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辛東生 編 頁數(shù):284
內(nèi)容概要
《汽車機械基礎》根據(jù)高職院校汽車類專業(yè)的教學實際,結合汽車領域的職業(yè)要求而編寫。全書共分四篇:第一篇機械識圖,主要介紹制圖基本標準、投影基礎、機件的常用表達方法、常用件的畫法、零件圖、裝配圖等內(nèi)容;第二篇工程力學,主要介紹靜力學和材料力學的基礎知識;第三篇汽車運用材料,主要介紹汽車用金屬材料的性能、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復合材料等內(nèi)容;第四篇汽車常用的傳動機構(包括機械、液壓兩類傳動),主要介紹汽車常用零部件和機構以及各種傳動的相關內(nèi)容。每章課后均附有思考與復習題,可幫助學生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各章所涉及的內(nèi)容及重點?! 镀嚈C械基礎》適合作為各類高職院校汽車相關專業(yè)學生的教材和教師的閱讀參考書,同時也可作為相關行業(yè)崗位培訓或自學用書。
書籍目錄
第一篇 機械識圖第1章 機械制圖基礎知識1.1 圖紙幅面和格式(GB/T 14689—2008)1.2 標題欄(GB/T 10609.1—2008)1.3 比例(GB/T 14690—1993)1.4 字體(GB/T 14691—1993)1.5 圖線及應用1.6 尺寸標注(GB/T 4458.4—2003)思考與復習題第2章 點、線、面的投影2.1 投影法的分類2.1.1 中心投影2.1.2 平行投影2.2 三視圖的形成與投影規(guī)律2.2.1 三視圖的形成2.2.2 三視圖之間的關系2.2.3 三等關系2.3 點的投影2.3.1 點的三面投影2.3.2 點的三面投影與直角坐標系的關系2.3.3 點的投影規(guī)律2.3.4 兩點間的相互位置2.3.5 重影點及其可見性2.4 線的投影2.4.1 一般位置直線的投影2.4.2 投影面平行線的投影2.4.3 投影面垂直線的投影2.5 平面的投影2.5.1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2.5.2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2.5.3 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2.6 基本幾何體的投影2.6.1 平面立體2.6.2 曲面立體2.7 組合體視圖識讀2.7.1 組合體各部分之間的表面連接關系2.7.2 組合體的形體分析2.7.3 組合體視圖的識讀思考與復習題第3章 機件常用的表達方法3.1 視圖3.1.1 基本視圖3.1.2 向視圖3.1.3 局部視圖3.1.4 斜視圖3.2 剖視圖3.2.1 剖視圖的概念3.2.2 剖視圖的標注(GB/T 17452—1998)3.2.3 剖視圖的類型(GB/T 17452—1998)3.2.4 剖切平面的類型 3.3 斷面圖3.3.1 斷面圖的概念(GB/T 17452—1998)3.3.2 斷面圖的類型(GB/T 17452—1998)3.4 其他表達方法3.4.1 局部放大圖3.4.2 簡化畫法思考與復習題第4章 常用件畫法4.1 螺紋與螺紋連接(GB/T 4459.1—1995)4.1.1 螺紋的基礎知識4.1.2 螺紋的規(guī)定畫法4.1.3 螺紋的標注4.1.4 螺紋緊固件及連接的畫法4.2 鍵、銷及其連接4.2.1 鍵的類型及其連接4.2.2 銷及其連接4.3 齒輪4.3.1 齒輪的種類4.3.2 直齒圓柱齒輪各部分的名稱4.3.3 直齒圓柱齒輪的規(guī)定畫法4.4 彈簧4.4.1 彈簧的種類4.4.2 彈簧的畫法4.4.3 裝配圖中彈簧的畫法4.5 滾動軸承4.5.1 滾動軸承的代號4.5.2 滾動軸承的畫法思考與復習題第5章 零件圖5.1 零件圖的概念5.1.1 零件圖的內(nèi)容5.1.2 零件結構形狀的表達5.2 零件圖的技術要求5.2.1 表面結構(GB/T 131—2009)5.2.2 公差與配合(GB/T 1800.1—2009)5.2.3 3幾何公差(GB/T 1182—2008)5.3 識讀典型零件圖5.3.1 零件圖的識讀方法和步驟5.3.2 軸套類零件5.3.3 輪盤類零件5.3.4 叉架類零件5.3.5 箱體類零件思考與復習題第6章 裝配圖6.1 裝配圖的作用和內(nèi)容6.1.1 裝配圖的內(nèi)容6.1.2 裝配圖的表達方法6.2 裝配圖的識讀6.2.1 識讀裝配圖的方法、步驟6.2.2 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思考與復習題第二篇 工程力學第7章 靜力學基礎7.1 靜力學基本概念7.1.1 力的概念7.1.2 剛體的概念7.1.3 力矩的概念7.1.4 力偶的概念7.2 靜力學公理7.2.1 二力平衡公理7.2.2 加減平衡力系公理7.2.3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公理7.2.4 力的平行四邊形公理7.2.5 三力平衡匯交定理7.3 