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恐懼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美】段義孚  頁數(shù):212  字數(shù):280000  譯者:徐文寧  
Tag標簽:無  

前言

  恐懼的景觀?我們?nèi)羰峭O聛碚J真思索一下什么是恐懼的景觀,無疑我們的腦海中或心底會浮現(xiàn)出一大堆與恐懼有關(guān)的意象/景象:在我們小的時候,我們會怕黑,怕被父母拋棄/遺棄;當我們前往一個陌生的地方或是陌生的社交場所時,我們會滿懷憂慮;我們害怕看見死尸,害怕黑暗中那些具有超自然能力的妖魔鬼怪;恐懼得病,恐懼爆發(fā)戰(zhàn)爭,恐懼遭遇天災;看到醫(yī)院與監(jiān)獄,內(nèi)心會戰(zhàn)栗不安;獨自走在空無人跡的街道上或是住處附近的街上,擔憂遇上行兇打劫;擔心整個世界的秩序會突然崩亂潰散?! 】謶质怯梢粋€個獨立的個體感覺到的,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說恐懼的感覺是主觀的;不過,有些恐懼顯然來自對個體具有威脅性的外在環(huán)境,其他恐懼則不是這樣。某些種類的恐懼只會在兒童中發(fā)生,其他一些種類的恐懼則僅在青春期和成熟期出現(xiàn)。一些恐懼成為生活在充滿壓力的環(huán)境中的“原始”人的煩惱,他們對自然沒有多少控制/影響力;其他恐懼則出現(xiàn)在復雜的工業(yè)技術(shù)社會,盡管生活在這樣社會中的人們對自然有著巨大的控制/影響力?! ≡谒嘘P(guān)于人類個體與人類社會的研究中,恐懼都是一個主題,不論它是隱藏在有關(guān)勇氣與成功的故事中,還是直接清晰地體現(xiàn)在有關(guān)恐懼癥與人類沖突的著作中。但據(jù)我們所知,卻沒有一個人嘗試過將“恐懼的景觀”視作一個就其本身而言值得進行系統(tǒng)探究的主題——基于這一原因,它有可能給人們抱有永恒興趣的那些問題,像成為人意味著什么?活在這個世界上意味著什么?投射出一道解惑的光芒。在這本書中,我們將會嘗試進行這一探索,尤其是會追尋多種多樣的恐懼景觀相互之間的聯(lián)系與影響?! ‘斎唬瑢θ祟悂碚f,恐懼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或者說恐懼并不是人類獨有的。所有的高等動物都明白,恐懼是一種情緒,它可以警示馬上就會有危險降臨,并且對生存來說可謂是必不可少??謶殖霈F(xiàn)時,我們往往會盡力將這一情緒壓藏心底,之所以這樣可能是因為我們需要始終將“自然”視作一片純真之地,當我們對人感到不滿時,可以退回這片天地。對我們來說,漫山遍野的花朵與遍布海灘的卵石,是寧靜安謐的意象/景象。一些動物,像一只給自己的孩子喂奶的母貓,或是一頭正在草地上吃草的牛,是代表和諧寧靜的圖像。不過,在人類以外的世界中,所謂的“平靜”帶有很大的虛妄性。動物可能會在自己家中,在它自己所處地盤的中心區(qū)域感到安全;但是,考慮到其自身具有的遠距離感覺(嗅覺、聽覺、視覺)能力,這一能力可以意識到更大的空間,這些空間既可以為其提供誘惑,也可以為其提供威脅。極少有什么樣的恐懼景象會像一只剛剛從自己窩中溜出、探頭探腦地看著眼前廣闊地域的兔子那樣生動形象;它的耳朵緊緊地支棱著,它的身體帶著對危險可疑的感覺顫抖不已。稍有風吹草動,它就會掉頭逃命?! 〔煌锓N的恐懼強度與頻率有很大不同。與神經(jīng)系統(tǒng)極為緊張敏感的兔子相比,在非洲廣闊的稀樹草原上巡視自己地盤的獅子,看上去好像沒有一點害怕的意思。當然,比起捕食動物,被捕食動物有更多理由保持高度緊張與警覺。