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小說史

出版時間:2010-2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英]亞當·羅伯茨,Adam Roberts  頁數(shù):376  譯者:馬小悟  
Tag標簽:無  

前言

科幻小說是一個太大的主題,很難面面俱到地呈現(xiàn)在一部批評史中,即使是在這部容許較大篇幅的書中,也很難做到。想要尋求更大綜合性解釋的讀者,可以去參考約翰·克魯特(John Clute)和彼得·尼克斯(Peter Ni.cholls)的大部頭《科幻小說百科全書》(Ency clopediaof Science Fiction)。本書并不是對科幻小說這一文學類型的完全敘述,而僅僅是將“幻想”文學(“fan.tastic”1iterature)——我們現(xiàn)在稱之為科幻小說——從它誕生的最早時代聯(lián)接到當代的一種嘗試。本書的大多數(shù)篇幅涉及中篇或長篇小說——它們是科幻小說的主要形式,當然短篇小說、電影、電視、漫畫和其他文化作品形式所占的成分在晚近越來越多。作為一部批判史,本書當然也有自己的特定工作。筆者希望避免沉悶的行文,不過我的討論并不是完全中立的——雖然作為純粹中立的批判性討論還是存在的。這里,我先把我的觀點概述出來,這樣讀者們就能夠做好心理準備,帶著或同感或反對的觀念框架來讀這本書。我認為,我們現(xiàn)在稱之為科幻小說的文學類型,起源于古希臘小說中的幻想旅行作品;凡爾納的奇異旅行(voyagesex traor dinaires)這個詞匯我發(fā)現(xiàn)最適合于用來描述這些文本。帶著幻想插曲(這意味著不可能的或者奇幻的)的旅行或者冒險的敘事,通常是古代文化中最受歡迎的文學形式:史詩提供了許多例子,比如奧德修斯遇到庫克洛佩斯“和喀耳刻”——后者將奧德修斯的手下變成豬。由于古希臘人的文化傳統(tǒng)中旅行探索占重要地位,因此這一文學類型并不是令人驚異的文化發(fā)展。我認為,在古希臘眾多關于有趣的長途航?;蛘哧懮习仙娴挠洈⒅?,有一種奇異旅行的文學類型:在天空中的旅行,尤其是旅行到其他星球。

內(nèi)容概要

這是關于科幻小說起源和發(fā)展的第一部全面的批判史。本書從文學史、宗教史和思想史的多重角度考察了科幻小說在古希臘的先驅,在17世紀宗教改革時期的再度橫空出世,在18、19世紀的風格流變,以及在20世紀如何登上文化巔峰——以小說、電影、電視到漫畫等各種風貌呈現(xiàn)全盛之勢。

作者簡介

亞當·羅伯茨,1965年生,科幻小說作家、評論家、學者,劍橋大學博士,現(xiàn)任倫敦大學英國文學教授。作為一名科幻小說作家,羅伯茨曾得到兩次阿瑟·C.克拉克獎的提名。他的另外一部科幻理論著作是ScienceFiction:the New Critical Idiom(2000)。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章 定義第二章 科幻小說與古代小說中斷期:400-1600年第三章 17世紀的科幻小說第四章 18世紀的科幻小說第五章 19世紀早期的科幻小說第六章 1850--1900年的科幻小說第七章 儒勒·凡爾納和H.G.韋爾斯第八章 20世紀早期的高雅現(xiàn)代主義科幻小說第九章 20世紀早期的通俗雜志科幻小說第十章 黃金時代的科幻小說:1940--1960第十一章 新浪潮科幻小說的影響第十二章 好萊塢科幻電影和電視(1960--2000)第十三章 70—90年代的科幻小說第十四章 20世紀末的多媒體、視覺及其他科幻后記 21世紀的科幻小說進一步參考書目重要科幻作品與科學進展年表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魔鬼們在地球與“惡魔”(1evania,月球)之間穿行。有時,魔鬼會帶上人類往返兩地。她叫下來一名魔鬼,然后和兒子一起用布蒙住頭(這是魔法約定所要求的),聽這一“來自月球的魔鬼”講述月球的真實情況。魔鬼的講述便占據(jù)了《夢》的第一部分的剩余篇幅。第二部分嵌入性敘事比起第一部分,更具講解性質。魔鬼講了他們怎樣趁著月食或者日食在月球和地球間穿梭。當發(fā)生月食——且必須是正食的時候,地球的錐形陰影觸及月球,魔鬼就可以利用這個陰影作為階梯到達月亮。魔鬼在飛行時,可以帶上人類,但是對于凡人來說,旅行是“無比艱巨的”,因為要忍受極端低溫和缺氧。魔鬼們通過體內(nèi)發(fā)熱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并通過把“濕海綿”放在人類嘴里來解決第二個問題,然后,魔鬼又介紹了一番月球的自然史。從月球角度看,天空中的主宰是地球,他們把地球叫做“Volva”。月球的自轉周期是一個月,繞地公轉周期也是一個月,這意味著,月球的半邊永遠面向地球,而半邊永遠背對地球。.面對地球的半邊月球,月球居民稱之為“下地半球”,另外半邊,被稱為“背地半球”。開普勒正確地直覺到,月球上溫度變化的極端,從連續(xù)兩周晝夜的嚴寒,到連續(xù)兩周白天酷熱——月球上的白天燥熱難當,居民們不得不躲入山洞避暑。缺少地球存在的背地半球大不同于下地半球,書中用噩夢一般的語言,描繪背地半球的生活:他們過著無定的生活,沒有穩(wěn)定住所。在夜晚,他們成群結隊游蕩在月球大地上,有些人的腿比我們見過的駱駝腿還要長,還有一些人在空中飛,另一些乘坐船中順流而下。絕大多數(shù)的背地人都長于潛水,能夠潛入水底休息。他們的皮膚厚實而多孔。在太陽的暴曬下,最外層的表皮會烤焦,夜晚來臨的時候,這層烤焦的表皮就像殼一樣蛻下。他們的樣子絕大多數(shù)像蛇。有些在正午陽光下無精打采。另外一些則在烈日里停止呼吸,等到晚上才活過來。下地半球的生活則沒那么混亂,人們根據(jù)地球的位置,安排休息。這個區(qū)域中的大部分都被云朵覆蓋。

