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德〕蘭克 頁數:184 譯者:楊培英
Tag標簽:無
前言
在跨文化交流不斷加強的當下,如影相隨的是,我們面對著全球化時代的一種緊迫要求,即必須更好地理解文化差異及特殊性。由中外學者攜手組織的這套叢書,將致力于把西方有關歷史、歷史編纂、元史學和歷史哲學的話語帶入中國歷史文化的園地。歷史論題是人類生活中極其重要的元素。在歷史中,人們形成并且反映了他們與其他人的認同感、歸屬感,以及與他者的差異。在歸屬感和差異的寬泛視界中來看待“世界諸文明”,人們才能夠談及“文化認同”。歷史學家們的專業(yè)學術工作往往涉及并依賴于認同形成的文化過程。由于這種牽涉,無論歷史學家是否意識到,政治都在他們的工作中起著重要作用。不管學術性的歷史研究僅僅只是作為資政的工具,還是因其方法的合理性而有著特別功能,這都已經是公開的問題。關于歷史思維的學術地位的許多討論,還有它對“客觀性”或普遍有效性的執(zhí)著,都與世界范圍內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歷史思維之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在這一過程中,歷史思維獲得了學術學科或者說“科學”(wissenschaft,采該詞更寬泛的意義)的形式。
內容概要
《歷史上的各個時代》原為1854年蘭克為巴伐利亞國王講授歷史的記錄稿,在他逝世后的1888年正式發(fā)表。 在總共19次講座中,蘭克概述了歐洲歷史上各個時代的基本特征。在序言中,他對人類歷史的進步概念做了反思,提出每個時代都是特殊的,有其獨特的原則和效能。繼而,按照編年順序講述了一系列的歷史性事件及其看法:羅馬帝國時期,東方與西方的聯(lián)系是基督教得以傳播并成為世界性宗教的先決條件:形成民族國家和教皇特權的中世紀;歐洲大國產生的18世紀;以及蘭克本人所處的“革命時代”,即他所稱的危機時代。最終,他認為,人類雖然有可能在物質方面取得進步,但卻完全不可能在道德方面日臻完美。
作者簡介
利奧波德·馮·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德國歷史學家。蘭克出身于一個虔誠信仰基督教的中產階級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學時代,由神學研究轉入古典研究,獲得萊比錫大學博士學位。曾執(zhí)教中學,后為柏林大學教授。應普魯士政府之邀,短期主編過《歷史一政治雜志》。因其卓越的歷史研究成就,相繼獲得柏林科學院院士、普魯士國家歷史學家、普魯士國務委員會委員、普魯士樞密顧問等榮譽職位,并受封貴族。
在其長壽的一生中,蘭克完成了數量驚人的歷史著作,生前親手編訂的全集共包括54卷。蘭克治史范圍廣闊,涉及近代早期歐洲各大國,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拉丁與條頓民族史》、《教皇史》、《宗教改革時期的德意志史》、《16、17世紀法國史》、《16、17世紀英國史》等。
蘭克提倡歷史研究的“客觀性理想”,首創(chuàng)學術研討班(Seminar)制度,對現(xiàn)代歷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
書籍目錄
