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與草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喻中  頁數(shù):33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尚書》,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的歷史文獻,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自孔子編出“第一版”之后,就一直流淌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鬃右浴渡袝窞榻滩呐囵B(yǎng)了三干弟子。從漢代開始,它就作為居于權威地位的教科書備受推崇,數(shù)千年間,一直充當著塑造中國心靈、中國固有文化的核心經(jīng)典。
  《尚書》上起傳說中的堯帝,下至春秋時期的秦穆公,反映了這個時期若干代表性君臣的代表性言論,偶爾也記錄了他們的一些行跡。君臣們的言行雖然指涉甚廣,內(nèi)容宏富,但幾乎都聚焦于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政治——政之道與治之術。
  《尚書》各篇反復論述的政治關系,其實就是風與草的關系:君主為政之德若風,小民從化之德如草,加草以風,無不倒伏;仿佛化民以德,無不追隨。因此,“風與草”,實為“君與民”的隱喻。
  走進《尚書》所描繪的蒼茫世界,在那里,回望華夏文明的童年與故園,想象一種文明秩序在初生時期的黑白身影。

作者簡介

  喻中,重慶人,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哲學與思想史。著有《自由的孔子與不自由的蘇格拉底》等多部著作。在內(nèi)地、香港、海外的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及思想隨筆多篇。

書籍目錄

自序
虞書
 《堯典》——東方文明的“創(chuàng)世記”
 《舜典》——舜的政治生涯
 《大禹謨》——禪讓的背后
 《皋陶謨》——堯舜時代的思想導師
 《益稷》——政治中的服飾與音樂
夏書
 《禹貢》——天下體系的形成
 《甘誓》——禪讓制的終結(jié)
 《五子之歌》——最早的盛世危言
 《胤征》——槍桿子與刀把子
商書
 《湯誓》——革命的理由
 《仲虺之誥》——輿論控制與危機處理
 《湯誥》——德性政治與暴力政治
 《伊訓》——思想導師與政治領袖
 《太甲》——能否馴服君主
 《咸有一德》——信念的力量
 《盤庚》——君主是政治的發(fā)動機
 《說命》——賢相造就圣君
 《高宗肜日》——國家與祭祀
 《西伯戡黎》——漂移的天命
 《微子》——政治敗亡的路線圖
周書
 《泰誓》——政治法律化的成功嘗試
 《牧誓》——天人合一與道法自然
 《武成》——安邦定國的總章程
 《洪范》——占卜是一種統(tǒng)治技術
 《旅獒》——誰在宣揚“以德服人”
 《金滕》——被誤解的周公
 《大誥》——政治動員的藝術
 《微子之命》——貴族精神與貴族氣象
 《康誥》——德與罰的糾纏
 《酒誥》——政治生活中的理性與激情
 《梓材》——政權的倫理基礎
 《召誥》——德的三張面孔
 《洛誥》——教父政治
 《多士》——決戰(zhàn)豈止在戰(zhàn)場
 《無逸》——模范君主的肖像
 《君爽》——圣君賢臣的誘惑
 《蔡仲之命》——恩惠政治
 《多方》——政治蓮花寄生的那片淤泥
 《立政》——天下的所有權與經(jīng)營權
 《周官》——西周政制體系
 《君陳》——風與草的隱喻
 《顧命》——政治就像戲劇
 《康王之誥》——旭日初生時
 《畢命》——政治的核心技術
 《君牙》——教化之治與法典之治
 《同命》——臣仆不能承受之重
 《呂刑》——周穆王的法治理念
 《文侯之命》——西周末年的五大矛盾
 《費誓》——方伯體制的利弊
 《秦誓》——為政在人的困境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禹回應道:“對于大臣,要善于使用,要善于分辨。要依據(jù)他們的言論接納他們,依據(jù)他們的業(yè)績考核他們,對他們的工作給予物質(zhì)上的酬勞?!庇磉€說:“丹朱就很糟糕,既傲慢又懶惰,因此不能繼承帝位。我則愿意全心全意投入到治水大業(yè)中?,F(xiàn)在,各方面都很配合。只有三苗頑抗,不愿接受分配的任務。您可要考慮這件事?!彼凑f:“要宣傳我們的德教,你安排的任務,三苗應當順從。如果他們實在要違抗命令,可以請皋陶依法處置?!彼凑f完之后,在樂官夔的安排下,音樂響起,祖先的靈魂依次降臨,各地諸侯登上廟堂,相互揖讓致意,堂上的君臣或歌或舞,相互唱和。舜作歌祝愿“大臣歡悅,君主奮發(fā),萬事興旺”。皋陶作歌祝愿“君主賢良,大臣賢良,萬事興旺”。以禹、舜之間的政治討論開始,以君臣之間的歌舞唱和結(jié)束,這就是《益稷》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他們之間的反復討論,可以發(fā)現(xiàn),禹主要是一個實踐家,所承擔的職責類似于后代的宰相。他奔赴四方治理水患,沿途安撫四方民眾,致力于公共事業(yè),使天下得到治理,功績非常突出。在君臣關系這個政治主題上,禹也表達了自己的政治見解。概而言之,主要有三點:首先,君主要選用正直的人作為助手;其次,君主要善于發(fā)揮大臣的作用;再次,君主要注意對大臣的考核與酬勞。這幾點,尤其是第三點,體現(xiàn)了君臣關系的制度化趨勢,因而具有一定的制度建設的意義。

