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9-1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潘愛民 頁數(shù):45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COM原理與應用》不僅介紹了COM的基本原理及其擴展知識,還講述了MTS及COM+的一些知識。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COM基礎,第二部分為COM擴展,第三部分為COM應用與發(fā)展,介紹了組件化程序設計思想以及多層軟件結構模型。
作者簡介
潘愛民,浙江海寧人,獲得了南開大學數(shù)學學士學位,清華大學工學碩士學位,以及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他從中學時代開始接觸計算機編程,經(jīng)歷了從DOS到Windows各種版本的發(fā)展歷程。潘愛民曾經(jīng)長期從事軟件技術的研究和開發(fā)工作,撰寫了大量軟件技術文章,1999年曾經(jīng)是《微電腦世界》雜志社的合作專家。他著寫了《COM原理與應用》(1999年出版),翻譯了多部經(jīng)典名作,如《Visual C++技術內(nèi)幕》(第四、六版)、《C++ Primer中文版》(第三版)、《COM本質(zhì)論》、《計算機網(wǎng)絡》(第四版)等。從2001年開始,潘愛民在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承擔研究生課程教學,共講授了三門課程:《組件技術》、《網(wǎng)絡與信息安全》和《程序開發(fā)環(huán)境分析與實踐》,深受學生歡迎。2006年秋季在清華大學軟件科學實驗班講授《程序設計與算法基礎》課程。 潘愛民獲得了2001年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學者”稱號,2002年度北京大學優(yōu)秀教學獎。他現(xiàn)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從事系統(tǒng)與安全方向的研究工作。
書籍目錄
目 錄引言第1部分COM原理第1章概述1.1COM的起源1.1.10LE的發(fā)展歷史1.1.2組件的產(chǎn)生1.1.3面向?qū)ο蟮慕M件模型——COM1.2COM結構1.2.1對象與接口1.2.2客戶/服務器模型1.2.3COM庫1.3COM特性1.3.1語言無關性1.3.2進程透明特性1.3.3可重用性1.4COM的發(fā)展前景1.4.1COM與Windows操作系統(tǒng)1.4.2COM與數(shù)據(jù)庫1.4.3COM與Intranet應用1.4.4COM與Internet第2章COM對象和接口2.1COM對象2.1.1COM對象的標識——CLSID2.1.2COM對象與C++對象的2.2COM接口2.2.1從API到COM接口2.2.2接口定義和標識2.2.3用C++語言定義接口2.2.4接口描述語言IDL2.2.5接口的內(nèi)存模型2.2.6接口的一些特點2.3IUnknown接口2.3.1引用計數(shù)2.3.2實現(xiàn)引用計數(shù)2.3.3使用引用計數(shù)規(guī)則2.3.4接口查詢2.3.5COM對象的接口原則2.3.6QueryInterface成員函數(shù)的實現(xiàn)2.3.7COM對象和接口圖示法2.4字典組件例子程序2.4.1組件程序DictComp2.4.2客戶程序DictCtrl第3章COM的實現(xiàn)3.1進程內(nèi)組件和進程外組件3.1.1進程內(nèi)組件3.1.2進程外組件3.2通過注冊表管理COM對象3.2.1注冊表結構3.2.2COM組件注冊信息3.2.3COM組件的注冊操作3.3類廠(c1assfactory)3.3.1類廠和DllGetObjectClass函數(shù)3.3.2COM庫與類廠的交互3.3.3類廠的實現(xiàn)3.3.4類廠對組件生存期的控制3.4COM庫3.4.1COM庫的初始化3.4.2COM庫的內(nèi)存管理3.4.3組件程序的裝載和卸載3.4.4常用函數(shù)和HRESULT3.5COM實現(xiàn)過程3.5.1進程內(nèi)組件與客戶的協(xié)作過程3.5.2進程外組件與客戶的協(xié)作過程3.6字典組件例子程序的實現(xiàn)3.6.1字典組件類廠的實現(xiàn)3.6.2字典對象的實現(xiàn)3.6.3全局引出函數(shù)的實現(xiàn)3.6.4客戶程序DictCtrl第4章COM特性4.1可重用性:包容和聚合4.1.1包容和聚合4.1.2包容實現(xiàn)4.1.3聚合實現(xiàn)4.1