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北大

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秦春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秦春華  頁數(shù):249  
Tag標簽:無  

前言

北京大學創(chuàng)建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我國近代建立的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建校110多年來,北大為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國家的振興與發(fā)展、社會的文明與進步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在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和繁榮昌盛的進程中起到了先鋒和骨干作用,這遠遠超出了它作為一所為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高等學府的有形存在,更成為中華民族爭取民主自由和偉大復興的象征,成為現(xiàn)代人文學者和科學家向往的精神家園,從而獨具魅力。正如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先生所說:“作為文化中國的象征,其實北京大學早已成為了世界一流大學。因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國家的任何一所大學,能夠像北京大學這樣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得如此緊密,息息相關。北大對于中國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哈佛之于美國、牛津與劍橋之于英國的意義?!?   在中國的高校中,北大具有“老”與“大”兩個特點。之所以說“老”,那是因為在中國,具有百多年歷史的大學并不多,因此,人們常用“古老”來形容北京大學的歷史;之所以說“大”,不在于校舍恢宏,而是學術氣度廣大,所謂“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之意也。歷史悠久的“老”讓我們足以心生驕傲,兼容并蓄的“大”也常讓我們引以為榮。就是這樣一所“老”學府,每年吸引著無數(shù)的青年才俊奮身投入燕園,求學于“一塔湖圖”;就是這樣一所“大”學府,將今日的精英與明日的棟梁、今日的思考與明日的奉獻,維系在了一起;就是這樣一所“老”、“大”學府,將這些胸懷大志、肩負大任、孜孜求學、不倦探索的年輕學子,培育鍛造成為“具有國際視野、在各行業(yè)起引領作用、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zhì)人才”,他們道德高尚、學識淵博、體魄健全、意志堅定,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    一個多世紀以來,北大歷經(jīng)風雨,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tǒng)和勤奮、嚴謹、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風從未因時光的磨礪而褪色。今日的北大,迎來了中國快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期,也迎來了自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發(fā)展期,“北大人”將滿懷豪情,團結進取,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各個方面取得更大的進展,向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發(fā)努力。    親愛的中學生朋友們,金秋九月,一段精彩的大學時光在等待著你。在這里,美麗的燕園將帶給你廣闊的人生舞臺,光榮與夢想將力促你奮發(fā)前行,理想與責任將激勵你勇于擔當。在即將踏入燕園之際,希望你們能夠刻苦學習,踏實做事,誠實做人,志存高遠,胸懷祖國,力爭做一個有理想、有責任、敢于擔當?shù)?、光榮的“北大人”!    北京大學校長  周其鳳

內(nèi)容概要

  也許你正在求學路上跋涉,為艱澀的作業(yè)愁眉不展,為青春的友誼傷感無措,為未知的明天興奮焦慮……那就讀一讀這套書吧,來看這群相約北大并走進北大的學子們曾經(jīng)的奮斗、困惑與收獲?!  秾W海導航系列:相約北大(1)》是由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從考取北大的新生應征稿件中精選的關于學習與成長的故事。在考上北大的這些優(yōu)秀學生中,既有城市家庭的學生,也有農(nóng)村家庭的學生;既有文科牛、理科生,也有通過各項競賽獲得高考加分的特長生;既有通過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加分的學生,也有高考復讀生。他們也曾經(jīng)迷茫,曾經(jīng)痛苦,但最終都用自己的方式破繭而出。  當然,你的目標可能不是北大,但這些成功案例的意義并不局限于北大,因為夢想與激情沒有什么不同,對知識的探索與內(nèi)心的錘煉是青存共同的追求。閱讀他們的昨天,思考我們自己的未來。