后記

作為一冊名副其實的讀“書”筆記,現(xiàn)在有機會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首先應當感謝出版社編輯白麗麗女士的大力支持與精心策劃。她的敬業(yè)精神和專業(yè)能力讓我再次領略了“北京大學”這塊金字招牌的含金量。    把本書做成插圖本,也是白麗麗女士的建議。為了給本書配上合適的插圖,我請西南大學圖書館的邱竹先生幫我找到了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成書刊行的《欽定書經(jīng)圖說》,并從中復制了部分圖片。本書中的插圖,主要出自這部古籍。為此,我要特別感謝邱竹先生的熱情幫助。當然,也要感謝光緒年間那些不知名的江南畫師,是他們把尚書中的象形文字變成了您現(xiàn)在看到的精美插圖。    做成插圖本,當然是希望圖文并茂。但我不敢奢求這樣的境界。不是對江南畫師們的圖沒有信心,而是對自己的文沒有太大的信心。望“圖”興嘆之余,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我的文沒有過分地糟蹋這些古樸典雅的圖;如果這樣的希望也不能實現(xiàn),那就再退一步,把我的文字看做這些插圖的注釋吧。    喻中    2011年仲夏

媒體關注與評論

《風與草》從形式到內(nèi)容均頗具房龍作品的風格:文思敏捷、見解獨到、言辭優(yōu)美、機智風趣,但與房龍自負但簡拙的業(yè)余畫筆不同,本書選取了光緒年間繪制的精美插圖,文圖并茂,相得益彰,因而取了房龍的趣韻,又少了房龍的粗疏,實在是閱讀的樂事?!缎畔r報》喻中教授對《尚書》的認識,讓我們體會到了《風與草》的思想價值。“君主為政之德若風,小民從化之德如草,加草以風,無不倒伏;仿佛化民以德,無不追隨?!弊髡哧P于風與草的解讀,給了讀者深刻的啟示?!稄V州日報》《尚書》者,上古之書。作為國粹之首,大凡敢言“讀”者,必言之鑿鑿,非經(jīng)注史學之大家莫屬。漢有孔安國,著有《古文尚書傳》;唐有孔穎達,著有《尚書正義》,皆為經(jīng)學之大家?,F(xiàn)代以來,再作注者寥寥,其他專業(yè)人士更是幾乎不敢越雷池。此番景象,正應驗哲言,當你打開一扇門的時候,也就關閉了另一扇門?!渡袝返钠渌麑I(yè)解讀之門的洞開一直是期待中的事,作為一種嘗試,喻氏之《風與草》恰似填補了這一空白。且勿論作為世俗之學的“法學”之眼看“尚書”,將會如何給我們打開一個何等宏大的寬幕社會圖景,也勿論法理如何引人入勝、絲絲入扣地解構當年的思想變遷與政治嬗變,就學術研究視角而言,僅憑敢為人先的勇者風范,也值得佳諭?!赌戏蕉际袌蟆?/pre>

編輯推薦

《風與草:喻中讀》編輯推薦:《尚書》,孔子以來的歷代核心教科書,兩千年來中國讀書人研讀不倦的經(jīng)典,四川大學喻中教授為我們解讀《尚書》中,自堯舜禹時代傳承的中國社會文化基因:為什么官員要先有道德?為什么政治需要表演?為什么君主為風,民眾為草?

