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導論

出版時間:2011-6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寧,吳吉東 編著  頁數(shù):194  字數(shù):274000  

內容概要

  本書在闡述自然災害及其應急管理的基本原理基礎上,分別從災害、管理、災害管理、災害應急管理、災害應急管理的應急預案、應急管理體制、災害應急的備災與響應機制、災害應急的評估方法與重建機制、災害應急管理的法律體系等角度,闡述和分析了中國的“一案三制”建設,探討了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工作流程、重要環(huán)節(jié)、方法手段、總結了中國災害應急管理和最新的國際災害應急管理的經(jīng)驗及教訓,最后還介紹了災害的國際緊急救助和中國的國際行動。同時附以相關的典型案例、法規(guī)或規(guī)范性文件。

作者簡介

  李寧,日本鳥取大學聯(lián)合農學研究科生物環(huán)境農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師范大學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災害與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災害管理與經(jīng)濟損失評估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近年來,先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支撐項目及省市級科研項目12項,在災害風險管理、災害風險評估,風險分類標準等交叉學科領域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撰寫和譯著出版氣象災害風險評價與管理、氣候變化、回歸地域生態(tài)系統(tǒng)等方面的著(譯)作和教材3部,防災減災研究報告3冊,防災減災中小學讀本2冊,發(fā)表核心期刊論文近百篇?! 埨^權,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師范大學自然災害研究所所長,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理事、副秘書長,中國草學會草原火專業(yè)委員會副理事長、秘書長。農業(yè)部草原防火專家組專家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災害與自然災害
 1.1 災害及其特征
  1.1.1 災害
  1.1.2 災害的特征
  1.1.3 災害的分類
 1.2 自然災害及其特征
  1.2.1 自然災害的概念
  1.2.2 自然災害事件的類型特征與危害
 1.3 自然災害對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
  1.3.1 災害的時間尺度
  1.3.2 災害的空間尺度
第二章 管理與災害應急管理
 2.1 管理學基礎
  2.1.1 管理的概念
  2.1.2 管理模式
  2.1.3 管理學相關“三論”簡介
  2.1.4 現(xiàn)代管理學
 2.2 災害應急管理基礎
  2.2.1 災害管理的概念
  2.2.2 突發(fā)事件
  2.2.3 應急管理定義及內容
  2.2.4 災害應急管理特征
  2.2.5 自然災害應急響應機制
  2.2.6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研究
 2.3 災害應急管理的措施
  2.3.1 預案建設
  2.3.2 體制建設
  2.3.3 機制建設
  2.3.4 法制建沒
 2.4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重要性
第三章 災害應急預案建設的基本知識
 3.1 基本概念
 3.2 應急預案體系
 3.3 應急預案的標準與響應
 3.4 應急預案分類
 3.5 應急預案的作用和意義
 3.6 應急預案編制的基本知識
  3.6.1 應急預案的編制過程
  3.6.2 應急預案的結構與主要內容
  3.6.3 編制應急處理預案的目的、依據(jù)和原則
  3.6.4 編制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的內容
 3.7 預案案例
  3.7.1 對《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的理解
  3.7.2 住宅小區(qū)(樓宇)物業(yè)服務應急預案
第四章 災害應急管理體制基本知識
 4.1 災害應急管理體制的結構框架
  4.1.1 指揮體系
  4.1.2 相關部委工作職能
 4.2 發(fā)達國家應急管理經(jīng)驗及啟示
 4.3 中國災害應急管理體制的信息管理現(xiàn)狀
  4.3.1 技術支撐體系現(xiàn)狀
  4.3.2 技術支撐體系構成
  4.3.3 信息報送與管理體系
  4.3.4 數(shù)據(jù)共享與交換體系
  4.3.5 信息傳播體系
 4.4 中國災害應急管理體制的評估與預警管理現(xiàn)狀
  4.4.1 風險評估與預警體系
  4.4.2 基礎平臺建設
  4.4.3 決策和處置體系
 4.5 中國政府應對對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的對策
  4.5.1 提高公眾對突發(fā)事件的認識
  ……
第五章 災害應急的備災與響應機制的基本知識
第六章 災害應急評估方法與重建機制的基本知識
第七章 災害應急管理的法律體系
第八章 災害的國際緊急救助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2)適用范圍因臺風、暴雨、暴流、暴雪、雪崩、寒潮、大風、沙塵暴、低溫、高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龍卷風等天氣氣候事件影響,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chǎn)損失和重大社會影響涉及公共安全的氣象災害。與氣象條件相關的有毒大氣成分擴散、傳染病流行等公共安全事件。(3)組織體系及職責各級氣象部門成立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領導小組及工作機構。主要負責氣象災害的監(jiān)測、預報預測、警報的發(fā)布,及時有效提供氣象服務信息;為各級政府組織氣象防災減災提供決策依據(jù)和建議;組織開展氣象及衍生災害的部門聯(lián)合會商和信息共享工作;負責氣象災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評估工作;組織實施增雨(雪)、消霧、防雹、防霜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yè)。各有關部門按照各級政府的統(tǒng)一部署和各自職責配合做好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工作。負責向氣象主管機構及時提供水文、風暴潮、地質災害、環(huán)境監(jiān)測、病情發(fā)展監(jiān)測、人員死傷情況等相關信息;及時播發(fā)災害監(jiān)測、預報、警報信息;保證氣象應急保障所需的通信線路、道路交通、電力供應等正?;驎惩ǎ徽{度重大氣象災害氣象服務應急資金以及應急撥款。(4)預案級別及預案啟動工級預警:在某?。▍^(qū)、市)行政區(qū)域或者多省行政區(qū)域內,預報預測氣象災害達到特別嚴重標準,或者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5級、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達5級,由中國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并報國務院。Ⅱ級預警:在某?。▍^(qū)、市)行政區(qū)域內,預報預測氣象災害達到嚴重標準,或者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4級、森林(草原)火險等級達4級,由省級氣象部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并報本級政府和中國氣象局。Ⅲ級預警:在某?。▍^(qū)、市)行政區(qū)域內,預報預測氣象災害達到較重標準,或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3級、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達3級,由地級氣象部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并報本級政府和省級氣象部門。Ⅳ預警:在某省(區(qū)、市)行政區(qū)域內,預報預測氣象災害達到一般標準,或地質災害氣象等級達2級、森林(草原)火險氣象等級達2級,由縣級氣象部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并報本級政府和地級氣象部門。(5)預案應急響應及終止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后,各級氣象部門將啟動相應的應急程序,并及時通過廣播、電視、手機短信、電話、網(wǎng)絡等方式向社會發(fā)布重大災害性天氣氣候預報預測、警報信息。由新聞發(fā)言人及時向社會公布重大氣象災害監(jiān)測、預警等信息。各級氣象部門根據(jù)災害性天氣發(fā)生、發(fā)展趨勢信息和災情發(fā)展情況,決定是否終止重大氣象災害預警應急預案。

編輯推薦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導論》是高等院校安全與減災管理系列教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自然災害應急管理導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本書在理論與實踐層面上做了符合中國特色的自然災害應急管理綜述分析,具有一定的參考性,但感覺深度不夠,有待進一步研究與完善。
  •   該書內容深刻,有一定的指導價值。特別適合公共安全管理使用。如果再深入下去研究會更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