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秦春華 編 頁數(shù):250 字數(shù):220000
前言
北京大學創(chuàng)建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我國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建校110多年來,北大為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國家的振興與發(fā)展、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和繁榮昌盛的進程中起到了先鋒和骨干作用,這遠遠超出了它作為一所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高等學府的有形存在,更成為中華民族爭取民主自由和偉大復興的象征,成為現(xiàn)代人文學者和科學家向往的精神家園,從而獨具魅力。正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先生所說:“作為文化中國的象征,其實北京大學早已成為了世界一流大學。因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所大學,能夠像北京大學這樣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jié)合得如此緊密,息息相關(guān)。北大對于中國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哈佛之于美國、牛津與劍橋之于英國的意義?!? 在中國的高校中,北大具有“老”與“大”兩個特點。之所以說“老”,那是因為在中國,具有百多年歷史的大學并不多,因此,人們常用“古老”來形容北京大學的歷史;之所以說“大”,不在于校舍恢宏,而是學術(shù)氣度廣大,所謂“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意也。歷史悠久的“老”讓我們足以心生驕傲,兼容并蓄的“大”也常讓我們引以為榮。就是這樣一所“老”學府,每年吸引著無數(shù)的青年才俊奮身投入燕園,求學于“一塔湖圖”;就是這樣一所“大”學府,將今日的精英與明日的棟梁、今日的思考與明日的奉獻,維系在了一起;就是這樣一所“老”、“大”學府,將這些胸懷大志、肩負大任、孜孜求學、不倦探索的年輕學子,培育鍛造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在各行業(yè)起引領(lǐng)作用、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zhì)人才”,他們道德高尚、學識淵博、體魄健全、意志堅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 一個多世紀以來,北大歷經(jīng)風雨,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tǒng)和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從未因時光的磨礪而褪色。今日的北大,迎來了中國快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期,也迎來了自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發(fā)展期,“北大人”將滿懷豪情,團結(jié)進取,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向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發(fā)努力。 親愛的中學生朋友們,金秋九月,一段精彩的大學時光在等待著你。在這里,美麗的燕園將帶給你廣闊的人生舞臺,光榮與夢想將力促你奮發(fā)前行,理想與責任將激勵你勇于擔當。在即將踏入燕園之際,希望你們能夠刻苦學習,踏實做事,誠實做人,志存高遠,胸懷祖國,力爭做一個有理想、有責任、敢于擔當?shù)?、光榮的“北大人”! 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
內(nèi)容概要
《學海導航系列·相約北大(4):32位北大新生的成長手記》關(guān)注的學習與成長難題:如何“向課堂要效率”?要不要搞“題海戰(zhàn)略”?要不要參加課外補習班?要小要參加競賽?怎樣在“學習”和“課余活動”間游刃有余?怎樣做計劃才有效?怎樣克服“拖延癥”?怎樣選擇“學文”還是“學理”?怎樣處理人際關(guān)系?怎樣讓自己的內(nèi)心更強大?……
作者簡介
秦春華,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書籍目錄
學習方法篇
回望來時路
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好的習慣無非就是上課時學會傾聽,課后溫故知新,學思結(jié)合。這么簡明的道理人人都會明白,但能堅持下來的并不多,這需要一種心如止水全神貫注的心境,也需要一種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的毅力。
我的求學經(jīng)歷之攻關(guān)
在高三的這一年里,我沒有再癡迷于游戲,只是偶爾才玩一玩,從未沉迷其中。我把它當成了高三繁重學習生活中的一種減壓方式而已,因為在游戲中,能忘記自我,暫時把繁重的學習放到腦后。
高中祭
波動沒有什么大不了,歷史就是波動式的前進,螺旋式的上升,而每個人也是一樣。不要被波動搞得手足無措,要盡力摒除內(nèi)心的無力感,在波動中前行,而不是在波動中停滯。
寫在大學前
不要過分看重名校的牌子,我在這兒就吃過虧。也不要以為不在清華北大就沒前途,錢學森是上海交大的,吳孟超是同濟的,袁隆平是西南農(nóng)大的,但他們絕對是中國人中最棒的。
飛向夢想
起初我以為只有自己失眠,后來才發(fā)現(xiàn)原來大家都有,就連狀元也難逃此狀。幸好有位老師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讓我每天晚飯后去散步三千米以上。這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建議,不過見效的前提是一定要堅持。
