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夏桂楣 頁數(shù):29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美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我們,它左右著我們的生命運動,提升著我們的人格境界,體現(xiàn)著我們的人生價值,完善著我們的精神理念。美所以是個“謎樣的東西”,說明它蘊涵著巨大的魅力……
書籍目錄
引言第一章 意識與無意識第二章 美的多變及其差異第三章 審美過程第四章 審美理想第五章 審美疲勞第六章 欣賞美學第七章 精神家園第八章 顧影自憐第九章 以丑為美的園林藝術第十章 服飾美學第十一章 生命因悲壯而崇高第十二章 愛情悲劇的社會意義第十三章 怪誕藝術提示第十四章 從生活到創(chuàng)作的藝術美第十五章 科學發(fā)展擴大著審美范疇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這樣看來,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候,很多行為全都產生于無意識之中,這話過分嗎?一點都沒有。然而,就藝術家的個體行為而言,情況還是有所區(qū)別的,羅伯特·韋斯伯格曾對患有狂躁疾病的作曲家羅伯特·舒曼進行過考察:舒曼在他狂躁年代的作曲數(shù)量固然比他在抑郁狀態(tài)下作曲的數(shù)量多得多,是12.3 比2.7 ;但在質量方面,狂躁年代的作品卻比抑郁時期要低。莫泊桑也是一位患有狂躁疾病的作家,他在狂躁時期寫作的數(shù)量固然不少,可哪一篇也沒有他處于平靜中寫作的《羊脂球》質量那樣高。他在精神癲狂的最后十年里所以非常喜歡一位叫艾米諾的女人,是因為艾米諾的到來,會給他帶一種鎮(zhèn)靜藥物。吃了這種藥,他便可以寫出質量很好的作品。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的無意識比比皆是。例如,一個人在臺上吹笛子,他的腳下卻在不由自主地點著拍節(jié);母親給孩子喂飯,她的嘴也在不由自主地嗡合著;一個打字員在電腦上打字,她的嘴里卻不停低聲地念叨著打出的內容等等。這些,都是在生活中所產生的簡單的無意識狀態(tài)。徐悲鴻自幼隨其父親徐達章學習中國的傳統(tǒng)繪畫,1917年他22歲時偕蔣碧薇赴日本東京研究日本美術,1919年又偕蔣碧薇赴法國留學八年。在法國,他師從著名畫家達仰學習素描和色彩,又入法國國家高等美術學校師從費拉孟學習油畫。1921年夏天,因戰(zhàn)爭原因得不到國內的資費,生活困難,至德國問學于柏林藝術學院院長康普。1923年重返巴黎人達仰畫室繼續(xù)學習,以油畫《老婦》首次入選法國國家美展。除此之外,一有閑暇,徐悲鴻就到法國的羅浮宮、德國的國家博物館和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各大博物館去臨摹世界名畫。徐悲鴻在藝術之都——法國巴黎,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在中國的著名畫家中,他和林風眠都是中西結合的典范。
編輯推薦
《美學改變我們》是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