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文學觀與外國文學研究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眾議 編  頁數(shù):187  

內(nèi)容概要

  《文學論叢:馬克思主義文學觀與外國文學研究》作者在馬克思主義文學觀的語境中,聯(lián)系當今跨國資本主義時代的重要的外國文學現(xiàn)象及思潮,對外國文學經(jīng)典作家和作品及當代文學態(tài)勢進行宏觀評述和個案解析。  《文學論叢:馬克思主義文學觀與外國文學研究》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對于新一代人文學科,特別是外國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文學觀念,理解馬克思主義文藝家對世界各國文學的基本評價、了解近代以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產(chǎn)生、發(fā)展的世界文學發(fā)展歷史語境,對如何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深入解讀古典和當下外國文學,有一定的學術參考意義。

作者簡介

  陳眾議,1957年生于浙江省紹興市,文學博士,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主要著作有《拉美當代小說流派》、《加西亞·馬爾克斯評傳》、《博爾赫斯》、《西班牙文學黃金世紀研究》、《塞萬提斯學術史研究》等。

書籍目錄

一切文學都是當代文學——從馬克思的“全球化”視野說起馬克思的幽靈——評特雷·伊格爾頓新著《馬克思為什么是對的》馬克思主義文論中國形態(tài)化及其提問方式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文論四大家略論列寧文藝思想的當代啟迪意義文學世界的營擬、嘗試與認知——以歌德、馬克思為中心的討論英國狀況問題:卡萊爾、恩格斯與狄更斯日本無產(chǎn)階級文學芻議——以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品《蟹工船》為中心當代俄羅斯文學發(fā)展的新趨勢——從馬克思主義立場的觀察蘇聯(lián)解體20年再看文化因素——蘇聯(lián)解體20年反思非同一性的烏托邦——試論阿多諾的文化理論訴求及其現(xiàn)實意義馬克思主義文論在新中國方法與思想:列寧論托爾斯泰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切文學都是當代文學——從馬克思的“全球化”視野說起  陳眾議  曾幾何時,作為羅馬帝國消亡之后崛起的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包括神圣羅馬帝國查理五世時期的葡萄牙及其殖民地、哈布斯堡王朝、西屬美洲、意大利及亞非殖民地等)有恃無恐,在遏止英國崛起、新教蔓延的同時,展開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文化準備。于是,也便有了歐洲第一部中國史《中華大帝國史》和第一張世界地圖。不僅如此,西班牙在派遣其駐菲律賓總督的同時,資助了一批又一批的傳教士。這其中就有利瑪竇、龐迪我、湯若望、陽瑪諾等等。他們在傳教和介紹西方文化的同時,系統(tǒng)考察我國國情,對我國的科舉制度、宗教信仰、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生活習俗等進行了全方位的了解,補充和完善了門多薩修士關于我國地大物博、重農(nóng)輕商、尚文輕武、信鬼勝于敬神、追求安穩(wěn)不尚冒險等諸多特征的描述。①有鑒于此,不可一世的菲律賓總督德拉達、桑德等均曾上書國王,謂僅需幾千兵馬即可輕取中國。蓋因在他們看來,中國固然強盛,卻是一盤散沙。②然而,帝國夢終究在英國和新教的夾擊下無可奈何地幻滅了。然而的然而是,19世紀中至20世紀的一百多年間,帝國主義對我中華民族的蹂躪多少印證了近現(xiàn)代中華民族的某些致命的闕如。  于是,光陰荏苒,時間流水般一晃過去了幾個世紀。如今,跨國資本洶涌,中華民族面臨更大,也更嚴峻的考驗?! ●R克思在《資本論》中預見和描繪過跨國資本時代,謂“各國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場網(wǎng),從而資本主義制度日益具有國際的性質(zhì)”③。如今,事實證明了馬克思的預見,而且這個世界市場網(wǎng)的利益流向并不均等?!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馬克思主義文學觀與外國文學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