作者簡介

秦春華,北京大學教務部副部長,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

書籍目錄

我在晨霧中抵達化蛹——妄議中小學基礎教育在學海中浮沉競賽給我?guī)砹耸裁次已壑胁灰粯拥闹械陆逃龑χ袑W生學科競賽的一點思考教育的真諦且行且成長高三高四,在灰色中尋夢關于基礎教育的思考讀懂教育,讀懂高考對基礎教育的一些思考浪遏飛舟對中小學教育的思考所謂卓越,尚在遠方——一個北大預錄生的學前遐想父母陪我走過的路我的上半半生批判性思維在教育中的地位讓理想存在于熱情激蕩中理想?現(xiàn)實?——關于中小學基礎教育的思考與感受對農(nóng)村中小學基礎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沒有“不得不”——當雛菊遍布山野的時候,你或許嗅不到芬芳,但你卻可以觸碰陽光Never Stop寶劍鋒從磨礪出——雜談高中學習正確對待壓力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高吟低唱論學習學海覓渡放眼觀書,寬心量物笑忘歌十二信條——高中學習生活淺談學習談一路追尋墻里秋千墻外道(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化蛹——妄議中小學基礎教育    我聽聞曾有人向康有為提議說:“我看只有盡力多立學堂,漸漸擴充,風氣一天一天改變,才能實行一切新政?!眳s被康南海斷然駁回說:“列強瓜分就在眼前,你這條道如何來得及?”    話音猶在耳畔,然而從1898年到現(xiàn)在,飄搖百余年矣!那時設立的京師大學堂,在湖光塔影里走過了一百一十三年的光陰,早就不再叫做京師大學堂了;而我巍巍中華的教育大業(yè),固然少了子日詩云,多了ABCD,卻似乎骨子里還是當年的樣子。    對于和我同齡的很多孩子來說,他們與夢想之間,早就不僅僅是高考這一根獨木橋了。國外的大學早已向他們開啟了大門,港校更是在今年成為了招生的大贏家,然而即使漂洋過海地求學,很多東西似乎依然不能改變。在許多國外教授的眼中,千里跋涉而來的中國學生有著極高的GPA、托?;蛘逩RE成績,可惜一旦等到進了實驗室,操作、討論、分析的能力就跟別人相差甚遠。梁任公先生曾在《少年中國說》里贊頌道:“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然而如今的中國少年,似乎仍然與啟超先生文中描述的有一定的差距。    我常??吹奖г怪袊逃奈恼隆S械臅r候我想我們或許過于偏激了,這樣的現(xiàn)狀固然不令我們滿意,卻絕不僅僅是一人一力所能改變的,絕不是三年五載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如果誰能一勞永逸地為教育起沉疴,那么早就解決了,為什么還要拖到現(xiàn)在?我本身也不過是中國教育的產(chǎn)物,“只緣身在此山中”,也難做出清晰的判定。不過我敢保證的是,這絕不僅僅是焦急浮躁的抱怨與抗議所能解決的。    這一切的種子,估計早在百年以前就埋下了——當我們的國力和工業(yè)奮起直追,教育卻被丟在了身后無人問津??涤袨橄壬叵掠兄?,不知當作何感想?    拋開往事不談,我們的現(xiàn)狀確實堪憂——許多別國的基礎教育,重的是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的基礎教育,重的是知識的積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習慣了得到知識,卻不習慣去創(chuàng)造知識。韓愈曾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的首先要是“道”,是思想,是方法,其次方才是授業(yè),解答問題。而我們無意之間,常常將講壇神化,而且時常急功近利——其實篩選人才的體制逼得我們不得不急功近利——于是,就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    我長在北京,感覺北京的老師們還是非常謙和的,也是相對而言鼓勵孩子們自己探究的,然而畢竟在很多很多地方,人才畢竟是稀缺的,難得的。