食草動物有許多比它們自身強大的天敵,為了讓自己存活下去,它們必須盡可能快地逃離自己的天敵。經(jīng)過無數(shù)年的進化演變,食草動物擁有側(cè)眼,這是它們具有的一種優(yōu)勢,可以讓它們注意到前后左右四面八方的情況。缺少防御能力和特別警惕的兔子,實際上可能在其頭后與頭前擁有雙眼視差,就像俗語所說的:“沒有誰能靠近兔子不被其察覺。”獅子則與其他捕食動物一樣有前眼。它們的正事就是發(fā)現(xiàn)獵物后去追捕和獵殺,它們極少有什么理由去害怕敵人從后面向它們發(fā)動襲擊。但不管怎么說,在所有的動物中,警惕性必然會定期或隔上一段時間有所放松,誰也不可能一根弦繃到老,那樣非繃斷不可。誰會睡得比較安穩(wěn)/踏實?我們可能會說了:“不做虧心事的人,或是良心清白問心無愧的人。”但是更具普適性的回答則是:“誰不會感到害怕,誰就會睡得安穩(wěn)/踏實。”因而,像貓這樣的捕食性動物就會睡得非常好;與其相對,那些遭到眾物捕食的物種,像老鼠,則會睡得較差。另外,住處比較安全也很重要。蝙蝠在其棲身的洞穴里就會比在露天地里睡得好得多。  在對恐懼的感覺中,同一物種內(nèi)的個體之間有時可能會有相當大的差異。在人類這一具有相當多不同形態(tài)的物種中,一些人天生就很膽小,什么都怕;反之,也有一些人一生下來就天不怕地不怕,一輩子都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我們能在家養(yǎng)寵物身上辨識出不同的氣質(zhì),但卻不大確定野生物種內(nèi)部的成員相互間有何不同,部分原因是我們?nèi)鄙傧嚓P(guān)的觀察數(shù)據(jù)。不過,多態(tài)性程度(degree ofpolymorphism,又譯多型性程度)也可作為一個粗略的參照指標。實際上,在一些物種中,像?;蚝zt,個體相互間的體型極為相像,由此我們可以推論得出,這些動物的情緒反應可能具有相當多的一致性?! ∥覀冊谠u估一種動物物種已知恐懼的種類與程度時,也要記住下面這一點:在動物的生命歷程中,這一情緒同樣可能會發(fā)生改變。特定的焦慮與警覺是習得的。盡管許多鳥兒單憑本能就能識別它們的天敵并盡可能地避開它們,但是幼小的寒鴉則必須得到它們長者的教導,教給它們應該恐懼或避開什么。幼狼或狼崽在它們充滿活力但又略顯笨拙的游戲中看上去完全是一種什么都不怕的樣子,但實際上,在它們逐漸從小到大進入成熟期的過程中,它們必須學會成熟雄狼身上所有的那種警覺。具體到人身上來說,毫元疑問,在其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恐懼出現(xiàn)或消失。我們往往趨向于在遇到恐懼時,通過將那些讓人不快的記憶埋藏在心底來簡化這一情景。成年人在慢慢走過中年那段例行的慣常時間時,可能極少還會記起其年輕時的那些焦慮,至于其在嬰幼兒時期所感受到的對夜晚的恐怖,更是絕少會被記起?! ∈裁词强謶郑靠梢哉f它是一種復雜的感覺,在這種感覺中,有兩種緊張的擔憂清晰可辨:一是警覺,一是焦慮。警覺往往是由環(huán)境中比較顯眼的事情所引發(fā),對此動物的本能反應不是奮起搏斗就是飛奔而逃。另一方面,焦慮則是一種恐懼不斷擴散的感覺。它經(jīng)常會在動物進入一種陌生環(huán)境迷失方向,遠離自己居住地那些支持或幫助自己的事物與人時發(fā)生。焦慮是一種對危險的預感,盡管在其周邊環(huán)境中沒有任何東西可被明確地視作是對其具有危險性。作出決定性行動的需要,會為缺少任何具體的、可能的威脅所抑制或阻止?! 【X與焦慮在所有高等動物身上都可看到。人與其他靈長類動物有許多共通之處,比如在感覺的起因上,在隨后的行動反應上。人與其他物種不同的地方則是,人類有更大的情緒變化幅度與更高的心智。