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風格學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吳承學  頁數(shù):289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內容簡介:風格學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一份極其豐厚的遺產。本書首次對中國古典文學風格學進行全面、深入的總結和研究,對其理論淵源、理論體系、理論特色及批評方式,對體性論、人品文品論、時代風格論、文體風格論、語言風格論及地域風格論等方面,都作了追源溯流的考察和實事求是的評析。在研究中,以翔實的史料為基礎進行嚴謹?shù)睦碚摲治?,以歷史的演繹和邏輯的歸納相結合,是一部有很高學術價值的專著。

作者簡介

  吳承學,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學“逸仙學者講座教授”。出版過《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等著作,發(fā)表論文多篇。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國古典風格學的形成及特色
 一 人物品評與風格批評
 二 “氣”、“體”的發(fā)現(xiàn)
 三 “氣”、“體”的本質與特點
 四 參照與比較
第二章 體與性
 一 從情志論到體性論
 二 才性與風格
 三 “文如其人”辨析
第三章 人品與文品
 一 人品文品說的歷史發(fā)展
 二 人品諸要素對藝術品格的影響
 三 人品與文品的深層關系
 四 對人品文品說的評價
第四章 文變與世情
 一 時代治亂與文風
 二 時代俗尚與文風
 三 時代風格成因的復雜性
第五章 文風嬗變的內部規(guī)律
 一 文風嬗變詮釋模式及其哲學基礎
 二 文學內部的因革損益
 三 文風演變的必然性
第六章 文體風格學的歷史發(fā)展
 一 文體風格觀念的起源
 二 文體風格學的興盛與完備
 三 文體風格學的深化與論爭
第七章 辨體與破體
 一 文體總體風格形成的內在原因
 二 破體與變體的趨勢
 三 契會相參本采為地
第八章 文體品位與破體為文之通例
 一 文體品位觀和破體通例
 二 以詩為詞與以詞為詩
 三 以古人律與以律入古
 四 以文為詩與以詩為文
第九章 文體風格與語言形式
 一 體格聲調與興象風神
 二 格律聲色與神理氣味
第十章 江山之助——中國古代文學地域風格理論
 一 自然界留在精神上的印記
 二 地域文化與人格塑造和創(chuàng)作
 三 風土感召與風格創(chuàng)造
 四 科學地評價地理環(huán)境的作用
第十一章 文學上的南北派與南北宗
 一 南北文風不同論發(fā)展概述
 二 南派北派的美學內涵
 三 文學上的南北宗
 四 南北文風差異的成因
 五 重北輕南的文化心理
 ……
第十二章 風格多樣化與審美價值品位
第十三章 風格類型與文學流派
第十四章 風格概念辨析
第十五章 從“自然”看風格概念的歷史性
第十六章 傳統(tǒng)文學批評方式的歷史發(fā)展
第十七章 從風格品評看古代文學批評的思維方式
本書各章節(jié)發(fā)表概況
征引書目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四參照與比較  為了更清晰地考察中國古典風格學的特點和價值,我們不妨同時了解一點西方的風格學,以之作為研究的參照?! ≡谖鞣轿膶W批評的觀念中,風格學是什么呢?對此眾說紛紜?!逗喢鞑涣蓄嵃倏迫珪酚泻喢鞫笠亩x:“風格學(stylistics),對于表達風格的語言手段(如修辭格和句法模式)的研究?!雹谒€對風格學的歷史作了簡要的介紹。自古以來,風格就是學者們的研究對象。亞里士多德、西塞羅和昆提利安都把風格看成思維的恰當?shù)男揎?。根?jù)流行于文藝復興時代的這種觀點,風格手段是可以分成多種類型的。作家和演說家都希望借助范句構思,規(guī)定適合話語方式的“修辭格”類型。J.斯威夫特談及風格時有句名言:“恰當場合的恰當?shù)脑~?!雹墼谖鞣?,風格學頗得研究者的青睞,在近代和當代,風格學又與語言學、語言哲學、語言心理學和美學結合起來,更成為研究領域的重鎮(zhèn)。伏斯勒學派認為句法和語法“不過是凍結了的風格學”。而克羅齊則認為:“在風格學批評和美學批評之間再也沒有任何的分別。”風格研究的重要性被提到無以復加的地步。西班牙達瑪梭·阿隆索說:“風格是文學批評唯一的對象,而且是文學史的真實任務?!睈蹚洜枴はE_格爾認為:“在文學研究一切的可能性中,它(風格研究)最自主,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最忠實?!雹堋 ≡谖鞣?,風格學有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之分。傳統(tǒng)的風格學和文學批評關系密切,它著重分析作家的文學風格,研究代表作品風格特點的語言變體。而且傳統(tǒng)的風格學和修辭學有不解之緣,因為風格學就是在古代修辭學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在古希臘,風格是演說的要求,其含義主要是指語言清楚明白。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里就論述到語言修辭的風格問題。在《詩學》里,亞里士多德要求風格明晰而不流于平淡,而明晰的風格是用普通的字造成的,所以風格的重點是語言修辭。因此傳統(tǒng)的風格學十分注重對于語言運用和表現(xiàn)技巧的研究。現(xiàn)代風格學則不限于對作家作品的分析批評,它運用現(xiàn)代語言學理論研究包括文學變體在內的各種文體。在現(xiàn)代風格學中,風格并不是文學藝術的專利,“所有的文體都展現(xiàn)風格,因為風格是整個語言的標準特征,而不是專對文學或只是對某些文學而言的額外奢侈品”①。一般認為現(xiàn)代風格學是由瑞士學者查利·巴利建立的。巴利劃分了語言中的理智成分和情感成分,他所理解的風格學是在語言感情功能的觀點之下關于語言手段的研究和知識。文學作品也在風格學分析之列,但并不是為了文學自身而研究的,而是因為它們是感情語言的負荷者。這種風格學強調風格和語言學的聯(lián)系,其理論的主干并非植根于文學批評的土壤上。弗里德里克·包爾罕把語言標志為“有意義的”和“暗示”的雙重功能,依照這種雙重功能,可以劃分兩種說話的類型,包爾罕把這些類型稱為“風格”,而文學風格就是附屬于暗示功能的“綜合”的風格??枴?yōu)斯勒、雷奧·施皮策爾和其他“明興學派”,把詩和語言看成是一致的,認為一切的說話都是一種創(chuàng)作,一個由幻想的力量所培養(yǎng)和指導的創(chuàng)作。一切屬于語言的東西,都包含著美學因素。在語言哲學的指導下,他們一方面把民族語言作為風格的研究對象,另一方面他們把一個作家個人的語言系統(tǒng)作為他的人格表現(xiàn)來理解,認為作家是最真實的“說話的人”,他們的語言是最純潔的表現(xiàn)?!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古典文學風格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條)