編者導言序言第一章 羅馬帝國的基礎第二章 日耳曼移民和對阿拉伯人的征服導致羅馬帝國的變化第三章 加洛林王朝時代和德意志皇權第四章 等級森嚴的僧侶統(tǒng)治制度時代(11-13世紀)第五章 14世紀和15世紀第六章 宗教改革與宗教戰(zhàn)爭第七章 17世紀和18世紀大國的產生和發(fā)展第八章 革命時代索引譯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出乎人們的想象,奧古斯都(Augustus)建立了一個包容了一切共和政體形式的君主國。奧古斯都從來沒有敢稱自己為國王,他和安東尼(Antonius)的性格完全不同。希臘人的卓越之處不僅表現(xiàn)在宗教和政治方面,而且還體現(xiàn)在文學和藝術領域。當文學在其他民族那里還只是個別人的努力的時候,希臘人已經逐步產生了一種真正能夠稱之為文學的作品。這些文學作品的傾向是告訴人們應該接受所有值得了解和值得尊重的知識。而這一切文學藝術及其所體現(xiàn)的觀念也都傳人了羅馬帝國??梢哉f,假如羅馬帝國不仿效希臘,不能兼容并蓄的話,那么,羅馬就不會以這種方式發(fā)展了。由于共和制形式在羅馬保持了優(yōu)勢,羅馬和希臘兩種民族精神之間的相互效仿才得以持續(xù)。就這樣,整個東方世界即地中海以東地域的猶太一閃米特一希臘世界在各個精神領域所取得的成果都傳人了羅馬帝國并和羅馬帝國保持著廣泛的聯(lián)系。然而,到了公元l世紀,羅馬則更多地增強了與西方歐洲國家的聯(lián)系。通常遭到人們蔑視的這第一個百年實際上擁有多種多樣的觀念和生活。講到這里,我們有必要先回顧一下西方早期的歷史。這段歷史的基礎是這樣的,早期凱爾特人在高盧和西班牙占上風。在高盧的部分地區(qū),凱爾特人與日耳曼人有聯(lián)系。高盧人一直挺進到了羅馬,占領了羅馬和古希臘文化圣地德爾斐(Delphi)。他們在拜占庭即今日的伊斯坦布爾附近建立了一個小帝國。他們還越過敘利亞,有段時間還打算攻占埃及。簡而言之,有一段時間,高盧人是最強大的民族。部分羅馬歷史研究的就是從意大利驅趕高盧人的歷史。這時出現(xiàn)了羅馬統(tǒng)帥愷撒(Caisar),是他完成了對高盧的占領。這是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因為后來整個西方的形態(tài)都是以高盧為基礎的。我在自己所撰寫的法國歷史中曾寫道,這是偉大的占領,占領的同時也傳播了文化。愷撒就是這樣的占領者。他不僅奪取了高盧,而且還使高盧變得羅馬化和文明化。講到這里,可能有人會發(fā)問,凱爾特人難道就沒有可能自己走向文明嗎?對此問題我很難給予肯定的回答。因為,他們雖然受到迦太基以及其他種種文明的影響,但他們總是作為強盜闖入意大利和亞洲,不斷與文明對抗,直到他們被打敗之后,文明世界才在意大利、希臘和地中海以東地域得到安寧,不再受這些未開化人的干擾。愷撒還渡海入侵不列顛。在他之后的奧古斯都通過一系列的軍事占領為西方做出了巨大貢獻。他使西班牙完全屈服于羅馬人,他還征服了高盧人,他的文化活動甚至傳播到了萊茵河流域。概括起來說,愷撒在戰(zhàn)爭中的功績是無人能夠超越的,而奧古斯都的業(yè)績則更為穩(wěn)固。是他徹底完成了對高盧的羅馬化,是他使凱爾特人不得不全都開始講拉丁文。奧古斯都的重大事跡之一是他依靠德魯蘇斯(Drusus)和提比略(Tibelus)的幫助打開了阿爾卑斯山區(qū)與外界的聯(lián)系。試想,倘若阿爾卑斯山谷未開化的人群如同一道橫梁一樣擋在文明世界與其他西方國家之間的話,那么,中歐文明的傳播是無法想象的。自從阿爾卑斯山區(qū)開放之后,羅馬人就開始從兩側推進,一側由提比略率領人馬向潘諾尼亞(Pan-nonien)挺進,另一側則一直挺進到了德國的威斯特法倫地區(qū)。在這里他們雖然打了敗仗,然而整個萊茵河流域以及多瑙河以南地區(qū)全都羅馬化了??坡『蛫W格斯堡成了羅馬城市。由愷撒開始、后來由被罵成是笨人的克勞狄烏斯(Claudius)完成了對不列顛的占領。對其他國家的征服則一直持續(xù)到了公元2世紀。在這第二個百年之中古羅馬皇帝圖拉真(Trajan)占領了多瑙河與蒂薩河之間的土地達西亞(Dakiens)以及多瑙河下游的土地默西亞(Moesiens),并準備進一步攻打古羅馬尼亞的瓦拉幾亞人(Walachen)。