名人推薦

面向文字的生近日的《資中筠自選集》發(fā)布會上,群賢畢至。此間,劉蘇里回憶了一段軼事:七年前,資先生曾以主講嘉賓身份出席由其主持的一場民間文化交流活動,講談當中,老派學人的一句話令這位“六零后”資深文化人如芒在背、感喟良多。資先生在那場名為“文明與野蠻”的主題演講中說道:比起上一代,章太炎、胡適先生,自己是野蠻人,上一代學人才稱得上文明人。此言一出,更晚一輩的學人如劉蘇里等均五味雜陳,前輩典雅如斯,尚稱自己為野蠻人,吾輩以及吾輩的后輩豈不愧不及野蠻人。今次《自選集》發(fā)布會上,資先生風骨依舊,謙和有度,聽及此舊聞忙笑言:非也,蘇里先生絕非野蠻人,因為“他看過很多書”,并坦言“對于他讀書之多是非常敬佩的,他讀書速度非常之快”。身處據(jù)說借大國崛起之勢而得學術繁榮的大時代,任何一個晚生學人,面對長者如此謙謙之語的提攜與勉勵,如不感到身受棒喝心生惶恐,可能也不免赧然自忖。文明與野蠻的區(qū)別,固然可以用經(jīng)濟數(shù)字和財富規(guī)模來厘定,但本質(zhì)上還在于精神層面的差異。文明之于個體,體現(xiàn)為辭章義理的教養(yǎng)、舉手投足的氣度和為人行事的品格;之于家國,則體現(xiàn)為政制的品位、心智的精妙和習俗的活力。文明必以文字為前提,因為文字承載著人生的記憶和人世的秘密,是探索真善美、尋找個體自我和民族自我的唯一道路;相反,野蠻的生活是脫離了文字的生活、是不在文字之中的生活。野蠻之所以意味著蒙昧、不開化,在于那是一種有待啟蒙、也即有待于文字的滋養(yǎng)和洗禮的狀態(tài);野蠻是對文字傳承的以及用文字探索的真善美既無意識、也無興趣、更無經(jīng)驗,所以主體的自我意識無從萌發(fā)的狀態(tài)。因此,文明與野蠻的對立,可能首先并非進步與落后的對立,而是對文字之依賴度的不同。這樣,文明的失落,就不完全是指文治武功湮沒于無聞或經(jīng)濟總量的銳減,而是有文字可載的典章制度、風尚禮儀和文士道統(tǒng)的消逝和被遺忘。對文字的疏離與漠視一旦成為一種常態(tài),在某種意義上,也就等同于野蠻的復歸。因此,物質(zhì)豐沛、技術發(fā)達的現(xiàn)代世界,野蠻人依然可能隨處可見。20世紀中葉,西方文明危機重重,政治哲人列奧?施特勞斯深感公民教養(yǎng)與政治命運生死攸關,在1959年對芝加哥大學畢業(yè)生那次著名演講中,施特勞斯詳陳青年的閱讀品味與質(zhì)量直接關乎憲政成敗并大力倡導自由教育(或素養(yǎng)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以閱讀為首要內(nèi)容的自由教育(或素養(yǎng)教育)是向著文化的教育,而文化必須以文字為載體,素養(yǎng)教育就是在文字之中并利用文字來培養(yǎng)有德性、有教養(yǎng)的公民?!拔覀儽黄扰c文字在一起,但生命太短暫,短到我們只來得及與經(jīng)典為伍”。民族的偉大傳統(tǒng)需要借助于文字在青年人的心靈中找到共鳴;原鄉(xiāng)的路,由文字鋪就。西方如此,中國亦莫能外。在這個動蕩無數(shù)、幾經(jīng)變革的國度,恢復閱讀習慣、重新涵養(yǎng)特別是青年一代與文字的親和力,顯得尤為緊迫。近些年“經(jīng)典閱讀”的口號和行動,勢所未減,不過讀什么、怎么讀,一直以來似乎都是個難以形成共識的大問題。經(jīng)典作品數(shù)量有限,因此,讀什么或許比怎么讀要稍微好解答些。