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少康 頁數(shù):35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張少康編著的這本《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對于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的歷史分期,按照以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為中心,結合歷史發(fā)展階段特征和文學創(chuàng)作發(fā)展狀況的原則,分為五個時期:一、先秦——萌芽產(chǎn)生期;二、漢魏六朝——發(fā)展成熟期;三、唐宋金元——深入擴展期;四、明清——繁榮鼎盛期;五、近代——中西結合期。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發(fā)展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內容極為豐富,形式多種多樣,是對中國古代文學創(chuàng)作歷史經(jīng)驗的總結,并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學觀念的演變,表現(xiàn)了各種不同的文學批評方法,以及具有民族傳統(tǒng)和東方特色的審美理想和審美趣味。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能使我們深入領會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文學傳統(tǒng)和藝術精神,了解它和西方文藝美學的不同特點,并可以為建設當代新的文學理論,繁榮新時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有益的歷史借鑒。
書籍目錄
前言
一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和產(chǎn)生——先秦時期
概說
第一章 文學的起源和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
第一節(jié) 文學的起源和初期的文學觀念
第二節(jié) 文學理論批評的萌芽和“詩言志”的提出
第二章 儒家的文學觀
第一節(jié) 孔子以“詩教”為核心的文學觀
第二節(jié) 孟子“與民同樂”的文學觀及其文學批評方法論
第三節(jié) 荀子對儒家文學思想的繼承與發(fā)展
第三章 道家的文學觀
第一節(jié) 老子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論
第二節(jié) 莊子崇尚自然、反對人為的文藝美學思想
第三節(jié) 莊子“虛靜”、“物化”、“得意忘言”的藝術創(chuàng)作論
二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發(fā)展和成熟——漢魏六朝時期
概說
第四章 兩漢經(jīng)學時代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jié) 西漢前期的道家文學觀與司馬遷的“發(fā)憤著書”說
第二節(jié) 封建正統(tǒng)文藝觀的確立——從《禮記?樂記》到《毛詩大序》
第三節(jié) 儒家“定于一尊”與揚雄、班固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四節(jié) 王充對讖緯思想的批判和他真、善、美相統(tǒng)一的文學觀
第五節(jié) 王逸對《楚辭》的評論與東漢后期文學理論批評的發(fā)展
第五章 玄學的興起與魏晉南北朝文學理論批評的繁榮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玄學的興起與文學觀念的變遷
第二節(jié) 曹丕《典論?論文》的時代意義和曹植的《與楊德祖書》
第三節(jié) 陸機《文賦》論文學的構思與創(chuàng)作
第四節(jié) 文筆之爭和永明聲律論
第六章 劉勰及其不朽巨著《文心雕龍》
第一節(jié) 劉勰的生平思想與《文心雕龍》的寫作
第二節(jié) 劉勰的文學本體論
第三節(jié) 劉勰的文學創(chuàng)作論
第四節(jié) 劉勰的文學文體論
第五節(jié) 劉勰的文學發(fā)展論和文學批評論
第七章 鐘嶸的詩論專著《詩品》
第一節(jié) 鐘嶸以“直尋”為核心的文學思想
第二節(jié) 鐘嶸對歷代五言詩人的評價
三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深化和擴展——唐宋金元時期
概說
第八章 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批評和“詩境”的提出
第一節(jié) 唐初反齊梁文風中的兩種不同傾向
第二節(jié) 陳子昂、李白和杜甫的詩歌理論
第三節(jié) 殷墦的興象論和王昌齡的詩境論
第四節(jié) 皎然《詩式》與詩歌意境特征探討的深入
第九章 唐代后期文學理論批評不同流派的分化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白居易和社會學派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二節(jié) 古文理論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韓愈、柳宗元的文學思想
