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憲章

出版時間:2010  出版社: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英)J. C. 霍爾特  頁數(shù):511  譯者:畢竟悅,李紅海,苗文龍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大憲章》750年的歷史不是出版此書的唯一理由。對這部憲章最近的綜合性研究屬于麥克契尼(McKechnie),出版于1905年,修訂于1914年。自從麥克契尼以來,還做了許多工作,包括研究這部憲章以及出版對于恰當(dāng)?shù)乩斫狻洞髴椪隆泛苤匾呢斦鸷陀皶h(Curia Regis)的記錄。因而本書的一個目標(biāo)是,提供最新的對于這一問題的研究。但是并不遵循先前著作的模式。麥克契尼付出努力的那將近300頁的評注,不再實用。此外,它包含了通過之后的法律發(fā)展探究《大憲章》條款的法律家的進路。結(jié)果是一本富有學(xué)識的著作,但它并不總是與《大憲章》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例如,麥克契尼分配了更多篇幅描述《大憲章》第36章,關(guān)注相對微不足道的人身傷亡令狀,而不是規(guī)定返還國王侵占的財產(chǎn)的第52、53和55章。后面這些條款屬于約翰王和他的貴族反對者們之間最關(guān)鍵的問題。它們的實施把英格蘭拖入了內(nèi)戰(zhàn)。本書的進路不同于麥克契尼,因為本書是歷史學(xué)者而非法律學(xué)者的作品。其目標(biāo)是在英格蘭和歐洲12與13世紀(jì)的政治、管理和政治思想的背景中展現(xiàn)《大憲章》。在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我討論了《大憲章》之后的歷史的某些方面,但是本書主要是關(guān)于1215年的憲章及其隨后的重新發(fā)布,不恰當(dāng)?shù)乩斫馄淦鹪春彤?dāng)時的意義就無法理解其隨后的歷史。

內(nèi)容概要

  《大憲章(第2版)》提供了全新的和更加全面的索引。新版在許多方面不同于第一版。首先,增加了一章,名為“司法和司法管轄權(quán)”。這填補了第一版的空白,因為在1965年的時候,我感到對于這一話題我對于別人已經(jīng)做的工作沒有什么好補充的。  我還希望這個版本填補二十年來關(guān)于英格蘭12世紀(jì)后期和13世紀(jì)早期的法律史作品的空白,因為它把貴族視為訴訟當(dāng)事人,而不是法庭的主宰。第二,我補充了一些新的附錄。其中一些是全新的證據(jù)或者1965年之后出現(xiàn)的問題;一些關(guān)注于書的主體部分沒有很好討論的困難的和有爭論的問題。我沒有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討論所有當(dāng)前的爭論。在“價格革命”、“可繼承性”和一些類似的問題上,我僅僅指示讀者去看該問題的參與者們著作的一個合理典范,并參考Holt(1991a),在該文中我簡要討論了這些問題,但是更直接。第三,我通篇修正了文本,修修補補,添加了一些短的段落,反映了我自己的新思考或研究。腳注中的參考文獻做了更新;我希望,我已經(jīng)囊括了所有過去四分之一世紀(jì)里的相關(guān)著作。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詹姆斯·C.霍爾特(James Clarke Holt) 譯者:畢競悅 李紅海 苗文龍詹姆斯·C.霍爾特爵士,英國不列顛學(xué)會會員,劍橋大學(xué)榮譽退休歷史學(xué)教授。譯者簡介:畢競悅,華中科技大學(xué)法學(xué)院普通法研究所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法學(xué)院博士生。李紅海,華中科技大學(xué)法學(xué)院教授、普通法研究所主任,代表作為《普通法的歷史解讀》等。苗文龍,北京大學(xué)法制史博士,重慶大學(xué)法學(xué)院教師。