情緒變化幅度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復雜度的測量器,間接來說也可算是心智復雜度的測量器。與復雜動物像兔子的情緒表達相比,水母的情緒表達極為有限;但若是與人類的情緒表達相比,兔子的情緒表達也可以說是非常狹小。動物有可能知道憤怒與悲哀,但它們是否會傷感或憂郁呢?它會顯示出警覺與焦慮的信號,但它是否會處于羞辱或難堪的恐懼中呢?或是處于為其同類感到羞恥的狀態(tài)中呢?會產(chǎn)生羞恥感與負罪感這一能力,極大地增加了人類恐懼的范圍。生活在自然環(huán)境中的動物,能否體驗到與死亡相連的毛骨悚然感與難以解釋的神奇感呢?意識到存在超自然的邪惡,這是人類所獨有的能力,使得人能看到和生活在幻覺世界中,那個世界里有巫婆、鬼魂和妖怪;對這些人物的恐懼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害怕親友背叛自己,與害怕熟人圈子外的敵人有很大不同。人的想象力會極大地增加人類社會中恐懼的種類和強度?! ∫蚨覀兊念^腦想象力豐富,實在是一件利弊參半的事情。我們知道或懂得的越多,我們的擔心與憂慮就會越多。如果我們知道得不是那么多,我們也就較少會感到焦慮或恐懼。主教紐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在其譜寫的廣為流傳的贊美詩《慈光導引》中所請求的,并不是“指引遙遠路程”,而是“一步一步引領”。如果我們想象較少,我們就會感到更加安全。斯多葛派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曾對同行的一位旅客說:“你害怕這場風暴,就像你必須吞下所有的海水;但是,我親愛的先生,只要一夸脫水就足以將你淹沒?!比怂氂械男味峡植?,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可能被緩和。只有上帝能讓人安心?!叭f古磐石為我開,容我藏身在主懷?!边@是一種帶有絕望意味的做法?! ⌒闹械目謶?,除了病理情況下,其根源大都在外在的環(huán)境中,這種環(huán)境具有真正的威脅性。就像17世紀以來一直使用的“景觀”一詞,它既是一種心智的構(gòu)建物,也是一種自然的、可測量的實體?!翱謶志坝^”既指心理狀態(tài),也指有形的環(huán)境?! ∈裁词强謶志坝^?它們是混亂的、自然的和人為的力量近乎無限的展示。混亂的力量無所不在,人們想要控制它們的行為也是無所不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每個人類構(gòu)造物,不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zhì)的,都是恐懼景觀的一部分,因為它的存在包含整個混沌。因而兒童的童話及成人的傳奇、宇宙迷思,以及哲學體系,都是人類的心智構(gòu)造的庇護所,人類可以在那里面棲息,至少可以暫時避開經(jīng)驗和懷疑的圍困。與此相似,物質(zhì)風景,像房子、田野和城市也都包含混亂。每所住宅都是一個小城堡,建造來保護它的居住者對抗混亂;它是人類脆弱性的一個持久的提示。每片開墾耕耘的田地都是從自然那里奪取來的(自然被侵犯和毀壞),是人類不間斷的努力所致。一般來說,地球上每個人造的邊界,像樹籬、城墻或電網(wǎng),都是一種嘗試,想要將敵對力量阻攔在外。邊界之所以無處不在,就是因為威脅無處不在:鄰居家的惡狗,穿著泥濘不堪鞋子的兒童,陌生人,瘋子,外國軍隊,疾病,野狼,暴風雨等等,多不勝數(shù)。  當然,農(nóng)場和農(nóng)田景觀并不會直接讓人產(chǎn)生恐懼。相反,它是一幅靜謐的畫面。