后記

在翻譯這部《科幻小說史》的最后階段,大衛(wèi)·鮑伊的Space Oddity一直陪伴著我,它是太空時代人類的一首贊歌,也是一首哀歌。我們已經(jīng)可上九天攬月,但是本質上還是那么渺小的肉身——空間軌道上的湯姆上校與地球指揮中心失去了聯(lián)系,生命即將面臨灰飛煙滅,而與此同時,眼前繁星點點,他目睹了宇宙令人心碎的浩淼之美。歌中最后一聲聲的“can you hear me Mayor Tom”,毫無回音,只剩下電子脈沖的回響,這樣的對比,讓人浮想聯(lián)翩,也讓人想起電影《銀翼殺手》中,復制人貝迪在臨死前吟出詩一般的那番話:“我見過……你們?nèi)祟悷o法置信之事——我曾看見太空戰(zhàn)艦在獵戶星座肩旁受創(chuàng)熊熊燃燒。我曾目睹C射線群在唐懷瑟星門的黑暗中磷光閃耀?,F(xiàn)在,所有瞬間都在時間中稍縱即逝,一如落在雨中的淚水?!备砂倌陙恚祟惗嗝聪霋昝撨@易朽的肉身,實現(xiàn)靈魂的絕對自由。在現(xiàn)代社會之前,人類是有這樣的確信的。兩干多年前的蘇格拉底,可以那么平和地接受對他的宣判,取過鴆酒一飲而盡,因為對他來說,死亡只是一種重生,是對沉重肉體的擺脫。這樣的美夢,終于還是醒了。我們用自己的理性,用科學,讓自己醒了過來,告訴自己“宇宙的基本事實是氫,還有空空如也的空間。宇宙是重力、電磁和原子力,它們穿梭在荒涼的絕對真空中”。c.克拉克的《童年的終結》,還有庫布里克的電影《2001:太空漫游》都是在試圖為人類進化的終點找出一條想象性的通途,讓我們的夢可以延續(xù)。所以科幻小說,就像人類所有藝術形式一樣,都是互為主體的人類共同體所戮力營造的一座天使之城,對抗著宇宙間無盡的虛無。對我個人而言,將自己的時間轉換為一串串文字,也是對抗這種虛無的一種方式。2009年隨風而逝,而翻譯這部《科幻小說史》則是2009年給我留下的最美好回憶。作者亞當·羅伯茨幼時是科幻小說的超級粉絲,在劍橋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之后,現(xiàn)在任教于倫敦大學,常年講授后現(xiàn)代主義和科幻小說的相關文學課程。本書中,對于各種理論,羅伯茨皆能信手拈來,出入如無人之境,讓筆下分析的那些文本頓時生發(fā)出思想上的關聯(lián)度與歷史深度,實在令人嘆為觀止(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居然用康德的倫理學精彩解讀了阿西莫夫的機器人)。

編輯推薦

《科幻小說史》:同文館·小歷史系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科幻小說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5條)

 
 

  •   首先要強調一點,這本書百分百是一部規(guī)范的學術論著。也許有人要問,學術論著留給學術圈的人去讀好了,科幻迷湊啥熱鬧?但是,正如羅伯茨自己說的,科幻粉絲是一個龐大、熱切、聰慧并且各執(zhí)己見的讀者群,他們通常能言善辯、知識豐富且愿意提高自己的理論學術修養(yǎng)(最后一條是我自己加的~~笑)。對于這樣一個群體,閱讀一部學術化的史學論著并不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相反,對于在閱讀作品之余想引入一些學術性批判思考的科幻迷而言,本書絕對是必讀著作之一。因為本書的史學觀點會讓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不管你最后同不同意他的看法??苹妹蚤喿x這樣的著作,且不說你可以去裝裝資深逼,就說你自己去看各式各樣的(西方科幻)作品也會有一個新的框架性的視角。

