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胡適 頁數(shù):332 字數(shù):215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哲學史大綱》是一部中國哲學史的奠基之作,它一出版就引起極大的轟動,并歷久不衰。它的內(nèi)容由“宇宙論”、“人生論”、“致知論”三部分組成?!叭松摗边@部分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論述也較為詳細,占了全書多半的篇幅,它分別論述了中國哲學的天人關系論、人性論、人生理想論、人生問題論。這部著作的行文風格非常平實,它以當時人們所能理解的語言來講解古代的學問,而較少生硬地套用西方哲學的理論來解釋中國的哲學思想。它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劃時代的巨著,不僅廣泛地影響了研究者、思想者,也在很多方面給大眾的現(xiàn)實人生帶來了啟迪。
作者簡介
胡 適:學術大師,民國著名學者、哲學家、思想家。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導言
第二篇 中國哲學發(fā)生的時代
第一章 中國哲學結胎的時代
第二章 那時代的思潮(詩人時代)
第三篇 老子
第四篇 孔子
第一章 孔子略傳
第二章 孔子的時代
第三章 易
第四章 正名主義
第五章 一以貫之
第五篇 孔門弟子
第六篇 墨子
第一章 墨子略傳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學方法
第三章 三表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 楊朱
第八篇 別墨
第一章 墨辯與別墨
第二章 墨辯論知識
第三章 論辯
第四章 惠施
第五章 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六章 墨學結論
第九篇 莊子
第一章 莊子時代的生物進化論
第二章 莊子的名學與人生哲學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第一章 大學與中庸
第二章 孟子
第十一篇 荀子
第一章 荀子
第二章 天與性
第三章 心理學與名學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學之終局
第一章 西歷前三世紀之思潮
第二章 所謂法家
第三章 古代哲學之中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請看《禮記·檀弓篇》所記孔門大弟子子游、曾子的種種故事,那一樁不是爭一個極小極瑣碎的禮節(jié)(如“曾子吊于負夏”及“曾子襲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諸條?)再看一部《儀禮》那種繁瑣的禮儀,真可令今人駭怪。墨子生在魯國,眼見這種種怪現(xiàn)狀,怪不得他要反對儒家,自創(chuàng)一種新學派。墨子攻擊儒家的壞處,約有四端: 儒之道足以喪天下者四政焉:儒以天為不明,以鬼為不神,天鬼不說。此足以喪天下。又厚葬久喪,重為棺槨,多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然后起,杖然后行,耳無聞,目無見。此足以喪天下。又弦歌鼓舞,習為聲樂。此足以喪天下。又以命為有,貧富,壽夭,治亂,安危,有極矣,不可損益也。為上者行之,必不聽治矣;為下者行之,必不從事矣。此足以喪天下。(《墨子·公孟篇》) 這個儒墨的關系是極重要不可忽略的。因為儒家不信鬼(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神,焉能事鬼”。又說“敬鬼神而遠之”。《說苑》十八記子貢問死人有知無知,孔子日:“吾欲言死者有知耶,恐孝子順孫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死者無知,恐不孝子孫棄親不葬也。賜欲知死人有知無知也,死徐自知之,猶未晚也。”此猶是懷疑主義(Ag—nosticism)。后來的儒家直說無鬼神,故《墨子·公孟篇》的公孟子日“無鬼神”,此直是無神主義(Atheism)),所以墨子倡“明鬼”論。因為儒家厚葬久喪,所以墨子倡“節(jié)葬”論。因為儒家重禮樂,所以墨子倡“非樂”論。因為儒家信天命(《論語》子夏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孔子自己也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庇终f:“道之將行也歟,命也。道之將廢也歟,命也”),所以墨子倡“非命”論。 墨子是一個極熱心救世的人,他看見當時各國征戰(zhàn)的慘禍,心中不忍,所以倡為“非攻”論。他以為從前那種“弭兵”政策(如向戍的弭兵會),都不是根本之計。根本的“弭兵”要使人人“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這就是墨子的“兼愛”論。
編輯推薦
中國是一個悠久的史國,中國的哲學史學科從這里起步。《中國哲學史大綱》是國學大師胡適學術研究的代表作。開一代學術研究的風氣之先,影響學人的研究與思想,啟迪大眾的現(xiàn)實人生。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