我們經(jīng)常說農(nóng)莊是天堂,但是天堂往往也暗示著有威脅存在:這是一個會將其引至其對立面的觀念?,F(xiàn)在我們來考慮一些敵對力量。它們中的一些,像疾病和干旱,不可能被人直接察覺。疾病景觀是指疾病帶來的可怕后果,像扭曲的肢體,尸體,擁擠的醫(yī)院和墓地,令人厭惡/恐怖/可怕的對抗流行病的措施,這些措施過去包括全副武裝的衛(wèi)生巡查員,把患病者和疑似病例患者強行關(guān)押起來,看管街頭從早到晚生著的火堆不能滅掉。干旱是因缺水少雨,也不是一種可以直接看到的現(xiàn)象,只可間接看到它所帶來的悲慘后果:干癟的莊稼,已經(jīng)死去的動物,垂死的動物,死去的人們,憔悴的人們,恐慌的人們?! ×硪环矫?,其他敵對力量則明晰可見,并且是有形的,像鋪天蓋地的暴風雪、滔滔而下的洪水,熊熊燃燒的大火,怒火中燒的暴民。對早年的歐洲人和其他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來說,高聳的山川和茂密的森林,都是讓人恐懼的景觀。不同于暴風雪和洪水,它們可能會被人們設想成是在追逐它們的受害者,山川和森林傷害的僅僅是那些敢于闖入其領地的人們。不過山川也可能被看成是一種有生命的力量,它的高不見頂與深不見底,足以使得生活在山腳下的人們恐懼不已?! 】謶志坝^有許多獨特類型。不過,它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在個體受害者的經(jīng)歷中可以說是模糊不清,因為一個可怕的威脅,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現(xiàn),通常都會在人心中產(chǎn)生兩種強有力的感覺。一是害怕他的世界崩潰,死亡臨近,最終陷入終極的混亂中;二是將邪惡人格化,感覺敵對力量(不論以什么方式展現(xiàn))都擁有意志。在現(xiàn)代科學觀念確立之前,幾乎每個地方的人們都將自然力量看成是有生命的存在,視為神/魔,視為善/惡精靈。即使在今天,當一場暴風雪挫敗我們早已安排好的計劃時,我們?nèi)钥赡軙l(fā)現(xiàn)很難將其僅僅看成是一個氣象事件(統(tǒng)計員能確定其發(fā)生概率)而不去猜疑它,不論這一瞬間有多短暫?! ⒆匀蝗烁窕侨松砩弦环N根深蒂固的習性,它源于人類早期首要而深切的需要。每個人類嬰兒都會探索的第一個養(yǎng)育環(huán)境,就是它的生母或養(yǎng)母。嬰兒產(chǎn)生意識最初知覺到的第一個穩(wěn)固的對象就是他人,沒有這些對象,人也就不會有對世界的感知。因此,從最早的經(jīng)驗中我們認識到我們完全依靠他人才能獲得食物和關(guān)于現(xiàn)實的概念。人是我們安全感的最大來源,同時也是我們恐懼感的最大來源。他們可以對我們的需要不管不問,背叛我們的信任,或是極力傷害我們。他們是鬼怪、巫婆、兇手、夜賊、強盜、陌生人和不懷好意者,他們會對我們糾纏不休,將鄉(xiāng)下、街道、教養(yǎng)人類的校園都變成讓人恐懼的地方?! σ粋€逐漸成熟的孩子來說,就像對一個社會來說一樣,隨著時間發(fā)展,恐懼的本質(zhì)會變得更加復雜微妙??謶志坝^并不是心智的持久狀態(tài)(人的心并不總是處在恐懼中),而是與有形現(xiàn)實的某些地方相聯(lián)系,沒有哪個模式能將其全部囊括。因而,我們需要從個體角度和群體角度的視角去理解恐懼景觀,將其放回歷史背景中?! ≡谶@本書中,我們首先從兒童世界談起,探索孩子們是怎樣在其成長過程中掩蔽其警覺和憂慮,獲得信心。不過,成長,通過遠離熟知的東西,也會帶來風險;孩子們雖說是獲取了更多的知識力量,但對真實的和想象的危險也有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孩子們會通過與成人尤其是母親的親密關(guān)系發(fā)展出一種現(xiàn)實感。