我相信在那些地方的我的同齡人,有很多因此而不能讓自己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    考試的體制不改,教育的形式改了又有何用?而關于高考這個體制,我相信即使是教育工作者也跟我們一樣感到無力——說實話,在沒有科舉或者高考這種全國性考試之前,我們不是沒有過別的,比如九品中正,舉孝廉,但是事實證明,在所有這些里面,高考已經(jīng)是最為公平的。我們每一年的考生太多,大學的普遍質(zhì)量又有待提高,更何況我們身處的,是一個幾千年來都以情義為重的社會。真要說改用了西方國家的考試制度,也未必就能成功在我們這里開花結果。    自然我并不是鼓勵因循守舊,康梁在維新變法時曾說,法者天下之公器,變者天下之公理??荚囍贫仁墙逃贫戎V之本,自然要跟著社會的發(fā)展改變,絕沒有一成不變的道理。我們的教育制度倘若不變,不能自成一路,那么我想,我們在人才的培養(yǎng)方面,也不過是“中國制造”而非“中國創(chuàng)造”。    我想我們作為普通的學生,生活跟中小學基礎教育緊密相連,而我們本身卻沒有什么辦法改變它。為了去改變它,我們必須先讓自己成為有能力修正、改變這個制度的人,而達到這個水平,又必須首先通過高考。    固然我們?nèi)缃竦慕逃贫炔⒉煌晟?,弊病不少,然而對于我等莘莘學子而言,這絕不該是我們放縱放棄的理由,也絕不該是我們不能在這個制度里杰出的借口。我并不認為,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就一定是所謂扼殺孩子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兇手,畢竟即使在死板腐朽的科舉制度下,這個國度仍然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英杰,那些喚醒國民、給我們帶來今日的智者,他們依然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出生并且成長起來的,受到的還是八股式的教育。如果真的有杰出的人才,那么再刻板的制度也不會動搖他成功的信念,扼殺他的天才,遮蔽住他的光彩。相反,為了改變這一制度,使其能更好地為我們的孩子,我們孩子的孩子服務,我們才更應該奮發(fā)圖強。總而言之,我們當務之急,是應該積極地面對,而非消極抱怨,我們來日之任,是該批判地改進,而非因循守舊、。    梁氏有云:“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那么我們依此類推,如果我們這一代都能夠清醒地認識到現(xiàn)行教育和考試制度所存在的問題,并且為改變它而奮斗,那么我想教育制度的革新,恐怕也并沒有那么難以付諸實踐了。    我以為,抱怨教育制度、逃避教育制度,人人皆可為之。獨獨在一片抱怨聲中挺身站出來,嘗試改變制度——這是非有大智慧大氣度人所不能為的。而這也是我們必須做的——我們必須有人站出來打破舊的制度,嘗試樹立新的規(guī)定,才能夠讓我們的后輩受到更好更完善的教育。    倘若要我作比,我愿將我們?nèi)缃竦幕A教育比作一顆繭。在教育這一點上,我們將自己封閉在世界之外幾百年,想要迎頭趕上總非一朝一夕的功力。然而希望總是還在的,總有許多許多的人如春蠶一般在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努力,雖然此刻自己仍然備受束縛,卻終有沖破一切化蛹成蝶的一日。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在中國想要改變什么總不是件容易事,然而我相信,哪怕是移山填海的浩大工程,只要我們愿意——總有一天,我們也能做得到。    只不過,現(xiàn)在的我們,仍然還在漆黑的繭中慢慢摸索,慢慢蛻變。    P8-11

