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肖偉勝  頁數(shù):247  
Tag標簽:無  

前言

視覺文化是近年來學術界很熱門的問題。由于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深刻轉型,視覺文化已經成為一門顯學,各式各樣的視覺文化現(xiàn)象引發(fā)了學者們越來越多的關注。肖偉勝的新著《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即將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刊行。這是當下視覺文化研究的一個值得期待的成果。我們知道,學術研究從主觀的思考狀態(tài)轉化為客觀的物質符號,于是,成書刊行就把研究成果帶入交流領域,開始接受學術共同體的批評和檢閱。在我的印象里,肖偉勝是一個勤奮而機敏的學者。他在南京大學求學期間,興趣廣泛,飽覽群書,討論中時常進出新奇的想法。他的博士論文更是另辟蹊徑,選擇了審美現(xiàn)代性的一個很有難度也很有新意的論題。這種知難而上的探求精神對于學術研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現(xiàn)在他之所以選擇視覺文化作為研究課題,一定也是這種探索精神的延續(xù)。從學理上說,視覺文化是一個涉及范圍深廣的領域,也是一個包含了諸多學科和路徑的研究。肖偉勝的這本書獨辟蹊徑,并沒有糾纏于視覺文化的具體現(xiàn)象,而是選擇了一條從哲學和美學理論入手的路線,不斷地回溯哲學史和美學史上的傳統(tǒng)命題與當代視覺文化的關聯(lián)意義,并對當代視覺文化論爭中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和分析。雖然說視覺文化是當代社會凸顯出來的文化問題,但視覺及其與認識論和存在論的關系卻是根深蒂固的。作者選擇這樣一種理路來展開,既反映出了他的理論把握能力,也體現(xiàn)了他鮮明的當代問題意識。尤其是作者通過對觀看方式的解析,將哲學美學中經典的再現(xiàn)說和表現(xiàn)說納入視覺文化的參照系加以剖析闡發(fā),區(qū)分出兩種基本的眼光及其文化,這就從一個新的角度重新解釋了傳統(tǒng)美學命題的當代視覺文化意義。

內容概要

本書首先對視覺文化研究的問題譜系進行了梳理,將這一跨學科界定為“圖像學”,即對圖像意識的研究。隨后分別從認識論和存在論角度對圖像意識進行了闡明,并在哲學和美學層面上分別對作為認知和作為審美的圖像意識作了探討,稱之為“旁觀者的目光”和“參與者的目光”。作者敏銳地抓住當前學術熱點,厘清了相關的范疇,有利于夯實這門跨學科的理論基石,同時提出了一些理論創(chuàng)見,對學界有所爭論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作者簡介

肖偉勝,文學博士,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已出版學術專著《現(xiàn)代性困境中的極端體驗》、 《大西南文化與新時期詩跚)以及編著《歐洲文學與文化》等多部,在《文學評論》、《二十一世紀》 (香港)、《學術月刊》、《社會科學戰(zhàn)線》、《外國文學研究》、《青年研究》、《社會科學研究》等核心刊物發(fā)表論文三十多篇,并有多篇譯文發(fā)表?,F(xiàn)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重慶市社科規(guī)劃項目等多項課題。

