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林毅夫 頁數:298 字數:296000
Tag標簽:無
前言
2008年6月赴世界銀行任職前夕,我將在北大十余年講授中國經濟專題一課的內容整理成書,由北大出版社以和課程同名為題出版,聊補我在世行工作期間未能教學相長之憾。該書出版后甚受讀者歡迎,獲得不少佳評。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位司機朋友在車上等領導開會時,從車座上看到其領導所購該書,閑來無聊拿來瀏覽,等領導開完會出來,竟已快閱畢全書,并能和其領導探討書中所涉問題。在世界銀行工作期間,世界經濟風起云涌,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因攸關全球經濟能否從20世紀30年代世界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大的危機中復蘇,而普受國外各界關注。然而,國外學界、政界、輿論界對中國經濟認識甚為膚淺,通常以國外學界現有理論為框架來解讀中國經濟的現象,未能把握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轉型中國家所具有的特性,客觀分析判斷,了解問題的原委和走向,其觀點還經常摻雜著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的偏見。憶想二十多年來,國外學界經常論斷中國經濟因未依其理論所主張的方式來進行改革,雖取得耀眼成績,但不可持續(xù),并崩潰在即。尤其是這次全球金融經濟危機源于全球貿易不平衡,而從2003年開始,國外學界、政界、輿論界幾乎眾口一詞地認為人民幣匯率低估是全球貿易不平衡的主因。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我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常因理不直而氣難壯,承受著諸多不該有的壓力。根據中國的現實,提出新的理論框架,以嚴謹的分析、淺顯易懂的語言,幫助國外各界了解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績、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發(fā)展的走向,是中國經濟學家無可旁貸的責任。因此,今年年初我將《中國經濟專題》一書翻譯成英文,并增補一些新的數據資料,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以《解讀中國經濟》(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為題在全球范圍出版發(fā)行。此書出版以來深受國外讀者歡迎,四位國外著名學者,包括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為此書撰寫了推薦,給予了甚高評價。在國際輿論界影響頗巨的英國《金融時報》首席評論員馬丁?沃爾夫為此書撰寫了書評,發(fā)表于該報,認為這是他讀過的有關中國經濟中最好的一本書。日本、韓國、俄羅斯、越南、泰國等地的學者也正將此書譯成該國文字,出版介紹給他們本國的讀者。德文版則早已根據《中國經濟專題》的版本在2010年出版。隨著世界經濟可能陷入長期低迷,上輪宏觀調控的作用已近尾聲,中國經濟又面臨著新一輪重大挑戰(zhàn)和戰(zhàn)略機遇期。中國經濟的改革、發(fā)展何去何從?在國內學界、輿論界眾說紛紜。2007年我曾以《解讀中國經濟沒有現成模式》為名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論文集,提醒讀者不能簡單地用現有的理論和過去的經驗來看待中國的問題。但是,任何經濟現象和問題總有其自身的邏輯,如果能秉持一種“常無”的心態(tài),不受過去理論和經驗的束縛,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客觀地觀察、分析,任何現象和問題總能弄清其來龍去脈和表象背后所蘊涵的邏輯,因此,解讀中國經濟并非不能有模式,只是必須有新的模式。這本書是我在提出新模式來解讀中國經濟上所做的一個努力和嘗試。很高興北大出版社能夠根據英文版,將《中國經濟專題》的內容進行更新補正,并以《解讀中國經濟》為名出版,將本書再次獻給關心中國的過去和未來發(fā)展前景的國內各界讀者。當然,解讀中國近幾百年來的興衰是一個大課題,不僅是對經濟學家,對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學者都是巨大的挑戰(zhàn)和機遇。希望這本書的出版能夠拋磚引玉,引來更多經濟學家和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深入研究中國的現實,提出更多邏輯嚴謹、自成體系,能夠說明中國乃至其他發(fā)展中國家過去發(fā)展成敗,指引未來發(fā)展道路的理論來。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是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且,也應該包括中國學者對人類知識、精神財富的增加所做出的新的貢獻,這是對中國學界的挑戰(zhàn),也是提供給中國學者千載難逢的機遇。
內容概要
本書首版(《中國經濟專題》)在2008年一經出版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曾榮獲多個暢銷獎項和優(yōu)秀圖書獎,并作為解讀中國經濟問題的權威讀本,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其中英文、德文、泰文、日文版還入選了“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有效地推動了西方讀者對中國經濟發(fā)展實際情況的清楚認識。