后記

墻里秋千墻外道    北大的校園是永遠的,精神的魅力是永恒的。201l級新生稿件的審稿工作已告一段落了。從剛剛成為“北大人”的高中畢業(yè)生群體中征文,并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稿,編輯成書幾乎已成為北大傳統(tǒng)。這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兒:剛成為北大人的他們離高考最近,是這場搏殺的勝利者,因而最有“發(fā)言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經(jīng)驗,也是更多正在奮斗的人們渴望知道的。這既是對過來人的一份總結和交代,更是對未來者的叮嚀和期許。    字里行間,他們用文字筑造了一個絢麗斑斕的世界。這里有夢想,關于博雅未名,關于朱門前的石獅子,只那一瞥就鐘情于此;這里有拼搏,爭分奪秒,挑燈夜讀,雖九死其憂未悔;這里有技巧,各門學科,見招拆招,于手起筆落間論劍高考;這里有故事,或黯然神傷,或得意歡暢,盡顯英雄意氣;這里有思考,像快樂的蘆葦,在生活中處處歌唱;這里還有感恩,父母,師者,長者,朋友,同學,深情厚誼,山高水長。這里有道不完的精彩。    沉浸在他們的世界里,會感到一股力量正在心中發(fā)芽、生長。這些文字都力透紙背。相當一部分的文稿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出于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好的借鑒的意圖,我們盡量避開了重復的篇目,以求內(nèi)容的多樣化。在此,我們向所有的投稿者表示感謝,沒有你們的文稿,就不會有本書的出版。同時,也希望我們提供的文稿能讓讀者滿意,這是我們最大的目標。然而工作量大,力有不逮之處,還請讀者見諒。我們歡迎讀者朋友提出修改,你們的意見是我們進步的動力?!皦锴锴ν獾馈ν庑腥?,墻里佳人笑?!弊鳛榫幷叩奈覀儯胍龅?,就是推倒這堵墻。讓燕園之外的讀者,也能看到其中的風景,甚至最終走進這座美麗的園子。    高考是人生的一道坎兒。進入燕園,確實是一幕完美的收場。但是,生活并非只有高考,燕園也并非代表著終結,而是新的開始。細細品味這些征文,充斥著它們的,早已不是單純的高考。在高考之外,有著更廣闊的生活,比如社會活動,比如興趣愛好。如果讀者朋友能在這些文稿中,看到“圍城”之外的東西,那我們編者就要備感欣慰了。    是為跋尾。

媒體關注與評論

  高考之前,你認為高考就是天;高考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高考只是天上的一片云彩而已。  ——孟紫煊    不要過于在意他人的評價和看法,失敗的時候要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難,要保持追求夢想的勇氣、決心和毅力,成功的時候要保持內(nèi)心的清醒與自知,始終懷著一種學習的態(tài)度不斷前進?!  獥蠲魅纭   ∥沂且粋€堅決的“作業(yè)本位”者,在學習上一切以上課和作業(yè)為中心,除此之外便再也不管不顧。從一年級到高三,我?guī)缀鯊奈瓷线^任何補習班,也從未請過家教,也幾乎從未主動去做除作業(yè)以外的輔導書,而是把這些時間用在了其他興趣愛好上?!  惲颉   ⒊蔀楸贝笕?,某些程度上說明我對于當下基礎教育體制適應良好,但并不意味著我對于它就是樂于接受并且希望“后來人”也樂于接受的,相反,我會想要反省它,批駁它,同時自我校準,希冀未來,完成批判性思維過程。  ——謝雯    我們都是學海里執(zhí)著的覓渡者,都在求索著到達彼岸的航向,縱然覓渡中有風浪毒打,暗礁重重,但年輕的我們始終有著拼搏的勇氣、頑強的決心、昂揚的自信,已足夠?qū)购棋粞髱淼拿悦?。  ——呈夢?/pre>

編輯推薦

秦春華主編的《相約北大(1)》是由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從考取北大的新生應征稿件中精選的關于學習與成長的故事。    每個孩子都夢想自己能夠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本書提供了眾多夢想北大并成功實現(xiàn)的案例。在考上北大的這些優(yōu)秀學生中,既有城市家庭的學生,也有農(nóng)村家庭的學生;既有文科生、理科生,也有通過各項競賽獲得高考加分的特長生;既有通過北京大學自主招生加分的學生,也有高考復讀生。他們也曾經(jīng)迷茫,曾經(jīng)痛苦,但最終都用自己的方式破繭而出。這些成功案例的意義并不局限于北京大學,因為青春的夢想與知識的探索是所有追求進步的青年學子們共同的話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相約北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