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郭錫良、 魯國堯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07出版) 作者:郭錫良,魯國堯 著 頁數(shù):230
內(nèi)容概要
《中國語言學(第4輯)》主要內(nèi)容簡介:古漢語“來”類動詞詞匯使役句和句法使役句的語義差異、被動式帶補語的歷時發(fā)展——以“被”字句為例、馬貝加假設連詞“脫”的來源、從中西對比看漢語的“語法、讀《論語》札記、魏晉南北朝習語考辨(二則)等。
書籍目錄
諧聲系列和上古音儲泰松今本《釋文》引《切韻》《玉篇》考敦煌文獻中“佛頂尊勝陀羅尼”藏漢文本對音初探《證“(詩經(jīng))押韻”》運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存在的問題漢語的音步和節(jié)奏從構式看語塊古漢語“來”類動詞詞匯使役句和句法使役句的語義差異被動式帶補語的歷時發(fā)展——以“被”字句為例馬貝加假設連詞“脫”的來源從中西對比看漢語的“語法讀《論語》札記魏晉南北朝習語考辨(二則)訓詁述疑三則“愚蠢”的“蠢”字音義演變考黃侃學術在武漢大學的傳承與發(fā)展關于“渭陽”式典故詞的標號問題——二十四史標號研究舉隅《漢語官話方言研究》前言論層次漢語文獻方言學及研究[筆談]關于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中調(diào)整語言類二級學科的建議關于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中調(diào)整語言類二級學科的建議武漢語言學學科建設研討會的聯(lián)合發(fā)言思想的危機與漢語言文字學科[轉(zhuǎn)載]一代語言學宗師——為紀念王力先生逝世二十周年而作重溫朱德熙先生的教導——為紀念朱德熙先生逝世十周年而作《中國語言學》第一、二、三輯篇目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事實上,前三者是口輔音,后者是鼻輔音。可見,諧聲通例的探討很有意義,高本漢率先提出“諧聲原則”的概念,厥功甚偉。光研究諧聲通例很有缺陷:它忽視了同中之別,會丟失大量的反映古代語音的可貴信息。不同的諧聲系列,在造字的時候,對實際讀音的反映,有的忠實度要高,有的要低,不可一概而論。例如從諧聲通例來說,幫滂並常?;ブC;從諧聲特例來看,有的諧聲系列并非互諧,而是獨自諧聲:從“封”聲的字都是幫母,從“著”聲、“伏”聲的字都是並母等等都是??梢?,諧聲特例的探討同樣很有意義,它能揭示哪些諧聲系列反映實際讀音的忠實度高,能看出在造字時哪些音類自成一類。諧聲通例和特例都說明,盡管同一諧聲系列的漢字造于不同的時代,但是在造某一個具體字時,絕大多數(shù)諧聲系列能保持音同或音近;很多諧聲系列,即使各個字語音都發(fā)生了變化,變化后的整個諧聲系列仍然音同或音近。上古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諧聲系列,絕大多數(shù)都合乎諧聲通例。在上古韻部方面,段玉裁提出的“同諧聲者必同部”是就符合諧聲通例的字說的,基本合乎事實。聲母方面,高本漢提出“通共說起來,諧聲字當中大概有五分之四的字,它們的音的三要素(就是聲母、主要元音、韻尾輔音)都是大致跟諧聲部分的音相合的”(212頁),也有他的根據(jù),基本合乎事實。多少年來,人們從諧聲系列中探討上古音,特別是上古聲母,往往只注意諧聲通例,忽視了諧聲特例,對反映上古語音的諧聲系列的信息捕捉得很不夠,利用極為有限的信息去研究上古聲母和介音等,不免帶來大量的揣測。這對古音研究帶來消極影響,因此既需要研究諧聲通例,更需要研究諧聲特例。
編輯推薦
《中國語言學(第4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