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社區(qū)和語言變化研究

出版時間:2011-12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付義榮  頁數(shù):17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安徽傅村為個案,從社會語言學的視角對其進行了深入的調(diào)查與分析。與中國許多地方一樣,傅村在改革開放后也經(jīng)歷了巨大的社會變遷,如社會流動的更加活躍與自由、生產(chǎn)領域的非農(nóng)化、生活領域的商品化以及科技條件的改善等等,都影響到了傅村入所用的語言和語言的使用。此外,《言語社區(qū)和語言變化研究:基于安徽傅村的社會語言學調(diào)查》還對社會語言學界較為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如言語社區(qū)的界定問題、語言的同質(zhì)性與異質(zhì)性問題、社會語言學與方言學的關系問題,語言與文化問題等。雖然這只是一項小范圍的實證研究,但無論是對于我們了解當代中國語言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還是對于當前的語言學理論研究,都是一次有益而必要的補充。

作者簡介

  付義榮(1972-),安徽無為人。1995年畢業(yè)于安徽師范大學中文系,1998年獲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2005年獲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現(xiàn)為集美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社會語言學,主要成果發(fā)表于《中國語文》、《語言文字應用》、《華文教學與研究》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緣起
 第二節(jié) 農(nóng)村:中國社會語言學的特色所在
 第三節(jié) 傅村:研究個案的選擇
第二章 言語社區(qū)理論
 第一節(jié) 言語社區(qū):一個充滿爭議的概念
 第二節(jié) 言語社區(qū):單語的社區(qū)
 第三節(jié) 傅村的言語社區(qū)界定
第三章 方言學與社會語言學
 第一節(jié) 被試的選擇與語料的收集
 第二節(jié) 方言學語料的自然性
 第三節(jié) 方言學語料的代表性
 第四節(jié) 兩類調(diào)查方法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 普通話與漢語方言
 第一節(jié) 傅村人在傅村的語言使用
 第二節(jié) 傅村農(nóng)民工在城市的語言使用
 第三節(jié) 普通話的普及與漢語方言的萎縮
第五章 語言變異與變化
 第一節(jié) 語言變異:進行中的語言變化
 第二節(jié) 傅村父親稱謂的變異與變化研究
 第三節(jié) 語言變化的機制
第六章 語言與文化
 第一節(jié)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從傅村方言詞匯的變化看傅村文化的變遷
第七章 結(jié)語:傅村研究給予我們的啟發(fā)
附錄Ⅰ
附錄Ⅱ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這種“語言反映文化”的觀點在中國內(nèi)地地區(qū)尤其流行,無論是我國土生土長的文化語言學,還是其他涉及“語言與文化”的領域基本上都是基于這一觀點而展開研究的。例如,游汝杰(1993:16-17)在其《中國文化語言學引論》中提到,“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很密切”,“語言是高一層次的文化現(xiàn)象”,“語言是文化現(xiàn)象流傳廣遠和長久的工具”,“語言是文化的代碼”。邢福義(2000:9)在其主編的《文化語言學》中將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總結(jié)為:“語言是一種制度文化,語言是記錄文化的符號系統(tǒng),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蘇新春(2006:50)在其《文化語言學教程》中認為,語言與文化之間起碼具有這樣兩種關系: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一種文化形式。戴慶廈(2004:126)在其主編的《社會語言學概論》中說到:“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記錄文化的符號系統(tǒng),而文化特征必然會對語言特征及其使用方式造成影響。”張岱年、方克立(2004:107)在他們主編的《中國文化概論》中則說:“語言文字既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同時又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薄 ‘斎?,亦有人認為語言與文化之間沒什么關系。如鮑阿斯(Boas1911)早就提出.語言與文化或語言與種族之間并無必然聯(lián)系。即便文化不同的人也可以說結(jié)構(gòu)特征非常相似的語言,如匈牙利人、芬蘭人和北西伯利亞的薩莫耶德人;即便說結(jié)構(gòu)特征不同的語言也可以共享同樣的文化,如德國人和匈牙利人,或泛伊斯蘭文化圈的那些人。但與前兩類觀點相比,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并不多。而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并不打算以傅村為個案來證明這些觀點的優(yōu)劣是非,因為這不是本人所能解決的問題?!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言語社區(qū)和語言變化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基于安徽傅村的言語社區(qū)調(diào)查。

    還對社會語言學界較為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如言語社區(qū)的界定問題、語言的同質(zhì)性與異質(zhì)性問題、社會語言學與方言學的關系問題,語言與文化問題等。

    可與《江村經(jīng)濟》媲美。
  •   非常好的一本書,做社會語言研究的一定要認真讀一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