本書是在首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新版結合最新的國際經濟形勢與中國經濟新變化全面更新了相關數據和分析內容,并新增一篇關于“全球失衡、儲備貨幣與全球治理”的附錄。書中總結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和改革活動的經驗,提出了一個經濟發(fā)展和轉型的一般理論,并以此理論分析中國在改革和發(fā)展過程中取得的各項成就,面臨的主要經濟、社會問題,探討其原因和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書的最大特色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實例,系統(tǒng)地回顧了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歷程與改革經驗,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熱點問題,重點闡述了自生能力理論和比較優(yōu)勢戰(zhàn)略。
作者簡介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1994年創(chuàng)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并擔任主任一職;2008年被任命為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fā)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成為擔此要職的發(fā)展中國家第一人。2012年在世界銀行的任期屆滿,榮歸北大,繼續(xù)教學研究工作。
林毅夫曾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政協(xié)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副主席。在國內外多個有關發(fā)展政策、科技和環(huán)境的委員會、領導小組任職。
林毅夫于1986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并獲得法國克萊蒙費朗大學、美國福特漢姆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他還是英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講 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
第二講 李約瑟之謎與中國的興衰
第三講 近代的屈辱和社會主義革命
第四講 趕超戰(zhàn)略和傳統(tǒng)經濟體制
第五講 “東亞奇跡”與可供替代的發(fā)展戰(zhàn)略
第六講 農村改革及相關問題
第七講 城市改革及遺留問題
第八講 國有企業(yè)改革
第九講 金融改革
第十講 中國的增長是否真實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十一講 完善市場體系,促進公平與效率統(tǒng)一,實現和諧發(fā)展
第十二講 新古典經濟學的反思與總結
附錄一 經濟增長與制度變遷
附錄二 前現代社會中國人均收入水平長期保持不變和人口眾多之謎
附錄三 全球經濟失衡、儲備貨幣及全球經濟治理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二)領先的技術水平 從長期經濟發(fā)展來看,技術變遷是相當重要的。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技術落后是一個國家經濟發(fā)展落后的主要標志。從技術的角度看,在17、18世紀之前,中國的技術處于全世界領先的水平。當時英國的著名政治家、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有三項技術讓歐洲走出黑暗時代,這三項技術分別是火藥、指南針以及紙張和印刷術。 火藥不僅打破了固若金湯的封建貴族城堡,也打通了統(tǒng)一的全國市場。從13、14世紀開始,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代替了割據分立的貴族城堡,國家內部市場規(guī)模得以擴大,分工可以變得更細,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因此火藥是讓歐洲走出黑暗時代的第一個重要技術。 第二個重要技術就是羅盤,也就是指南針。如果沒有羅盤,也就不會有所謂的“地理大發(fā)現”,也就沒有哥倫布的橫渡大西洋、發(fā)現新大陸。新大陸的發(fā)現不僅給歐洲帶來了大量的財富(比如黃金),還帶來了許多新的作物品種,極大地改變了歐洲的人類發(fā)展歷史。16、17世紀以后歐洲的人口激增都與這些新作物品種的引進有很大關系。與中國的情況相類似,玉米和馬鈴薯等高產或耐旱作物從美洲新大陸發(fā)現并被傳到歐洲,使得原本不適宜耕種的土地承載量大大上升,人的生存變得更有保證,人口迅速膨脹起來。 在沒有紙張和印刷術之前,知識傳播是相當困難的,因為在紙張之前文字只能寫在羊皮上,羊皮又比較貴重。書的制作也不是靠印刷而要靠手抄。修道院里的一個修道士可能一輩子只能抄出一部《圣經》,一部書的價值就相當于一個人的生命。當出現了紙張和印刷術以后,書的生產成本大大下降,書籍作為知識的載體,知識的積累和傳播也就不斷加快。 上述三個要素就是“讓歐洲人走出黑暗時代的三大技術發(fā)明”。培根看到這三大技術的重要,卻不知道這些技術來自哪里?,F在知道,這些技術是中國人發(fā)明的,這代表當時中國的科技水平實際上處于世界的前沿位置。不僅這三大技術處于世界的前沿,其他很多技術也是如此。例如,鋼的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yè)化水平的重要指標,因為鋼鐵是生產所有機器設備和武器的原材料。在前現代社會,中國在鋼和鐵的生產上遠遠領先于西方。
媒體關注與評論
沒有人比林毅夫更了解中國經濟,也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去描述這一經濟體的根本運行機制。這本書是從一個獨特的位置用一種獨特的視角來看待中國奇跡?! “屠?艾肯格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 ∵@本書探討了中國從一個貧困的發(fā)展中國家向一個現代經濟增長的全球領導者進行巨大轉變時的一些根本性問題。這些問題屬于我們這一時代最為關鍵的問題。林毅夫是最有資格幫助我們理解這些問題的人。在書中他向我們提供了一個看待中國以及世界現代經濟發(fā)展前提的全新而重要的視角?! ×_杰.邁爾森,芝加哥大學,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這本書對中國過去的落后根源以及后來的超凡成功進行了清晰而富有見地的研究,對任何想要了解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人來說,這都是一部必讀的著作。一部早就應該出現的重要著作! 埃德蒙.費爾普斯,哥倫比亞大學,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編輯推薦