書籍目錄

第二版前言 前言 致謝 縮略語 第一章 《大憲章》及其歷史 第二章 12世紀(jì)的政府與社會 第三章 特權(quán)與自由 第四章 習(xí)慣與法律 第五章 司法和司法管轄權(quán) 第六章 危機和內(nèi)戰(zhàn) 第七章 準(zhǔn)和平(QUASIPAX) 第八章 《大憲章》的性質(zhì) 第九章 1215年的成就 第十章 從扣押財物到戰(zhàn)爭 第十一章 重新發(fā)布和神話的開始 附錄1 貝里圣埃德蒙茲(BurySt Edmunds)集會,1214 附錄2 佩爾什的托馬斯伯爵的通告,1215年2月 附錄3 三方正式條約 附錄4 “無名”憲章 附錄5 《貴族法案》 附錄6 1215年《大憲章》 附錄7 《大憲章》的譯本 附錄8 1215年《大憲章》中的二十五位貴族 附錄9 倫敦條約的日期 附錄10 牛津諮議會,1215年7月16—23日 附錄11 揭示1215年《大憲章》歷史的文獻節(jié)選 附錄12 1225年《大憲章》 附錄13 1225年森林憲章 附錄14 永遠的自由 參考文獻 索引 《大憲章》中譯 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大憲章》及其歷史1215年的《大憲章》是個失敗。它的目標(biāo)是和平,但卻引發(fā)了戰(zhàn)爭。它偽稱為國家的習(xí)慣法,卻激起了不和諧和爭論。它在法律上的有效期不超過3個月,甚至在此期間,其條款也不曾得到恰當(dāng)?shù)貙嵤?216、1217和1225年的重新發(fā)布又修改了它。最后一個版本成為法律,由國會確認和解釋,由法院實施。其中三章仍舊保存在英國成文法匯編中。這些包含了1215年原初規(guī)定中的四項,有一些微小的修改。沒有其他英國法律的實施持續(xù)了這么長時間。其中的一些措施存活下來,因為它們似乎具有獨特價值。例如,直到1970年,第23章禁止建魚梁的規(guī)定依舊試圖維持泰晤士河和其他河流上的航行。一些存留下來,是因為它們是對通過其他手段傳遞的權(quán)利和特權(quán)的無害的確認?!洞髴椪隆芬琅f規(guī)定,英國教會應(yīng)該自由,還確認但是沒有界定,倫敦市和其他城鎮(zhèn)的特權(quán)。但是另一個存留下來的條款表明了更深刻的原則和更少約束的特權(quán)。與第23章魚梁相對的另一個極端,是第39章,規(guī)定未經(jīng)同儕或王國法律的合法裁判,不得使自由人被逮捕、監(jiān)禁、沒收財產(chǎn)、剝奪法律保護權(quán)、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侵害。第39章把其持續(xù)存在歸功于立法者和律師的德性,而這一條現(xiàn)在并非關(guān)鍵,甚至通常與個人的自由無關(guān)。但這種德性卻是長期斗爭的產(chǎn)物,人們訴諸這項原則對抗權(quán)威。個人自由可以通過許多方法得到證成。但是在《大憲章》中找不到合乎邏輯的理由。1215年存留至今的一些條款反映了英國法和行政管理的持續(xù)發(fā)展?!洞髴椪隆芬欢炔皇亲鳛椴┪镳^文件去封存,而是作為英格蘭普通法的一部分得到維護,并且根據(jù)法律需要的功能而保持或廢止。現(xiàn)在存留下來的多數(shù)條款都與個人自由相關(guān),這反映了1215年原初法案的性質(zhì)。它是具有可適用性的。這是它最大和最重要的特征。

后記

本書前言、第二版前言、致謝、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九章、附錄、索引、《大憲章》中譯由畢竟悅翻譯,第四章、第五章由李紅海翻譯,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由苗文龍翻譯。最后由畢競悅統(tǒng)稿。書中較為生僻的、不大重要的人名、地名保留了英文,未作翻譯。本書附錄涉及與《大憲章》有關(guān)的重要文件和背景,對于資料性的段落、而非說明性的段落,譯者保留原文。其中譯者還對一些重要詞語添加了譯者注。感謝楊立范副總編輯為憲政經(jīng)典譯叢包括本書所給予的支持,也感謝賀維彤先生為本書設(shè)計了精美的封扉。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一本杰出的著作,展現(xiàn)了精湛的學(xué)識以及生動的手法。主要探討了大憲章在英格蘭歷史中的地位,本書是對行動中的政治思想史的重要貢獻。  ——《政治科學(xué)季刊》關(guān)于這一著名問題的最杰出著作之一?!  稓v史雜志》這是把大憲章放入歷史背影中考察的第一本全面的著作。這本兼具學(xué)術(shù)性和可讀懂的著作將流傳多年?!  吨苋针娪崱坊魻柼貙τ谠V訟形式和政府機制高層建瓴。他為人們最熟悉的英國歷史事件給出了全新視角?!  队鴼v史評論》

編輯推薦

《大憲章(第2版)》:大憲章制定于1215年,是英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因其對西方政治、法律產(chǎn)生過深遠而具體的影響,使得大憲章的訂立成為人類走向文明的重要標(biāo)志之一?;魻柼卦凇洞髴椪?第2版)》中把1215年的事件和大憲章本身放到12、13世紀(jì)英格蘭以及歐洲法律、政治和管理的背影中進行研究,用詳細的史料分析了大憲章制定的前后過程,同時也指出其歷史局限。《大憲章(第2版)》是歷史研究與寫作的典范?!洞髴椪?第2版)》于1965年首次出版,1992年的第二版進行過大幅度的修訂和擴展,自1994年起至今又加印多次。本中譯本依據(jù)最新版本譯出。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大憲章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2條)

 
 

