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愛德華·S.赫爾曼//諾姆·喬姆斯基|譯者:邵紅松 頁數(shù):372 譯者:邵紅松 譯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愛德華·S.赫爾曼和諾姆·喬姆斯基以這部再版新增了導論、極具開創(chuàng)性的著作向讀者揭示出,新聞媒體與其以往好戰(zhàn)、執(zhí)著、無所不在地探求真相和捍衛(wèi)正義的形象截然不同,它們在實踐中維護的是對國內社會、國家以及全球秩序起主導作用的精英階層的經濟、社會和政治議程。
赫爾曼與喬姆斯基研究了數(shù)十年間的評論與研究資料,對一系列案例,包括媒體對“有價值”和“無價值”的受害者、“合法的”與“毫無意義的”第三世界選舉等事件的兩分法報道進行了研究,對媒體就美國對印度支那的侵略戰(zhàn)爭所作的報道進行無可辯駁的批判,并基于上述研究與批判提出了一個用于分析媒體行為與表現(xiàn)的宣傳模型。新增的導論對宣傳模型及以往案例進行了更新闡述并討論了該模型適用的其他案例范疇,如媒體對《北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及此后的1994--1995年墨西哥的金融大崩潰的報道,媒體對1999年和2000年針對世貿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抗議活動的報道手段,以及媒體對化工產業(yè)及針對該產業(yè)的規(guī)范所作報道的處理等等。通過上述強有力的分析,本書得出結論認為美國大眾媒體極具宣傳特性,它們沒能為人們真實地了解世界提供它們作為媒體本應提供的信息。本書為我們了解大眾媒體的功能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愛德華·S.赫爾曼 (Herman.E.S.) (美國)諾姆·喬姆斯基 (Chomsky.N.) 譯者:邵紅松愛德華·S.赫爾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學院金融學榮譽教授。著有《企業(yè)控制》(Corporate Control)、《企業(yè)權力》(Corporate Power)、《真正的恐怖網絡:現(xiàn)實中的恐怖主義與宣傳》(The Real Network of Terrorism:Terrorism in Fact and Propaganda)、《示范選舉:美國在多米尼加共和國、越南和薩爾瓦多操控的選舉》(Demonstration Elections: U.S.-Staged Election.s intheDominican Republic,Vetnam,and EL Salvador)等。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與哲學系教授。著述頗豐,包括《喬姆斯基讀本》(The Chomsky Reader)、《邁向新冷戰(zhàn)》(Toward a New Cold War)、《有關語言的思考》(Reflections on Language)以及《語言與責任》(Language and Responsibility)等。邵紅松,浙江傳媒學院講師,杭州市翻譯協(xié)會常務理事。
書籍目錄
導論
麗舌
宣傳模型
有價值和無價值受害者
權力合法化與第三世界國家毫無意義的選舉: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尼加拉瓜
克格勃-保加利亞的刺殺教皇陰謀自由
市場式的假情報充“新聞”
印度支那戰(zhàn)爭(一):越南
印度支那戰(zhàn)爭(二):老撾和束埔寨
結論
附錄1 1984年7月1—2日美國官方觀察員在危地馬拉
附錄2 塔利亞布埃對保加利亞卷入案的終曲:關于偏見的案例研究
附錄3 布雷斯特拉普的《大事件》:幾個“自由之家獨家觀點”
注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若報道是關于針對有價值受害者的虐待行為,則其不僅會順利通過過濾層,還會成為后續(xù)宣傳戰(zhàn)的行動基礎。如果政府或企業(yè)界和媒體感覺某個新聞故事可用且具精彩性,他們就會濃墨重彩地大書特書并以此啟蒙大眾。下面的事件充分證實了這個道理:1983年9月,韓國KAL007航班被蘇聯(lián)擊落,這給了里根政府以充分的口實對政府的敵人進行抹黑,并進而大大推進里根政府的軍備計劃。正如伯納德·格沃茨曼洋洋自得的評述,1984年8月31日的《紐約時報》上,美國官員“斷定全球范圍內針對蘇聯(lián)對這一危機的處置方式的批評使得美國在與莫斯科的關系中獲得有利地位”。與此對照鮮明的是,以色列在1973年2月?lián)袈淅葋喢窈娇蜋C的事件在西方沒有引起任何大的反響,沒有任何人譴責這是“血腥謀殺”120,當然也沒有任何抵制。這種兩分法的處理方式被《紐約時報》從實用的角度闡釋得非常準確:“就誰應該為上周利比亞航班被擊落一事承擔責任進行激烈辯論沒有任何實際意義?!?21而將精力集中于蘇聯(lián)的行為就有“實際意義”,因為隨后可以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宣傳戰(zhàn)。122宣傳戰(zhàn)一般與精英階層的利益是協(xié)調一致的。很大程度上,是1919-1920年間的紅色恐怖使一戰(zhàn)后的鋼鐵業(yè)和其他工業(yè)領域內的工會組織活動遭受流產。杜魯門一麥卡錫的紅色恐怖政策開啟了冷戰(zhàn)時代和持續(xù)的戰(zhàn)爭經濟,并削弱了實施“新政”(New Deal)期間逐漸形成的(工會力量的)聯(lián)合力量。這種對蘇聯(lián)持不同政見者的境況、對柬埔寨敵對勢力從事的殺戮行為以及對保加利亞卷入案的長期關注幫助緩解了越戰(zhàn)綜合征并為里根政府提供了充分的理由構建巨大的軍事儲備、實施更加強硬的外交政策;這種關注還可以引導人們不再注意國民收入向高端階層的集中這一現(xiàn)象,而這恰是里根政府國內經濟政策的核心內容。123而最近針對尼加拉瓜的宣傳兼假情報攻勢正好可以用來將人們的注意力從血腥的薩爾瓦多戰(zhàn)爭上引開,同時給了美國足夠的理由增加對中美洲反革命活動的支持。
編輯推薦
《制造共識:大眾傳媒的政治經濟學》是未名社科?傳播政治經濟學譯叢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