《解讀中國經濟》編輯推薦:前世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把脈中國經濟“錢緊”,解析行業(yè)走勢“前景”,鞭撻經濟民生“前進”。多視角剖析中國經濟改革的罪與美。 2013年中央國家機關“強素質作表率”讀書活動評選推薦,《解讀中國經濟》 入選“最受中央國家機關干部歡迎的10本書”。 《解讀中國經濟》以宏大的歷史視角展示了中國經濟實力兩千多年來的跌宕起伏和戲劇性復興,解讀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源頭以及未來增長的前景。對任何想要了解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人來說,這都是一部必讀的著作,一部早就應該出現的重要著作! 中國在2030年甚至更早將再次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中國為什么沒有出現科技革命?為什么說中國近代的政治和社會史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感和挫折感這兩種心態(tài)相互交融所推動的過程?“東亞奇跡”現象出現的背后有什么成功經驗?只有解決了國有企業(yè)的問題,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過渡才能最終實現?中國的人均收入為什么在歷史上長期保持不變?為什么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解讀中國經濟》將給您答案! 站在中國頂級經濟學家視角,看懂世界經濟格局,看清中國經濟走勢。赫克曼、邁爾森、菲爾普斯等多位諾獎得主鼎力推薦! 《解讀中國經濟》首版曾榮獲: 1.2009年度輸出版優(yōu)秀圖書獎; 2.2009年度全行業(yè)優(yōu)秀暢銷品種; 3.第九屆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優(yōu)秀暢銷書一等獎; 4.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英文版、德文版、泰文版、日文版)
名人推薦
沒有人比林毅夫更了解中國經濟,也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去描述這一經濟體的根本運行機制。這本書是從一個獨特的位置用一種獨特的視角來看待中國奇跡。——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林毅夫的《解讀中國經濟》是一部杰作。這本書在很多層面都取得了成功。它以宏大的歷史視角展示了中國經濟實力兩千多年來的跌宕起伏和戲劇性復興。它以具有分析性的資訊,解讀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源頭以及未來增長的前景。林毅夫以他富有見地的比較優(yōu)勢戰(zhàn)略(CAF)觀點將中國注重實效的經濟發(fā)展模式提升到了理論高度。這本書向很多傳統(tǒng)的新古典經濟理論的信條提出了挑戰(zhàn),并解釋了在現實中照搬這些原理是如何對許多轉型國家造成災難性后果的。——詹姆斯•赫克曼,芝加哥大學,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這本書探討了中國從一個貧困的發(fā)展中國家向一個現代經濟增長的全球領導者進行巨大轉變時的一些根本性問題。這些問題屬于我們這一時代最為關鍵的問題。林毅夫是最有資格幫助我們理解這些問題的人。在書中他向我們提供了一個看待中國以及世界現代經濟發(fā)展前提的全新而重要的視角。——羅杰•邁爾森,芝加哥大學,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這本書對中國過去的落后根源以及后來的超凡成功進行了清晰而富有見地的研究,對任何想要了解中國經濟發(fā)展的人來說,這都是一部必讀的著作。一部早就應該出現的重要著作!——埃德蒙•費爾普斯,哥倫比亞大學,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林毅夫代表著一種相對新興的現象:他既是一位自信的中國學者,也是一位全球政策制定者。他現在是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兼高級副行長。雖然獲得過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但他卻是一位地道的中國人:專業(yè)、愛國,最重要的是務實。——馬丁•沃爾夫,《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首席經濟評論員他(林毅夫)為他的國家的成功而感到驕傲,但同時也坦承它的不足。他在書中提出要糾正對中國過去的一些錯誤看法,并對未來提出新的見解。他還建議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學習中國在快速增長中擺脫貧困的經驗。——詹姆斯•普萊斯雷,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評論員經濟理論的作用就像一張地圖,地圖不是真實世界本身,而是幫助我們了解周遭的環(huán)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后、往右或者往左會遇到什么樣的新景象,地圖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簡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標忽略了或畫錯了,經常會造成人們行動的失誤。——林毅夫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