書籍目錄

序 導論 第一章 圖像的譜系與視覺研究  第一節(jié) 視覺文化與圖像學  第二節(jié) 視覺文化還是圖像文化——對巴爾反視覺本質主義之批判 第二章 圖像意識的認識論  第一節(jié) 廣義與狹義的圖像意識  第二節(jié) 圖像意識的認識論闡明 第三章 圖像意識的存在論  第一節(jié) 作為直觀的觀看  第二節(jié) 表象的存在論闡明  第三節(jié) 表象與現(xiàn)象、顯象、現(xiàn)相  第四節(jié) 圖像的存在論闡明  第五節(jié) 從觀看轉向觀察 第四章 作為認知的圖像意識  第一節(jié) 作為求真意志的視覺  第二節(jié) “鏡子說”的譜系學  第三節(jié) “鏡子說”譜系與四種圖像表象  第四節(jié) 旁觀者眼光與透視法 第五章 作為審美的圖像意識  第一節(jié) 原始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的發(fā)生  第二節(jié) 凝神觀照與審美經驗的形成  第三節(jié) “表現(xiàn)說”的譜系學  第四節(jié) “投射說”的困境與“表現(xiàn)說“之辨析  第五節(jié) “表現(xiàn)說”的語言論與形象論  第六節(jié) 參與者眼光與四種表象 后記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打開了一個十分廣闊的視野,但與此同時,它也極有可能面臨蛻變成一個幾乎沒有邊界和無所不包的跨學科之危險。遵照巴爾所謂“反視覺本質主義”的邏輯,視覺文化就不能按照傳統(tǒng)學科以設定對象領域的方式來進行定義,而是要集中于探究隱藏在看的行為中的全部結構關系,或者說視覺對象的可見性機制,也就是所謂的視覺性。這種視覺性是“使物從不可見轉為可見的運作的總體性。這種總體性既包括看與被看的結構關系,也包括生產看的主體的機器、體制、話語、比喻之間復雜的相互作用,還包括構成看與被看的結構場景的視覺場??傊?,一切使看/被看得以可能的條件都應包含在這一總體性之內。因此,視覺性必定與某種視界政體(scopicregime)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①。很顯然,圍繞著視覺性展開的視覺文化研究,一方面可以消除建立在身一心二分基礎之上的把視覺與身體感覺性分離開來的頑固意識形態(tài),剔除傳統(tǒng)的視覺中心主義所預設的視覺純粹性幻覺;另一方面又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具體視覺研究和藝術史研究人為設置的學科壁壘。巴爾反視覺本質主義的運思理路似乎已經解決了當前視覺研究論爭的焦點和巨大的分歧,但在我們看來,他只是以另一種方式把論爭的問題暫時掩蓋起來。視覺文化到底是否包括以語言文字為主因的書面印刷文化?這一問題本身并沒有因為思路的改變而消失了,而實際上關于這一巨大分歧的癥結,就是把“視覺”錨定為“圖像”還是理解為一種“觀看能力”。如果是后者,那么視覺文化就是一種包括書面印刷文化在內的所有以看為主導的文化形態(tài),如此一來,關于書面印刷文化與以圖像為主導進行傳播的視覺文化之區(qū)別就不是根本性的,而只不過是看的方式發(fā)生了變化而已。但如果是從人的感官角度來對文化形態(tài)進行劃界,那么按此邏輯,視覺文化就應該是一個與聽覺文化、觸覺文化、味覺文化、嗅覺文化相平行②,或者與它們之間互相組合而形成的文化形態(tài)相對應的范疇,而不應該與口傳文化、書面印刷文化相并行。

后記

本書是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項目批準號:06JA75011-44035)和2006年度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視覺文化研究與都市化生存”(項目批準號:20006-YW05)最終成果。從申報到立項一直到今天最后定稿,耗時近五年。視覺文化研究在當前學界可謂炙手可熱,擺弄這樣一個時髦的話題似有追風趕潮之嫌。然而,視覺文化研究之于我或許是冥冥之中命運的安排。記得在南京大學讀博期間,導師周憲教授為了提高學生的英文水平讓我翻譯了法國社會學家德波的《景象社會》,雖然只發(fā)表了其中第一章;隨后也在《江蘇社會科學》、《外國文學研究》等雜志發(fā)表了與德波相關的論文,但當時并沒有以為自己已在從事著視覺文化研究?,F(xiàn)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導師的自覺引領,視覺文化或許不會像今天這樣讓我魂牽夢縈,欲罷不能。那時導師除了關注視覺文化,審美現(xiàn)代性是他另一個學術興奮點,我的博士論文選題“現(xiàn)代性困境中的極端體驗”就來自于他天才的發(fā)現(xiàn),論文的中篇部分內容對現(xiàn)代主義藝術中極端體驗類型的考察,實際上就是從藝術史角度對視覺藝術進行美學和社會學的分析,這無疑為今天的視覺文化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然走上視覺文化研究之途,更為重要的是緣于自身的困惑與迷惘:在圖像化生存的當下,不僅年青的學生不再熱衷于閱讀大部頭的經典,就連我自己也每天要耗上幾個小時不是看電視就是上網。我們業(yè)已深陷于視覺化生存五彩斑斕的世界,然而對此緣由并沒有在學理上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回答。于是,我就在力圖嘗試去解決這些問題的意識牽引下,自覺而堅定地把視覺研究作為我學術致思的方向。

編輯推薦

《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視覺文化與圖像意識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紙張手感都不錯。內容比較豐富,學術!
  •   印刷送貨都不錯的,至于書中內容嘛,有點生澀難懂,涉及很多哲學
  •   挺好的!值得大家買!
  •   國內圖像理論研究比較深入全面的一本書
  •   視覺研究方面的好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