積極參與學生活動,讓高中生活更精彩
我們要在行動上學習儒家的擔當——“是不可以不弘毅”是何等的慷慨,“知其不可而為之”又是何等的悲壯。同時我們又要在思想上學習道家的超脫——“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順隨自然,不強求結(jié)果。
我的高中路
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因此,適合每個人的方法也就不會相同。我相信,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真正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路。我從不相信盲從能帶來完美的結(jié)果,何況什么是適合自己的是早晚要弄清楚的事情。
心態(tài)
適當?shù)膲毫κ潜匦璧摹T谕饨鐗毫苄〉臅r候,我們就需要給自己一些壓力,讓自己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保持住心中的緊迫感。而當感覺到外界已經(jīng)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那我們就要給自己放放假,讓自己的心靈稍微輕松一下,這樣才能更好地樂觀面對生活。
戰(zhàn)略加態(tài)度為夢想插上翅膀
很多人把高考比做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有所不同的是你既是運籌帷幄的大將軍又是沖鋒陷陣的小兵,因為這畢竟是你的戰(zhàn)斗。
一步一步,走向云端
學習是一次獨立的行動,需要探索,琢磨,積極應戰(zhàn),頑強應戰(zhàn)。艱辛由你獨自承擔,勝利,也由你獨自爭取。
回首高中——憶往昔崢嶸歲月
在高三最后的沖刺階段,要保持對自己的信心,始終堅信自己一定……
……
成長感悟篇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這種變化并非沒有帶來惡果。高二這一年,實際上是學科競賽的沖刺時期,而就在這最關(guān)鍵的時期里,我很大程度上是在“混”。不要說做一些額外的題目了,有時候就連老師布置的題目都不能很好地完成。而我得到的是接連幾記響亮的警鐘。先是計算機,再是化學,最后是數(shù)學,都因為一點點小失誤而與保送資格失之交臂。同樣的問題接二連三地發(fā)生,就說明有著深層次的根源,而這一根源就是我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高一太累了,所以想要放松,而高二的幾次大考似乎也都沒費什么力氣就拿到了第一,這進一步讓我整個人懈怠了下來。這種懈怠在高三的初期并沒有什么改變,即便高二最后的期末考試因為語文的滑鐵盧而直接跌出十名之外。并且在幾次競賽停課輔導的期間,更是以競賽之名行娛樂之實,這一方面導致了競賽的失利,另一方面也更加劇了內(nèi)心的怠惰。 我依然會早早地完成作業(yè),態(tài)度依然很認真,但因為怠惰,所以就少了些東西。有很長的時間我都很迷惘,不知道少了些什么,只是察覺到每次考試時不再有那種一切盡在掌握的感覺,久而久之甚至都習慣了。直到某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比以往所缺少了的,其實是對于完美的追求?;蛟S完美主義可以定位為一種病態(tài)的心理,但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科研上,我覺得追求完美才是人們的原動力。不是每一個士兵都可以成為將軍,但一個好的士兵會有成為將軍的憧憬。同樣的,不是每件事都可以做到完美,但至少懷著對完美的期待,可以讓一個人最大限度發(fā)揮出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幸而,明白這一切的時候,還不算太晚,高一辛勤賺來的老本還沒有賠完,在高考之前我還有足夠的時間來調(diào)整狀態(tài)。 調(diào)整的過程當然不會一帆風順。最讓我感到難以捉摸的便是語文了。從初中到高二,我都沒有為我的語文擔心過。初中的久遠往事暫且不提,高一高二,我的語文成績一直很穩(wěn)定,也考過年級第一,而從沒有考得很差過。所以高二期末語文的慘痛教訓并沒有給我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到了高三,我終于品嘗到什么叫跌宕起伏。我可以在一次考試中語文單科考到年級前五甚至是第一,也可以在緊接下來的一次考試中單科四百名開外,不到班級平均分。為了我的語文成績,班主任找了我和我家長多次,又請其他語文老師來為我輔導,而我自己也暗暗加大語文的課外訓練力度。但世界似乎就是這么奇妙,當我對語文特別用心、特別投入的時候,下面一次語文鐵定考不好;而在我對語文淡然處之的時候,往往會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表現(xiàn)。這種劇烈的波動,以及投入與產(chǎn)出之間的落差,讓我一度開始懷疑自己。但我告訴自己,這一切終將過去。通向成功從來就沒有坦途,越是崎嶇的山路,越能考驗一個人真正的心性。我堅信“天將降大任”,而這一切,只是為勝利所做的準備。幸而,在最后的高考中,在令無數(shù)人捶胸頓足的語文這一科上,我沒有讓我自己、讓牽掛著我的老師和家長失望。是的,波動沒有什么大不了,歷史就是波動式的前進,螺旋式的上升,而每個人也是一樣。不要被波動搞得手足無措,要盡力摒除內(nèi)心的無力感,在波動中前行,而不是在波動中停滯。
后記
