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楊自伍 編譯 頁數(shù):45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為近世以來西方重要思想家的教育論集,精選十八位大家的文墨,上起德國教育學開山祖師康德,下訖美國近代文化批評家賴許。本書選文均為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引起強烈共鳴或激烈爭議的文章,對于讀者反思當下的教育現(xiàn)狀、健全未來的教育宗旨,足為鏡鑒。 本書選文以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guān)系為主線,旁及文化、宗教與教育的繁復關(guān)系。諸家力陳,健全完善之教育,當以培養(yǎng)文理兼習、德修業(yè)精的完備之人為宗旨。 本書所選各家,或為哲人,或為文豪,或為科學家,或為文理兼通的大師。文章皆為時而著,有感而發(fā);針砭時弊,振聾發(fā)聵。人文精神,道德情懷,皆可稱深極骨髓。全書視野開闊,視角獨特,思想深邃,文采斐然。
作者簡介
楊自伍,著名翻譯家。主要譯著有雷納·韋勒克《近代文學批評史》(八卷)、艾·阿·理查茲《文學批評原理》、《英國散文名篇砍賞》、《英國經(jīng)典散文》、《英國文化選本》(上、下冊)、《美國文化選本》(上、下冊)、《英語誦讀菁華》(五冊)。
書籍目錄
序言前言論教育大學的理念文化文學與科學科學與文化教育中的宗旨自然研究與社會研究:自然主義與人文主義教育的宗旨古典作品在教育中的地位時代的學術(shù)特征科學與“文化”的分家教育與紀律科學與倫理學宗教為文明做出了有用的貢獻嗎?宗教與科學科學與宗教宗教與科學:不可調(diào)和嗎?論人類知識教育的宗旨兩種文化?查·珀·斯諾的意義當代教育舞臺:挑戰(zhàn)與機遇當代教育的危機現(xiàn)代科學與古代智慧人類尊嚴與21世紀兩種文化利維斯-斯諾之爭正規(guī)教育與新式文盲譯名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倘若旁觀他人行止,便可從中檢驗其信念,那么我們以下的說法則言之成理,那就是——文字的領域和無可估量的裨益,在于記載真理,具有令人心向往之的權(quán)威性,成為教師手不釋卷的工具;然則,知識門類繁多,而且縱橫交錯,在任何一門知識學科里,倘若我們希望精益求精,左右逢源,我們就應該咨訪健在之士,傾聽談霏玉屑。個中原委,我無意探究明白,而且我可能言談的內(nèi)容,與面面俱到的分析尚存差距,我有自知之明;——或許我們可以不揣淺陋,大凡書籍,其中有大量細節(jié)的問題,都經(jīng)不起推究,因為在任何拓展的論題上,都有可能提出無數(shù)的問題,也無法切中要害,因為每位讀者都接二連三地痛切感受到疑難重重?;蛘咴倜懊烈痪?,凡是書籍,在傳達論題的特殊神理和微妙特色方面,都談不上伴隨著心有靈犀的那種一點即通和胸有成竹,那是通過眼神,表情,語氣,風范,隨時隨地,盡有可觀,三言兩語,脫口而出,還有熟悉的交談之中不經(jīng)意的拐彎抹角。不過我噦唆了半天,涉及的僅為主要論題的一個附帶部分。來龍去脈,姑且不論,事實畢竟無可否認。任何學科的一般原理,大家可以足不出戶,通過書本學而知之;可是細節(jié),色彩,口吻,氛圍,生氣,使得一門學科融人我們血脈的那股生機,凡此種種,要從師長那里把捉,因為學科已經(jīng)在他們身上獲得了生命。大家應該效法攻讀法語或德語的學子,他們并不滿足于自己的文法知識,遂游學巴黎,或德累斯頓:后起的藝術(shù)家,渴望拜謁佛羅倫薩和羅馬的偉大泰斗,諸位應該奉為楷模。在發(fā)現(xiàn)某種學術(shù)上法蓋爾式照相法①之前,它取消了思維的過程,真理的形式,輪廓,面貌,猶如那個光學儀器,一覽無遺,再現(xiàn)了觸摸可知的實體,我們應該就教于充滿智慧的師長,這樣智慧才能學而知之,我們應該遠行至源泉之地,酣飲甘露。車載斗量的智慧,可以依傍書籍,從源頭活水走向天涯海角;可是充博之境,天下唯有一處可尋。
編輯推薦
《教育:讓人成為人·西方大思想家論人文與科學》是北大開放教育文叢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