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張藝謀,方希
Tag標簽:無
前言
2010年底,要拍《金陵十三釵》,將在南京待半年多。出發(fā)前的幾天,我都在整理東西,意外發(fā)現(xiàn)幾十年前拍的照片。正巧兩位作家肖克凡、周曉楓在,便拿給他們看,不免感嘆一番。不料兩位作家更為感慨,建議我干脆為這些照片出本書。 出書?嚇我一跳!從沒想過自己要出書,觀念中,那總是跟“樹碑立傳”之類的聯(lián)系起來。外面流傳的許多關(guān)于我的“書”,都不是我寫的,充其量是訪談的匯集,還有一些不知道是怎么來的。我們這一代人,尤其是我,對“書”和“作家”這類名詞是充滿敬畏的,很仰視,不敢做非分之想。 坦白說,我又很受誘惑,這些照片都發(fā)黃了,再搬一次家搞不好就弄丟了,成了書,當然會非常體面地保存下來,我第一次動了心。 之所以想保存這些照片,并不是懷舊和自戀,而是它們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 我不知道“命運”是什么,也許是人生中某個時機的契合,那是許許多多掙扎和徒勞中一個最意外的結(jié)果,無法設(shè)計和捕捉。我不能解釋“夢想”這個詞,雖然我們常常拿它來造美麗的句子。對我來講,夢想曾經(jīng)是:能不能有個好出身,能不能大吃一頓肉,能不能不上夜班,能不能去陜西畫報社……它是非常入世、非常具體的,甚至俗不可耐,是我生活的各個階段中非?,F(xiàn)實的想法。 這些照片都是我“夢想”的記憶,幸虧我學(xué)的是攝影,還有影像為證,許多人的夢想恐怕連影子都找不著了。 感謝方希和周曉楓,她們用合適的方式打消我的顧慮,使我免于遣詞造句以及自我標榜的尷尬,我只是說話就行了。因為職業(yè),說話我還行。 我很同意“作業(yè)”這個說法,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業(yè)。
內(nèi)容概要
這本書是張藝謀的第一部圖書作品,記錄了張藝謀的影像記憶。他在陜西省咸陽市國棉八廠前紡車間做輔助工時,開始自學(xué)攝影,后來到北京電影學(xué)院攝影系上學(xué),攝影變成了他的專業(yè),直至當上電影導(dǎo)演,包括導(dǎo)演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他向世界表達、和世界溝通的方式,要么是照片,要么是電影,要么是演出,都脫離不了影像。他的成長、痛苦和狂喜,都跟影像有關(guān)。
他是一個備受爭議的導(dǎo)演,一個標志性的電影人。這本書記錄了“俗不可耐”的夢想、不可思議的偶然、難以言說的命運、不加掩飾的坦言。
這是一份影像工作者的作業(yè)。
請批閱。
作者簡介
張藝謀·圖.述
方?!の?br />張藝謀,電影導(dǎo)演。1950年出生,1982年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xué)院。當過下鄉(xiāng)知青、工人、攝影師。主要電影作品:《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有話好好說》《一個都不能少》《我的父親母親》《英雄》《千里走單騎》《滿城盡帶黃金甲》《金陵十三釵》等。任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閉幕式總導(dǎo)演。
方希,作家,從事圖書出版。1971年生。主要作品:《毒辣端莊》《毒家蜜方》等。
書籍目錄
序
引言
作業(yè)
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插圖:直到今天,老百姓玩相機也是個奢侈的事。北京話說:窮玩車,富玩表,傻逼玩相機。攝影是個往里砸錢的愛好,深不見底。拍《滿城盡帶黃金甲》那會兒,周潤發(fā)就玩膠片的黑白攝影,大干版的,這屬于發(fā)燒友級別,更燒錢。上世紀70年代拍照是件大事,借個相機,換上衣裳,拖家?guī)Э诒脊珗@拍一天,“跟今天去歐洲旅行一趟差不多”。一個剛開始學(xué)攝影的窮人,基本上只有兩條路徑:一個是盡量提高技術(shù),增加好照片數(shù)量;一個是想辦法開源,多找點兒相紙藥水之類的材料。