母親是熟悉的對象和養(yǎng)育自g根據(jù)地,從這里出發(fā)’,孩子們得以四處冒險,建起自己慢慢向外延伸的世界。但是母親或父母的形象并不總是可靠的/可以依賴的。她也會生氣,心情不定,行動隨意。另外,成人經(jīng)常認為孩子還沒定型,必須處在大人的控制下,就像動物和自然要受人類控制一樣;大人用來規(guī)訓孩子的一種常見方法就是恐嚇他們,包括拿像妖怪、巫婆和鬼魂這樣會復仇的角色來嚇唬他們?! ×α吭从跀?shù)量和組織。人們一起行動能夠掌控其所在地方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一個比較穩(wěn)定或較不穩(wěn)定的世界,在里面感覺就像在家一樣。在過去的部族社會中,這一人文化/人性世界被視作一個有秩序和安全的小天地,天地外面四周則被危險層層包圍。房子的墻壁或是城墻提供了自然保護和防衛(wèi),幫著抵御人類的敵人、邪魔、惡劣天氣和疾病,后面這些力量會給人類帶來混亂、解體和死亡。不過,由于它們之間并不存在明確的界限,因而人類的敵人也是邪魔;而邪惡的神靈則有人的形狀并有人的意志;雷云則是死者的軍隊,或是由巫婆施展巫術(shù)變成的;流行病洗劫城市,被視為是由帶有惡意而致命的云霧所致?! ‰S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力量不斷擴展,對自然的恐懼開始下降。人們建造的現(xiàn)代世界,有效地承受了自然的波動。一個例外事件,像突然爆發(fā)的洪水,可能仍能摧毀城鎮(zhèn),但它給人造成的恐懼感與以往已大不相同,因為自然力量已不再被視為擁有意志的惡意傷害者。但矛盾的是,大城市中,那里是人類理性與征服自然的標志,依然存在一些古老的恐懼。例如,城市向外延伸被看成一座密林,高樓大廈、寬闊的街道和疾馳而過的汽車造成的混亂,使得新來者迷失方向并驚慌不已。但是城市中最大的威脅還是他人。惡意(不再歸屬于自然)依然是人類的一種本性。人們對城里的某些地段唯恐避之不及,因為那里是罪犯和地痞流氓的地盤。暴民“喪失心智”四處進行破壞,但他們每個人都是有頭腦有意志的——每個人都有心制造混亂?! ”M管人們通過集體行動可以創(chuàng)造出秩序和社會,然而單是在同一個地方進行集會,有時也會導致出現(xiàn)暴亂的情形。對統(tǒng)治者和政府來說,人群具有潛在的危險陛;像對待自然力量一樣,一定也要對他們嚴加控制。以前,當局通過法律和刑法工具有意制造恐懼氣氛來制服人群。他們在公共場所豎起頸手枷和絞架,他們把判刑弄得像演戲一樣,建起了一種極具可觀性的懲罰景觀。  因為我們主要關(guān)注恐懼,我們也就不可避免地會給人這樣一種印象: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幾乎無時無刻不生活在恐慌中。這當然是一種不正確的看法。人類生活中更常見的是一成不變的習性和平淡無奇的日常事務,而不是驚嚇和絕望。即使一個社會看上去像是為迷信的恐懼所包圍,我們也不會得出結(jié)論認為每個人多數(shù)時間都生活在恐慌不安中。迷信是一種方法,通過它,人類的某一個群體可以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里制造出一種生活是可預期的幻象(來安慰自己)。規(guī)則有降低憂慮的效果,一旦成為人們的習性,許多規(guī)則都會不再成為一種明確的負擔/壓力。即使客觀情況確實可怕具有威脅,人們也能及時學會適應和忽略它們。