約束與約束反力7.3.1 柔索約束7.3.2 光滑接觸面約束7.3.3 光滑鉸鏈約束7.3.4 固定端約束7.4 受力分析與受力圖7.5 平面力系7.5.1 平面匯交力系7.5.2 平面力偶系7.5.3 平面一般力系7.6 摩擦7.6.1 滑動摩擦7.6.2 摩擦角與自鎖思考與復習題第8章 材料力學基礎8.1 桿件變形的基本概念8.1.1 變形固體8.1.2 材料力學基本假設8.1.3 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8.2 桿件的拉伸和壓縮8.2.1 拉伸和壓縮的概念8.2.2 拉伸(壓縮)內(nèi)力8.2.3 拉伸(壓縮)應力8.2.4 拉伸(壓縮)變形與胡克定律8.2.5 強度計算8.3 桿件的剪切和擠壓8.3.1 剪切8.3.2 擠壓8.4 圓軸的扭轉(zhuǎn)8.4.1 扭轉(zhuǎn)的概念8.4.2 圓軸扭轉(zhuǎn)時的外力偶矩和扭矩8.4.3 圓軸扭轉(zhuǎn)時的應力8.4.4 圓軸扭轉(zhuǎn)時的強度條件8.5 直梁的彎曲8.5.1 平面彎曲的概念8.5.2 梁橫截面上的內(nèi)力8.5.3 純彎曲梁橫截面上的正應力8.5.4 梁的彎矩強度計算思考與復習題第三篇 汔車運用材料第9章 汽車運用材料9.1 金屬材料的性能9.1.1 材料的力學性能9.1.2 材料的其他性能9.2 金屬材料9.2.1 碳鋼9.2.2 合金鋼9.2.3 鑄鐵9.2.4 有色金屬及其合金9.3 非金屬材料9.3.1 高分子材料9.3.2 陶瓷材料9.3.3 復合材料思考與復習題第四篇 汔車常用的傳動機構第10章 平面連桿機構10.1 平面機構的組成及運動分析10.1.1 機器10.1.2 機構10.1.3 零件與構件10.1.4 運動副及其分類10.1.5 機構的組成10.1.6 機構運動簡圖10.2 平面連桿機構10.2.1 平面連桿機構的特點及應用10.2.2 鉸鏈四桿機構10.2.3 鉸鏈四桿機構的演化10.2.4 平面四桿機構的特性10.3 凸輪機構10.3.1 凸輪機構的組成及特點10.3.2 凸輪機構的分類10.3.3 凸輪機構的運動過程10.3.4 從動件的常用運動規(guī)律思考與復習題第11章 汽車常用機械零件11.1 軸11.1.1 軸的分類11.1.2 軸的結構設計11.1.3 軸的常用材料11.2 軸承11.2.1 滑動軸承11.2.2 滾動軸承11.3 離合器、聯(lián)軸器和萬向節(jié)11.3.1 離合器11.3.2 聯(lián)軸器11.3.3 萬向節(jié)11.4 常用連接件11.4.1 螺紋連接11.4.2 鍵連接11.4.3 銷連接思考與復習題第12章 帶傳動及鏈傳動12.1 1帶傳動12.1.1 帶傳動的特點12.1.2 帶傳動的分類及應用12.1.3 普通V帶與帶輪的結構及材料12.1.4 帶傳動的彈性滑動及傳動比12.1.5 帶傳動的主要失效形式12.1.6 帶傳動的張緊、安裝和維護12.2 鏈傳動12.2.1 鏈傳動的特點和應用12.2.2 滾子鏈的結構及標記12.2.3 鏈傳動的布置12.2.4 鏈傳動的潤滑思考與復習題第13章 齒輪傳動13.1 齒輪傳動的特點與類型13.1.1 齒輪傳動的特點13.1.2 齒輪傳動的類型13.2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13.2.1 漸開線的形成及其性質(zhì)13.2.2 齒輪各部分的名稱13.2.3 齒輪的基本參數(shù)13.2.4 漸開線齒輪的嚙合特點13.2.5 漸開線齒輪的正確嚙合條件13.2.6 漸開線齒輪連續(xù)嚙合條件13.2.7 齒輪的失效形式及常用材料13.2.8 齒輪的結構13.3 斜齒圓柱齒輪13.3.1 斜齒輪傳動的特點及應用13.3.2 斜齒圓柱齒輪的主要參數(shù)及幾何尺寸13.3.3 斜齒輪傳動的正確嚙合條件13.4 直齒圓錐齒輪13.4.1 圓錐齒輪傳動的特點13.4.2 圓錐齒輪的傳動比13.4.3 直齒圓錐齒輪的正確嚙合條件13.5 蝸桿傳動13.5.1 蝸桿傳動的特點13.5.2 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shù)13.6 輪系13.6.1 輪系的類型13.6.2 輪系的功用13.6.3 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13.6.4 周轉(zhuǎn)輪系傳動比的計算思考與復習題第14章 液壓傳動14.1 液壓傳動基礎知識14.1.1 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14.1.2 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組成及圖形符號14.1.3 液壓傳動的基本概念14.2 液壓元件14.2.1 液壓動力元件14.2.2 液壓執(zhí)行元件14.2.3 液壓控制元件14.2.4 液壓輔助元件14.3 液壓傳動實例14.4.1 汽車電控液壓懸架系統(tǒng)14.4.2 液壓動力轉(zhuǎn)向系統(tǒng)思考與復習題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