北大的校園是永遠的,精神的魅力是永恒的。2011級新生稿件的審稿工作已告一段落了。從剛剛成為“北大人”的高中畢業(yè)生群體中征文,并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稿,編輯成書幾乎已成為北大傳統(tǒng)。這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兒:剛成為北大人的他們離高考最近,是這場搏殺的勝利者,因而最有“發(fā)言權(quán)”;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經(jīng)驗,也是更多正在奮斗的人們渴望知道的。這既是對過來人的一份總結(jié)和交代,更是對未來者的叮嚀和期許。 字里行間,他們用文字筑造了一個絢麗斑斕的世界。這里有夢想,關(guān)于博雅未名,關(guān)于朱門前的石獅子,只那一瞥就鐘情于此;這里有拼搏,爭分奪秒,挑燈夜讀,雖九死其猶未悔;這里有技巧,各門學科,見招拆招,于手起筆落間論劍高考;這里有故事,或黯然神傷,或得意歡暢,盡顯英雄意氣;這里有思考,像快樂的蘆葦,在生活中處處歌唱;這里還有感恩,父母,師者,長者,朋友,同學,深情厚誼,山高水長。這里有道不完的精彩。 沉浸在他們的世界里,會感到一股力量正在心中發(fā)芽、生長。相當一部分的文稿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出于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好的借鑒的意圖,我們盡量避開了重復的篇目,以求內(nèi)容的多樣化。在此,我們向所有的投稿者表示感謝,沒有你們的文稿,就不會有本書的出版。同時,也希望我們提供的文稿能讓讀者滿意,這是我們最大的目標。然而工作量大,力有不逮之處,還請讀者見諒。我們歡迎讀者朋友提出修改,你們的意見是我們進步的動力?!皦锴锴ν獾?。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作為編者的我們,想要做的,就是推倒這堵墻。讓燕園之外的讀者,也能看到其中的風景,甚至最終走進這座美麗的園子。 高考是人生的一道坎兒。進入燕園,確實是一幕完美的收場。但是,生活并非只有高考,燕園也并非代表著終結(jié),而是新的開始。細細品味這些征文,其間早已不是單純的高考。在高考之外,有著更廣闊的生活,比如社會活動,比如興趣愛好。如果讀者朋友能在這些文稿中,看到“圍城”之外的東西,那我們編者就要備感欣慰了。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好的習慣無非就是上課時學會傾聽,課后溫故知新,學思結(jié)合。這么簡明的道理人人都會明白,但能堅持下來的并不多。 ——王翹楚(畢業(yè)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中學,現(xiàn)就讀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曾獲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二等獎等) 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因此,適合每個人的方法也就不會相同。我相信,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真正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路。我從不相信盲從能帶來完美的結(jié)果,何況什么是適合自己的是早晚要弄清楚的事情。 ——張琨(畢業(yè)于遼寧省遼河油田第一高級中學,現(xiàn)就讀于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曾獲2009年遼寧省高中學生化學競賽一等獎等) 如果有人問我:“你覺得自己的同學是對手還是朋友?”我肯定回答是朋友。因為我覺得每個人真正的對手應該是自己。 ——張瑾賢(畢業(yè)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一中,現(xiàn)就讀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曾獲2010年全國中學生生物聯(lián)賽一等獎等) 時間持久地獨自流淌,公平地給每個人每天二十四小時。未來的事物繽紛多彩,可是時間卻只有那么多。在這些珍貴有限的時間中,我們吃飯,睡覺,游玩,聊天,唱歌,打鬧,哭,笑,玩……還會有多少時間能讓我們籌備應對未來? ——劉晗(畢業(yè)于陜西省西安市鐵一中學,現(xiàn)就讀于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曾獲全國高中數(shù)學聯(lián)賽省賽一等獎等)
編輯推薦
《相約北大4:32位北大新生的成長手記》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閱讀他們的昨天,Hold住我們的未來。
名人推薦
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好的習慣無非就是上課時學會傾聽,課后溫故知新,學思結(jié)合。這么簡明的道理人人都會明白,但能堅持下來的并不多。 ——王翹楚(畢業(yè)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三中學,現(xiàn)就讀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曾獲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二等獎等) 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因此,適合每個人的方法也就不會相同。我相信,只有我們自己才能真正發(fā)現(xiàn)適合自己的路。我從不相信盲從能帶來完美的結(jié)果,何況什么是適合自己的是早晚要弄清楚的事情。 ——張琨(畢業(yè)于遼寧省遼河油田第一高級中學,現(xiàn)就讀于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曾獲2009年遼寧省高中學生化學競賽一等獎等) 如果有人問我:“你覺得自己的同學是對手還是朋友?”我肯定回答是朋友。因為我覺得每個人真正的對手應該是自己。 ——張瑾賢(畢業(yè)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一中,現(xiàn)就讀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曾獲2010年全國中學生生物聯(lián)賽一等獎等) 時間持久地獨自流淌,公平地給每個人每天二十四小時。未來的事物繽紛多彩,可是時間卻只有那么多。在這些珍貴有限的時間中,我們吃飯,睡覺,游玩,聊天,唱歌,打鬧,哭,笑,玩……還會有多少時間能讓我們籌備應對未來? ——劉晗(畢業(yè)于陜西省西安市鐵一中學,現(xiàn)就讀于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曾獲全國高中數(shù)學聯(lián)賽省賽一等獎等)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