而且人性中有一種不合情理的性格特征,即在危險并非馬上降臨或大禍不是馬上臨頭的情況下,并不會感到事態(tài)有多殘酷和荒誕,像人們在絞刑臺前吃飯,像14—16世紀中隨處可見的苦難慘痛經(jīng)歷,都是明證;如果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我們還可以來看這樣一個例子,當時的法國大眾劇院里上演的劇目中,有不少執(zhí)行嚴酷刑罰和處死犯人的場面,這些場面在演出中所占的時間之長遠遠超過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實際發(fā)生時所用的時間之長?! ∫虼?,人并非總是在尋求安定與秩序。經(jīng)過世事消磨的人都知道,秩序是短暫的,除了個人無法控制的意外事件與外力打擊,生命總是成長與衰退相交替,總是不斷在改變,否則它就根本不是生命。變化不可避免,我們?yōu)榇硕鴳n慮,憂慮使人尋找安全,或是去冒險。所以,研究恐懼不只是要研究退卻和防御工事,還要對成長、勇敢和冒險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

內(nèi)容概要

《無邊的恐懼》以“恐懼的景觀”為主題,探討了人們?nèi)粘I钪锌赡苡龅降母鞣N不同的恐懼景觀之間的聯(lián)系與不同,從人的感覺、心理、社會文化、倫理和道德的角度來解讀人的心理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是作者所開創(chuàng)的人文主義地理學方面的一本代表作。

作者簡介

段義孚,是享譽世界的美國華裔人文主義地理學大師,在地理學理論、園林建筑、文學、宗教等研究領域都作出過舉世矚目的貢獻。他關(guān)注人的問題,注重人性、人情,其思想見解發(fā)人深省,因而被公認為“擁有超然靈魂之正義之聲”。他著作頗豐,代表作品有:《戀地情結(jié):對環(huán)境感知、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研究》(Topophilia:A Studh of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Attitudes ,and Values)、《經(jīng)驗透視中的空間與地方》(Spoce and Plac:The Perspective ofExPerience)、《撕裂的世界與自我:群體生活和個體意識》(Segmented Worlds and self:Group Life andIndividual COILSciousness)、《逃避主義》(Escapism)等等。
他一生榮獲眾多榮譽,包括美國藝術(shù)與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古根海姆基金獎、美國地理學會授予的地理學杰出貢獻獎等等。

書籍目錄

《無邊的恐懼》 第一章 序言 第二章 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的恐懼 第三章 未成形的孩子 第四章 沒有恐懼的社會 第五章 對自然的恐懼:偉大的獵手與拓荒的農(nóng)民 第六章 自然災害與饑荒 第七章 中世紀的恐懼 第八章 對疾病的恐懼 第九章 人性的恐懼--女巫 第十章 人性的恐懼--鬼 第十一章 鄉(xiāng)村的暴力與恐懼 第十二章 城市里的恐懼 第十三章 當眾羞辱和行刑 第十四章 流放和監(jiān)禁 第十五章 開放的圓圈 第十六章 恐懼的過去和現(xiàn)在 注釋

章節(jié)摘錄