人們常戲言,書單就是開書單的人和被開書單的人都不會看的書目。因此,開書單容易,能看為難;看書容易,能懂為難;懂書容易,講書為難。對此,喻中教授做出了最誠實、最直白的努力??ǚ蚩ㄔ陔S筆中曾幽幽地丟下過這樣一句話:“你是作業(yè),舉目不見學生?!鄙瞎诺浼粝虑в嗄甑姆彪y作業(yè),近六十年來都很少有人去做了,而喻中教授交上了一本清新而工整的作業(yè)簿,在《風與草》這本匠心獨運的作品中完成了一份別具一格的答卷?!渡袝饭艎W艱深,年代久遠,《風與草》雖是一份遲交的答卷,但任何渴求教養(yǎng)的善意而好奇的心靈都不會無視這部書中充盈著時代氣息的坦白與真誠,不會錯過那些妙趣橫生的解白和柳暗花明的洞見。1921年,紐約前衛(wèi)而知名的年輕出版商Horace Liveright獨具慧眼,請一位初出茅廬的小記者撰寫一本適合青年人閱讀的人類發(fā)展通史,作品問世后,好評如潮,一時洛陽紙貴,一位高產(chǎn)作家的著述生涯也因此正式進入了鼎盛時期。人們驚異于沉重、復雜的主題在作家筆下竟能如此伶俐、清冽、輕緩宜人。這位作者就是亨德里克?威廉?房龍(Hendrik Willem Von Loon),一位喜愛為自己的作品手繪插圖的著作家。房龍作品不僅成為Boni & Liveright出版社最為成功的出版企劃之一,而且廣受世界各地青年人的喜愛,其影響超越了地域、時代和語言的界限。近一個世紀以來,幾代中國人對西方世界的最初理解也受惠于房龍顯白活潑的寫作?!讹L與草》從形式到內(nèi)容均頗具房龍作品的風格:文思敏捷、見解獨到、言辭優(yōu)美、機智風趣,但與房龍自負但簡拙的業(yè)余畫筆不同,本書選取了光緒年間繪制的精美插圖,文圖并茂,相得益彰,因而取了房龍的趣韻,又少了房龍的粗疏,實在是閱讀的樂事。沉浸于喻中教授別開生面的尚書解讀中,讀者在怡然忘我之際,或許能在上古的蒼茫世界中找到大中華的民族自我。對于一個面向文字而生的學人來說,這應該是最大的欣慰。不拜神的書作者:杜社會因為長期的宗教虛無和神祗崇拜缺失,為解決精神寄托和心靈皈依而人為神圣化世俗事物,便成為我們東方古國中特有的治世手段和文化現(xiàn)象。所以,很多次我們反觀歷史時發(fā)現(xiàn),世界進化時間最長的靈長類腦顱中太多的溝回并非用于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是癡情于用文字編織一個又一個的世俗神明,以享受一次又一次集體崇拜和自戀所帶來的快感與癲狂,迷惑別人,同時也迷離自我,世界便大同了。 前段時間看紀念辛亥革命100年圖片展,看到大清王朝正在為那拉氏六十大壽高歌盛世普天同慶的時候,戰(zhàn)場上真實的圖景卻是弓箭刀槍與堅船利炮的對決,這更加堅定了我對某類書籍敬而遠之的決心———我是靈魂上的戒毒者,或者說思想上的潔癖者,怕被欺騙后靈魂掏空的感覺。 不過,當喻中先生《風與草》一書置于案頭時,不經(jīng)意地翻弄之間已為之陶醉,長久以來的顧慮與禁忌卻已一掃而空,一種閱讀饑餓感和獲知的原始沖動突襲而至。 喻氏在《風與草》開篇即申明,這是“一系列‘讀書’筆記,寫下關于《尚書》的點滴體會”,似乎在有意無意地告訴讀者,“尚書”是治國之篇,但本書卻遠離神壇,不過是讀書人筆記、雜記、閑說之類的休閑文化而已,不可當回事。如若讀者順此而入,則就滑入了一個巨大的陷阱,我姑且稱之為“喻氏幽默”的陷阱。 說到此,需要對喻中先生的背景做一個交代。喻氏早在高考恢復不久的八十年代,就選擇法律作為終身衣缽。