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門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博  頁數(shù):350  字數(shù):355000  

內(nèi)容概要

  《哲學門(2012年第13卷·第1冊·總第25輯)》的宗旨是倡導對哲學問題的原創(chuàng)性研究,注重對當代中國哲學的“批評性”評論。

書籍目錄

論壇:北京大學與現(xiàn)代中國的哲學探尋
本務與責任——蔡元培的責任倫理思想
劉師培與中國哲學史
熊十力《新唯識論》“知識論”問題初探
梁漱溟的生命進化論和精神之道
論金岳霖對羅素哲學的批判——以《羅素哲學》一書為核心
現(xiàn)代中國哲學史中的“境界形而上學”研究——以馮友蘭為中心
論文
游走于可數(shù)無窮——新弗雷格主義拯救弗雷格矛盾的三種方案
施萊爾馬赫和奧托的“情感賦義”思想解讀
生存論視角下的神圣預知與自由意志
主體哲學的非形而上學化——《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勞動”與“類本質”概念之語義關系的哲學解讀
唐君毅與印度哲學
管窺施、孟、梁丘及其后學之家法差異及政治關系
溫故與知新——船山論誠的時間性結構及德的多重含義
董仲舒、何休之異同與晚清公羊學之發(fā)展
評論
《湯用彤學術精選集》述評——以印度哲學與佛教類論著為中心
書評
高宣揚:《德國哲學概觀》
石敏敏、章雪富:《古典基督教思想的“自我”觀念》
方旭東主編:《道德哲學與儒家傳統(tǒng)》
干春松:《制度儒學》
章啟群:《今天是什么——用哲學的語言說》
書訊
湯一介、李中華主編:《中國儒學史》
[宋]程頤:《周易程氏傳》
[魏]王弼:《周易注》
[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遜:《黑格爾的變奏——論(精神現(xiàn)象學)》
[美]克萊因:《柏拉圖(美諾)疏證》
[美]伯格:《尼各馬可倫理學義疏——亞里士多德與蘇格拉底的對話》
[美]凱利·克拉克、吳天岳、徐向東主編:《托馬斯·阿奎那讀本》
[美]湯姆·羅克莫爾:《康德與觀念論》

章節(jié)摘錄

  在人類進化中,一開始受“本能”的影響也很大,但人類后來的進化越來不同于其他動物,這就是人類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越來越不依賴于“本能”,而是借助于“理智”。梁漱溟認為,其他動物進化到一定程度不再進化,是因為它們都偏向了“本能”。然而人類之所以能夠進化,是因為人類解決生存問題不趨向于本能而趨向了理智。梁漱溟把這看成是動物界進化的兩種不同路徑:  應知動物界在演進上實有本能與理智兩大脈路之不同。于蟲、魚所見之計劃性,出自天演,雖跡近思深慮遠,卻非有意識,不過率循本能之路以發(fā)展,達于高致耳。另一路歸趨在發(fā)展理智,即脊椎動物之所循由,必待人類出現(xiàn)而后造于高致,乃有意識而擅長計劃。人類趨向理智的進化之路,同人類機體構造的進化越來越分不開。這一點我們上面已經(jīng)談到了。只是,梁漱溟還從“身心關系”,從心、腦、身的關系來看待“理智”的進化。梁漱溟在他早期的《人心與人生》講演中,就提出“身心”問題進行討論;在后期的《人心與人生》一書中,他又分三章專門討論“身心關系”,這足以看出他對這一問題的重視。從身心進化的關系來說,梁漱溟堅持認為心是隨著人的身體的進化而進化的。在這種意義上,他提出了心以身為物質的基礎“身先心后說”:  從生物進化史看去,總是心隨身而發(fā)展,身先而心后,有其身而后有其心。正為生物界各有機體的組織構造千態(tài)萬變其不同,其生命活動的表現(xiàn)乃從而種種不同。在解釋人的本能與人的理智的分化上,梁漱溟同樣強調(diào)機體進化與理智進化的相關性。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哲學門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