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

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尚杰  頁數:347  
Tag標簽:無  

前言

  這是一本從哲學上考察漢字與拼音文字差異的學術專著。語言問題不僅是語言學科本身的問題,語言決定著一個民族的思維類型的習慣。在這個意義上,思維就是使用語言,沒有語言的思維是不可能的。漢語不僅決定我們精神生活傳統(tǒng)的本色,漢語本身也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中國的道德、藝術、政治、宗教與迷信等屬于精神風俗的內容,與實際使用語言的習慣須臾不可分離。本書試圖以詳盡中外文第一手的原始資料,分析和澄清這樣一些觀點,糾正近百年來糾纏在國人心中的民族偏見或在語言文字上潛在的民族自卑心理?! ?0世紀初期的白話文運動的功績,常常被人們過分加以強調。這場運動的目的,是解決漢字幾千年來口語或語音與文字脫節(jié)的現象,也就是走漢字拼音文字化的道路。它的結果,就是“消除”文言,把文言當成阻礙現代科學文化的因素。就漢語而言,時至今日,有一個重大的問題與上述目標是相悖的,也是沒有辦法解決的:由于漢語本來就是聲音與字形相互脫節(jié)的文字,漢字是不寫音的文字,因而漢字的本色就是文言,即書面語言,所以,只要漢字不徹底變成字母,這個問題是沒有辦法根本解決的。但是,所謂徹底的“白話文運動”,幾乎完全無視漢字的這個根本特點,把這個“優(yōu)點”(或者優(yōu)良傳統(tǒng))當成漢字的“罪過”,一味地強調“吾手寫我口”,強行加強來自異族的形式邏輯語法,其結果就是當下漢語的實際情形:現在的口語與書面語言統(tǒng)一的文風,在經歷了高峰之后,口語與書面語又趨于分離(這是因為漢字與語音脫離的頑固本性所決定的)。這種分離,口語自不必說,書面語言竟然形成了一種非常別扭而又失去了靈活性的套話,顯得非常拘謹,沒有生氣。 

內容概要

  《中西:語言與思想制度》是一本從哲學視角考察漢語與拼音文字差異的學術專著。作者認為,語言問題絕不僅是語言學科本身的問題。沒有語言的思想是不可能的,語言決定了一個民族的思維類型和思考習慣。《中西:語言與思想制度》借助詳盡的中外文第一手資料,以世界哲學的眼光分析漢語的優(yōu)雅性,并重新理解中國思想,挖掘其精華,糾正一百多年來纏繞在國人心中的民族偏見暨在語言文字問題上潛在的民族自卑心理。作者呼吁,回到漢語的純粹性,也就追溯到了漢語本身的原創(chuàng)性,恢復漢語的典稚與創(chuàng)造性,開創(chuàng)一條嶄新的漢語復興之路。

作者簡介

  尚杰1955年9月出生。1982年1月畢業(yè)于遼寧大學哲學系。1987年始在《遼寧大學學報》做編輯。1994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博士學位。1994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法國哲學,現為研究員。1999年曾經赴巴黎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進修一年。主要著作有《德里達》、《解構的文本》、《精神的分裂》等。

書籍目錄

序上篇 中國古名家言或漢語中的語言哲學問題引言第一章 《墨辯》第二章 公孫龍子:好微眇之言,持無窮之辯第三章 《齊物論》:吾之非吾第四章 《荀子·正名》解中篇 中西思想藝術:在漢語與拼音文字之間第五章 中國式的“象形文字”思維傳統(tǒng)第六章 來自異域的形狀與精神第七章 漢字讀音中的“解釋學第八章 漢語文章中的“聲音美學第九章 “入”即“別出”:一樣隱晦,兩樣心聲下篇 是/不是/非第十章 漢語中的系詞第十一章 “從中國言語構造上看中國哲學第十二章 語言的任意性與確定性的迷宮跋:“延異”與原始的語言活動

章節(jié)摘錄

  語言的本色,就在于它是把人與世界隔離起來的障礙,而不是連接人與世界的橋梁。作為人身上固有的一種最積極的“主觀能動”因素,任何一種被人類發(fā)明的語言,在效果上都是對周圍世界的一種圖式性質的解說。連續(xù)的語詞,就是連續(xù)的圖式,這些不同的圖式,按照不同的分類原則(即語法和邏輯),“歪曲”世界的本來面貌。這些被約定俗成的語言用法,形成了不同民族對周圍世界某種頑固的偏見,也就是精神風俗。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其他一切發(fā)明都是隨著語言的發(fā)明而來的。世界上本來根本就沒有什么語言,反而是人有了語言,才有了人的世界(至于后來關于“祛除語言”的種種哲學或宗教理論,懷疑語言的表達能力,這些理論仍然是以“有語言”為前提的。這是用語言反對語言,也表明悖謬性是語言的一個基本特征)。只要是語言,就一定是在自覺不自覺地對事物進行分類——這種分類幾乎是任意的,它被使用它的人們約定俗成,以至于形成了心理習慣,就被稱為理性的或合理的?! ∮捎谡Z言有如此巨大的作用,語言的產生就被賦予種種神秘性。這種神秘性是實實在在的,因為即使在今天,關于語言的起源,在性質上也都屬于某種假說。世界諸民族大都把語言的發(fā)明者與神靈聯系起來。以至于我們甚至可以說,語言本身就蘊涵著哲學、神話、宗教?;蛘哒f,語言本身就是哲學、神話、宗教。  西方人在解釋語言的產生時,把神話上升為宗教;中國人則停留在神話傳說。許慎《說文解字·序》云:“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視觀象于天。俯視觀法于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以統(tǒng)其事。庶業(yè)其繁,飾偽萌生。黃帝之始倉頡,見鳥獸蹄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

編輯推薦

  由于意向或精神類型的不同,兩種根本不同的語言系統(tǒng),漢語與西方拼音文字很難在語法或邏輯上相互比較。在過去100年間漢語的研究成果主要在“西化”方面,漢語本身的特色被掩蓋了。《中西:語言與思想制度》嘗試梳理出漢字不同于拼音文字的“邏輯”與“句法”的特點,以及由此產生的精神距離,并進一步解釋中國的哲學、文化、文學等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西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