  孩子們生活的世界是天真的、歡喜的,有時還會帶有一點魔幻色彩。成年人生活的世界則是悲哀的,被從庇護的花園中驅(qū)逐出來。小說家納博科夫似乎就相信有這樣一個世界,他認為自己過于沉湎于對小時候的回憶,但他強調(diào)自己有“理由感謝這些回憶,它們是通往真實伊甸園的道路,這一伊甸園由視覺和觸覺所感知?!薄翢o疑問,一些人比較幸運,像納博科夫,童年時生活在光明和溫暖中,但是一般來說,這樣美好的世界并不是真實的,在浪漫年代,年輕人自會感到純粹的快樂,但是再往后的年長者往往會把悲傷埋藏心底,從過去的記憶中尋找快樂。偶爾看到躺在嬰兒床上睡覺的小寶寶,人會不由地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情形,但若我們靠近小寶寶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小寶寶的臉和手會有輕微的顫動,這表明他們所做的夢中有什么事情讓他們受到了驚擾。一兩歲大的孩子有時會從夢中驚醒,渾身發(fā)抖,滿頭是汗。是什么讓他們?nèi)绱梭@慌?他們夢到了什么?  西方文化第一個將童年視為一個極為重要的成長階段,具體時間不會早于17世紀,但在西方及世界上其他地方,更常見的情形則是認為孩子是有缺陷的小成年人。許多民族的“成年禮”隱含的意思就是“第二次出生”,年輕人從此以后放棄先前不成熟的舉動,承擔起大人的責任和尊嚴。父母愛子女,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則被視為處在一個過渡期,既讓人尷尬,又讓人覺得幸運。我們?yōu)槭裁匆貏e點出這一點呢?考慮到這一事實在未受西方價值觀影響的地方普遍存在,看到他們忽視研究孩童也就沒有什么好奇怪的。我們所知道的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的恐懼,主要來自對西方孩子的觀察。他們的恐懼,尤其是出生后第一年生活中的恐懼,可能與其他文化傳統(tǒng)中的孩子有許多相似之處。至于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后面自有簡明討論?! ∨c許多新出生的靈長類動物不同,人類的嬰兒不可能緊貼著母親不放。人類的母親必須與她的孩子保持親密接觸。但是這一生物特性表明,嬰兒必須學會適應(母親)短暫的離開。在生命中最初的幾個月里,當他/她被單獨留下一會兒時,他/她可能不會流露出警覺或憂慮的跡象。如果有人說他/她比較享受無知的極樂和無憂無慮,那一定是指他們生命中的最初歲月。當然,異常事件總是可能導致恐懼。就像許多其他動物一樣,嬰兒在突然聽到噪音,失去支援,急速移動,看到忽前忽后快速移動的物體、飛快的光亮變化時,都會感到不安。一般來說,不熟悉的事物會讓人不安,但是隨著孩童世界快速擴展了解了更多其所置身其中的環(huán)境,所謂“不熟悉的事物”又是指的什么呢?起初,類似噪音和突然移動這樣的特別事件,都會讓孩童感到驚慌。后來,視覺背景中特定的方面會讓其心神不安。再往后,兒童的恐懼不再與環(huán)境中任何客觀上具有威脅性的東西有明顯關(guān)聯(lián);看上去他們似乎能夠自我生成和預想較高的想象秩序?! 〖热缓ε颅h(huán)境中的事物,孩童必然會對持久獨立于自己的對象有一定概念,不論這一概念有多粗淺。在孩童不穩(wěn)定的世界里,第一個持久的對象就是他人。最初孩子并不能區(qū)分陌生人和熟人:兩三個月大的嬰兒從母親懷中換到一個完全陌生人的手臂上時,并沒有什么特別反應。然后,在持續(xù)四到六周的時間內(nèi),嬰兒看到陌生面孔會心神不安地凝視著它。八個月大(也可能會更早一些)的嬰兒靠近不認識的人時明顯流露出震驚的神色。哪怕是與母親只隔著一點點距離,其恐懼感都會顯著增加。嬰兒坐在母親腿上會感到非常滿足,但在被放到距離母親一米遠的地方,他/她就會流露出對世界的謹慎/警覺神態(tài)。