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害的偏見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徐愛國 編  頁數:24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為徐愛國主持的司法部“法治建設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之“西方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tǒng)”(08SFB2010)的最終成果。其中,第一章的執(zhí)筆者為張傳璽,第二章的執(zhí)筆者為李燕,第三章和第七章的執(zhí)筆者為徐愛國,第四章的執(zhí)筆者為陳皓,第五章的執(zhí)筆者為王婧,第六章的執(zhí)筆者為薛萬寶,全書由徐愛國統(tǒng)稿。
本書中插圖均為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訪華團隨團畫師威兼:亞歷山大所畫。這些畫作內容涉及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諸方面,不但成為18世紀西方了解中國的最早的形象資料,還成為此后西方人關于東方景象的一個重要創(chuàng)作來源。

作者簡介

徐愛國,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法律思想史、英美侵權法、著有《思想史視野下的法治現象》、《西法肄言——漫話西方法律史》、《名案巾的法律智慧》、《分析法學》等多部著作。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西法律文化的沖撞——近代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法
 一、引言
 二、歐洲與中國:彼此態(tài)度的變與不變
 三、西方人看到了什么
 四、中國法形象的變化過程
 五、結語
第二章 英國外交使團遭遇中國法——馬戛爾尼使團的中國法律印象
 一、引言
 二、馬戛爾尼使團訪華的背景介紹
 三、馬戛爾尼使團的中國印象
 ——對四位成員的記述的考察
 四、結語
第三章 法國啟蒙主義與中國法傳統(tǒng)——孟德斯鳩論中國法
 一、引言
 二、孟德斯鳩與中國法
 三、中華帝國的政體特質
 四、政治奴役與家庭奴役
 五、自然環(huán)境與中國法特性
 六、風俗、習慣和宗教與中國法律的特質
 七、經濟與法律
 八、結語
第四章 德國現代化理論中的中國法——馬克斯·韋伯論中國法傳統(tǒng)
 一、引言
 二、韋伯的法律史觀和類型學研究與中國法形象的定位
 三、韋伯對傳統(tǒng)中國法形象的描述和論證
 四、作為形式理性的參照,傳統(tǒng)中國法應歸于何種類型
 五、余論:兼評中西方學者對韋伯論傳統(tǒng)中國法的傾聽
 和質疑
第五章 美國法律教授的中國之行——龐德社會法學思想在中國的實踐
 一、引言
 二、龐德的社會學法理學思想
 三、任職中國的背景與過程
 四、對中國法律的評述
 五、評價與反思
 六、結語:龐德與當代中國
第六章  中國法傳統(tǒng)的批判與誤讀——昂格爾批判法學中的中國法傳統(tǒng)
 一、引言:昂格爾的批判法學與中國法
 二、中國傳統(tǒng)社會及其法律
 三、關于昂格爾對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看法的評述
 ……
第七章 比較法律史及其方法論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其次,這種反對態(tài)度促進社會秩序的不斷修改。“一個社會計劃越忌憚修改,它所制定和強加的有關我們基本特征和實踐或激情連接的結合的圖像就越陷入不可忍受的限制?!痹俅?,這種反對態(tài)度與一種基督教信仰有關,即我們必須回應自己的超自然召喚,讓我們的棲居地向愛開放得更多。“在基督教歷史中,我們的個性經驗的世俗與超自然這兩個層次之間類比關系的觀點代表了自然原因的觀念的結局,該觀念即有能力獨立達致啟示的某些真理,這個結局通過個人知識取代自然原因作為通向更高級洞見的第一步。”復次,在這個意義上,這兩個主題是相通的,對社會秩序的反對態(tài)度,目的在于讓社會秩序、世界變得更加向愛開放。最后,基督教的反對態(tài)度認為,與社會變化隨之而來的替代性線路打破所有混合的社會角色、分工和層級。最好的社會秩序是通過更徹底暴露于真正的挑戰(zhàn)當中的方式來使得任何嚴格的角色、分工和層級的計劃不僵化。一言以蔽之,儒家行為背景的自然主義認為人們無法憑主觀重新創(chuàng)造社會背景,背景是自然形成的;基督教浪漫主義的反對態(tài)度則把承認行為背景的自然性與可突破性聯系起來,認為最好的社會秩序就是允許不斷修改、不斷突破的社會秩序。丁解這個對比之后,我們才能理解昂格爾所說的,儒家的這種行為背景的自然主義與上述之統(tǒng)治近代西方的基督教浪漫主義不盡相同。正如昂格爾所說的,儒家傳統(tǒng)把對人類結合問題的核心強調和行為背景的自然主義方法結合起來,而基督教浪漫主義觀點則是把對結合的強調和對社會、歷史的反對態(tài)度結合起來。也許可以將二者的這兩種不同觀點與高級法觀念的產生聯系起來,一個總強調超越、打破現存社會秩序的人性觀念的確比不承認主觀創(chuàng)造社會秩序的觀念更容易催生高級法觀念。

編輯推薦

《無害的偏見:西方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tǒng)》編輯推薦:在西方,關于中國法律史和中國法律文化的研究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不同時期留下了對中國法律和中國法律文化的研究的痕跡,《無害的偏見:西方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tǒng)》一書,匯集了包括孟德斯鳩、馬克思?韋伯、龐德、昂格爾等法學大家研究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成果?!稛o害的偏見:西方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tǒng)》為對中國法律傳統(tǒng)和法律文化研究提供了外部的視角,有利于中國學者突破原有學術傳統(tǒng)和思維框架,《無害的偏見:西方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tǒng)》所論述的內容、觀點和方法對中國法律研究有重要的借鑒和反思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無害的偏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從一個新的視角展現了中西方法律文化的沖突和融合
  •   就是沒有想到是編著的
  •   這本書是外國學者對中國社會的看法,普及知識還行,深入了解看這個就不可以了。
  •   這是著名法學家的法學研究的起點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