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唐鉞 頁數(shù):312
Tag標簽:無
前言
本書是講西方心理學發(fā)展史,自古代希臘到20世紀40年代止;有時也說到194Q年以后的事,那只是附帶提到的。這里只講西方心理學的一般方面的歷史,不講心理學的特殊部門,如兒童心理學、病理心理學的歷史,并且心理學的各種應用科目,如教育心理學、勞動心理學、法律心理學等等的歷史都不包括在內(nèi)。換言之,本書是講西方心理學通史(有的地方好像是講到特殊部門的歷史,那是因為這種見解已成為心理學界全體的論題。例如精神分析,所以必須講到,這不是特殊部門的歷史,這是講通史)。西方心理學通史是一個地域的心理學通史。它的任務與一切心理學通史相同。簡要地說,它有下列兩個任務。第一要講述在西方歷史上正確的心理觀與不正確的心理觀斗爭的過程。所謂正確的心理觀,當然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心理觀,簡單地說,這就是認為心理是高度組織的物質(zhì)(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實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而被反映的物質(zhì)界是第一性的,但心理對物質(zhì)界有反作用。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作為北京大學心理專業(yè)“西方心理學史”課程的講稿,是我國最早的一本自編的西方心理學史教材。本書重點闡述了從古希臘到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主要學派的對立和爭論,以及每個時代最有代表的重要見解和發(fā)現(xiàn),全面分析了心理學在主要國家中的學科發(fā)展以及各個分支的走向;幾十年來一直是心理學界的首選經(jīng)典讀物。
作者簡介
唐鉞(1891—1987),北京大學教授,我國心理學的奠基人,著名翻譯家。
書籍目錄
前言 第一章古代前期西方的心理學觀念 一、從米利都學派到埃利亞學派 二、古希臘奴隸主民主制繁榮時期的心理學觀念 三、古希臘醫(yī)學中的心理學觀念 四、普羅泰哥拉和蘇格拉底 五、柏拉圖 六、亞里士多德 第二章古代后期和中世紀西方的心理學觀念 一、古代后期的心理學見解 二、古代后期的醫(yī)學與心理學的生理基礎問題 三、基督教約束下的心理學觀念 第三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一、)——文藝復興時期 一、新興科學及其與宗教的斗爭 二、達·芬奇、特勒肖、斐微斯的哲學科學思想及心理學見解 第四、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二、)——十七世紀的法國和荷蘭 一、十七世紀的法國 二、十七世紀的荷蘭 第五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三、)——十七世紀的英國和德國 一、十七世紀的英國 二、十七世紀的德國 第六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四、)——十八世紀的英國 一、巴克萊和休漠 二、哈德烈 三、蘇格蘭派 第七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五、)——十八世紀的法國 一、十八世紀法國思想家的哲學和社會思想 二、當時的感覺主義心理學和教育思想 三、兩個早期的生理心理學者 第八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六、)——十八世紀的德國 一、伏爾夫 二、提頓斯 三、康德 第九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七)——十九世紀初期的蘇格蘭學派及聯(lián)想主義 第十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八)——十九世紀初期的德國心理學 第十一、章近代西方心理學(九)——實驗心理學的醞釀時期 第十二、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十)——十九世紀中葉及其后的英國心理學 第十三、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十一、)——實驗心理學成立時期的西歐內(nèi)容心理學 第十四、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十二、)——實驗心理學成立時期的西歐機能心理學 第十五、章近代西方心理學(十三、)——美國心理學的興起 第十六、章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派(一、)——構造主義與機能主義 第十七章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派(二、)——行為主義 第十八章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派(三、)——完形主義及心理學的場論 第十九章現(xiàn)代西方心理學派(四、)——精神分析及相關學派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阿奎那以前,基督教的正統(tǒng)派對于普遍性問題,是實在論者。