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宗昱 頁數(shù):396 字數(shù):378000
內(nèi)容概要
王宗昱主編的《愿隨前薪作后薪》內(nèi)容介紹:1912年,北京大學立哲學門,至今,哲學門已走過百年的歷程,培養(yǎng)出了數(shù)十屆學生,桃李芬芳。在哲學門里的時光,點點滴滴都如珍珠般凝結(jié)在每一個北大哲學人的記憶中;師友、同窗,愛智、砥礪,校園生活的珍貴片段是每位學子一生前行的精神動力。
為慶祝北大哲學系百年華誕,歷屆系友紛紛提筆獻言,回憶個人的求學經(jīng)歷,回憶前輩學者的治學作風,回憶哲學系的光榮傳統(tǒng)。這些鮮活的文字不僅再現(xiàn)歷史,更見證不同時期北大的變遷。
歲月流轉(zhuǎn),師生新老更替,哲學門里的人愿隨前薪作后薪,讓真理之光永遠傳續(xù)。
書籍目錄
憶王憲鈞先生
北大哲學系1948級——在平津戰(zhàn)役炮聲中堅守
記任繼愈老師二三事
他的關(guān)愛他的追求——我念我?guī)煂O國華先生
幸依門下,羞負業(yè)師:送老師張岱年先生走好
緬懷張岱年先生“剛毅木訥”的學術(shù)品格——從五十年前的“百家爭鳴”談起
赴大興黃村公社教育革命憶記
懷念金岳霖先生
家庭影響我參加革命和選擇專業(yè)
上學記
憶1956年前后中國哲學教研室的歷史貢獻
我在北大哲學系學到了些什么?
回憶燕園那個數(shù)理邏輯學術(shù)群體
早慧中斷晚成的張岱年——張岱年與北京大學哲學系
憶沈有鼎先生
老樹春來更著花——回憶我所認識的幾位老師
昌明國故,融化新知,為往圣繼絕學——湯用彤的中國佛教史和魏晉玄學研究
不可遺忘的一場哲學爭鳴——回顧1957年“中國哲學史座談會”
難忘的一段學習生涯
我的大學夢
我的哲學啟蒙老師汪子嵩
回憶馮定先生
我和北大
我是北大人
難忘的1956年
黨的人民哲學家馮定
難忘的教?!獞洀堘纺晗壬?br />北大情結(jié)
我們有幸聆聽三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大師的教導
《平凡的真理》對改造哲學體系的啟示
情深誼重的大學恩師
永遠的情懷
涓滴鉤沉,以頌系惠——為慶祝哲學系百周年而作
要求分配到新疆不被批準的感慨
永遇樂——慶賀北大哲學系百年華誕(外六首)
課堂之外
百年系慶念師恩
如歌如夢的歲月
學習生活漫憶
我心中那片璀璨的星空
我與留學生拉格納爾和別所養(yǎng)子同學的友誼
北京大學哲學系有個來自農(nóng)村的專修班
北大——我心靈的故鄉(xiāng)
校園生活點滴
又想起了北大
回眸
讀書,是為了吃飯
隨筆三篇
憶小孟兒
憶曾祖師芝生先生二三事——兼議馮友蘭先生教育思想之精髓
人生緣
從燕園出發(fā),我們開始自己的人生
學邏輯以致用
愛智慧,愛生活
91哲學之光影散記
北大: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那些年,我們一起上過的課
搖搖晃晃
追憶我們并未遠去的青春
關(guān)于哲學系的一點回憶
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般社員卻不是那樣。上工集合的鐘聲,其實是掛在樹杈上一根不長的鐵軌,“鐺”“鐺”敲響,他們得等些時間才從家門出來。沿集合點的房根兒一蹲,或是一坐。把煙鍋子掏出來,裝上煙,點上火,“吧”、“吧”抿著嘴抽。等隊長派完活,三三兩兩地分往各處。我們學生也這撥幾個那撥幾個跟著去。到了地頭,先坐上很長一陣子。又“吧”、“吧”抿著嘴抽。一鍋一鍋地抽,也不說話。得抽上一個小時。帶頭的說:“干干吧!”于是起身干活。干不到一小時,領頭的又喊:“歇會兒吧!”于是我們又集攏到一起,坐下。又“吧”、“吧”地再抽。他們不言不語,就是抽煙。最后領頭地看看天,看看太陽,說:“到時候了吧!”就領著我們往回村的路上走??斓酱遄恿耍氰F軌準時地響起來了。他們壓著鐘點干活的本領真是夠絕的。我那時就在想,并且到現(xiàn)在也還沒太想明白。叫我們向貧下中農(nóng)學習,后來又有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我們要學的,要接受的,究竟是什么?貧下中農(nóng)怎么會是這樣呢? 在黃村時,黃村公社下來了一個議題。讓我們討論如何給地富子女定性?他們屬于哪個階級?屬于哪個階層?他們是地富一樣的敵人,還是該屬于人民?他們該叫什么?能叫他們社員嗎?不叫社員叫什么呢?在村里的各種表籍名冊里,他們的成分該怎么填? 所謂地富子女,是指1950年全國土改時,家庭被劃為地富,但本人還不夠歲數(shù)(也許是到18歲),未被劃作地富分子的那些青少年。他們?nèi)缃裼械囊咽畮?、二十幾歲了,已參加社里勞動。他們算什么,該怎么對待。這擺在村干部、村老鄉(xiāng)面前了?!叭嗣窆缟鐔T”,當時是一個帶點榮譽的稱號,只有人民,屬于人民內(nèi)部的才能享有。這樣就不能把地富子女稱作社員,因為他們頭上總有一個揮之不去、擦抹不掉的陰影“地富”。就像我們很長時期仍把那些已摘掉“右派”帽子的人稱作“摘帽右派”一樣。顯然仍叫“地富子女”已經(jīng)不妥當了,該有個正式定名了。這批人,人數(shù)不少。這是公社面臨的一個理論而又很實際的問題?!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