離開學校后,從基層檢察院調(diào)到黨校再到高校,從執(zhí)行者到教化者,從形而下到形而上,檢察院的兩進兩出,學院派人士的苦心積慮,所有的這些經(jīng)歷,凝聚成某種通透感與圓融性。重慶有一位干部告訴筆者,喻氏在重慶市委黨校工作時,是最受歡迎的教授之一,“他的課堂堂爆滿,干部群眾都愛聽,他把深奧的國家政策和法律道理講成了身邊的鍋碗盆瓢,笑過之后也就明白了事理”。這話或許能夠概括“喻氏幽默”的本質(zhì)和特征?!讹L與草》秉承了“喻氏幽默”的一貫做派,通篇讀來,話里話外,不覺作者在對某些嚴肅問題進行探討或試圖引導我們進行探討,倒像一個家庭宴會之后的圍爐夜話。 也難怪乎,該書面世以來,許多讀者仍堅信是又一本閑話天下之類的讀物。將神圣的事情世俗化,將學術研究生活化或娛樂化,這中間無不體現(xiàn)了作者高人一籌的心性修養(yǎng)和幽默智慧,如此而論,喻氏是一個不拜神的人,《風與草》是一本不拜神的書?!渡袝氛?,上古之書。作為國粹之首,大凡敢言“讀”者,必言之鑿鑿,非經(jīng)注史學之大家莫屬。漢有孔安國,著有《古文尚書傳》;唐有孔穎達,著有《尚書正義》,皆為經(jīng)學之大家。現(xiàn)代以來,再作注者寥寥,其他專業(yè)人士更是幾乎不敢越雷池。此番景象,正應驗哲言,當你打開一扇門的時候,也就關閉了另一扇門。《尚書》的其他專業(yè)解讀之門的洞開一直是期待中的事,作為一種嘗試,喻氏之《風與草》恰似填補了這一空白。且勿論作為世俗之學的“法學”之眼看“尚書”,將會如何給我們打開一個何等宏大的寬幕社會圖景,也勿論法理如何引人入勝、絲絲入扣地解構當年的思想變遷與政治嬗變,就學術研究視角而言,僅憑敢為人先的勇者風范,也值得佳諭。 然而法眼視角下解構《尚書》的行為美學,作為創(chuàng)新帶來的另番洞天,確是不得不提?!皥虻恼兊降子心男┠兀俊紫仁侵鞒种贫v法:他讓羲氏與和氏,小心地記載天象,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規(guī)律,編成歷法,昭告天下……在這里,‘歷法’就是‘立法’,主持制定歷法就是主持立法。如果沒有歷法,任何政治秩序和社會生活秩序都無法形成,時間不能測度,歷史不能記錄,意義也無法凝聚”:“祭祀類似于現(xiàn)在的憲法序言,主要在于為政治提供正當性基礎或合法性依據(jù),舜在繼位之初,還為憲法的正文規(guī)定了基本的條款:通過規(guī)定禮儀及其他象征性的貢物,確立了舜的政權與各地諸侯之間的權力關系”?!皻v法”就是“立法”,祭祀就是立憲,通過喻氏法理解構之手,恍惚之間,《尚書》的文字世界鮮活起來,我們理解周太子東遷之糾結(jié),也明白走下神壇的周公,在各種政治利益之間尋求利益平衡的焦灼與無奈。當然,對各帝王侯臣對治國之道的探討和實踐,更是有著猶如隔日的感覺?!把垡娔憬ǜ邩?,眼見你宴賓客,眼見你樓塌了”,在縱觀了“法學解構主義”的朝代興衰之后,喻氏仿佛意猶未盡。抑或是擔憂你真把該書當成了一本閑話天下讀本,抑或是想多少告訴你點什么,不拜神、不信神的喻氏再一次上演了黑色幽默,不過這次是給這本讀本“開光”,他最后喃喃:“君主為政之德若風,小民從化之德如草,加草以風,無不倒伏;仿佛化民以德,無不追隨?!憋L是什么風,草是什么草,喻氏沒有多說,想必你是懂的。——蘇婉兒(大學副教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風與草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5條)

