政策 4.1.3 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結構的形成和城市的低工資制度 4.1.4 城市化發(fā)展與城市建設 4.1.5 來自蘇聯的影響 4.2 城市住宅發(fā)展的相關政策與狀況 4.2.1 城市住宅發(fā)展政策 4.2.2 城市住宅體制建立與住宅建設 4.3 城市住宅規(guī)劃與設計的幾個發(fā)展階段4.3.1 經濟恢復時期住宅短缺問題的緩解 4.3.2 全面學習蘇聯的“一五”前期:模仿與形式主義 4.3.3 “一五”后期對于學蘇的反思 第五章 大躍進與調整:尋求自身發(fā)展道路(1958—1965)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及其影響期(1966—1978) 第三部分 改革開放22年以來的住宅發(fā)展(1979—2000)結語 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