      本書原名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我個人認為更應該翻譯成《科幻史》。因為盡管Fiction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直接理解為小說,但 Science Fiction 這個名詞本身已經(jīng)成為某個類型的藝術的名稱,比如有科幻文學(Science Fiction Litera***e)、科幻美術(Science Fiction Art)、科幻音樂(Science Fiction Music)、科幻影視(Science Fiction Movie)等,甚至還可以有科幻雕塑、科幻建筑、科幻舞蹈。即使在科幻文學范疇下,SF也可以用到不同的體裁,比如科幻小說、科幻戲劇(Science Fiction Drama)、科幻詩歌(Science Fiction Peotry)等等。作者在序言中就稱,雖然本書涉及的大部分是中長篇小說(short or long novel),但其他文化作品形式也有不少涉及,比如第十二章的科幻影視和第十四章的多媒體視覺和有聲科幻。但就我閱讀的感覺而言,這些部分是游離于作者整個科幻史學觀框架之外的,而且論述也并不特別專業(yè),因此成為可有可無的雞肋。如果譯者在所有“Science Fiction”地方都用“科幻小說”來翻譯,對于“小說”這個狹窄的文學體裁名稱有預設理解的讀者會在很多時候產(chǎn)生困擾。就比如十四章的“有聲科幻小說”一節(jié),明明談論的更多的是科幻音樂呀。
        
        本書的譯者(筆名馬小悟)其實就是本書編輯,他有比較深的人文學術訓練(哲學專業(yè)出身,研究中西思想史),因此能夠用“優(yōu)美得體”而又帶有學術性的漢語翻譯這本學術著作。無機指出了其中的一些翻譯錯誤,但瑕不掩瑜,本書的翻譯依然是第一流的。譯者認為作者帶著在學術界、主流文學界“為科幻小說正名”的心態(tài)在寫這本書。誠然作者在字里行間中對科幻粉絲的小圈子性作出一些批評(其實我覺得這個觀點倒無必要,如果沒有一些“圈子性”何來粉絲群體的維持和團結呢?當然更開放一點的心態(tài)也是需要的),但我覺得倒不必刻意這樣拔高。與其說“為科幻小說正名”,倒不如說是作者帶著開放的心態(tài)來表達自己的學術觀點,并把這本書最主要的目標讀者設定為非科幻迷的學術界人士。但對于我等想要增進科幻理論修養(yǎng)的科幻迷而言,這本書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全新視角,非常值得一讀!
  •   中國的科幻迷雖然總數(shù)不少,但占閱讀人口的比例還低,近年四川的科幻世界雜志社組織出版了一大批獲雨果獎、星云獎(或提名)的優(yōu)秀科幻小說,令廣大科幻迷大飽眼福,被視為功德無量之舉。而科幻文學研究及科幻文學史著作的出版,目前還乏善可陳,較好的科幻文學史譯作我僅見上海出的一種彩圖本,內(nèi)容頗豐富,但限于形制,文字量嫌少,論述未能全面展開。此冊《科幻小說史》多少滿足了我的需求,相信也會有總多其他的科幻文學愛好者喜歡“她”?!罅ν扑]!并期望今后能再讀到其他有特色的同類優(yōu)秀著作。
  •   這本書從來沒有讓我失望過,當然啦,也多虧了翻譯家們的辛苦工作??!
  •   掌故是需要了解,只要自己的精力夠用,興趣夠足。
  •   還不錯吧~~物有所值
  •   先買下來看看
  •   雖是粗粗的翻閱,未及深入,但手捧這本[科幻小說史]還是心中充滿喜悅,這本書好象是國內(nèi)第一本系統(tǒng)梳理世界范圍內(nèi)科幻小說創(chuàng)作的歷史,單憑這一點就該支持,本應該給五星,可北大出版社的印刷質量很難令人滿意,與這本書同系列的[異端簡史]我以前買過,這兩本書質量差不多,所以買過[異]的朋友要心中有數(shù),但[科]的內(nèi)文質量不錯,所以建議喜愛科幻或魔幻類小說的朋友們還是人手一冊吧,必竟是等了許多年的稀缺品種,雖然定價有點貴,可北大社從來就是這樣,牛,你沒辦法,呵呵,
  •   很全面!對于科幻愛好者或是相關研究都很有幫助!
  •   印刷質量還行,前幾頁翻譯的還可以
  •   因為我沒看下去
  •   個人觀點較濃,稱不上“史”
  •   視角獨特,挺不錯的,就是翻譯很郁悶
  •   第一次拿到破損了,很不高興,換了的完好。內(nèi)容很全面,但都是提要和概括性地描述。
  •   想必來買的都是經(jīng)過考察的。豆瓣上有一片很專業(yè)的對此書的點評。如果不能拿定主意的,不如去搜搜看。
  •   偏軟科幻比較多,且多數(shù)是羅列宏觀歷史,探討不夠深入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