第三節(jié) 司空圖論詩歌的“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第十章 蘇軾和北宋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jié) 北宋初期的時文與古文之爭
第二節(jié) 歐陽修的“窮而后工”論和梅堯臣的“平淡”論
第三節(jié) 蘇軾的文學思想和創(chuàng)作理論
第四節(jié) 黃庭堅的文學思想和創(chuàng)作理論
第五節(jié) 江西詩派的形成與宋代詩話的發(fā)展
第十一章 嚴羽和南宋金元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一節(jié) 南宋的詩文理論批評
第二節(jié) 嚴羽的《滄浪詩話》
第三節(jié) 宋代的詞論
第四節(jié) 金元的文學理論批評
四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的繁榮和鼎盛——明清時期
概說
第十二章 明代文學思想發(fā)展中的復古和反復古
第一節(jié) 明代復古主義文學思想的發(fā)展和前后七子的文學理論批評
第二節(jié) 明代文藝新思潮的興起和李贄的“童心說”
第三節(jié) 公安三袁的“性靈”說
第十三章 明代的小說戲曲理論批評
第一節(jié) 明代的小說評點和李贄對《水滸》的批評
第二節(jié) 明代的戲曲理論批評
第十四章 王夫之和葉燮的詩歌理論
第一節(jié) 王夫之的“興觀群怨”論和“情景融和”論
第二節(jié) 葉燮《原詩》的理、事、情論和才、膽、識、力論
第十五章 清代的小說戲曲理論批評
第一節(jié) 金圣嘆的《水滸》評點和清代其他小說理論批評
第二節(jié) 李漁《閑情偶寄》中的戲曲文學理論
第十六章 清代前中期的詩文詞理論批評
第一節(jié) 康熙時期的文學批評和朱彝尊的自得說
第二節(jié) 王士稹的神韻說
第三節(jié) 雍正、乾隆時期的文學批評和沈德潛的格調說
第四節(jié) 袁枚的性靈說
第五節(jié) 翁方綱的肌理說
第六節(jié) 桐城派的文論
第七節(jié) 清代的詞論
五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和西方文藝美學的交匯——近代時期乃
概說
第十七章 傳統(tǒng)文學思想的總結和革新
第一節(jié) 龔自珍和魏源的文學思想
第二節(jié) 姚瑩的文學批評和方東樹的《昭昧詹言》
第三節(jié) 劉熙載的《藝概》和陳廷焯、況周頤的詞論
第四節(jié) 黃遵憲的“我手寫吾口”詩歌理論
第十八章 中西文學思想的交匯和梁啟超、王國維的文學思想
第一節(jié) 梁啟超的文學思想和近代小說理論批評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王國維的文學思想及其《人間詞話》
修訂后記
再修訂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龔自珍和魏源在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的貢獻,主要是把時代的憂患意識引進文學,而在總結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文論的成就,特別是審美理論的成就方面,在近代貢獻比較大的主要是劉熙載、陳廷焯和況周頤,以及更晚一些的王國維?!蛾P于王國維我們將在下章再專論》劉熙載(1813-1881),字伯簡,號融齋,又號寤崖子,江蘇興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進士,官至國子司業(yè)、廣東提學使,晚年在上海龍門書院講學,著有《古桐書屋六種》及《古桐書屋續(xù)刻三種》?!豆磐萘N》中的《藝概》是他有關文藝美學方面的代表作,也是近代時期總結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文論方面的最重要著作。據(jù)作者在《藝概》自序中說,定稿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為作者晚年之作?!端嚫拧贩譃椤段母拧贰ⅰ对姼拧?、《賦概》、《詞曲概》、《書概》、《經(jīng)義概》六個部分,說明劉熙載對“藝”的認識是相當寬泛的,他所說的“文”包括六經(jīng)在內,而《經(jīng)義概》則是講流行的八股文,但其書的主要部分還是詩、文、詞、賦等純文學。他的書之所以稱為“概”,并非僅僅講一般概況,而是指各類文藝創(chuàng)作最主要的要點。他在序中說:“若舉此以概乎彼,據(jù)少以概乎多,亦何必殫竭無余,始足以明要乎!”又說:“莊子取‘概乎皆嘗有聞’,太史公嘆‘文辭不少概見’,‘聞’、‘見’借以概為言,非限于一曲也。概得其大義,則小缺為無傷,且觸類引申,安知顯缺者非即隱備者哉!”《藝概》既是一部各類藝術史的著作,又是對各類藝術創(chuàng)作理論的闡述。它采取縱橫結合、史論并重的方法,深刻地論述了作者對文藝基本問題的看法?!端嚫拧分辛鶄€部分的每一部分,都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此類文藝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之概要敘述,二是對有代表性的作家創(chuàng)作特征的分析,三是對此類文藝創(chuàng)作理論和表現(xiàn)手法的研究。史以論為依據(jù),論以史為內容,兩者皆以對最重要的作家作品準確深入的分析為基礎,充分體現(xiàn)了文學理論批評和文學創(chuàng)作實際緊密結合的特點,這一方面它明顯地受到劉勰《文心雕龍》的影響。
編輯推薦
《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修訂本)》為博雅大學堂?中國語言文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