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7-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英) 斯道雷 頁數(shù):310 譯者:常江
Tag標簽:無
前言
欣聞北京大學出版社即將出版《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一書的中文版,倍感榮幸。至此,本書已擁有中文、朝鮮文、西班牙文與烏克蘭文等多種語言版本。對我而言,能在中國最杰出的學術出版機構發(fā)表作品,堪稱幸運。本書初版于1993年,及至第五版,其篇幅已經(jīng)“擴張”了近一倍。比起17年前的第一版來,第五版顯然更加豐富與完善。這些年來,我堅持不懈地對本書進行修訂與更新,而我作出的最大改進莫過于論述焦點的改換,原因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愈發(fā)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寫一本怎樣的書。因此,若你曾讀過先前的版本,經(jīng)由比較便不難發(fā)現(xiàn)第五版的優(yōu)勢與長處。寫作本書的目的始終在于從歷史與理論的視角出發(fā),為研習者介紹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批判性關系。除此之外,本書還可被視為一部文化研究的導論性著作,因我本人即是一位文化研究學者,采納的方法亦是文化研究的方法。換言之,探討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之關系有多種方式可供選擇,而我選擇了文化研究的視角。不過,這一視角并非面面俱到,因為文化研究源頭眾多、傳統(tǒng)紛雜。具體到我的著作中,主要的理論來源則是雷蒙德-威廉斯的著作及其引領的后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在此傳統(tǒng)之中,文化與權力的關系被視為研究的首要問題,本書的第四章與第八章對后馬克思主義進行了簡明扼要的介紹。我真誠地希望中國的讀者們喜愛這本書。我曾九次造訪中國,每一次都受到熱情的款待。假若本書的價值能及上我在中國快樂體驗的一半,我便已然心滿意足。能夠擁有你們作為我的讀者,是我莫大的榮耀。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約翰·斯道雷所著之經(jīng)典教材,在西方學界經(jīng)久不衰,是公認的媒介與文化研究領域最為權威的綜述性著作之一。本書對文化研究這一學科的歷史、傳統(tǒng)及當下的發(fā)展現(xiàn)狀做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廣泛涉獵文化主義、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等諸多重要的社會科學思潮,梳理國際學界對這一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足文化研究、媒介研究、大眾傳播學、文藝批評以及新聞學等領域內(nèi)學者與研究生閱讀、參考的重要文獻。本書是原著最新版的中譯本。
作者簡介
約翰·斯道雷(John Storey)是媒介與文化研究領域知名學者,現(xiàn)任英國桑德蘭大學媒介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文化理論與文化史、電影與文化記憶、消費與日常生活等等。斯道雷教授曾多次訪問中國,他的作品對中國文化研究的學科建設產(chǎn)生過較大影響。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何為大眾文化 文化 意識形態(tài) 大眾文化 作為“他者”的大眾文化第二章 “文化與文明”傳統(tǒng) 馬修·阿諾德 利維斯主義 美國的大眾文化:一場戰(zhàn)后大討論 其他人的文化第三章 文化主義 理查德·霍加特:《識字的用途》 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分析” E.P.湯普森:《英國工人階級的構成》 斯圖亞特·霍爾與派迪·維諾:《大眾藝術》 當代文化研究中心第四章 馬克思主義 經(jīng)典馬克思主義 法蘭克福學派 阿爾都塞主義 霸權 后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研究第五章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 拉康精神分析學說 電影精神分析 斯拉沃熱·齊澤克與拉康式幻想第六章 結構主義與后結構主義 費爾迪南·德·索緒爾 克勞德·列維一施特勞斯、威爾·賴特與美國的西部電影 羅蘭·巴爾特:《神話學》 后結構主義 雅克·德里達 話語與權力:米歇爾·??隆∪俺ㄒ暀C制第七章 性別與性取向 女性主義 電影中的女性形象 解讀言情小說 《觀看(豪門恩怨)》 解讀女性雜志 男性研究與男性氣質(zhì) 酷兒理論第八章 “種族”、種族主義與表征 “種族”與種族主義 種族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歷史淵源 東方主義 反種族主義與文化研究第九章 后現(xiàn)代主義 后現(xiàn)代狀況 20世紀60年代的后現(xiàn)代主義 讓一弗朗索瓦·利奧塔 讓·鮑德里亞 弗雷德里克·詹明信 后現(xiàn)代流行音樂 后現(xiàn)代電視 后現(xiàn)代主義與價值多元主義 ……第十章 大眾政治注釋參考文獻譯名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插圖:歸根結蒂,女人的一切存在意義就在于她們擁有與男人不同的性別……盡管男性的目光始終停留在女性身上,但在他們心里卻又同時拒斥著女性的形象:她們沒有陰莖,會給自己帶來對閹割的恐懼,進而也就會剝奪快感……于是,女性就成了一種符號,她們被展示在男性面前;男性則是觀看行為的主動控制者,他們從對女性的凝視中獲取快感。而同時,沒有陰莖的女性又使男性時刻處于閹割焦慮狀態(tài)中,這種焦慮從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始終存在著。(13)為了挽救快感,也為了逃避原始的閹割情結帶來的威脅,男性無意識可以通過兩條途徑抵達“安全的彼岸”。第一種逃避的方式是細致審視創(chuàng)傷發(fā)生的原初時刻,這種方式常常導致“對負罪感的貶斥、懲戒與救贖”(同上)。墨維舉例指出,黑色電影的敘事方式就是一種典型的焦慮控制方法。第二種逃避方式則是“以偶像崇拜的對象(fetishobject)來替代被凝視的女性對象,或者將被凝視的女性對象轉(zhuǎn)化為崇拜的偶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化解閹割焦慮帶來的危險,進而也就實現(xiàn)了心安理得”(13-14)。墨維舉例:“對女明星的瘋狂崇拜行為……就是偶像崇拜式的窺視欲試圖在內(nèi)部建立客體肉身之美的一個過程;經(jīng)此,被窺視的女性對象變成了一個自給自足之物,她帶給男性觀眾的閹割焦慮也就不復存在了?!保?4)于是,觀眾對電影中女性的窺視就不必再通過影片中男演員的目光來完成了;大量的鏡頭開始以觀眾的第一視角直接拍攝女性身體(常常聚焦于女性身體的某些特殊部位),并通過此種未經(jīng)介入的方式為男性窺視者制造出一種純粹的色欲景觀。墨維得出結論:必須摧毀大眾電影的快感,將女性從種種剝削和壓迫中解放出來,不再扮演“(主動)男性凝視之(被動)原料”的角色(17)。她贊同布萊希特的電影制作革命的主張,反對讓電影繼續(xù)“醉心于滿足男性自我的神經(jīng)官能需求”(18)。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打破影片的虛幻性,顯露攝像機的物質(zhì)存在,并在觀眾中營造一種“辯證而富有激情的疏離感”(同上)。更重要的是,“女性自身的形象總是被利用來營造這種疏離感(成為男性凝視的對象),因此她們只能帶著傷感的悔意來看待傳統(tǒng)電影形式的消亡”(同上)。
編輯推薦
《文化理論與大眾文化導論(第5版)》:未名社科·媒介與社會叢書(翻譯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