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一川 頁數(shù):367 字數(shù):402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運用中國新傳統(tǒng)現(xiàn)代文論新視野,以獨特的『興辭」概念為核心,在中西文論對話基礎上,對文學觀念、文學特性、文學文本、文學媒介、文學品質等問題作了全新的觀照。
書籍目錄
導論 現(xiàn)代文論需要新傳統(tǒng)
第一章 文學與文學理論
一、從文學到文學理論
二、文學需要理論嗎?
三、什么是文學理論?
四、文學理論的目的和功能
五、文學理論的種類和邊界
六、怎樣學習文學理論?
第二章 文學觀念
一、文學的含義
二、歷史上的文學觀念
三、中國古代感興論和修辭論
四、中國現(xiàn)代感興論
五、中西比較中的“感興”再生
第三章 文學特性
一、通向文學興辭論
二、文學的興辭性
三、興辭的構成及類型
四、感遇興辭
五、感遇興辭的類型
六、個案分析之一:《我來揚子江邊買一把蓮蓬》
七、個案分析之二:《日光流年》
第四章 文學媒介
第五章 文學文本
第六章 文學文本層面
第七章 文學品質
第八章 文學創(chuàng)作
第九章 文學閱讀
第十章 文學批評
文學理論術語詞典(知識點)
進一步閱讀書目
修訂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本書是關于文學理論的個人著述,同時也是高校文學概論課程教材。本書的主要任務是闡述文學理論初步的導引知識,但這些導引知識實際上又同時會把人指引到文學理論的一些至今難有定見的深層次問題上去,因為文學理論領域原本就是很難截然區(qū)分粗淺知識與深度知識的。這樣,闡述過程勢必要對當前中國文學理論的一些基本問題作出必要的回應。極簡化地看,中國現(xiàn)代文學理論已經嘗試過兩種不同路徑了。第一種是“西化”路徑,即所有的文學理論概念、范疇、方法、思維方式等都取自西方文學理論構架。這一路徑誠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滿足中國學人借助現(xiàn)代世界知識框架而把握中國文學問題的特定需要,但同時又讓我們感到因此而喪失了本民族固有的文論傳統(tǒng),于是有回歸古典之類呼聲。第二種是回歸中國古典路徑,即面對“西化”路徑的偏頗,呼吁盡力回歸于中國古典文論傳統(tǒng),回頭從中國古代尋求合適的文學理論概念、范疇、方法、思維方式等。這一路徑雖然有可能滿足我們的中國化或傳統(tǒng)化情結,但畢竟由于我們是生活在現(xiàn)代性體制中,少有具體實踐的機會,于是它更多地只能是一種理想主張或理論上的方案而已。它面臨的難題在于,當古代文論知識從它所生長的古代文化土壤中挪移開來,納入當前新的文化土壤中,還能照樣存活并充滿活力嗎?依今天的眼光看,上面的西化與回歸中國古典路徑各有其長短,需要在總結它們的成敗得失基礎上,探索一種新的路徑。這條或多或少有著新意的路徑可以簡括如下:現(xiàn)代文論需要新傳統(tǒng)。尋求現(xiàn)代文論的新傳統(tǒng),在當前中國現(xiàn)代文論建設中具有一種必然性。常聽人說,我們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理論應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
編輯推薦
《文學理論(修訂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