薛之江的書給了張藝謀很大影響,“要最大限度利用120底片”,也就是說構(gòu)圖要精準,最好你取景框的邊緣線就是你畫框線,就是你最后成像的邊界。“那,人家攝影前輩的話就是圣旨?!贝罄涮靸海磺喙けе鄼C在渭河邊兒、華山頂上踅摸,哆哆嗦嗦,轉(zhuǎn)過來轉(zhuǎn)過去,等光線,等云霧,等構(gòu)圖,腦子里不停地想,怎么才是最大限度利用底片,一點東西不能浪費,套準了,啪,來一下,就一下,不能多拍。雖然說人在投入一個事的狀態(tài)是美的,但是回頭想想上世紀70年代,旁邊路過的瞅著這么一位轉(zhuǎn)圈溜達的,會覺得這是一神經(jīng)病。拍風(fēng)景照,尤其是需要接片子的大角度照片,是考較構(gòu)圖精準的硬活兒。那會兒買不起三腳架,全憑目測。有不少人在底片上摳出一塊兒來做二次構(gòu)圖,但是如果摳圖再放大,精密度不夠,容易有麻點兒。《晨曲》這張習(xí)作就是兩張拼成的,可以看到第一張照片的構(gòu)圖非常準確,只是上下裁了一點,第二張照片左邊裁了一些,拼在一起,融合度很高,丟掉的東西不多。還有不少花卉照片,今天看起來多少有點呆板,有點土,看底片,其實是全底片放大,沒丟一點兒東西?!斑@幾張照片能看出來,構(gòu)圖精準,并不依賴二次構(gòu)圖?!睆埶囍\說。電影攝影沒有剪裁這回事,不可能在膠片上修修補補,要最大限度看到構(gòu)圖的精準,“電影是運動的,有起幅,有落幅,有停頓,鏡頭跟著演員,演員說兩句話,要走動,運動中的鏡頭也要精準?,F(xiàn)場我經(jīng)常要求攝影師,怎么左邊搖一點,多一點就不對”。當時的訓(xùn)練完全是因為窮,因為拍了很多卷,最后未必能得到一張,就特別聽書上的話,照著練?!拔覔福潜槐频?。咱也不是畫報社的,多少膠卷隨便用?!焙髞頃l(fā)現(xiàn),這種出于窘迫而自我訓(xùn)練出來的構(gòu)圖能力,人會一直受用。
后記
如果不是去參加過幾次張藝謀電影的劇本討論會,不是面對面跟他有過接觸,旁觀過他和別人的交流,大概我對張藝謀的印象,會和很多人差不多。張藝謀的電影,有些我喜歡,有些不喜歡,有些很厭惡。除了電影之外,總有或多或少的信息、八卦、評價,會影響對電影背后的人的看法。 我也會覺得,他是不是太自大?覺得拿個什么東西出來,都會有人排著隊歡呼叫好;他是不是個貪婪的機會主義者?投機心太重,什么熱鬧來什么,什么都想要;他是不是太世故?從來沒有聽過他對同行的點評,要么是他做超然狀,要么是他覺得別人跟他不在一個層面?他是不是太傲慢?還有,他是不是太土?根子里并沒有深邃的思考,冷靜的批判——如同很多人一樣,對于有影響力的人物的評判和揣測,并不以自己是否具備類似品格和能力為標準,你只會覺得,他應(yīng)該具備,否則他就配不上他的名聲。 后來發(fā)現(xiàn),他并不像各種八卦信息和深刻評論糅合出來的那樣。他誠懇、清醒、坦蕩。他對于批評,包括面對面批評坦然接受。他對自己問題的剖析,無情、精準。有比自己小二十多歲的年輕影評人,對他提出修改意見和推介影片,他會直接表達:“聽你這么一說,我都覺得自己沒看過多少電影?!彼雌c這些意見時,管那位年輕人叫“那位爺”——“爺”這種尊稱里表達的敬意,北方人能心領(lǐng)神會。 再就是他的勤奮、刻苦、極度自律。我是70年代生人,也有著和陳丹青這些老知青相近的傾向,我認同下狠力氣干事的人。一個人每天保持旺盛的精力,工作十七八個小時,看小說、選劇本、搞創(chuàng)意、弄研討、做功課,幾乎從不間斷。敢問誰能做得到?不管你是不是從事電影這個行業(yè)。 張藝謀老說,電影是拍給年輕人看的,不知道今天的年輕人,看到這樣一個人,如此虔誠地面對熱愛的行業(yè),不斷錘煉自己的手藝,頑強地求生存,磨礪意志和忍耐力,會不會覺得,少了一些瀟灑,缺了一點酷?或許也可能覺得,這是另一種特立獨行、并不輕飄的酷。張藝謀當真當?shù)闷痿斞杆f的“埋頭苦干”和“拼命硬干”,至于他的作品是否受歡迎,是否讓具體某個人或某群人喜歡,另說。他的標桿性已經(jīng)存在,無法忽視。 在創(chuàng)意這個環(huán)節(jié),最容易看出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反應(yīng)能力,半點做不得假。每個人的工作習(xí)慣和狀態(tài)不一樣,有的人可能很深刻,苦思冥想來篇文章,字斟句酌弄點聲張,到創(chuàng)意會上,也就是“你說怎么辦”的時候,很容易被打啞。