 
 

  •   讀尚書的時候從來都沒有如這般,總是從文的角度去看,卻極少深入的看史方面的問題,只是單純的去體味尚書的文采,那個時代的一種氣勢,一種大勢,但極少深入到歷史層面去剖析,風與草,卻從君民的角度去看,仿佛讓然豁然開朗。
  •   今天這個商業(yè)氣息濃厚的年代,真正有見地有啟發(fā)意義的書并不多見,這本《風與草》算是其中之一。此書文字樸實細膩,而且有著許多深刻洞見,作者以尚書為引子,古今中外觸類旁通,為我們在今夕對比,中西對照中闡釋了古代中國的一種超越一般人理解的又深深影響著每一個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智慧。鄭重將此書推薦給大家。
    當然,讀者在閱讀之前,需要有一定的人文知識背景,以及必備的理解力和批判力。唯有此,才能真覺其中韻味。
  •   本書乃大學教授所寫,之前拜讀過很多他的文章,寫作水平是無庸置疑的,本書雖沒有對古代的話語進行解釋,但分析恰到好處,沒有頂禮膜拜,也沒有吹捧,只是中肯地對尚書中記載解釋自己的觀點。對于了解尚書及了解中華的古代文明不如裨益??傊?,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書
  •   用法理學、政治學原理解讀尚書,有新意,有見解!但感覺論述的不夠深入,有隔靴搔癢之感
  •   正如作者所言這僅是一本讀書筆記,但因法學專為一,作者寫出了不同的味道,沒有索驥于片言只語,而是于字里行間讀出其中的思想史與法學史意識,而其中關于政權合理性與合法性的論述,正值得關注。用于觀照現(xiàn)在,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下的政權仍處于傳統(tǒng)當中,因為他不是用民選民賦給予政權合法性與合理性的闡述,而仍是從德,從歷史的必然性來闡述的,包括我們的憲法也是如此。
  •   喻中老師的書 不錯
  •   大義大理,會反復讀研。
  •   認真讀過之后真的感覺非常不錯的一本書
  •   封面很喜歡,感覺內(nèi)容也很好,希望讀完有所收獲
  •   印刷質(zhì)量、內(nèi)容都屬上乘
  •   幫別人買的,貌似不錯
  •   還沒仔細閱讀,找不到了
  •   好看,很值得買。
  •   在書店里翻過,設計挺精致,寫的很不錯,有些觀點很有啟發(fā)。我已經(jīng)推薦給單位領導看了!
  •   這個囤書,沒看過呢,希望有用
  •   很給力,包裝也很好。
  •   不錯不錯,但是要是附上尚書正文就好了。對著看累。
  •   一篇一篇講解得挺細,但需要配合著一本比較詳細的尚書解讀類的書一起讀。
  •   研讀《尚書》的入門佳作
  •   君主為風,民眾為艸,風吹艸動,艸隨風搖。塑膜保護,質(zhì)量不錯。
  •   略翻了一下 內(nèi)容還行,具體的評論等讀完了再說,現(xiàn)在說一下裝訂方面的問題,書剛打開,就聽見“嘶”的一聲,仔細一看,書脊上部的膠開裂了,幸好下部的還結(jié)實,要不然內(nèi)頁就要和書皮分開了。
  •   因為喜歡就買了,內(nèi)容正在看以后再說
  •   還沒有看。以后接著評論。
  •   很喜歡這本書,寫作上很有特色
  •   還沒看。不過從之前看到前部分內(nèi)容,作者還是相當有水平的
  •   就象作者后記所說就當是他選用的插圖的注釋。
  •   這本書寫的確實不錯,有質(zhì)量,有水準。一般談論語,莊子之類的比較多,但講尚書的書很少,這本我個人認為無論從裝幀還是內(nèi)容上都不錯。尤其是有一些對尚書的解讀,很新鮮。象這本書封面上寫的,為什么官員要先講道德,為什么政治需要表演,為什么君書為風,民眾為草,能引起很多的思索。如果對中國文化感興趣,對中國現(xiàn)在的社會,以及官員道德這些感興趣,確實值得看看。
  •   文章寫的很好,至少對一般讀者能產(chǎn)生興趣,最好能配上每篇文章的一些原文最好了。易記好懂,更深刻的認識遠古的社會政治,文化。
  •   這是一本讀書筆記,寫的很好,是一本喜歡歷史,政治,哲學,法律的人值得一看的書,他的包裝很美,內(nèi)容新穎,我正在看!
  •   書很精辟,有些看頭,推薦。
  •   我們教授的力作,很有內(nèi)容。
  •   這是一本很喜歡的書,
  •   非常好的一本書。尚書之難讀眾之所知。風草之喻形象。
  •   很好呀,要是有原文更好了
  •   既不精裝也不平裝的摸上去真不怎么樣而且送來的時候雖然有塑封,但還是有點點損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