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學 作者:杰勒德·德蘭迪(Gerard Delanty) 頁數(shù):207 譯者:黃建如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本書的寫作源自我一段時間以來關注的三個獨立的領域,即:知識社會學、現(xiàn)代性社會理論以及從啟蒙運動時期到全球化時代有關大學理念的爭論。本書的目的即在于把這些差別非常大的論題整合在一起,以此為基礎對21世紀大學的身份認同(identity)進行再思考。我曾經嘗試著將大學視為現(xiàn)代性的關鍵機構,同時也是知識、文化和社會交匯的場所。我認為現(xiàn)代大學本質上是科學知識與文化知識的生產者和改革者。絕對不能認為大學僅僅包括科學或者文化,因為它是一種對社會上各種知識起協(xié)調或聯(lián)系作用的機構——尤其是使學術知識與文化中原有的、清晰的認知結構相融合的重要機構。這種對大學非常謹慎的“帶普遍性的”(universalistic)觀點意味著大學最重要的職責與其自身的交往能力和公民身份有關。尤其在今天,它需要承擔表述技術公民身份與文化公民身份這樣一種職責。因此我想說明,大學的特性既不取決于技術策略或管理策略,也不取決于純粹的學術追求:在“知識社會”中,知識不能被簡單地“利用”或被看做僅僅是知識本身,因為它已經融入了處于社會深層的認知聯(lián)合體、概念結構以及權力與利益的認知結構中。除了做一個被動的參與者,無助地被拖進市場,大學還可以起到引領改革的作用。這樣,與其談論(抱怨)大學的消亡是后現(xiàn)代背景下知識變得支離破碎導致的結果,或者是民族國家逐漸消亡的結果,或者是引入市場價值觀的結果,還不如說是社會學的建構主義理論的方法促使大學形成新的特性,即根據(jù)自身的能力來擴展以反映社會廣泛的需求,并以此來鞏固大學在知識社會中的公民身份。
內容概要
本書詳盡地介紹了知識社會學、現(xiàn)代性社會理論及全球化理論等三個領域中有關大學理論的爭論,并深入思考了知識社會中的大學身份問題?! 〗芾盏隆さ绿m迪將大學視為現(xiàn)代性的關鍵機構,同時也視為知識、文化和社會相互聯(lián)系的場所。他追溯了自由民主理念、組織現(xiàn)代性與現(xiàn)代大學的歷史關聯(lián),評析了全球化、信息時代、民族國家、學術資本主義、文化政治學、知識生產新模式等新興話語對大學理論的闡述,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自己對現(xiàn)代大學使命的獨到看法。他反對“大學消亡”的觀念,認為在當今的知識社會中,大學應該成為一個交流的場所,并擔負起三個使命:重新溝通大學與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恢復各個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構建大學與社會、國家之間的新型關系?! ”緯m合對知識社會、現(xiàn)代性、高等教育和大學前途之間復雜多變的關系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作者簡介
杰勒德·德蘭迪(Gersrd Delanty),英國利物浦大學社會學教授,研究全球化問題的有影響力的學者。目前主要研究領域是全球化視野下的現(xiàn)代性和歐洲的社會變遷。
書籍目錄
前言及致謝 導論:挑戰(zhàn)知識 第一章 知識與認知:重新認識知識社會學 對知識社會學的再思考 認知的變化與現(xiàn)代性社會理論 大學與知識的變革 第二章 自由的現(xiàn)代性時期的大學:在世界主義與民族國家之間 現(xiàn)代大學的興起 自由的現(xiàn)代性:19世紀 自由的現(xiàn)代性的衰落 第三章 組織化的現(xiàn)代性時代的大學:資本主義、國家與公民身份 大學與公民身份 帕森斯的社會學理論:大學的認知功能 社會變革與大學 第四章 改革構想:民主、反主流文化與交往 組織化的現(xiàn)代性的危機:文化危機與政治危機 新德國關于大學的爭論:哈貝馬斯、伽達默爾和謝爾斯基的觀點 學生反抗的興起:馬爾庫塞、托雷尼和里斯曼 第五章 批判的制度化:知識分子、公共領域與大學 曼海姆和葛蘭西論知識分子和現(xiàn)代性 傳統(tǒng)知識分子與保守的批判:從本達到布盧姆 古爾德納論新階級和大學 尋找公共知識分子 第六章 學術權力與文化資本:布迪厄論知識與大學 教育是社會再生產 大學的權力領域 自反性、學究的謬誤和知識分子 第七章 大學與新的知識生產:從生產者到使用者 知識的終結? 新管理主義 知識使用者的興起 教學與科研的分離 超越模式2的分析 第八章 全球化與學術資本主義:新知識流 全球化、國家和大學 學術資本主義和三重螺旋結構 虛擬大學的現(xiàn)實性 世界主義還是全球化 第九章 后現(xiàn)代大學:解構知識與制度 后現(xiàn)代主義與知識 后現(xiàn)代大學理論 廢墟中的大學 第十章 知識的新政治:文化戰(zhàn)爭、認同與多元文化主義 文化戰(zhàn)爭與大學 向文化和理論求助 超越工具主義和相對主義 結論:知識、公民身份和自反性 參考文獻 術語表
章節(jié)摘錄
在前一章中,我提出大學已經成為社會中有助于民主價值培養(yǎng)的最重要機構之一。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學不能從文明社會中分離出來。帕森斯認為大學有四種職能,其中一種是有助于社會文化的自我理解。這種職能不是源于一種形成認知理性的特殊的學術角色,而是在參與公共生活的過程中被發(fā)現(xiàn)。學術專業(yè)人員,如專家、專業(yè)的教練或教師,在科學專業(yè)領域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世界中工作。然而對知識的追求,除了為社會提供有用知識外,還發(fā)揮公共作用。它有助于公民身份的形成和文化價值觀在社會中的廣泛傳播?! ≡诒菊轮?,我將論述大學的公共角色。大學不僅僅是簡單地再生產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同時,它們也對社會的文化模式提出質疑。這一點正是對知識分子的角色進行探討的原因,知識分子不僅是社會文化模式的復制者,也是社會文化模式的改造者。在前一章中我從學生激進主義的角度來思考大學的變革構想。校園中的抗議和反叛在民主價值的闡述中是具有諷刺意味的。
媒體關注與評論
我們一直在等待一本記錄現(xiàn)代大學理念的著作,現(xiàn)在,我們終于等到了。它就是杰勒德·德蘭迪的這部新著。這本著作不僅忠實地記錄了關鍵人物的觀點,并且展示了德蘭迪自己的大學理念。我們將為此而感激他。 --倫敦大學教授羅納德·巴尼特(Ronald Barnett) 杰勒德·德蘭迪教授是目前英國最富成果的、發(fā)人深省的社會理論家。他的著作帶給我們深思熟慮的觀念和寬廣宏大的國際視野。本書所展現(xiàn)的精辟分析令人欽佩。本書將激發(fā)所有的思想者,尤其是那些試圖探究大眾化高等教育及其困境的人的思考?! ?-伯明翰大學教授弗蘭克·韋伯斯特(Frank Webster) 在社會理論中,知識社會學和高等教育研究一直在互相忽略對方。杰勒德·德蘭迪作為《歐洲社會理論》雜志的主編,是將這二者引入對話的最合適的人選。事實上,“對話”和“交流”,也是他倡議的重塑大學使命的號召?! ?-沃維克大學教授史蒂夫·富勒(Steve Fuller)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