.4聚合例子程序4.2進程透明性4.2.1列集(marshaling)4.2.2自定義列集4.2.3標準列集4.2.4標準列集的實現(xiàn)4.2.5進程外組件例子程序4.3安全性4.3.1WindowsNT安全機制4.3.2激活安全性4.3.3調(diào)用安全性4.4多線程特性4.4.1Win32線程和COM線程4.4.2列集和同步4.4.3套間線程4.4.4自由線程4.4.5進程內(nèi)組件的線程模型第5章用VisualC++開發(fā)COM應用5.1Win32SDK和MFC介紹5.1.1Win32SDK5.1.2MFC基礎:應用類和窗口類5.1.3MFC應用結構5.1.4MFC庫結構5.2MFC對COM應用的支持5.2.1用嵌套類實現(xiàn)COM接口5.2.2接口映射表5.2.3CCmdTarget類實現(xiàn)IUnknown5.2.4COM引出函數(shù)和類廠實現(xiàn)5.2.5MFC對COM支持小結5.3用VisualC++開發(fā)COM應用5.3.1利用AppWizard創(chuàng)建COM程序工程框架5.3.2利用C1assWizard添加COM對象類5.3.3ATL介紹5.4VisualC++與Activex應用5.4.1MFC對自動化的支持5.4.2MFC對Activex控制的支持5.4.3MFC對復合文檔的支持第2部分COM擴展第6章可連接對象6.1可連接對象結構模型6.1.1客戶與可連接對象的關系6.1.2可連接對象的基本結構6.1.3客戶方基本結構6.2實現(xiàn)可連接對象(源對象)6.2.1枚舉器6.2.2源對象和IConnectionPointContainer接口6.2.3連接點和IConnectionPoint接口6.2.4建立連接過程6.3客戶—源對象—接收器的協(xié)作過程6.3.1接收器的實現(xiàn)6.3.2事件的激發(fā)和處理6.3.3與出接口有關的類型信息6.4可連接對象的程序?qū)崿F(xiàn)6.4.1用IDispatch接口作為出接口6.4.2MFC對連接和事件的支持6.4.3用MFC實現(xiàn)源對象6.4.4用MFC在客戶程序中實現(xiàn)接收器第7章結構化存儲7.1結構化存儲基礎7.1.1從文件系統(tǒng)進展到結構化存儲7.1.2存儲對象和流對象7.1.3用結構化存儲設計應用7.2結構化存儲特性7.2.1訪問模式7.2.2事務機制7.2.3命名規(guī)則7.2.4增量訪問7.3結構化存儲實現(xiàn):復合文檔7.3.1LockBytes對象和ILockBytes接口7.3.2復合文檔API函數(shù)介紹7.3.3零內(nèi)存保存特性和IRootStorage接口7.3.4存儲對象.流對象和文件的CLSID信息7.3.5復合文檔與結構化存儲7.4永久對象實現(xiàn)7.4.1永久接口7.4.2永久對象的存儲特性7.4.3永久對象例子程序7.4.4復合文檔例子程序7.5本章小結第8章命名和綁定技術8.1名字技術基礎8.1.1COM名字對象8.1.2使用名字對象:綁定過程8.2IMoniker接口8.2.1名字管理8.2.2利用IMoniker實現(xiàn)綁定8.2.3管理復合名字對象8.2.4名字解析8.3復合名字對象8.3.1復合名字對象結構8.3.2ROT和綁定環(huán)境對象8.3.3復合名字對象綁定過程的剖析8.3.4Io1eItemContainer接口8.4COM名字對象分類8.4.1COM提供的系統(tǒng)名字對象8.4.2URL名字對象8.4.3自定義名字對象8.5COM名字對象的應用8.5.1服務程序中名字對象的應用8.5.2客戶程序中名字對象的應用第9章統(tǒng)一數(shù)據(jù)傳輸9.1統(tǒng)一數(shù)據(jù)傳輸基礎9.1.1數(shù)據(jù)交換與傳輸協(xié)議的分離9.1.2應用:剪貼板和拖—放9.2數(shù)據(jù)傳輸機制9.2.1數(shù)據(jù)結構FORMATETC和STGMEDIUM9.2.2數(shù)據(jù)對象和IDataObject接口9.2.3通報連接機制9.2.4有關數(shù)據(jù)對象的小結
媒體關注與評論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COM基礎,第二部分為COM擴展,第三部分為COM應用與發(fā)展,介紹了組件化程序設計思想以及多層軟件結構模型。
編輯推薦
《COM原理與應用》作者潘愛民,他從中學時代開始接觸計算機編程,經(jīng)歷了從DOS到Windows各種版本的發(fā)展歷程。潘愛民曾經(jīng)長期從事軟件技術的研究和開發(fā)工作,撰寫了大量軟件技術文章,1999年曾經(jīng)是《微電腦世界》雜志社的合作專家。他著寫的《COM原理與應用》(1999年出版),收到廣大讀者好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