張藝謀有層出不窮的創(chuàng)意,很多東西讓人耳目一新,叫好聲未停,又被他自己推翻,再來——逼干榨盡最后一點想象空間。陳丹青說,他比電視上采訪時聰明得多,大概也有這個因素。 談話過程中,張藝謀很專注,他面對正在做的任何事,都有這種專注。他會盡量挖掘記憶和感受,從沒有閑散和漫不經(jīng)心,他不斷觀察你感興趣的內(nèi)容,爭取在這個部分多講一些。我們討論書的做法,在有些問題一時談不清楚時,也會發(fā)現(xiàn)他輕微的不耐,但這被他良好的教養(yǎng)迅速掩蓋。 張藝謀說:“你隨便寫,明槍暗箭,直指人心。多尖銳都不怕?!彼皇窃诒憩F(xiàn)寬宏,是在讓我放心,他不會干預(yù)寫作過程。 不過我也無法采用他所假設(shè)的這種張揚的方式,我并不討厭他,他也沒有任何事例讓我覺得可以發(fā)揮一下刻薄,故意作態(tài)反而會有輕浮的文風(fēng),讓書中的描述減少了可信度。這本書的主角是張藝謀,不是我,我側(cè)耳聆聽,更側(cè)身觀察,希望能給讀者一點冷靜的事實,一點拉開距離的旁觀視角。煽情不必,所以也沒有。 所有成名成腕的人,其實都像一張畫,只是上面貼滿了宣傳廣告和大字報。左一層右一層,厚得像鞋底。畫還沒完成,還有筆觸的添加,甚至底色的修正,不過外人看過去,還是滿眼的宣傳廣告和大字報——有歌頌,有批判,畫本身什么樣,倒在其次了。我希望,這本書能撩開一個角,讓有興趣的人看到一點真畫。 也許有人懷疑,我看到的也是假畫。不過我想,首先,我并不是個狂熱崇拜他的文藝青年,不至于天真到失去對人的判斷,更不至于受寵若驚到影響我的觀察;其次,張藝謀沒那么多瞎功夫逗看客玩,非要精心擺個POSE,每天上濃妝,給自己刷點兒門面。他自己的正事兒還忙不過來。 從選材上,首選是新材料,比如書里的大量照片和他的影像發(fā)展邏輯;如果不是新材料,盡量多點新細節(jié)、新線索,比如他傳奇的家族故事,以及開幕式時他的真實狀態(tài);如果也不是新細節(jié),那就多點新觀點、新表達,比如對電影節(jié)和地下電影的分析和評點。就算如此,張藝謀還是舊的。如果他每次回憶的歷史都不一樣,那他也就是個騙子了。 對于一個被定義、被描述、被歸類、被評價的人來說,喧囂的底層也有一些被沉默的聲音,包括主角本身,不是沒有說話,而是聲音被淹沒。還有一些,可能是真正喜歡這個人的人群,他們只顧默默喜歡,并不發(fā)言參與爭論。我希望我老老實實地觀察和記錄、查證資料,能夠?qū)Φ闷鹉銈兊馁徺I和閱讀——看盜版的就算了,你們不在我的敬意范圍之內(nèi)。 有人問我,書里有八卦爆料嗎?會說他的情感問題嗎?確實沒有。幾十年了,還在嚼這條蛆,就算再嚼二十年,它也出不來紅燒肥腸的味兒。 鑒于張藝謀在寫作過程中的尊重,我不得不說誠懇地說句套話——請放心,如果他一開始就控制這本書的寫法和內(nèi)容,我一定不會這么大方——書中的錯誤,包括寫得如何不合您的口味,這是我個人的責任,跟張藝謀無關(guān)。如果您說張藝謀所有的事您都清楚,您還有多少多少未經(jīng)公布的獨家內(nèi)容,那么恭喜您,您有可能獲得長腳的百科全書之無所不知獎,請您寫出來,任人觀賞。只要您說的是真的,都有趣。 感謝周曉楓,感謝為這本書付出努力的所有寫了名字和沒寫名字的人們。 鞠躬。側(cè)幕下。
編輯推薦
《張藝謀的作業(yè)》:在中國的導(dǎo)演中,張藝謀是最有爭議的一個,如果客氣一點的話,算之一,不客氣的話,就是最。他不斷被解讀,從開始的推崇版解讀,到后來的夾雜著懷疑、諷刺的符號化解讀,也許都是誤讀的不同版本而已。這么多年來,他其實并不沉默。在電影宣傳期他會頻繁接受采訪,他說的話也并不是套話,有內(nèi)容,有鋒芒。但是碎片化的記錄,加上強烈風(fēng)格化的作品,捏出來一個標簽化的張藝謀。對于張藝謀的印象,仿佛早已準備好各種態(tài)度套餐以供選擇。也許我們也可以選擇,聽聽他完整地說一段。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側(cè)耳細聽和側(cè)身觀察的視角,提供一個微妙的距離,也許你會看到多少有點陌生的張藝謀,看到造就他的那個時代和命運這條神奇的繩索,不知道繩索的另一端會捏在誰的手里。人生在世,都有一份作業(yè)?!獜埶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