這是因為好些教條需要實在論來支持,例如,原始罪惡的信條;假設如唯名論者所說,普遍性只有詞語,并不實在,只有個別的是實在,那么,就有理由說亞當?shù)淖飷翰荒軅鞯胶蟠娜魏稳?,也有理由說羅馬教會不高于各國的分會和教徒個人,沒有使后者服從的權威。阿奎那則對新起的重視感官經(jīng)驗和個別事物的科學傾向讓步,采取調(diào)和的論點,認為普遍性作為諸多個別事物的本質(zhì),是存在于個別事物之中(亞里士多德的看法),作為人從個別事物抽象而得的概念是在人心之中,是后于事物的,但作為上帝心中的觀念,是先于事物的。可是他也不同意柏拉圖認為普遍性是離開任何心靈而獨立存在的說法。阿奎那認為一切知識從感官經(jīng)驗來;人初生時心是空白的;特殊感官供給材料,共同感官把它們整合起來,然后理性抽出普遍的形式。這基本是采取亞里士多德的學說。由于意大利城市經(jīng)濟最先發(fā)達,所以意大利起了先進的歷史作用。這個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在藝術、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各方面都有新穎的、杰出的、豐富的成就。意大利富有古代文化的紀念物,因此意大利人對于古代文化的回憶也比西歐其他國家人更為鮮明。在這個新興資產(chǎn)階級要擺脫封建統(tǒng)治和天主教會的壓制,過現(xiàn)世生活,自然而然地會重新把眼光回到古代希臘、羅馬人的文化上去。所以人文主義運動最先起源于意大利。在14世紀,意大利的人文主義者已經(jīng)開始搜羅古代希臘羅馬人著作的手寫本。如上文所說,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入所謂“異教徒”之手,許多希臘學者都帶著古代寫本到意大利各大城市去,就更加促進了人文主義運動的開展。這個時期的人文主義運動中最杰出的人物是達·芬奇。達·芬奇的思想基本上是唯物主義的,他對心理學也有重要的貢獻。達·芬奇生于佛羅倫薩附近的芬奇鎮(zhèn);父親是佛羅倫薩的律師,母親是農(nóng)民。他最初學繪畫,后來也研究哲學、自然科學,并設計許多機械。他在各處工作(主要在米蘭),死于法國。達·芬奇有多方面的天才:是運動家、音樂家,又長于雕刻、建筑、水力和土木工程、軍事工程,對于光學、透視學、天文學、地質(zhì)學、生理學、心理學、哲學都有貢獻,雖然人們最注意的是他的繪畫作品。達·芬奇的世界觀近于泛神論。他認為世界是機械的,但又是活的;無機物也有生命:地是活的,水是地的血液。他的整個思想極接近唯物主義。達·芬奇堅信自然界一切現(xiàn)象都按照客觀的規(guī)律進行這個唯物主義觀點。他用這個觀點反對神學和迷信。他還信奉基督教,但反對天主教會的精神壓制,反對僧侶的腐化生活,反對教會出賣免罪書。他不信對圣母圣僧的崇拜,不信舊約中洪水的故事,不信耶穌是神。他也反對占星術和煉丹術。他反對雙重真理論,以為只有科學是真理。他以為“我們的全部知識都是從感覺開始”。他認為如果感覺的證據(jù)可疑,那么,沒有感覺證據(jù)的上帝的存在就更加可疑了。他這個意思不是說自己不信上帝,是強調(diào)感性經(jīng)驗的重要。達·芬奇注重從感性經(jīng)驗來研究自然界,特別注意實驗。但他并不忽視理論研究的重要性,不過認為科學的結論與概括必須從感性經(jīng)驗開始。在他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xiàn)經(jīng)驗論與唯理論對立的趨勢。他認為理論的與應用的科學都必須運用數(shù)學,因為自然界遵循可以用數(shù)學表示的規(guī)律。達·芬奇認為科學應該解決民生的實際問題。由于這個原因,他曾有制造降落傘、飛機、腳踏紡車的思想;在軍事和水利工程上也有不少發(fā)明。達·芬奇在心理學和生理學上都卓有成就。他由研究繪畫與雕刻的原理引申到研究透視學、“陰陽”畫法、人體解剖、肌肉動作的生理、顏面表情的動作。他研究眼睛的構造和機能,他又研究過視神經(jīng)。他親身解剖過人體,把人體的各部分與動物身體的部分作比較。他主張畫家應該向自然事物學習。
后記
這部書是作為西方心理學史的講稿(北京大學心理專業(yè)高年級的課)而寫的,中間經(jīng)過七八次的大修改,小修改的次數(shù)就更多了??墒?,現(xiàn)在看起來,還是缺點很多;但是為了某些原因,不能不將這部稿重寫一遍后作個結束。本書最初大部分依據(jù)第二手材料寫成,寫成之后曾盡可能找到歷史人物的原著核對。這個工作做得并不夠好:一來由于編者能力有限。二來因為文獻不足,不僅原著者的全集很少,并且單行本也不夠多;因此也利用了一些選集和選譯本。三來,就是看到了原著,也會還有錯誤,因為編者對原著的了解未必都正確。本書中所述的歷史事實,雖然編者力求無誤,但仍然只是一個希望,假如還有錯誤,切懇讀者指正。由于第二手材料都是從與我們不同的觀點選擇的,所以很難從它得到我們認為合用的材料。因此,這個書稿是由許多書中的零零碎碎的歷史材料集合來的,這樣“東云一鱗,西云一爪”的拼合當然有成不了一條龍的危險。這部書稿除了其他缺點之外,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
編輯推薦
《西方心理學史大綱》:心理學有一個長期的過去、一個短期的歷史和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