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3 出版社:方雷、 王元亮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03出版) 作者:方雷,王元亮 著 頁數(shù):33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政治科學研究方法概論》既注重對目前西方學者比較注重的政治研究分析框架的探討,也強調(diào)對于實際政治問題分析的技術手段的操作;既突出西方學者前沿性的研究成果,也結(jié)合中國學者研究政治問題的習慣和思路?!墩慰茖W研究方法概論》著重敘述的是各種主要的政治科學研究路徑,以及分析在什么情況下使用何種方法論,如何應用這些方法來描述、解釋、預測政治現(xiàn)象和建立政治理論?!墩慰茖W研究方法概論》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內(nèi)容:第一個層次是指政治科學研究的理論建構,主要從概念、假設、模型、范式討論如何觀察和分析政治現(xiàn)象,建立基本理論;第二個層次是指按照一定觀念確定的研究角度,它為政治科學研究提供基本的分析思路或研究途徑,主要包括學科性方法和分析性方法;第三個層次是指程序性方法和工具性方法,即以嚴格的規(guī)則實施政治科學研究的步驟和過程,包括搜集、處理和分析有關的數(shù)據(jù)與資料的技術手段,這是當代政治科學研究強調(diào)比較多和最常用的方法。
作者簡介
方雷,1966年出生,1995年博士畢業(yè)于山東大學。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2007年度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學理論與方法、地方政府與政治、中東歐政治發(fā)展。曾主持三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個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和一個國家留學基金委項目,發(fā)表論文40余篇,撰寫學術專著4部,主編和參編著作、教材10余部,科研成果6次獲省部級獎勵。王元亮,1969年出生,政治學博士。2004年獲美國鮑林格林州立大學公共管理碩士學位和應用統(tǒng)計碩士學位。現(xiàn)任教于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主要從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政治科學研究方法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書籍目錄
導論第一部分 政治科學研究的邏輯過程:從概念到理論第一章 政治科學研究中的概念一、概念的界定二、概念的分類三、概念的功能第二章 政治科學研究中的命題一、命題的分類二、通則的特性三、假設的檢驗第三章 政治科學研究中的模型一、模型的界定二、模型的分類三、模型的功能第四章 政治科學研究中的理論一、理論的界定二、理論的分類三、理論的功能第二部分 政治科學研究的分析途徑:從微觀到宏觀第五章 政治心理分析方法一、政治研究的心理學途徑二、政治心理分析方法的三種范式三、政治心理分析方法在四個層次中的運用第六章 理性選擇分析方法一、理性選擇分析探源二、理性選擇分析的基本理論三、理性選擇中的集體行動四、理性選擇中的博弈第七章 政治精英與角色分析方法一、精英與角色理論的歷史發(fā)展二、精英與角色分析的基本認知三、精英與角色分析方法的實際運用第八章 政治團體分析方法一、政治團體分析方法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二、政治團體分析方法的理論認知三、政治團體分析方法的運用與評估第九章 政治經(jīng)濟學與制度分析方法一、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方法的發(fā)展沿革二、政治經(jīng)濟學分析的理論類型及其運用三、制度研究途徑與新制度主義的興起第十章 政治系統(tǒng)分析方法一、政治系統(tǒng)分析方法的起源與發(fā)展二、政治系統(tǒng)分析方法的基本特點三、政治系統(tǒng)分析方法的分析框架四、政治系統(tǒng)分析方法的評價第十一章 政治結(jié)構功能分析方法一、政治結(jié)構功能分析方法的淵源及其發(fā)展二、政治結(jié)構功能分析方法的基本特點三、政治結(jié)構功能分析的三個層次四、政治結(jié)構功能分析方法的評價第十二章 政治溝通與決策分析方法一、政治溝通分析方法二、政治決策分析方法第三部分 政治科學研究的技術手段:從設計到實施第十三章 政治科學研究的過程一、研究課題的選擇二、研究假設三、研究設計四、文獻的檢索與綜述五、參考文獻與注釋第十四章 實證研究的資料收集一、實證研究的資料來源二、實證研究資料收集的直接方式:實地調(diào)研三、實證研究資料收集的間接方式:抽樣調(diào)查四、調(diào)查問卷的設計五、實證資料的整理第十五章 實證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一、統(tǒng)計基礎二、隨機變量及其分布三、統(tǒng)計推論四、相關分析五、回歸分析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1.反應性研究方法有些假設可以通過觀察人們“刺激一反應”的方法進行檢驗。也就是說,研究者要系統(tǒng)地觀察人們對一定刺激的反應。如態(tài)度調(diào)查,其目的在于通過抽取一個群體對問題的回答來描述這個群體的態(tài)度。例如,如果有一個群體以一定的方式回答了一系列問題,他們就被視為一群保守主義者。反應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調(diào)查研究、實驗等。調(diào)查研究是收集第一手數(shù)據(jù)用以描述一個難以直接觀察的大總體的最佳l方法。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研究對象的總體過大,無法對之全體進行觀察。因此有必要選取這個群體的一個比例,即用樣本來代表這個總體。抽樣有兩種基本方法,即概率抽樣和非概率抽樣。前者是社會科學研究中抽取樣本的基本方法。精心設計的概率抽樣可以提供一個能夠反映總體的樣本。為此,研究者必須盡可能地使其抽樣隨意化,以滿足概率抽樣的隨機抽取的原則:就是確??傮w中的每一個個體都有同等的機會入選樣本?;蛘哒f,總體中的每一個成員被抽中的概率相等。而且,任何一個個體的入選與否,與其他個體毫不相關,互不影響。或者說,每一個個體的抽取都是相互獨立的,是一種隨機事件。理解事件的隨機性與事件的發(fā)生概率最好的例子也許就是投擲硬幣。如果總體中的每一成員都具有被選入樣本的機會,從這一總體中抽取的樣本就能夠代表總體。同時,研究者還必須使樣本容量足夠的大,一定容量的樣本是科學地對總體進行推論的基礎。換言之,如果應用了恰當?shù)某闃蛹夹g,研究者可以相當有把握地假定,凡是抽樣為真的東西對于總體也是真的。運用調(diào)查研究方法驗證假設,除了必須保證運用恰當?shù)某闃臃椒ǔ槿颖局猓€必須注意在調(diào)查中提出的問題。有幾項原則可以幫助研究者正確地提出問題:第一,問題必須清楚明確,并使回答者有能力回答。第二,避免雙重提問,即一個問題只詢問一件事情,如,“有人認為我國當前最嚴重的問題是腐敗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進行政治民主化改革。您同意這種觀點嗎?”這個問題就包含了兩個問題,很多情況下使被調(diào)查者很難回答。第三,使問題盡可能為中性問題,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往往對被問者起某種誘導作用。第四,問題要簡短并避免用否定形式提問。此外,由于反應研究的基本性質(zhì),研究者還必須考慮到“人們被要求回答問題”這一事實,即人們被要求回答問題時,已意味著這個情境中加入了一個因素——研究者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反復數(shù)次提到同樣的問題,以獲知一個特定的意見或態(tài)度。
編輯推薦
《政治科學研究方法概論》是新編政治學系列教材。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