  •   不是輕型紙,沒有失望!只是封面設(shè)計暴丑了點!
  •   No doubt,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authoritative researches in this area, and its author is incredibly erudite. However it requires the readers to have a deep knowledge of 12th and 13th centuries' history, which in some ways even the translators lacked, made this already difficult book even a more hard reading after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     只讀了兩章就沒辦法讀下去了
      譯者缺少最基本的中世紀(jì)史的翻譯常識,將采邑翻譯成采地,在danegeld已有通譯丹麥金的情況下,生造了一個抗丹稅來翻譯這個詞。
      再說翻譯的文字,我深深懷疑譯者的中文水準(zhǔn)。
      只從前兩章來說,譯者明顯是直接從英語不帶任何轉(zhuǎn)換的直接翻譯成中文,使全文看上去好像是一個缺詞少句語句不通的殘缺文本,以至于我都在想譯者是不是將草稿交上去了。
      如果有機會出第二版的話,換個人來吧,別糟蹋了這本好書。
  •   抗丹稅并非生造,也有人使用這種譯法,而且“抗丹稅”比“丹麥金”更加貼切,指盎格魯一薩克遜時代為反丹麥入侵而征收的一種稅,后沿襲為土地稅。丹麥金反而會引起歧義。
    采邑,又稱采地、封地、食邑,都是一個意思。
  •   翻譯這個東西,是首先選擇約定俗成的翻譯方式,而不是自作聰明的自己意譯
    danegeld這個詞從一開始就被翻譯成了丹麥金,不只是大學(xué)歷史教科書里面這么翻譯,連百度百科這種地方都是如此解釋,你非要用抗丹稅來翻譯,到底是個什么意思呢?
    采邑這個詞,你自己也說了,是又稱采地,明明采邑用的更多更廣泛,那么你又非要用采地這個詞干嘛呢?
    你用這樣的態(tài)度來翻譯這么一本經(jīng)典的著作,你不覺得慚愧嗎?
  •   慘,我已經(jīng)訂了這本書,這兩天該到貨了。大憲章的地位與中文的譯介研究不成比例,好不容易出了一本,還這么慘???
  •   我在網(wǎng)上看到這本書出了,連當(dāng)當(dāng)都等不及了
    當(dāng)時立刻跑到我這最大的書城,原價買了一本回來。。。
    然后就看到了這種翻譯。。。
    我這遭遇何止一個慘絕人寰能形容。。。
    這四五年來我買的唯一一本原價書啊。。。
  •   Kabine對penghua的回復(fù)有人身攻擊的意味,這種態(tài)度不太好。
    翻譯本來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再加上眾口難調(diào),就是難上加難,我們不應(yīng)過于苛求譯者。
    當(dāng)然,國內(nèi)翻譯界的問題很多。譯者糟蹋原著的情形也不少見。但只要他們認真做了,我們就應(yīng)感謝他們。
  •   和樓主一樣,對劣質(zhì)的翻譯深惡痛絕。
  •   為什么是抗丹稅?
    丹麥金Danegeld:中世紀(jì)英國的一種稅金。從835年開始征收,當(dāng)時,英格蘭受到了維金人——主要是丹麥人和挪威人——的持續(xù)侵?jǐn)_。為了換取和平,公元991年,英國愛塞來特二世(Ethelred 2, 978~1016年在位)為向丹麥人交付贖金以避免侵略,開始征收。英王愛德華一度廢止。威廉一世入主英國后(1066年后),作為財產(chǎn)稅恢復(fù)征收。12 世紀(jì)中葉后不復(fù)見于稅冊。
    也就是說,這筆稅金主要是交給土匪的保護費
    請教樓上了,那個抗字到底如何體現(xiàn)?
    與丹麥金相對應(yīng)的還有丹麥法區(qū),那按照樓上的意思,是不是也要譯為抗丹法區(qū)?
    其實我真的不挑食,連公認翻譯得稀爛的《強制、資本與歐洲國家》我都能讀下去
    但是這本書是真的讀不了了
    再次重復(fù)我的話
     只從前兩章來說,譯者明顯是直接從英語不帶任何轉(zhuǎn)換的直接翻譯成中文,使全文看上去好像是一個缺詞少句語句不通的殘缺文本,以至于我都在想譯者是不是將草稿交上去了。
    我堅持我的看法,這是對事實的描述,絕對不是人身攻擊
    與之相對應(yīng)的是,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李紅海教授翻譯的,諸位可以對比看
    諸位
  •   譯文果然很差,很多句子都讀不通,還是硬著頭皮看下去吧,這么貴的書扔下不甘心。希望過了前三章會好點。
  •   No doubt,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authoritative researches in this area, and its author is incredibly erudite. However it requires the readers to have a deep knowledge of 12th and 13th centuries' history, which in some ways even the translators lacked, made this already difficult book even a more hard reading after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