當他/她開始懷疑陌生人時,他/她也開始將他的母親作為一個安全基地,從那里出發(fā)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雰阂坏┠軌蛩南伦邉?,他/她的世界就會迅速擴展。他/她會走向種種吸引其注意力的新奇環(huán)境中,其中許多都對其具有潛在的危險。地形環(huán)境中會有哪一方面讓他/她警覺到自己有受到傷害的可能性呢?實驗表明,嬰兒能夠識別“視崖”(visual cliff)。嬰兒歲數(shù)越大,越可能拒絕去爬一塊玻璃板遮蓋的一個垂直的間隔(深側(cè)),甚至是在母親站在一旁或?qū)γ娌粩喙膭畹那闆r下也不會從深側(cè)爬過去。在一項實驗中,七到十一個月大的嬰兒中,約有半數(shù)愿從深側(cè)爬到媽媽身邊,但所有十三個月大或更大的嬰兒,沒有一個愿從深側(cè)爬過去。歲數(shù)越小的嬰兒越是相信他們的觸覺:他們輕拍并舔舔玻璃板后,絲毫不考慮視覺證據(jù),就開始在“峭壁”邊緣爬行。歲數(shù)較大的嬰兒由于已經(jīng)開始更多地生活在視覺世界中,看上去像是認為,“如果看上去有危險那就是有危險,不管我的手告訴我的是什么。”  從太古時代起人們就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地方。幼兒可能會不慎失足掉人其中被淹沒。他們是否會顯示出一種對水的自然恐懼?他們有時在被帶到海邊時確實顯露出恐懼的表情,尤其是在波浪翻滾直撲腳下而來時。這些恐懼有些看上去是自發(fā)的和不學而來的。當然,這樣的不安也許是由涌動的波浪和碰撞的聲響促成的。不過也有一些只有兩三歲大的兒童看上去對大海和下人水中一點也不害怕。沒有持續(xù)一致的證據(jù)表明,像這樣巨大的水體會在孩童中引起驚慌?! ‘斎?,許多具體的恐懼都是習得的,并在不同的文化之間有所不同。如果我們關(guān)注自然特性,自然環(huán)境中有哪些一般特點有可能引發(fā)/觸發(fā)兒童的危險感呢?我們可以肯定地指出的只有動物和黑暗。我們先來看一下動物的情形。在生命的最初八個月里,極少會有孩子害怕動物,但在那之后,對動物的恐懼就會變得越來越明顯,一直到五歲這一恐懼才會減淡。是什么使得孩童會覺得動物是危險的?要想得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并非輕而易舉。突然移動是一方面,年小的幼兒常會疑惑不解地看著青蛙,因為青蛙會出乎意料地突然跳起。大的毛茸茸的動物,則會因其龐大的尺寸和奇怪的外形而讓人不安。一個小事件,像被牽狗的皮帶絆倒,可能會使兒童對待犬科動物的態(tài)度從先前的謹慎小心變?yōu)樯钌畹目謶?。孩子們通過他們的推論能力,學會對動物的恐懼。他們被帶到動物園,在那里他們看上去玩得非常開心。不過,他們注意到,動物園的動物都關(guān)在籠子里,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jié)論:動物是危險的。那么,為什么鄰居家的狗可以隨意走動呢?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無邊的恐懼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看了這本書才知道 什么恐懼 它從何而來 讀起來還是很有意思的 老師推薦的 呵呵
  •   100減50,果斷入手~
  •   段義孚的書好難買。希望你們趕緊把那本也補上
  •   內(nèi)容不錯,值得看看
  •   書內(nèi)容何字亮都很好!
  •   書還行,但自己還未看出門道
  •   段的文采真好 很喜歡 希望有新作
  •   正在慢讀。好書
  •   有空看一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