 
 

  •   吳承學教授的博士論文,此書出版前發(fā)表情況:《文學評論》4篇;《文學遺產》2篇;《學術研究》3篇;中山大學學報》2篇;《廣東社會科學》2篇。其中,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全文轉載4篇;《新華文摘》全文轉載1篇。
  •   吳承學老師博士便能寫出這么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他后來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成就,其實在他讀博的時候就已經顯示出必要的素質條件了。其師王運熙教授說吳老師讀博那會,別的同學都去找工作了,唯有他天天冷板凳坐著寫這篇文章。成大事者先要沉住氣,成文品者先要成人品。在吳老師及其高徒身上,我們不僅學到為學之品,更學習到做人之品。強烈推薦以上這幾本書,它們都是一個系列的。
  •   這類書定價太高了 ,難道,這個就是學術的價格?唉…… 不過,中大的文體學研究果然厲害。
  •   研究古代文學的重要參考書。
  •   喜歡古典文學,慢慢研究吧!
  •   很有學術價值,是一本好書
  •   是作者的博士論文,又重新再版,很不錯,值得仔細讀
  •   考研需要看一看,很有價值,
  •   幫同學買的,因為外面沒有包裝,所以感覺一般,但紙張不錯。
  •   吳先生的書,文字流暢,很有閱讀性,值得一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