羅馬人的統(tǒng)治穿過黑海直抵亞洲的幼發(fā)拉底河,其西部邊界直到大西洋。簡言之,公元1世紀的主要事件是羅馬接納了東方一希臘文化,使之與拉丁文化相統(tǒng)一并進而向西方傳播,其結果使得在這個百年當中所有被羅馬占領的地方都成了文明地域。德國有幸沒有被完全占領。不過,倘若沒有羅馬人的占領,我們可能對于文化一無所知。應該承認,羅馬占領地域的文化統(tǒng)一性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的世界性事件。這種統(tǒng)一性雖然后來又分裂成為希臘和拉丁兩種文化,西方講拉丁語,東方講希臘語,但盡管如此,從整體上來看,實現(xiàn)了文明開化,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第三講,1854年9月27日現(xiàn)在的問題是羅馬帝國建立之后在巨大的歷史舞臺上到底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事物發(fā)展變化的關鍵在于其內部而不是外部。一個國家不可能一直不停地向外發(fā)展。羅馬也有其邊界,其征服力只局限于西方國家。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和世界歷史的發(fā)展趨勢一致的。有人會感到奇怪,羅馬人為什么沒有能夠像亞歷山大大帝那樣一直挺進到阿拉伯和印度,而是集中全力于西班牙、高盧、日耳曼和多瑙河流域的文明開化呢?
后記
2007年最后一個周日,天空陰霾散去,晨曦微露。我欣然合上了筆記本電腦,終于結束了蘭克《歷史上的各個時代》一書的翻譯。蘭克是19世紀德國著名的歷史學家,以追求“歷史學的科學客觀性”、提倡“如實敘述歷史”而著稱,甚至被譽為“德國歷史學之父”。國內史學界對其治史理念也多有評述。蘭克的一生,著述頗豐,但遺憾的是,除了片段的譯介,至今尚未見到蘭克著作的中文本出版。北京大學出版社邀請德國學者斯特凡·約爾丹博士(Dr.Ste-fan:lordan)和耶爾恩·呂森教授(Prof.Dr.J6rn ROsen),合作選編了蘭克史學文選,擇取反映蘭克史學思想特色的長短著述若干篇,分為三冊,將納入“歷史的觀念譯叢”出版。本書是其中的第一冊,也可能是蘭克著作第一部完整的中譯本。《歷史上的各個時代》,在蘭克的五十多本著作中,雖然篇幅不大,但對于了解他的歷史觀念而言,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代表作。這本書的內容,原本是1854年蘭克為巴伐利亞國王講授世界史的19次講座的記錄稿,于蘭克身后的1888年整理出版。在蘭克的時代,他心目中的世界史只能是一部以歐洲為核心的歷史。
編輯推薦
《歷史上的各個時代:蘭克史學文選之一》:每個時代都直接與上帝相關聯(lián)。 每個時代的價值不在于產生了什么,而在于這個時代本身及其存在。只有從這個觀念出發(fā)去觀察研究歷史以及歷史上的個體生命才有意義,也才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歷史學家的首要任務是研究人類在特定歷史時代中的所思所為,這樣就能發(fā)現(xiàn)除去道德觀念等恒久不變的主要理念之外,每個歷史時代都擁有其特定的趨勢和自己的理想。歷史學家的第二項任務,是尋找各個歷史時代之間的區(qū)別以及前后歷史時代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歷史的進步,不是一種呈直線上升的運動,而更像是一條按其自身方式奔騰不息的長河。萬物的造主俯瞰著整個人類的全部歷史并賦予各個歷史時代同等的價值。啟蒙歷史觀雖然有些道理,但是應該認識到,在上帝面前,各個時代的人是權利平等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